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
4、初步认识诗歌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低年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同学们听?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定会画出你最想实现的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假如》。
(板书课题:假如并读读课。)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作者最想实现的愿望吧!
[通过讲述孩子们较熟悉的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
二、读文、识字、感悟
1、自读课文师:请小朋友借助枫叶和苹果上的拼音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认读后讨论:哪些字容易记。(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就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4、再读课文师:课文一共有4个小事,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作者愿望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画--”说话,师随机板书)
6、师:你能把刚才3位小朋友谈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我用马良的神笔画--、--和--说话)。
7、师:作者想实现很多愿望,这些愿望我们该怎么读呢?现在我们一节一节读,好吗?
[在认读生字中鼓励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比赛也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我用神笔事--的句式,说清了诗的大意,把感知的课文与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用“我用神笔画--和--、--”进行句式的转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同一意思可用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指导朗读,诵读课文创设情境
1、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画一个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从粒” “我要给西西画一双好腿” “我要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假如你是小树,小鸟、西西,你怎么读这三个句子,体会情感上的不同。(指导学生分别读出“兴奋--喜悦--沉重”的语气)
2、借助板书,诵读课文[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四、发挥想象,运用语言
五、识写训练(写字指导)略板书:小树太阳我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谷粒西西双腿育人眼睛山树学校沙漠绿洲
教师简介:余佳燕,女,94年毕业于景市师范学校,获得江西师大大专毕业证,94年至今,一直在景市七小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每年都参与各种对外开课,均获得好评,教学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美读--读悟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学生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与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只要加以巧妙的引导,借用教材,采用仿写形式,使儿童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以故事《神笔马良》为必备的文本铺垫,并借助课件,再现文本场景,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式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预设流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给“笔”扩词,引出神笔。
2、观赏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画了一只小鸟,鸟拍拍翅膀飞了;帮穷人画了一匹马,马上就能跑了。)
3、发散说话: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揭题“假如”。
二、切入课文,初读感知
1、师范读引入文本。
2、自读课文,试读正确。初感。
三、朗读品味,深入感悟
1、重点指导读第一小节。交流促读。(个读、比读、激读、齐读……)
2、师生互动接读二、三小节。
3、课件复现小树、小鸟、西西需要帮助的场景,激情读。
4、齐读全文,明“画”:给需要帮助的'人画。
四、整合练说,拓展延伸
1、句式练说,整合课文内容。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画,要给小鸟画,还要给西西画。
2、鼓励创造性想象说话。
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
五、意犹未尽式结尾
结束句朗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板书设计]:
假如
[简说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全诗从独特的儿童视觉中铺开,又富含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要比较一首儿童诗和一篇优美的散文,谁离儿童的情感更近?我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作为教者,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和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假如》能感动我,也能感动学生,更能感动听者。
但这一课从何落笔呢?“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立即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又是贯穿全文始终,称之为“文眼”并不为过。而板书也与这文眼结合,简单地画了一枝笔,与课题和画龙点睛的“画”字,展现了设计者的文本理解及本课的内涵,也是信手拈来,自然浮现的。
上课伊始引入的《神笔马良》故事,是为朗读做必要的铺垫。假如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学习课文就缺少情感的基石。当学生通过课件及老师讲述激发后,悟了“神”,才有了趣(学习兴趣),才有了欲(朗读的欲望),才有了想(思维的火花),适时抛出一个话题“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发散说话,想说就给他们一个同桌交流的机会。而老师也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无距离的交流,老师的想法就在课文里,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出课文,创设了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相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识字能力已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因为毕竟是初次接触文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阅读呢?我利用课件,复现了文中的三个场景,并采用接读、引读、比读、激读、齐读……师生互动,建设了一个情感的高潮。有了适当的情感基础,以我口说我想,以我手写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于课题怎样理解落实呢?“假如”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是不是单调的解释,直接灌输呢?我想起了两个和它接近的词:“如果”“要是”。并多次地放到语言、文本情境中,在聆听感悟时,在潜移默化里,相信学生已经领悟了“假如”的含义。而且在课堂上,我用了较多的引读,不知听课教师是否认同?我的出发点在于:一,这是一首情感浓郁的诗,可以很好的接读;二,通过一次次的引、激,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克服对文本的生疏感,突破朗读难点。
全文通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小鸟和西西画”来连成一条主线,当然因为时间限制,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人类朋友,你最想帮助谁?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又不偏离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还有考虑不周的是写字的安排。假如本课时安排了书写指导,也许会冲淡整堂课的情感氛围。如果要写,写什么字,什么时候写?有待探讨。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课也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学习期待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3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二导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知道你们爱听故事,谁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指名说)
2、马良得到了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23课,看看课中的小朋友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师板书课题(提醒“如”,女字旁不出头)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108页,自由读书,读不准的.音请教枫树叶和绿苹果,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找朋友游戏,学生读字卡,师检查读音。
3、再读课文,认为句子读通的奖自己一颗星。
4、谁敢大声读一读这首小诗,指名分节读。
5、学生自提读书要求,读后生评议。
6、带着问题再读,假如小作者有马良的神笔会做什么?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句子。
7、指名回答,师适时板画太阳、谷粒,贴画。
8、课文用三小节写了作者三个愿望,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9、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很关心小树,谁还想读。
10、师范读,生练读,女生读前四行,男生读后四行。
(三)朗读感悟
1、小作者第二个愿望是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小鸟并很关心小鸟,谁再来读读?
