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16:54: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平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平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习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六上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本册八篇老教材中的其中一篇。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情感更深刻。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的美。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是领会《月光曲》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以及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背景。

  难点是从《月光曲》的意境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词,了解了贝多芬生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更深入地去了解贝多芬。

  (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第9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找出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的段落,是哪一段?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段文字有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没有)它写什么?(月亮和大海)

  2、自由读这一段,这段文字描绘的意境美不美?(美)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

  这里描绘了几个画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卷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指导朗读

  读出景色的变化,指名读,评价,师引读全体学生读

  3、这三个画面都有月光的照耀,十分地美。这样美丽的景象是兄妹俩亲眼看到的吗?(不是)从哪知道?(好像、仿佛)

  为什么听着贝多芬弹的乐曲能让兄妹俩联想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想不想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月光曲》的神奇力量。播放《月光曲》

  4、通过倾听,再加上第9段文字,你们能说说《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是怎么变化的?

  再去好好读读这段话,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分析

  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1:曲子刚开始时,节奏是比较慢的,曲子很舒缓。这时,贝多芬应该是轻轻地按起琴键。

  生2:月亮越升越高,曲子应该逐渐增强,节奏也快些

  生3:到最后声音和节奏都达到了高潮,越来越响,越来越快。

  师:你们也是懂音乐的,要是贝多芬能听到你们的回答,肯定会说你们是他的知音。一起来把这段读一读,相信这次肯定会读得更好!

  (三)追溯根源了解创作背景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作出来的呢?接下去我们去看看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学习第2到8自然段)

  找出引发他创作的一些起因的句子。

  1、出示: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抓住“断断续续”、“茅屋”、“正是他的曲子”等重点词来理解。

  在这么僻静的小镇上,这么贫穷的人家,却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曲子,贝多芬会怎么想?

  2、贝多芬想去看个究竟。他走近茅屋,听到了有人在谈话。

  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随便说说”什么意思?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说明了什么?

  师:你们听出的东西可真多,那你们能把他们的手足之情表达出来吗?

  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2人读分男女生读)

  贝多芬听出来了吗?他会怎么想?

  师小结:贝多芬也和你们一样,被兄妹俩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感动了。于是他推开门走了进去,发现正如他在外面猜测的一样,这家人的确很穷,哥哥是个(皮鞋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弹琴的妹妹竟是个(盲人)!看到这一切,一股同情心油然而生。他坐下来,弹奏起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

  3、同学们,当盲姑娘听出是贝多芬时,她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她的心情会怎么样?(激动)

  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指名读出激动的语气

  这里两个“您”一样吗?

  谁再来读一读,评价

  盲姑娘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师:贝多芬觉得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还十分的(懂音乐)是的!除了这句话,还有哪里可以看出她懂音乐?(听得入了神)

  在这么僻静的小镇上,在这么一个贫穷的家里,贝多芬却遇上了自己的知音(盲姑娘),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

  4、贝多芬决定再给盲姑娘弹奏一曲

  出示: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请看看他对盲姑娘的称呼(您),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5、师讲述: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地清幽,那么地美。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他们是那么地淳朴,那么地善良。他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激情。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创作出举世闻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

  (四)领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月光曲》内容正是贝多芬感情的抒发,月亮和大海的变化正反映着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开始时微波粼粼的海面,贝多芬想到的是什么?(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

  后来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

  (五)升华总结

  最后,让我们带着感动和对贝多芬的无限崇敬,再听一次《月光曲》,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贝多芬仅仅是同情兄妹俩吗?(不是)他同情哪些人?(所有的穷苦大众)

  师小结: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高超的技艺,更有着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博大情怀。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穷苦大众)

  同情

  感动爱音乐

  激动懂音乐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

  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

  (1)这个曲子叫什么?

  (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

  (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4、《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

  7、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

  9、引: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2——8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①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

  (《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穷;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非常激动。《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渐渐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还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一句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读读课文,想想划划,并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1)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

  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

  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无能为力。

  (2)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2——8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

  三、完成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能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默写。

  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

  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用语言组织起来。

  2、要求人人说,说清楚。

  三、继续学习课文,巩固《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茅屋。”

  4、背诵第9自然段。

  四、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

  五、完成作业本习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听一听那美丽的传说吧!我找九名同学分自然段配乐读课文。

  二、听完这个传说你有什么感觉

  三、可能同学们都有很多感受,下面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写写批注吧

  四、汇报第九自然段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和事物引起的联想。

  2、请看屏幕指名读屏幕上的内容。其它同学思考这几句话描写了几个画面?

  (三个。)

  3、哪几句话是写第一个画面?出示课件,指名读,谁能说他读得怎么样?(应该柔和些、语气舒缓些)皮鞋匠为什么会有联想到这样的画面呢?谁能再读一读这句?

