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06 07:21: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优选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优选13篇)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

  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两幅图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

  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

  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

  预设交流一:

  研读重点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体会长城的长。

  ⑴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长龙)

  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

  理解重点词。

  ⑵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⑶ 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预设交流二:

  ⑴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⑵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⑶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

  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⑸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⑴ 预设交流三:

  ①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② 重点研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交流体会: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读:

  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④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⑤ 激情朗读,反复诵读。

  ⑵ 预设交流四:

  ①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

  ② 带着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

  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

  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

  1、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

  2、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

  3、播放歌曲《长城长》,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一、借助媒体,超越传统,巧现画面,有效突破重难点

  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传统教学时以看图为主线,图文结合,通过“三看长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如:初次读图,在看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有序表达方法,效果较好。利用两副画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直观形象的理解重点词句,简洁有效,一改以前词语教学时反复纠缠,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更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顺利帮助学生,为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巧妙”的重点收到了举重若轻的良效。

  二、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该如何灵活应对

  第二自然段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借此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原本设计以一名学生为主介绍,其余学生补充的环节,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可在实际教学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充分交流感受时,我就直接让一名学生进入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此时台下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出现我预设中的热烈场面,因此,我又反复“引导启发”,可还是费力不讨好,造成这部分内容拖拉疲塌。如果当时及时调整,以小组读书、讨论为主,再结合运用课件的图片资料,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再来朗读理解,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课堂,服务学生,达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活自如应对的境界。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背景

  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

  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2、数学逻辑智能: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字,编一道应用题。

  3、视觉空间智能: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有关《长城》的画,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积木、纸盒等做一个长城的模型。

  4、身体运动智能:

  用自己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或古代兵士在长城上打仗的情形,编成舞蹈更好。

  5、音乐智能:

  自编或改编歌颂、赞美长城的歌曲。

  6、人际交往智能:

  主动找别人帮自己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热心地给碰到问题的同学提供意见。

  7、内省智能:

  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长城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3、绘画工具,橡皮泥、积木、纸盒等。

  4、录音机、计算机等。

  5、局域网和因特网环境。

  教学过程

  一、简介长城,出示长城图片,导入新课

  导语:两千多年前,春秋旧中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南侵,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前后修筑长城18次。

  (边介绍边播放课件──长城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板书:

  长城

  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受

  三、读课文

  录像(录音),自读自悟,谈收获。

  四、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2、小组汇报: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五、小组合作,选择适合于自己组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感受

  教师出示提供的展示方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3、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字,编一道应用题。

  4、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有关《长城》的画,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积木、纸盒等做一个长城的模型。

  5、用自己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或古代兵士在长城上打仗的情形,编成舞蹈更好。

  6、自编或改编歌颂、赞美长城的歌曲。

  六、小组合作、准备、排练

  七、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评价,评出小演讲家、小导游、小数学家、小画家、小雕塑家、小音乐家小演员。

  八、教师总结

  略

  九、布置作业

  把你知道的关于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别人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展示。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

  (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5、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三、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长城》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文共四段,按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顺序介绍。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学生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然后自读课文探讨问题,品味语言。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在课的结尾,我通过引用名人在登上长城之后发出的感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中应该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如在学习“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抓住了“单看、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没有……、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等词让学生感受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劳动人民付出的无数血汗。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嘹望、射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长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想:

  整合各学科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辩论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

  在本课学习中,充分发掘学生资源,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小型课件,介绍三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有关情况,并展开一次关于长城问题的辩论,让学生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真正深入文章作探究,并自主地合作,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网上查找资料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歌曲《长城长》导入

  教师导语: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xx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

  二、感知、探讨:

  1、课前预备:学生分三组制作有关三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一些资料。

  2、接下来就由我们当中的同学自己当导游,去感受一番长城的古老历史。

  3、三组学生分别派两名代表,一生操作微机,播放长城的有关资料,一生充当讲解员,向大家依次介绍先秦长城、秦长城、明长城的历史及相关轶事。

  三、研究、探讨:

  播放近年来关于长城被人为或自然毁坏的`画面及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应不应该重修长城”,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综合、概括:

  1、学生总结发言。

  2、教师提问: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去游玩,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长城?

  3、学生回答,并说说想看一看的原因。

  4、教师概括:

  长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的见证;它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我们现在无缘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但接下来可以先通过屏幕来睹长城的风采。

  5、观看纪录片《长城》片段。

  五、宣布下课

  长城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字形:

  隔砖旋

  ⑵字义:

  垛口瞭望射口

  三、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⑵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 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3、 导语:是啊!这伟大的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 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近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市内研讨)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提出学习目标(5分钟)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说说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仔细观看插图,找图文相对应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有哪些特点?