3、齐读第二小节,相信有了你们的谷粒小鸟再也不会饿的哭泣了。
4、课文的第三小节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5、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6、小组汇报,读的方式有一人一句,两人一句或齐读。
7、小组接着汇报,用行动向他们学习。
8、一、二组读第一句,三、四组读第二句。
9、师小结:我好象看到了大家和西西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10、学习了课文的前三小节,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每一节的第一句相同,发现了多音字)
11、师引读课文,学生体会,师板书:关爱他人
(四)背诵课文
1、你喜欢哪一个小节就读一读。
2、看黑板,试着背一背。
3、同桌互背,书上打分评价。
(五)拓展练习
1、课文最后一个小节用了省略号,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说,师总结。
3、作业:用小画笔把你的愿望画下来并把想法写在旁边。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主要写了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2.教学价值
在诵读诗句中识记生字是本首古诗教学的宗旨,但识字之余,了解梅花的品格则是这首古诗带给学生的又一精神财富。梅花被誉为花魁,就是因为它具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舞着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来。“读诗如品人”,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品格。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32名学生,男生女生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另外还有几个学生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这些学生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花”“独”2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弯钩”和一个新偏旁“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古诗大意,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三、感受诗韵美
五、唱诗。
六、背诗
七、拓展延伸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学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尝试模仿课文写简单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各小节的不同语气,感悟语言文字。
情意目标:1培养学生高尚的同情心、爱心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2难点:读出各小节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策略:这首诗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各小节表的的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要让学生体会并朗读出来不容易。所以,采用多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以范读、领读为主要方法。其次,尝试运用网络环境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网络资源。
四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预习,学习运用网络资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20xx/11/24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有谁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2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老师为你从网上链接好的网页,读一读。
3老师诱导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你想吗?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有个整体印象。
2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通过课件自我检查。
3跟同学议一议,读懂了什么。
通过看课件中的填空来检测。先自己说一说,再指名说,反馈自读的结果。
三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1鼓励学生读诗歌,正音。
2自己再读一读,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每小节。如第一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第三小节,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
比较“给小树画太阳”和“给冬天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读第二小节,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阅读收获。
4再整体读,读出每小节开头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不同的语气来。
四分角色朗读,升华情感。
1师生分读。老师读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读其他的`。
2男女生分别读。
五作业:拓展延伸。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些什么?模仿课文,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
二交流自己的诗歌,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其他人可以评价,可以建议修改。
三练一练,连线搭配词语。(课件)
红红的北风快活地等待
好吃的身体苦苦地成长
寒冷的太阳轻轻地叹息
健康的谷粒
遥远的地方
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观察,总结规律,发现哪些字的哪些部首发生了变化。
3指导练习。
板书设计:
给小树画红红的太阳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好腿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识“字”“代”等7个生字。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积累词语,背诵小诗《小鸟》。
3、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并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件出示“王国画面”)
小朋友,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我们就到汉字王国中走一趟,瞧瞧谁的收获最多。
二、我发现
(一)我会认1
1、请生自由读书上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四人小组自由读生字)
2、指名认读卡片上的字。
3、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指名)
4、小结,像这样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拓展,你用“减减”这种方法记住的字还有哪些……
(二)我会认2
1、出示课件,指名读。
2、你又发现什么?像这样的字我们会怎么说?
课件出示: 秋 灯
禾 火 火 丁
3、出示,秒——妙 指名读
4、改变顺序
秋——秒 灯——炒
像这样排你有什么新发现?(偏旁相同)可用什么办法记?
(三)拓展,加一加
汉字中有许多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秘密,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很多的记字方法,会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展示台
1、老师知识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早就用上我们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了很多字买东西时,还收集了不少商标呢?你用什么办法认识了哪些商标啊?
2、四人小组互相展示识字,不认识的可以相互询问。
3、生上台展示自己认识的商标,教师鼓励学生用识字方法记字。
4、将自己的商标贴在本组的识字报中。
5、各组互相交换“商标服”认读(交流识字)
汉字每时每刻都围着你,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只探取汉字秘密最多的人!
