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像力。
教材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剪纸图案入手,从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轴对称现象。然后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再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及举例,进一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雪上活泼,富有好奇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的活动,大胆的防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啊横的主题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难点:准确找对称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P38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知识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具、教具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
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网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网球这一面定为网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分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课堂练习P39做一做
P40第123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单击此处输入课堂小结]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观察物体了,今天的观察物体咱们就从这个图书柜开始。
二、多重观察,丰富认识。
(一)初次观察,认识三个面。
1、观察图书柜,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出示图书箱,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这个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3人)
(2)小测试,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图书箱的一个面,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三张照片)想象一下这个家用电器原来的样子,说说它是个什么家用电器?(出示洗衣机整体图,验证学生的想法。)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洗衣机的那三个面?
②(出示电冰箱):如果也给电冰箱的三个面分别拍三张照片?也请你们想象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课件逐一展示三张照片,点名学生逐个回答。)
总结:其实像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般情况下把有门的一面称为它的正面,与门左右相邻的两个面是它的侧面,顶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观察长方体,对比发现如何确定物体的正面。
(1)观察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动三次,请学生说说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颜色)
小结:只要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组活动,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头放低一点,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2-3分钟)
选择两组交流后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你们却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结论:像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图书柜这种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有门的一面定为正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因而选择学生熟悉的图书柜,从适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从数学的角度认知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通过生活中有门的物体和没有门的立体图形的对比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怎样来确定物体的正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二)二次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观察图书柜
(事先在图书柜两侧写四(6)班和向阳小店,坐在两侧位置的同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息)。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这个图书箱从哪个班借来的?
②这个图书箱是哪里买来的?
③坐在中间的同学没举手,难道我们观察得不仔细吗?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师观察图书柜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想一想老师看到了几个面?
②比你们多看到了一个什么面?
③为什么会比你们多看到一个上面?
④你们也想看吗?可以怎么办?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时还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设计师
小组合作设计:老师应该站在哪里? (3-4分钟)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时相机教学观察方法,不仅要正对着门而且视线要低于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侧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侧面,还能看到上面。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还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异,适时提出三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不同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体会到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这时,教师也加入观察的行列,和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观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前两次的观察所得。三个环节递进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从对具体事物的外在观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观察不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观察,体会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谈话:观察物体是有学问的,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我们能看到两个面,站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个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1、活动探索: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出示活动要求:(1)把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动。
(2)先选一个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几个面?
(3)站起来换一个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每组请代表交流小组内的观察结果,视频展示,再次验证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设计意图:观察长方体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意见不一时,如何消除学生之间的纷争?教师权威的武断的裁决不是明智的举措,那样不会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里,借助提前录好的视频,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亲自观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观察的结果,人人担当裁判的角色,真可谓“眼见为实”,棘手的问题在事实面前顿时化为乌有。】
(四)观察正方体,不断重组,消除疑点。
1、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出它们的形状。
2、观察两个正方体(横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3、观察两个正方体(竖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4、小游戏,搭一搭。
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是
(2)从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个,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还是
【设计意图:观察正方体是从一个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这个具体实物到观察两个正方体的实物找出相应的面,再到根据相应的视图摆出三个正方体拼搭的实物。这一过程,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
(二)。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能辨认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能根据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体会物体与它相对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农远设备、光盘、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爱心箱,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是捐款箱)
师:对,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学们曾通过这个爱心箱,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爱心。
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爱心箱”,并请你告诉我,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几个面?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观察后指名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我们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同学们知道,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想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各个角度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板书
二、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和几位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们吗”?①(播放光盘)在“指一指,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教师强调:我们这里说的正面、侧面、上面指的都是从垂直的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②(播放光盘)在问题:“你知道它是那个立体图形吗?”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指名回答。“恩,‘可能’这个词用的真好”。是啊,这个物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别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物体”。③(播放光盘)到“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停。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我们来看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④(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摆一摆吧。”
2、教学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电视里老师的要求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正方体摆一摆,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同学们可以下位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出示下图并提问:同学们,观察好了吗?(观察好了。)
提问:“上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我们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⑤(播放光盘)到“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⑥(播放光盘)到“电视前面的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摆一摆吧。好,开始吧。”处停下。
师:“同学们,我们也动手摆一摆吧。用4个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同学们已经摆好了,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呢?”指名说说。多请几位同学说说,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师:“同学们摆的都不错”。“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同学们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说的。和我们摆的一样吗”?⑥(播放光盘)到“用老师给的正方形摆出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处停止。让班里的同学先用手中的正方形摆一摆。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正面的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并用我们手中的正方形摆出正面看到的图形。 “好。同学们摆好了吗?谁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⑦(播放光盘)到“你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他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吗?”停。师:“小强是这样摆的,和我们摆得有什么不同?”
师“这几幅图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们再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⑧(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试一试吧?”停。
3、课堂巩固练习: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摆法?不做评说,然后和电视中的小朋友对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好,我们来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⑨(播放光盘)到“赵晶的回答,可以这样一直摆下去。”停。师:“同学们,你们看赵晶同学多爱思考,你们有没有想到?好,请同学们接着看电视。” ⑩(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请你们动动脑筋。”
师:“如果只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多少种摆法呢?”指名回答。好,我们再来看电视。⑾(播放光盘)到“你有什么感受呢?”停。
三、总结:师:“是啊,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考:
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下面物体从各个方向观察,你会看到什么?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2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5-31
苏教版《观察物体》教学反思(通用7篇)10-12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版整理05-29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03-30
物体怎么造句12-02
经典教学设计06-22
《勇气》教学设计04-02
《功》的教学设计06-01
猫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