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女娲造人这一经典神话故事,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朗读。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奇特而有趣。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女娲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
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改善?和同伴交流。
2、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
六、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3、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探究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作家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阎妮高中毕业后就远离故土赴法国留学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比眷恋之情做好铺垫。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
2.师: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美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好吗?谁来说说?
(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
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今天这篇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
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
(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1.作者对故乡如此难忘,当你欣赏了这篇美文后,你觉得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读相关段落)
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
3.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感受,你找到了吗?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细细读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是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副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三幅画面之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
播放音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精读文本,体会写法,感悟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1.师: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3-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美丽的画面是对故乡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首先跟随作者的记忆一起去领略西山的美景。
2.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的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金檀色,让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的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3.师:西山的歌是碧绿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这动听的歌中还有些词语打动了我,如山给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一个“横飘”,写出了青山的时隐时现,似乎连山这种厚重的东西在绿色的装扮下,也变得灵动活泼了起来,这也是作者对故乡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发现吗?
(相机理解凄婉等词语)
4.师:作者用一连串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这种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西山碧绿的“歌”,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描述着对故乡的热爱与思恋,你能仿照这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首“故乡的歌”吗?
5.学生自学“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相关段落。
6.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作结。
(体会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点进一步描写的写法,以及通过绿色泽的变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来凸显长城之美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入体会思乡情结
1.师:作者已经远离了故乡,可心却和故乡在一起,课文依然以“歌”为终,与文章开头有何关系?
(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2.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结的呢?
(复习,巩固排比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升华情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四、小结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熟读全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 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 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故事。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各种生存的技术和方法。他向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通过阅读本文,使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首先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然后揭示本篇课文。注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抓住关键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指导朗读,积累语言,拓展知识,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2、会认“治、罚”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希腊神话。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
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3、引入: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希腊的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谁从天上偷来火种?他怎样偷火种?他为什么要偷火种?结果怎样?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检测学习成果。
(1)认读字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争吵——争论吵闹。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异——奇特,特别。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冶炼——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惩罚——“惩”读“chéng”;处罚。
鹫鹰——鹫鹰是一种鸟类科目,称为鹫鹰科科。本科鸟类出现满平常的,分别有大冠鹫、林雕、凤头苍鹰、松雀鹰及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等共六种。
敬仰——敬重仰慕。
(2)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按着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写的:生活悲惨,心生怜悯——偷取火星,藏进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米罗休斯“为什么盗火?怎样盗火的?结局怎样?”画出感动的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精神。
2、交流体会。
(1)交流第1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为什么要盗火?
②用“没有……就……”说话。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再展开想象“人间没有火还会怎样?
④小结: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可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生活悲惨
(2)交流第2—8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是怎样盗火的?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慈善——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勇敢——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婆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聪明——他的`动作是那样的敏捷、隐蔽,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小心翼翼地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人间。)
真诚——他把火的性质、用途向人们详细地讲述一番。
②火给人类带来什么?
③火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句式来表达。
(3)学习9—16自然段。
是啊!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给人类带来了强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呢?
【让学生抓住主要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遭受的折磨,从而体会米罗休斯不畏强权,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朗读感动的语句。】
(4)学习17—18自然段。
①英雄总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终结局怎样?
②说一说: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四、评价人物
阅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我们用这句句子来描述他好吗?
普罗米修斯是()的英雄,因为()。
五、拓展练习
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人类的英雄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们集体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普罗米修斯。
朗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燧人氏取火》和《阿当取火》。
板书设计: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生活悲惨——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零点降生”这一问题的态度上的变化线索。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3、通过本单元课文异同点的对比,渗透写法。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零点降生”这个问题的看法的前后变化及原因。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导入)有人说,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可是,零点降生,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所要经历的漫漫人生之路真的是凭借何时降生来决定的吗?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经历一段耐人寻味的心路历程。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看看课题,再想想内容,你觉得文章是围绕什么写的,主人公是谁?
3、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概括作者的态度转变过程。在学生读完书后出示短语:看能否从中选择几个对作者态度的变化过程进行简要概括。(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暴自弃;不吝心血,发誓努力;泪如泉涌,愧疚不安,彻底觉悟)
师:从大家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中我们就能看出,“我”对“零点降生”这一问题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在乎不在乎)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过渡:看着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不禁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对待“零点降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
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2——9自然段,思考:“我”对待“零点降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加以体会。
【设计意图:深入品位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我的变化原因。】
(一)在乎时
表现一“自暴自弃”
1.“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非常不自信)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在我看来,任何事都是成败在天,与个人努力无关。)
(板书:成败在天)
“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甚至有一次还蛮不讲理的顶撞了母亲。”
2.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过渡:当我得知自己是零点降生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具体表现?
