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30 11:07: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放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电能是现代社会最清洁、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而火力发电又在电能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电能最主要的来源。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提问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哪些优

  点和缺点呢?

  学生讨论、分析

  激疑

  针对火力发电的缺点,能否通过某些方式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分组实验探究

  锌铜原电池原理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

  实验3: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教师讲解

  原电池的定义;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设疑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分组实验探究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思与评价

  在刚才的分组实验中,同伴或其他组的同学的哪些做法对你有启发?你又提出了

  哪些好的思路?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你现在还能设计出其它的原电池装置吗?

  课后作业 制作水果电池

  小结

  通过前面的两组分组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学们对于通过实验来进行化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也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需要,科学家尤其是化学家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出了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实用电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那么,你所知道的电池有哪些呢?

  学生举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常见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巩固练习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补充练习

  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A镁B石墨C铝D铅

  2、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XYZBXZYCYXZDYZX

  3、电工操作规程中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

  4、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中含有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启

  用前,用塑料袋和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试回答下列

  问题:

  (1)热敷袋产生热量的来源是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5、生活中,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严重的会变得锈迹斑斑影响使用,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试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答案:1.BD2.C余略

  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

  (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三.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

  (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五、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六、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3

  三维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

  知识与技能:

  ②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

  ③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

  ②通过对几种新型实用电池的认识,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

  ①将电池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

  与价值观

  ②通过了解电池对社会的贡献,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教学重点:

  各种电池的区别及优缺点

  教学难点:

  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

  请同学们利用铜和硝酸银的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

  [引言] 干电池是我们常用的电池,干电池大家非常熟悉,其实干电池是化学电源的一种,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它的内部构造大家清楚吗?它的放电原理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简称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最早使用的,大家熟悉的'干电池——锌锰电池。它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观察]干电池的外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

  【图片和实物展示】

  ①干电池的构造:石墨棒、MnO2糊、NH4Cl糊、锌筒。

  ②电极反应:

  正极:2NH4++ 2e- = 2NH3+H2 负极:Zn - 2e- → Zn2+

  总反应:Zn +2NH4+= Zn2++ 2NH3+H2

  2MnO2+H2=2MnO(OH) ZnCl2+4NH3=[Zn(NH3)4]Cl2

  ③优缺点:

  优点:体积小,携带方便。

  缺点: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锌皮被腐蚀而穿导致电解液外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④改进: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成了防漏电池;将糊状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思考与交流] 干电池即使不使用,过一段时间也会失效,在购买、保存和使用干电池方面你有何经验和建议?

  提示:购买后及时使用;电器暂时不用时,将电池及时取出;新旧电池不要混合使用;旧电池要集中处理等等。

  [过渡]干电池虽然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优点,但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易造成污染。所以,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实用价值更高的电池,现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器中。

  【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哪些电器中使用了可充电电池。汽车用的电瓶是一种什么样的化学电源?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利用直流电进行充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1)铅蓄电池

  ①结构:

  [展示] 铅蓄电池(简称蓄电池):

  ②电池反应(放电):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

  负极:Pb + SO42- - 2e- → PbSO4

  总反应:PbO2 + 4H+ + SO42- + Pb ==2PbSO4 + 2H2O

  ③优缺点

  优点:可以循环使用,更加经济实用。

  缺点: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不足,实际上冲放电电池的冲放电次数仍有限制,且使用是否得当,对电池的工作状态及寿命影响很大。

  应用: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瓶大多仍是铅蓄电池。

  (2)镍镉电池

  由于现代社会对耗电量高的便携式电器需求很大,所以化学家研制了新型的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

  ①电池反应(放电):

  正极:2NiO(OH) + 2H2O + 2e- → 2Ni(OH)2 + 2OH-

  负极:Cd + OH- - 2e- → Cd(OH)2

  总反应:Cd + 2NiOOH + 2H2O = Cd(OH)2 + 2Ni(OH)2

  ②优缺点:

  优点: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镍镉电池以反复充电500次以上。

  缺点:镉是致癌物质,废弃的镍镉电池如不回收,会严重污染环境,这制约了镍镉电池的发展。镍氢电池的面世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用:广泛用于收录机、无线对讲机、电子闪光灯、电动剃须刀等。

  (3)锂离子电池

  目前,手机常见电池类别有:Ni-MH(镍氢电池)、Li-ion(锂电池)、LiB(液体锂离子电池)、LiP(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优点:重量小,绿色环保。

  缺点:能量储存少,使用时间短。

  应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等。

  【思考与交流】

  课本43页

  【过渡】

  燃料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燃烧释放的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其能量转化率不高。我们来学习一种新型电池—燃料电池。

  3、燃料电池

  【分析】

  燃料电池就是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高效、对环境友好的装置。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理论上可以高达85%~90%(现在实际利用率已达到40%~60%)。

  ①燃料电池组成:

  燃料:氢气、甲烷(天然气)、甲醇、乙醇、汽油等。

  氧化剂:氧气、空气等。

  电极:石墨

  电解质:硫酸或KOH溶液

  【思考与交流】

  从组成上看,燃料电池与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有何不同?

  燃料电池与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比较: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反应物储存于电池内部,燃料电池反应物不是储存于电池内部,由外部设备提供。电池装置只是反应器。

  ②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电解质:H2SO4

  负极:2H2-4e- =4H+; 正极:O2+ 4H++4e-= 2H2O

  总反应:2H2+O2=2H2O

  电解质:KOH

  正极:O2 + 2H2O + 4e- → 4OH-;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总反应:2H2 + O2 == 2H2O

  ③优点:燃料可以从外部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利用率高,减少废电池的污染,电池反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过渡〗其实最好最清洁、最经济、最实用的能源是太阳,我们可以探究以下太阳能的利用。

  〖板书设计〗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1)铅蓄电池 (2)镍镉电池 (3)锂离子电池

  3、燃料电池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制作水果电池:材料:蕃茄、铜片、铁片、耳机

  2、解决问题:了解一个真正的电池,看看哪些地方运用到今天大家的研究成果

  3、预习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课堂练习】

  1、现在请大家根据上述的标准来判断下列几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请你当医生: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定义: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反应原理:

  十、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

  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有目的的实验探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5

  一、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体验化学能与转化为电能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二、本节内容和学情的分析

  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基础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构成原电池条件,初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本质。

  3、教学流程:

  (一)【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意图: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思考要点:

  【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有:

  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3、锌片有什么变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二)分析现象掌握本质

  根据实验现象记录,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出分析,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反应的实质。

  1、电极反应式及电极名称

  锌片:Zn–2e-=Zn2+

  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

  铜片:2H++2e-=H2↑

  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2、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课后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化学能与电能》就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让学生从本质上宏观的视角上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理解掌握知识。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6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

  (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7

  一、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而能源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单元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这是学习本单元重要的知识基础。我所在的学校释厦门六中,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想法大胆又创新,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经验和能力。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而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又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往。其次,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设计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可先设计四个操作简单、对比性强、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也能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能。再借助动画演示形象地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加快更深刻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1、制作水果电池,以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出原电池的应用:制作电源。

  2、对比实验:粗锌和纯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喜获新知:利用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为认识钢铁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③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

  2、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3、化学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

  教法:试验法、讲授法、探究法、阅读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3.构成闭合回路。

  4.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应用

  1.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2.利用原电池反应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利用原电池原理防止金属腐蚀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四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发现化学反应过程中能产生电流,再通过Flash形象地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又进行了分组试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各种能力。最后通过制作水果电池和粗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试验进一步巩固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为下一节钢铁腐蚀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不过由于本节课安排较多实验,45分钟的时间有些仓促。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08-04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06-25

《化学式》教学设计06-10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06-10

高三的化学教学设计08-31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09-27

化学《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11-10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06-26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优秀]10-03

人教版化学初三教学设计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