  (5)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兵教兵”。)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二)全班内交流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我知道第1自然段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长城比作一条长龙,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师:你看作者为了让我们体会到长城的长用上了比喻和前面说过的列数字的方法,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

  生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长城的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生3、第三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生4: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生5:本文描写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我知道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方法描写的,写长城的“长”是站在远处看到的,而写长城的“高大坚固”是站在近处看到。

  3、我知道第一、二自然段分别写了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4、读完课文,我觉得长城太壮观了。

  5、我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6、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7、我想说,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当时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情感,把最后一自然段读出来。

  师:长城是我们的瑰宝,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旨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看,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介绍长城?(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3、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下节课让我们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再次相约长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板题: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复习: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句话吗?(学生说)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朗读、心得、续写、仿写、课外积累、为长城写导游词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从“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中体会到长城“高在坚固”的特点。

  2、我从“城墙外沿有两为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这句话中,感受到长城“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在第一自然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长城比作长龙,并恰当运用“蜿蜒盘旋”一词,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生动。

  4、“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读者对长城的宽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5、“站在长城长,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从“站、踏、扶”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身临其境来到长城,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受油然而生。

  师: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情读出来吗?

  6、“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中的“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手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7、我从词语“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激情朗读: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总结全文,指出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二)朗读展示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里长城”应当这样读,才能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之情。

  2、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的情感去读。

  师:是啊,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 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导游词。

  5、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描写长城的词语、佳句或片段 。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长城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 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作(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资料:

  长城教学设计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 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二)、初读感知,学生畅谈。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及视频的感染下畅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三)、细读感悟,激发求知欲。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抓中心句)。

  2、初读、细读、品读中心句。

  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及有关的词语,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这一特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四)、拓展延伸。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1、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结合句子,体会比照的方法。

  3、学习生字,完成练习。

  (五)、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其它古迹、图片、资料

  附:

  板书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长 城

  近景:高大 坚固 外侧:垛子

  射口

  方形城台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五 教学反思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感受长城之长,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一个来回,对长城的长有了具体的感知。

  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我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正好书上有一幅小的长城近景图,于是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长城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对联)

  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 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对联中的意境,始终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无意中看到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夜雪》的教学实录,顿觉豁然开朗。王老师的教案环节十分简洁,分为“会读——读懂——诵读——积累”四个部分,我很受启发。我感觉《长城赞》无论从题材、篇幅、还是特点上,都可以用到他的这种设计流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我的教学流程,课堂思路显得非常清晰。可是上完以后,我自己觉得我的课堂虽然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落实,可是还是浅尝则止,内容挖得不深,好像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自我觉得不扎实。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还欠火候,这一点我要好好地向夏伟老师学习。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下来,我虽然没有全程听课,但从各位听课教师的点评中我还是收获了不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有比较才有进步,缺憾也是一种美。

  长城教学设计 篇12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3、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对对子游戏。(5”)

  1、如天对地,室对家,少对多,明对暗,美对丑,真对假,善对恶,繁对简,朝对暮,盛对衰,庭对院,井对池,山川对河流,落日对流霞,杨柳岸—杏花村,苹果脸————葡萄牙,狗尾草———鸡冠花等。

  2、你知道对对子有什么规律吗?(师相机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等字眼。对联做到了这些要求,就形成了两两相对的特点,使对联对仗工整,读来才朗朗上口。)

  3、根据对子的特点试着找两两相对的词。(幻灯出示)

  【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特点,为下面的授课做准备】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3”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师引:关于它,你还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师补充p15的小资料1)

  师引:万里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它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赞》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2”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1名读课文,注意纠音。

  3、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对联)

  4、齐读对联 ,读准字音。

  三、体裁引入,理解内容。

  1、这幅对联给你读起来的感觉怎样?(顺口、有节奏、好读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预设1:因为它有很多地方做到了两两相对,比如:起对跨等,使对联对仗工整;预设2: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简短等使对联出现许多两两相对的词语。)5”

  2、找一找两两相对的词语?在书中圈一圈。

  3、集体交流。(出示幻灯2——两两相对)

  4、师生合作读全文,读出节奏。(如师:起春秋,生:跨峻岭)

  师: 由于对联对仗工整,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很有韵味。然而这幅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内含丰富、意义深远。我们再来一起走进它,首先请大家齐读上联?你读出了什么?12”

  预设:读出了长城经历的年代长久,都经历了哪些年代?(引:上下共有两千年,可谓历史悠久)谁来读读,读出这种历史感来?(师相机板书:上下五千年)

  预设:读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从哪里看出的?

  预设:读出了人们修筑长城时的艰辛。从哪里看出的?——费(你很会抓字眼来读书)

  师:如此悠

  久、巍峨的长城是谁修筑的?(数不清的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怎样修筑?(靠人力和智力)他们在没有起重机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是怎样拉石头上去的?会遇到什么困难?(启发想象,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师:然而这些困难都得靠什么来解决?(人力和智力)没有任何的现代机械可以帮得上忙,这得需要多大的力气?按书中说就是(费尽移山心力)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6-13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09-02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10-14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5篇)11-25

长城教学设计(集锦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汇编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15篇)06-13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