表现二“发誓努力”
1.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话,我一夜无眠,并在心里暗暗发誓(引读)——今后绝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3.母亲究竟是以怎样一番话语打动了我?投影出示母亲的话。
默读母亲的.话,想一想,母亲想告诉我什么?指名读并回答
带着你的理解与感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母亲的这段话。
4.小结
我是那么强烈地在乎“零点降生”的问题,因为自己不是诞生在那个幸运的时刻,我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把自己一切行为都归咎于妈妈: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当得知自己是零点降生时,我发誓努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只为了:“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可见是否零点降生对她来说有多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中语言,理解女孩最初对“零点降生”的态度。】
(二)不在乎
表现———“泪如泉涌”
1.过渡:8年后,我成为村里第一个正式的大学生,临行前,我得知了自己不是零点降生的。当妈妈还在为自己当初对女儿的欺骗而感到愧疚不安的时候,她不知道,其实,我早已不在乎了。此时我的表现又是怎样呢?
2.指名读句子,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想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感受“我”此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反复读感受坐着当时的心情,进而领悟妈妈的良苦用心。】
★改变“我”对零点降生看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是母亲的“谎言”和她自己的努力。
★你们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呀? (善良慈爱)
有感情朗读7、8段。
【设计意图】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品味母亲的用心良苦,为下面谈感受打基础,同时渗透写法。
★所以,从那一刻起,作者“我”彻底省悟了,接读。(出示)
1、是啊,作者曾经因为自己不是零点降生而自暴自弃,但在母亲善意的谎言下,她树立了自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现在咱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对作者、对母亲、对母亲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前后桌同学相互讨论讨论。
小结: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辉煌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也就是成败在人,想想在于人的什么?(勤奋、努力、奋斗……)
(板书:成败在人)
2、练习背诵:让我们把这个给了我们这么多启示的结尾背下来。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关注不同群体。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心路历程。作者对零点降生态度的变化,乃至于最后的彻底觉悟,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此时此刻,你又有些什么感受要与大家交流呢? (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此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谈感受,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来,使学生学习表达。
五、横向比较,学习写法。
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母亲的纯净水》、《我看见了大海》、《零点降生的女孩》。现在我们来思考、对比一下这几篇课文有什么异同。(出示课题)
A相同点
a)内容:都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b)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爱
B不同点
a)前两篇结尾表达含蓄。
b)本篇课文的结尾从正反两方面直接抒情,表达出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点明了中心。
c)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三篇课文的结尾,体会体会几个结尾不同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比异同点,体会不同结尾的表达方法,进而学以致用。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的意识,提高欣赏评价能力。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有点迷信的女孩在母亲一个善意谎言的激励下,从自暴自弃到树立信心,最终取得了成功。关于信念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我们课下可以去搜集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心中始终持有信念,相信只要你坚定信念,付出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借助课外阅读,巩固本课所学,促使学生积累语言。
七、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在积累本上。
2、熟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效果评价
1.按原文填空
如果一个人只听从( )而忽略了( ),是多么( )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 ),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 )。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 ),为自己开掘出一眼( )的幸运之泉。
2.写读后感: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一段令人难忘的心路历程,让人深思,耐人寻味.此时此刻,你又有些什么感受呢?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零点降生的女孩
在乎谎言不在乎
成败在天成败在人
事实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6
口语交际·习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例如,将教室里的桌子围成大圆圈,教师带头讲自己的理想。
2.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过程如下:
(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3)结合具体例子明确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
3.不要将此次口语交际定位于考验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讲之前,要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准备的方向,保证准备的时间。
4.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中,集体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讲得好的再到班上讲(被推荐的同学也可以适当介绍自己小组的同学各自的理想)。
5.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6.集体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学生找到与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学,继续讨论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组再选派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3.习作前,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三方面内容:(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5.列出习作提纲后的主要教学过程建议如下:
(1)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理想”。
(2)起草。学生按自己的提纲进行习作。
(3)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誊清。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7
学生分析:
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b怎么学下棋?
c学得结果怎么样?