四、“识字王国”奖励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小朋友,真能干,上节课用上自己的发现又认识了很多字,这节课我们要做个识字的游戏,看谁能认得多又读得好。
二、“日月积累”
1、出示课件(一棵苹果树,写着词语)
我们来开展一个游戏,看看哪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在最短的时候内将苹果上的词读正确。
2、四人小组自由练——四人小组开火车读——指名
3、各小组间相互检查读,“我考××同学”,各小组指一名,以会读了为标准。
4、选择一个词说句子。
5、像“红红绿绿”“高高兴兴”这样AABB式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三、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一棵小树慢慢长高,一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你看到了什么?
2、有人将你们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读读看,他写了什么?生自由读。
3、到指名分节读。同桌读。
4、你读懂了什么?随机交流,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小树还太小,太小”“它还在睡觉”
并随机指导朗读
5、带着理解有感情读小诗,并背诵。
6、配乐诵诗。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第二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 潘涛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仿照课文创作诗歌;
情感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诗歌的朗诵(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朗读时却不能一样,有变化;各段所描绘的对象不同,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马良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可以请知道的小朋友讲一讲,若都不知道,老师讲述)马良的这支神笔好神奇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一个小朋友想要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假如她有了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要求认识的生字。标出节数
2、认记生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摘卡片游戏,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说对了就把卡片摘下来。
如:“姑娘”的“娘”去掉女字旁,就是“马良”的'“良” 。
食:“良”字加上“人”字头,把最后的捺变成点。“食物”“粮食”
泣:把“位”的单人立去掉,加上三点水就是“哭泣”的“泣”
操:把“澡”的三点水去掉,加上提手旁就是“操场”的“操”
(3)用开火车、同桌、男女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认读卡片。
三,整体感知课文
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读课文一遍,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四,生字书写
1、将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小朋友为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3、学生自由观察生字,说说你对哪个字感兴趣,你觉得写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老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哭:上面两个“口”,像两只眼睛,下面是“犬”,不是“大”,可以将那一点看成流出的眼泪。
食:提醒学生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双:由两个“又”组成,左边的“又”最后一笔变成点。
体:与“休”作比较,体:体育休:休息。
每个字都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五,练习巩固
1.生字书写练习
2.读熟课文,想想:这个小朋友到底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真的呢,昨晚我就梦到马良了。那是在一个很热闹的地方,有不少的大人和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他不知怎么知道了我是老师(可能没有他不知道的吧),他说从学画画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所以有时间觉得都忙不过来了,于是想请几个志愿者做助手……话还没有说完,旁边马上就有一个小朋友作了一首诗应聘,“你说可以吗,他这个人?”我一激动,还没答话,一翻身,醒了。哎,真遗憾!你们愿意帮他审一下吗?这就是聘书。
二,复习生字
要审别人的文章,我先来测测你有没有资格(已经学过了的,如果你能认识他们,那你就可以参与其中了):
卡片: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马良叹息缩着遥远哭泣健康操场寻找食物
1.指名读,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教读词。
三,精读理解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
他要画些什么呢?为什么画这些?
2.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他要画些什么?
(一个红红的太阳、许多好吃的谷粒、一双好腿)
3.请你再读一读,想想他为什么要画这些啊?用笔勾出来。
指名读出句子。
(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让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西西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3.你最欣赏他的哪一节,请你着重读这一节,想想,你为什么欣赏这一节?
你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吗?
(听听窗外的小树,他们在叹息什么呢?
(“许多”、“好吃的”能想象出小鸟们“苦苦等待”的情景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病的科里亚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和寂寞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么西西的痛苦你肯定感同身受,他会是什么心情?)
4.你觉得自己体会的更深吗?来试试
喜欢这部分的一起来!
5.小朋友的愿望只有这些吗?
齐读最后一节。
四,读(背)全文
这份聘书我们一节节的审完了,我们还应该有一个整体影象
请你自己想象小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听你们读后,老师也想试试,行吗?
齐读
(男女分角色读)
五,马良会聘这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他关心别人,心里更多的想着别的!
六,马良要聘好几位呢,你想应聘吗?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评:他会被选上吗?为什么
七,把你想说的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你就是诗人了!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9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原子(第一学时)和§2.2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同前。
(2)学习目标同前。
(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0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1
一.引
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神笔神在哪里?你们听了故事有什么想法?
是呀,我们都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有一首小诗表达了我们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假如》
二.自由读诗
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小诗。
讨论:小诗中谁需要我们的帮助?
板书:冬天的小树
饥饿的小鸟
不幸的西西
读一下板书。
问:你们想先帮助谁?
三.第一段教学预设
1.指读第一段
2.冬天的小树遇到什么困难?(冷)
出示:它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朗读,读出冷。
讨论:它会怎样叹息?