  4、哪几句是写第二个画面?指名读,皮鞋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那贝多芬弹的旋律又是怎样的?读此句时比上两句读得要强。

  5、哪几句是写第三个画面?一个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谁能用声音描述一下。此时贝多芬谈的乐曲的旋律会是什么样?(高昂激荡)所以读这句比第二句还要强。看来,这三个画面的句子,一个比一个强,女生读第一个画面的句子,男生读第二个画面的句子,全体读第三个画面的句子。

  6、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画面?想不想听听这个音乐?出示课件。之后交流看后的感受。

  7、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一段吧!齐读之后再背。

  8、请同学们看字幕,上面一段和下面一段比较哪一个好?即删掉联想部分和没有删掉的区别?

  (加上联想会使内容更充实,更深刻。)

  五、谁还能接着汇报

  1、妹妹真的是随便说一说吗?为什么要安慰哥哥呢?怎样读?

  2、哥哥爱妹妹,妹妹体谅哥哥,兄妹俩相互体贴、相互关心、相依为命,手足之情另人感动。下面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吧!

  六、总结

  看来美好乐曲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同学们,《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研读完了,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具有人性美、艺术美、语言美、景色美。让我们把这种美带给人世间吧!好,下课。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播放《月光曲》片段)

  2、请大家说说在你聆听音乐时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边听边画,表现《月光曲》的意境

  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把你想象的画面简单地画下来,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几幅。(指名几个学生画在黑板上)

  (三)、朗读品味,融入《月光曲》的意境

  1、播放课件,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节。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节,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是他想象的?画出联想的句子

  5、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大海的美,读出它的变化。(当月亮初升时,要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当读到“皮鞋匠看看她妹妹”时,语气要转为平静。)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四)、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过程。

  1、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么谱写成的呢?课文哪几节是写月光曲怎么谱写的呢?(2—10节)

  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2—10节,并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提问,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1)预设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A、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

  B、出于对盲姑娘的同情

  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①重点研读:“随便说说。”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

  ②引导体会: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③出示贝多芬说过的话:“我的艺术是为了一切贫苦人民的幸福,我做到了这一点,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体会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预设第二个问题: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

  A、是因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还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①“听得入了神”、“多纯熟”、“感情多深”

  指导朗读盲姑娘的话:

  a、当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之后,心情怎么样?(激动、惊喜、喜出望外……)

  b、为什么?(盲姑娘想不到在这样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美妙的琴声。更重要的是,她猜想到眼前的这位演奏者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

  c、请大家分别用激动、惊喜或者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

  d、是呀,盲姑娘听了曲子后非常地激动,这激动里有惊喜,有赞美,让我们一起再激动地读一遍。

  ②听了盲姑娘激动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B、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3)预设第三个问题: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A、“飞奔”看出他当时心情怎么样?

  B、为什么要连夜把曲子记录下来?(自己也被这首曲子感动了)

  (五)、听音乐,想象写话。

  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

  (六)、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以及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感悟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先来欣赏二位名人的语言,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

  二、对于贝多芬你有什么了解

  三、贝多芬是这么说的,他是不是这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月光曲》

  读题。

  关于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有一个流传至今已有180多年的传说,让我们先睹为快吧!打开课文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读一读这美丽的传说,想一想,月光曲的谱成与一般的曲子的谱成有什么不同之处?

  1、有月光,在茅屋里。

  2、即兴弹奏的,而不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在短短的一个晚上就谱成了。

  四、谱成月光曲的那个夜晚,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课文,想一想,那个夜晚对于盲姑娘和贝多芬分别有什么觉得意想不到的

  贝多芬:

  1、小镇上的一所茅屋里竟然有人在弹他的曲子。

  2、弹奏曲子的人是位盲姑娘,多么难能可贵,多么罕见。

  3、盲姑娘从琴声中就能辨别出弹琴人是谁。

  4、自己即兴弹奏的曲子是如此优美。

  盲姑娘:

  著名的`贝多芬会亲临茅屋为她弹奏曲子,而且一弹就是两首,真实大饱耳福。

  五、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竟会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盲姑娘亲自弹奏曲子,真令人意想不到,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呢?在这之前,贝多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划出兄妹俩的对话和贝多芬看到的情景。

  2、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对话:

  一、“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理解:

  1、非常想弹好这首曲子。

  2、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演奏,也许做梦也在想。

  (你能读出她内心的期盼吗?)

  3、期盼美梦成真。

  4、因弹不好这首曲子很懊恼。

  品读:“要是……那有多好啊!”这是盲姑娘内心深深的呼唤,用我们的朗读来祝愿盲姑娘能美梦成真。

  二、“是啊,可是……咱们有太穷”。

  1、内心很愧疚,对不起妹妹。

  2、实在是太穷,连一张入场券都买不起,感到很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理解:

  1、妹妹很体谅哥哥,知道哥哥心里很难受。

  (多么善良,多么善解人意。)

  2、“随便说说”这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盲姑娘是借此来安慰哥哥而已。

  品读:

  谁来安慰一下哥哥?