d《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学奕
1、二人学奕师从奕秋
2、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日始出近日中远
另一儿日初出远日中近
3、理由:一儿近大远小
另一儿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学生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8
这节常态研讨课下来,我深深觉得我们与名师的距离之大。名师的课是锤炼出来的,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智慧的.导向,我等平凡之辈,更应积极锤炼自己,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要保证不成为庸师。
这篇文言文较现代文晦涩难懂,趣味的教学策略能降低学生学古文的畏难情绪。本课我以“成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会“自相矛盾”的来源,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给学生道具表演卖矛与盾的情景,学生兴致高涨,课堂氛围活跃,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增强。纵观整节课堂,小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无论是开始的二人小对子互相读文,还是三人小组理解单个字义,再到六人大组讨论“买矛与盾的人可笑之处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交流合作,各抒己见,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足的是课堂的语言略显单调、苍白,当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发言时,对学生缺少激励的语言;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评价不到位等情况,需要今后加强文化底蕴的积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感谢这节常态研讨课,让我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得失。“向着标杆直跑!”我会继续努力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4.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学生齐读后思考:这些画横线的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走:跑。弗:不。俱:都。然:是,对。及:达到。汤:热水。)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明任何科学发明或者真理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阅读的好处。)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展示楷书和行书各一张,学生先说一说两种书法的区别,再读一读展示的相应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交流。
(发现:楷书的笔画每一笔都很规范,笔画与笔画之间不互相牵连,所以,楷书写起来相对速度较慢。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但是,行书的连笔可以加快书写速度。)
2.学生齐读这两种书法的书写文字,全班交流。
3.展示赵孟 楷书《三门记》。
(1)学生对比认识其楷书内容;
(2)学生自由讨论其楷书特点;
(3)总结。(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变”“通”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古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周易》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不受阻塞,才能不断地发展。
第二个句子出自《礼记》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第三个句子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
第四个句子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简单介绍出处及作品情况。)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才是永恒的规律。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的循序渐进性,学习名著要多读多练多思考,同时积累了有关变通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了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但要想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一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一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一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1)喝酒(2)上冈(3)打虎(4)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4、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在生活中见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出示介绍夹竹桃的文字,强调夹竹桃的花期有4-12个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板题及作者名。齐读题目。
3、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二、 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两行词语:融洽 花团锦簇 榆叶梅 鸡冠花 江西腊 玉簪花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荇藻 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
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
2)检查课文:
师过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
A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
B那夹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词。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夹竹桃开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开花景象奇妙有趣
齐读第二段。
C过渡:作者说“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指名读第三段。分季节看图,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花团锦簇)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等(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指名读,再齐读。
D看来作者家种常见的花真是应有尽有啊!那么在万花丛中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夹竹桃开花是怎样的`?板:韧性可贵
E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五段。
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指名读。查字典理解“叶影参差”。齐读。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指名读读,说说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么?再分“地图”、“荇藻”、“一幅墨竹画”来读句子。理解“荇藻、微风乍起”最后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引发幻想
是啊,这么神秘又美丽的夹竹桃能不让人喜爱吗?齐读这一段。
F齐读第六段。板:爱上夹竹桃
三、理清课文层次。
按板书分段。一、(1)二、(2)三、(3-5)四、(6)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随季羡林先生观赏了他家里具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发人无穷幻想的夹竹桃,相信同学们获益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寻找夹竹桃,观察一下。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
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2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艰难困苦如同一个筛子,筛掉弱者,留下了强者。
教学重点:
想象女友不畏艰难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看门老人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文字
一、导入,质疑。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暴雨筛?)
二、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随文纠正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如下字词的读音
牛仔 鼓胀如帆 裹挟 渺无人迹 沮丧 撑开
2.同桌互读
3.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给课文分部分?说一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抓住主旨,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的女友是怎样做的?读了课文你从中受到哪些启迪?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一画、做批注。
(2)生独立读—画—批
(3)集体交流。
A.教师点拨的重点: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1) 课文中多处描写了暴雨肆虐的情景,请你画出来,结合我的“女友”的`做法谈一谈你的理解?
(2)展开丰富的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更加体会到女友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我知道除了我,没有一个来时,我有些失魂落魄,而看门老人的话却使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老人到底说了什么呢?
B.理解老人说的话
(1) 出示投影
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2) 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 联系上下文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
(4) 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生活中的实际谈。
(5)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6) 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做法结合起来读,感受理解。
(7) 此时你们明白了题目“暴雨筛”的意思了吗?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迪?(可以对题目、环境描写、女友在暴风雨中的情景、老人的话)
2.将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6 暴雨筛
筛掉:胆小的、思前想后的人
留下:最有胆量、最不怕吃苦的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捆绑、惨重、协作、积劳成疾”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五”“神六”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神五飞上太空的伟大意义
2、师:同学们,看了这壮观的一幕,你最想说什么?
3、小结并板书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搭上时空飞船,一起去寻觅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
三、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学习目标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选代表轮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正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五”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结合课文具体语句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五、拓展交流,升华认识
1、“神五”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说说: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什么?
4、全班齐读“阅读链接”诗歌,结束学习
布置作业:
想象“神六”发射太空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团结合作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默默奉献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勇于探索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锲而不舍
“神五”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带六年级一个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人,女生人。通过五年多的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标教育、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全班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尤其在写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每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成长经历、世界观等的不同,造就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注意并重视这些不同,因人而异,个性发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学法。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根据学生不同的类型,设计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重视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材分析
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xx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阅读链接”四次,未安排“资料袋”。“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三次,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全册6个单元便安排了5次习作,除第六单元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四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学期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10篇古诗词诵读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2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12.24—2.28《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
23.2—3.6《藏戏》、《习作》、《语文园地》
33.9—3.12《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1)
43.16—3.20《习作》、《语文园地》、《快乐阅读吧》
53.23—3.27《匆匆》、《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
63.30—4.3《习作》、《古诗三首》
74.6—4.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
84.13—4.17《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94.20—4.24《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
104.27—5.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口语交际》
115.4—5.8《习作》、《语文园地》、《难忘小学生活》
125.11—5.15古诗词阅读:《采薇》、《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江上渔者》
135.18—5.22古诗词阅读:《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
145.25—5.29复习
156.1—6.5复习
166.8—6.12复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5-03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设计04-14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范文12-30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学设计03-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04-01
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教学设计04-14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4-13
六年级下册语文:《绝招》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