3.寒风中的小树最需要什么?(温暖、太阳)
好,让我们来帮助小树吧。
出示: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朗读。
有了太阳,小树怎么样了?
出示:有了太阳,小树-----------------。
4.在阳光里,小树笑了。让我们再为快乐地朗读第一段。
5.小树得到了帮助,下面我们来帮助谁?
四.第二段教学预设
1.自由读第二段
2.讨论:小鸟遇到什么困难?(饥饿)
它为什么饿得哭泣?(它妈妈去寻食还没回来)
3.出示: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
读这一句,小朋友们明白什么?想到什么?它为什么要飞这么远呢?
4.鸟妈妈飞呀飞,天黑了还没找到食物,还没回来,小鸟在家里怎么样?
出示:小鸟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朗读。
想象,小鸟在家里会怎样等待?
5.如果我们有一支神笔,会怎么做?
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画了怎么样的谷粒?朗读指导。(许多、好吃)
6.许多有多少?鸟窝有多大?那么这里的许多能画多少?
对呀,鸟窝太小,其实画不了多少谷粒?可能一次就吃完了,或者二次就吃完了。那么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个更好的办法,让小鸟天天有吃不完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去寻食。(画一棵神稻,吃了会自己长出来。或者一棵神稻,只要说芝麻芝麻,我要谷粒,它就会长出来。或者画一个聚宝盘似的鸟窝,盘里会自动长出谷粒。)
7.小朋友们真有办法。下面我们再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还有谁正等待我们的帮助呀?
五.第三段
1.自由读,谁来说说西西的不幸?
它为什么失去双腿呢?
当西西看到小伙伴们……西西多么希望自己……多么希望自己……
2.我们忍心看着他天天流眼泪吗?
让我们来帮助他吧,读前五行。有感情朗读。
出示:有了一双好腿,西西。
六.第四段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还会帮助哪些人?
放苦难的画面。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爱心洒满这个世界吧。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妈妈的帐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帐单,这份帐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理解感悟课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教师组织引导时,参考学习提示,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服务。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所悟。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情深,懂得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3、培养独立的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血奶》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这个故事非常感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再次感受妈妈伟大的爱。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过渡:知道什么是“帐单”吗?文中的账单是超市里的发票吗?下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
2、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请生读。
(2)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思考: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反馈 。自由表达。
五、研读两份帐单。
过渡语:刚才我们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大家都知道了文章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两份帐单,一份是儿子的,一份是妈妈的。
(一) 儿子的账单(大屏幕出示)
1、 从这份账单中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听话、勤劳)
2、 老师希望咱们班同学也像小彼得一样懂事、听话,经常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3、 这份账单里寄托了小彼得一个小小的愿望,他想从妈妈那儿索取60芬尼的报酬。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释“如愿以偿”)
过渡语: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的时候,他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账单。
4、出示妈妈的账单,指名读。问:看到这份账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既然妈妈为小彼得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她的帐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呢?
6、小彼得读懂了妈妈的账单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释“羞愧万分”)
7、此时的小彼得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8、读着读着,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9、出示最后一段,比较句子,体会小彼得羞愧的心情。
10、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11、此时此刻,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出示插图)
七、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2、拓展延伸:学生自己布置家庭作业.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也是用这样绵绵不断的爱陪伴着你们长大的,今天,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会给自己布置一个怎样的家庭作业呢?
结束语: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附板书:
20 妈妈的帐单
儿子 按劳取酬 60芬尼
妈妈 不要报酬 0芬尼
(爱无价)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使学生明确并初步学会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写作中,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因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很能体现学生思维和个性特点,为此,倍受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易的方法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话题作文”的拟题)
二、研习新知
⑴说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题解疑: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是谈话的中心,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举例说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揭示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熟、范围广、形式活。
⑵教师教“法”,学生学“用”
目的:教师给学生具体介绍各种拟题法的.要领,并引导学生依此说出具体的题目。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并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引语:那么,“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学习。
板书:
1、扩展法
教师教“法”: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以“路”为话题,可拟为《风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学生学“用”:学生依据对扩展法的理解和教师提供的范例,自选角度拟题目。如:《乡间小路》、《路途遥遥》、《小路弯弯》等等。
(注:以下几种方法,都是以“路”为主题,设计步骤与“扩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从而给予独到的题目。如:《如果没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拟人法
即将所给的话题拟人化,从而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与汽车的对话》……
4、引用法
即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对他们加以变通作题目。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书山有路勤为径》……
5、引伸
即在所给的话题原意基础上,分析它的引伸义,由引伸义来确定文章的题目。如“路”可进一步引伸为“门路”,由此便可产生以下题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
6、悬念法
即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如:《这条路由哪里来?》、《这条路将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一)
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展示投影片)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自我解读: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题目。
3、交流共享:学生自由发言,共同分离彼此思考成果,开拓思维,受到启迪。
拟题估计:《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回忆》、《有钱就是幸福吗?》、《幸福就在你身边》……
开拓(二):
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读题感悟:学生自己阅读、体会、思考并构思题目。
3、沟通合作:学生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题目。
4、共享共进:听取个别小组拟题情况,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时,互相启迪,激活思维,产生灵感,从而拟出更好的题目来。诸如:《谈谈协作》、《协作的力量》、《三个和尚新说》、《分工协作》、《如果没有协作,那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四、小结升华
课堂结语:同学们,话题作文命题的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其中的六种,望各位认真领会,学以致用,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断涌现。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4
(课前师生交流一分半钟,略)
师:为了上这节课,你们课前准备了什么?