  1、与哥哥同样的的难过与无奈的读法。

  2、带着微微一笑读可以吗?(试一试)这微微一笑,效果更好,不仅能抚慰哥哥无奈与愧疚的心而且能抹去一时的尴尬。

  四、一场感人肺腑的交谈,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呢,此时贝多芬早已按奈不住内心激动,他走进了茅屋看到了什么?

  看到此情此景,贝多芬在想些什么呢?

  这位姑娘竟是一位盲姑娘,只听别弹过几遍的曲子就能断断续续的弹出来了,真是了不起啊,她是这么的热爱音乐,渴望听到我的演奏,而且又这么懂事与善解人意,我应当为她弹一首曲子。

  (看来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一曲是有感而发。)

  五、当盲姑娘尽情享受完这梦寐以求的一首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她激动地说:……”

  1、这份激动不是一般的激动,而是万分激动,你能读出盲姑娘的心声吗?

  (朗读指导。)

  2、盲姑娘为何如此激动?

  (小组研读。)

  因为她从来没听到过如此娴熟,感情如此深刻的钢琴曲,(是被琴声所触动)

  因为她从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就是在她看来是高不可攀的贝多芬,心情异常的惊喜。

  3、这种好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简直不敢相信,也许盲姑娘早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惊喜。“贝多芬”三个字会情不自禁的从她内心迸发出来,读。

  六、面对异常激动的盲姑娘,贝多芬绝对不会无动于衷,他会想些什么?

  1、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中能辨别弹琴的人是谁。

  2、遇上盲姑娘这样的人,真实难得啊(对音乐的热爱的人真是我的知音)。

  3、一位双目失明的盲姑娘,在音乐方面达到这么高的造诣,真令人钦佩。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贝多芬此时的心情也是激动万分,作为音乐家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琴声宣泄。他会弹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共同欣赏。)

  七、同学们,那一晚贝多芬的所作所为,正是贝多芬那句名言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在次读一读这句话,记住这为伟大的音乐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音乐家贝多芬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音乐。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出示课题:月光曲

  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课题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划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讨论交流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曲调的旋律可能会是怎样的'。

  (先慢后快,先低后高。)

  2、老师出示几种曲调,请大家选择,并说出理由:

  ⑴舒缓──明快──激昂。

  ⑵明快──激昂──舒缓。

  ⑶舒缓──激昂──明快。

  3、学生交流,并说说理由。

  4、下面请同学们亲耳听听《月光曲》,看曲调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样。

  (放音乐。)

  5、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

  请同学读《月光曲》的内容,老师用投影片打出这几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月光曲》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月光照耀下的微波粼粼的海面,所对应的音乐应该轻柔舒缓,朗诵时的语调要柔和一些。

  《月光曲》的第二部分描述的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时风卷巨浪,所对应的音乐应该明快,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高昂一些。

  《月光曲》的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月亮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对应的音乐应该浑厚激昂,朗诵时的语调要凝重有力一些。

  师小结:

  清幽的月光照耀着那时而平静,时而奔腾的大海,让我们把大海的柔和美、壮阔美读出来,让我们把贝多芬融入《月光曲》中的对穷兄妹俩的深情读出来。

  (感情朗读。)

  板书:

  乐曲联想

  舒缓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光曲明快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激昂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四、指导背诵第九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听了音乐,读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这《月光曲》的理解。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月光曲》太美了,以致于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2、你能不能把这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呢?背诵第九自然段。

  五、联系课文,展开联想

  1、在课文中,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

  (皮鞋匠的联想。)

  2、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产生了这样的联想,那么盲姑娘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你自己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六、发展题

  你能不能也像课文一样,把你产生的联想写成一段话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儿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学生朗读二至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皮鞋匠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分辨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请学生试背第9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知音

  弹奏想听感动

  再弹入神动情

  记录本陶醉激情

  教学反思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⑴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⑵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⑶交流初读感受:

  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⑷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课文

  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⑴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

  贝多分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⑵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谈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你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的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A、贝多芬心情激动。

  B、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借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引导: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因为贝多芬弹得非常好,加上皮鞋匠懂音乐,他听到贝多芬弹奏的美妙的钢琴声就联想到了这些景物。)

  引导: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贝多芬的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好,能让人产生共鸣,引起人无限的联想;也说明了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

  ⑶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⑷有感情地朗读8、9两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扩展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被琴声吸引

  被对话感动

  贝多芬进屋弹一曲有才华有同情心

  即兴弹奏

  记录下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03-21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03-07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05-02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03-1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9篇)04-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月光曲》11-09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9篇04-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03-2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