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2
教材内容
《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有这样一首歌“100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100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这首歌的名字就叫《1997》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那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在这一天里,中国人民欢欣鼓舞,今天我们要学的《最后一分钟》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标出诗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诗歌读的情况。
三、品读诗歌
1、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沸腾?作上记号,写下你的感受。并且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读出你内心的感动。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交流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它怎样被割让去了呢?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到相关语句,(虎门、旧条约)小组交流资料,理解那一些历史,说说自己的.感受。
2、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指名读第1小节。
(3)“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4)齐读第一小节。
3、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盼啊,盼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了,让我们全体起立,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提示)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镜头上哪一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作者给我们捕捉了一些特写镜头,镜头上都有什么呢?(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4)、指名读第二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激动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男生读第二小节。
4、联想:师生交流,怎样理解作者的联想?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出这一段屈辱历史和人们今天的激动与鼓舞?(先深沉缓慢,后强烈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女生读第三小节。
5、⑴久别的、思念已久的亲人终于回来了,你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伸开双臂,去欢呼着迎接我们的亲人吧!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五、读中升华。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5
【教材内容】
《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五、小结
六、作业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
2、通过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2、难点: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运用“三段式阅读法”进行教学,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分“自读、共读、用读”三步,在边读边议、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最后”一词后面补充一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想到多少,说说看。
生1:最后一片树叶。
生2:最后的晚餐
生3:最后的相遇。
生4:最后的时间。
生5:最后的微笑。
生6:最后的眼泪。
生7:最后的冲刺。
生8:最后一次演讲……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还想问大家,你们说的“最后……”中的“最后”,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1:最难忘。生2:最珍贵。
生3:有点惋惜。生4:有些遗憾。
生5:有些悲伤。生6:印象最深……
师:太好了!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去聆听最难忘的一堂法语课吧。
二、探究阅读:(用三段式阅读法读评课文)
1、自读:(要求:拿起笔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把感受深的语句或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
[多媒体显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
思量(liáng)踱(du)步郝叟(s)
字帖(ti)强(qing)迫祈(q)祷
2、共读:(说明:自读之后,请学生静静地思考1—2分钟,再开始共读,分两步走)
(1)小组交流: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按四人小组交流读后感受,互相质疑答疑。(教师不可做旁观者,要参与到学生中,哪里需要就成为该小组的成员)
师:同学们,经过你们自己静静的`默读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珍贵感受说给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听,或许还有一些没有解开的疑问困扰着你,那么,每组选代表发言或是毛遂自荐都可以。
生1:我们小组觉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说说看,是怎样的感人故事?
生1:普法战争期间,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的人们怀着沉痛和悲愤的心情,聚集在一所小学校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