生:预习。
师:怎么个预习法?现在要请另一位同学发言了。
生:就是写出不同的读后感。反复地读,读熟了,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
师:预习,就是要反复地读。读熟了。有没有把感想写出来?
生:有。
师:都写了吧。
生:写了。
师:还有呢?
生:可以提出问题,谈自己对自己对某段的理解。
师:还有吗?
生:比如你赞同这句,为什么?或者反对哪句,为什么?
师:哦,就是这些都可以针对整个文章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还有就是可以给人物作评价。
师: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课前要做的基本功。我在外面听你们上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也在想不知道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比如说,“振聋发馈”这个词语,你们理解了没有?
生:理解了。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我来说。“振聋发馈”就是用语言文字来唤醒糊涂的人。
师:就是有些人对某些问题认识还很模糊,像一个聋子,象一个思想处于昏睡状态的人,听了一席话以后,眼睛明亮了,耳朵也听得很清晰了。这个词就说明一席话对你的影响是多么的深。上一节课,你们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哇,声音这么响亮。你说,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生:课文第12自然段: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他所遗留的角膜仍会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这是怎样的一种骄傲?为什么要用“怎样的一种骄傲”?直接说骄傲不就行吗?
师:你看,我要是这样读的话,“这是一种骄傲”,“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感觉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里面至少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句式的表达上一样吗?“这是一种骄傲”,“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句式表达上也不一样。你说。
生:让我们思想也跟着课文去,因为他加了“怎样”嘛,就是让我们去想,她是怎样的骄傲。
师:这里面也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到底是怎样的骄傲,我们可以再把文章理解一下,可以把文章中特别重要的,就象上一节黄老师反复强调的某些段落、某些情感、某些问题,重新来理解一下可能我们就能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骄傲”。还有什么问题?
生:文章题目能不能改成“爱心捐赠”?
师:哦,而不是“永生的眼睛”,是“爱心捐赠”。可以这样改吗?
生:可以。
师:你说一下,“爱心捐赠”跟“永生的眼睛”一样吗?这里的“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永远存在。
师:人的眼睛可能永远存在吗?
生:不可能!
师:人的眼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吗?
生:不可以。
师:其实人的眼睛都只有一个,(生:期限)对,就像人的生命一样,都有期限,都有个生命长度的限制。比如说,到我们老的时候,眼睛会得白内障;眼睛老了的时候,有一个词语叫“老眼昏花”。老了以后,有的还会视力失明,生命都有一个衰老的过程,那眼睛也是有生命的,但是这里为什么会说“永生的眼睛”呢?
生:它不仅仅指眼睛,还指教育、启智。
师:它这里还讲了,其实是一种精神,一个人对其他人一种奉献、责任;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关爱,这样的一种精神,可以永远地流传下去。这里的“永生”可能就有更多的一种意味。它作为一种精神可以一代一代的传承。按这样来理解的话,用“爱心捐赠”,你觉得哪个题目好呀?
生:永生的眼睛。
师:好,我相信你们的判断是对的。还有问题吗?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作者谈到第一次知道这个捐赠角膜是几岁?
生:14岁。
师:她女儿知道捐赠角膜也是14岁。然后说她们之间的反应是什么?
生:天壤之别。
师:为什么是“天壤之别”?刚才上课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生:解决了。
师:为什么?再帮我复述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两代人之间对同一件事情反应有天壤之别呢?
生:因为琳达情绪很激动,就在这时候,又要解肢她的妈妈,而温蒂的外公并没有死去,因为情况不一样。
师:哦,情况不一样,刚才她有个词读得有些差错,是什么?
生:肢解。
师:但是,我要问的是:在琳达和温蒂同样是14岁,同样知道捐赠角膜,在这个之前,发生的事情一样吗?琳达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前,她知道捐赠角膜这件事吗?课文里有没交代?
生:没有。
师:看一下。“我惊呆了,那些医生居然想要肢解妈妈”,说明她知道不知道有捐赠角膜这件事?
生:不知道。
师:那温蒂知道吗?
生:知道。
师:从哪里看出温蒂知道。
生:“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蒂”。
师:“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蒂”,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是,这个家庭经常讨论一个什么问题?
生:生与死。
师:有多长时间一直讨论这个问题?
生:六年。
师:六年时间经常讨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相信,这个琳达是不是把她母亲去世当时的情况也拿出来讨论了?
生:应该吧。
师:对,因为涉及生死这么一个大事。你们平时在家里父母有没跟你谈过生死这样的事情?
生:没有。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家里有?
生:是我跟我父母谈的。我问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什么,我们现在要珍惜什么,死后要去做什么。
师:已经开始对人生的问题有了疑问。我们怕不怕死呢?
生:怕。
师:几乎所有的人都怕死。那人会不会死啊?
生:会。
师:人都会死。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大事,就是,人再长寿都不可能活到二百岁,有没听说活到二百岁的.。
生:没有。
师:更不可能看到有谁活到二百岁。人要真的活到二百岁可怕吗?
生:可怕。
师:为什么可怕?
生1:要是老了话,不能走,天天躺在床上多无聊啊。
生2:人如果一直不死的话,世界会挤爆掉。
师:还有一个问题,人如果不死,我们现在来学习有意义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意义?
生:以后再学也行。
师:哦,什么时候来学都行,是吧。
生:对。
师:就是说,虽然死亡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是死亡也使得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也使得我们今天的身体变得更有价值。用你的话说,就是变得极其珍贵。我觉得有必要,你们什么时候回去也可以跟父母来谈一谈生死这样的问题。看你们父母是怎么跟你们说的。也可以把这个故事《永生的眼睛》说给父母听一听,然后跟他们来谈一谈生死问题,你觉得怎么样?可以试一试吗?
生:可以。
师:但是你如果回家跟父母谈《永生的眼睛》,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课文拿给他看,但是妈妈可能在做饭,正忙着,她说:“没空,没空!”,那怎么办?
生:读给她听。
师:对,读给她听。
生:在妈妈煮饭时,可以跟她谈这件事情。
师:我希望你们把这个故事说给她听。
生:先把主要内容整理一下,然后缩成一句话,然后再讲。这样容易一些。
师:但我有一个想法。其实我们还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告诉一个人。这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琳达的妈妈去世了,她的父亲就把眼睛捐献给医院了”,这样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好。那我们就来试一下。你们把课文自己独立地、仔细地再看一遍。等会,我需要有一些挑战者站出来,把故事说给别人听,就当作说给你妈妈听。好吗?我有几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把故事最基本的情节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来,这里面的人物、事件、结果要传达出来,同时这个文章,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文章,还需要你加上自己的情感,加上自己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把他表达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试试看。
(生自由默读课文并思考,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作为小组来合作,大家讨论完的结果,最后由一个同学来表达,好吗?
生:好。
(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师:好。我有几个要求,一个要请大家到这里来讲,第二个无论上来的同学讲得怎么样,我们都要很亲切地、很和善地、鼓励地看着他,好吗?现在,哪个小组先来?好,鼓励一下(鼓掌),最勇敢的小组先来。
生:《永生的眼睛》我是这样理解的,作者他的父亲和母亲都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可是他们死后却捐给别人一双永生的眼睛,让盲童重见光明,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别人。
师:他讲到哪一点了?他讲到捐赠眼睛这件事,其他情节有没交代?
生:没有。
师:还不够充分,但是很勇敢。来,你这一组。你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好!掌声鼓励。
(生鼓掌……)
生:琳达的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父亲遵从她的遗愿把眼角膜献给了医院,这时候14岁的琳达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过了十几年以后,琳达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女儿,这时候,她的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也想像自己的妻子一样捐献身体上完好的器官,还有眼角膜,这时候琳达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自己的女儿温蒂,然后温蒂为她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师:好。(鼓掌)。第二位同学比第一位同学(生:好得多),好在哪里?
生:就是把刚才同学说的那些不充分的说具体了。
师:哦,说具体了,而且这故事也交代地比较清楚、完整了。好,现在第三位同学登台亮相了。哪位?
师:刚才我们都讨论过了吗,也有比较大的决心了嘛,你来。大家自己举手不用推荐,我相信有勇敢的人。
生:1965年母亲死去了。
师:要用复述的方式,不要用看书的方式。独立地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我相信你行!
生:1965年母亲死去了,取用母亲的主动脉辫膜和角膜留给医院,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点了点头。
师:还不够熟悉,再请一位同学接着好吗。哪位?好。
生:也就是说1965年,琳达的母亲死了,医院要取她的主动脉辫膜和角膜给别人,征询父亲的意愿,父亲却答应了,琳达无法忍受这一切,对着父亲哭喊,她父亲平静地说: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过了十几年,琳达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女儿了,这时候父亲得了严重的肺气肿,然后父亲也想像他妻子一样捐献自己完好的器官。父亲死后,琳达把父亲的器官捐献给了别人,她的女儿温蒂对她说:妈妈,我真为你做的一切感到骄傲。(生边想边说,有些断断续续,师耐心地点头给予鼓励。)
师:好。
(鼓掌)
师:刚才请了四位同学上来,上来有没感到紧张啊?
生:肯定有。
师:会感到紧张,其实紧张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还有我们在座的同学在他们上来说得不流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替他感到很着急啊?
生:是。
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其实复述故事还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情。这里面有时间,有具体的事件,有具体的人物,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有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又有故事的结果,这是挺困难的。但是我们以后读书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读下来,把这些特别是叙事性的故事,把这些要素给抓住了,那么你再来理解这篇文章,可能就更容易一些,同时能够整体地、完整地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有时候我们可以复述给别人听。刚才我们还说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有些同学上来,我也注意到你们这组一个细节,这位同学上来了,大家紧张吗?他也着急,你也着急,是吧。你也想提醒他吧,怕他有些情节漏了,忘了什么的。这里面其实体现出我们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有时候也会为(生:为别人感到骄傲),有时候不仅为自己感到着急(生:也会为别人感到着急)。其实人都有一种情感,我对另外一个人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是吧?那平时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为别人承担过责任?别人为我们承担过责任吗?有吗?谁来说说看,你来。
生:我妈妈为我学习而感到着急。
师:为学习感到着急。妈妈是对你每日的生活,一言一行,各种问题最揪心的人,是吧?妈妈为你承担责任。
生:我觉得也是妈妈对我们最关爱。我爸爸、妈妈都是在外面打工赚钱,要为我们上学,买文具呀什么的,什么事都先想到我们。
师:有时候可能只有一份食品,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是吧,妈妈很了不起。刚才两个说得都是妈妈,那有没有家庭之外的人也为我们着急?
生:老师为我们学习着急。
师:对,包括刚才要上课了,你们朝蔚老师还急急忙忙地进来,虽然今天是张老师来上课,但是她们也为你们课堂状态感到着急,你们表现好的地方,她也很兴奋。这是老师,最亲的两个人,妈妈,老师。还有呢。
生:不仅有妈妈,老师,还有朋友。
师:朋友为你做什么事,你说。
生:就是有的时候做错了,有节课你生病了没有来,然后老师又没有空教你,有的同学就会帮助你。
师:哦,有些同学也会为你着急,他觉得对你的学习他也有责任,是吧?
生:我觉得警察也有为我们担心过。像出现一些劫持人质的情况,警察都会把歹徒抓住,救出人质。
师:他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安全,他这里面既有一个职业的责任感,又有表现出人类的一个很高尚的品德,把他人的生死也看作是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职责。
生:我也觉得老师会为我们着急过,在学习阶段,有的同学肯定会有的课程赶不上,老师就会放学以后让那位同学留下来,有时候会教我们一些课文,然后作业做不清楚的,也会帮我们辅导。
师:刚才讲的老师啊,妈妈啊,警察啊,都有一种责任,我相信还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人,有没有陌生人,跟你完全不熟悉的人,他也不一定要承担责任,却为你承担责任了,有没这样的人?
生:我想国家可能也对我们有责任。比如说,有个人到境外去旅游,然后被劫持了,国家会派出人去解救你,不会看你不是什么官,死了算了。就是说无论出多少钱,都会来救你。
师:国家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一种责任、道义,对自己所有公民的一种保护意识。我们再说一些小的事情。
生: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厂家也要为我们负责任,比如说买了一个过期的产品,厂家一定要帮你调换。
师:这个厂家还是讲诚信,讲责任的。
生:比如街上有老奶奶,东西拿不动,掉到地上了,就会有好心人帮她捡东西。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是能看到这种温馨的情景,对他人对陌生人的一种责任感。我现在还想问你们,你们有没有对陌生人、毫不相识的人承担过责任。想一想。
生: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外面有一个人是捡垃圾的人,有一个箱子,他够不着,我帮他从栏杆的缝隙中塞出去。
师:我们对收废品人的一种责任。
生:上次,我在路上走,前面有一个人突然掉了五毛钱在地上,他也没发现,我本来可以占为己有,后来想想看,还是还给他。我说:叔叔,你掉了五毛钱。
生:我在街上走,有一个路不熟悉的人问我,我告诉了他,他笑眯眯地跟我说:谢谢。
师:我也说一个啊,我感触最深的。我是你们熟悉的张格嫣予的爸爸,张格嫣予也不是一下子就长到14岁,也是跟你一样,很小很小的时候,经常要坐车,坐公交车,但是,我发现福州有一点非常好,你一上公交车,你抱着孩子,马上就有人给你让坐,老爷爷老奶奶一上车马上就有人给他们让座。后来,我也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只要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抱着孩子的马上就给他们让座,其实这里面就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彼此都有一种关爱,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是说我只为自己承担,我同时也要为他人承担。其实琳达、温蒂、琳达的父亲、母亲是不是都表现出人类这样的一种情感来?
生:对。
师:人类他是一个“一体”。有一个伟大的作家说,当大陆的一角被海水冲毁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跟你没关系,因为大陆这一角就再也回不来了。当一个岛屿被海水淹没的时候,你也不要以为,这跟你没关系,因为这岛屿永远的消失了。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你也不要去问,这丧钟是为谁敲的?它很可能是为每一个人敲的,它讲的就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这样一种情感。那么从琳达、温蒂,包括琳达的父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其实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不仅要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承担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的责任,还要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因为正是这些他人,也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我想,今天这节课,对我来说,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类的理念”。这时候,我相信,同学们对“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九色鹿》。其实朗读这篇课文就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故事中的人物都在我们的头脑中活了起来,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神态,还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这样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也有。
二、齐读,想象画面
1、感情朗读,在头脑中放动画片
师:请你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九色鹿》这篇课文,在自己的头脑中放一部小小的动画片。然后说说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想象画面)
2、说说印象深刻的镜头
师: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看到这个镜头时,你的心情怎样?能告诉大家吗?(幻灯映示:当我看到这个镜头时,我的心情是。
生:(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师:(小结并过渡)
三、交流读书的感受
(一)救调达奋不顾身
1、过渡:(出示陛下笑话吗?)在调达快要淹死时,九色鹿是怎样救他的?调达又是怎样感谢和发誓的呢?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16自然段,然后谈一谈他们读书时的体会。
2、汇报读书体会。
(1)提示与要求:我们读书的时候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读懂了什么?读书时产生了怎样的心情?(画线部分幻灯映示)我想请这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2)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板书:美丽善良、不图回报
A、领悟九色鹿的勇敢、果断、奋不顾身等;
B、图文结合领悟并读出调达感激的心情;
C、领悟九色鹿的不图回报。
D、想象调达是怎样郑重起誓的。
出示句式:调达郑重起誓:。
(二)看皇榜进宫告密
1、过渡并指读:
九色鹿在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愉快地生活着,它不图回报,只求平安。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有一天王妃的梦境中出现了它美丽的身影。王妃突然间产生了奇妙的想法(出示突发其想,齐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2、发问:在你心中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王妃呢?
3、引导想象皇榜内容
王妃缠着国王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什么叫重金悬赏?你能说说皇榜上写着什么吗?
4、引导想象调达见到皇榜时的心理
九色鹿的住处只有调达一个人知道呀!调达见了皇榜会怎么想呢?(指名生说说)
5、小结:
此时,调达早已把自己曾经的发誓忘到了九霄云外,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已经是两眼放光,哪里还管什么救命恩人九色鹿的死活!这就是后面说的见利忘义(板书并引导理解这个词)。
(三)见调达气愤痛斥
1、过渡并引导想象:
同学们当你读到国王听了进发了,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生说)
2、想象自己会怎样做:
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九色鹿的头上,然而九色鹿却全然不知,还在明媚的春光中做着香甜的梦。此时,你要是九色鹿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3、指导读好乌鸦的话:
让我们和乌鸦一起唤醒九色鹿吧(引读:九色鹿,九色鹿来了!)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们和乌鸦一样心情是急切的,你们都想保护可爱的九色鹿。
4、引导理解九色鹿见到调达时的心理:
(1)当九色鹿从梦中惊醒的时候,它已经无法脱身了。当它看到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时,它一切都明白了。此时,如果你就是九色鹿,你的心情如何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2)让我们也怀着气愤的心情,跟九色鹿一起来理直气壮地痛斥见利忘义的调达,一起来唤醒国王的良知吧!(出示并齐读这句话)
(3)理解见利忘义、滥杀无辜。
(4)谈谈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四)背信弃义受惩罚
1、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表现怎样,他是怎么做呢?齐读最后一段话。
2、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怎样呢?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
1、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美丽可爱的九色鹿得到了保护,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兴呢!诚信无价啊!
2、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把自己感受勇敢地说出来与大家、与老师一起分享,我真的很佩服大家!
五、引导复述
幻灯出示:美丽善良九色鹿救调达奋不顾身看皇榜进宫告密见调达气愤痛斥背信弃义受惩罚
六、课外作业
1、拓展阅读民间故事
2、练习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优秀】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12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07-05
语文韵母的教学设计优秀10-29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优秀08-05
人教版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4-24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3-02
[优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7-05
《假如》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0-1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