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设计时,存在着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不够具体明确、无法监测评估、内容不全面等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应予以规范。教学目标应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变化,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确定并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师备课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想情况等。由于广大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掌握得很熟练的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表述思路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 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表述语的主语混乱。如,“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表述,反映了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有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既用“学生”做主语,同时又用“教师”做主语。如:
1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观察周边的环境,作适当的调查访问,并查阅一定的资料,进行思考,为写作准备素材。
2指导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不同形式的作文,拓展作文的题材和形式。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方面目标的表述多数比较准确,但不够具体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运用不够准确和没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上。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这一句中的“理解”“培养”笼统、模糊,缺少表现程度的规定。又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表述《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了解小艇的特点,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域中的作用。
3了解小艇同威尼斯水域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表述不少是“正确的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估。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对小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提出“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内在美”的目标。有的目标表述简直成了“教学法”类的话语,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现象。又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有的课时目标在实质上与课改前没有两样,回到了老路上——只有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如:
1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有创意的理解图画的意思。
2根据图意,自拟题目,奇妙构想,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这个目标表述中就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且存在上述第二点所讲的问题。再如一位教师对《月亮湾》的目标表述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
2理解课文,感受月亮湾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个目标表述中,没有“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无法检测。
二、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如:“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如:“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
学 生 能 在5分钟内, 朗 读 完课文,做到 正确、流利。
主 体 条 件 动 词 程 度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
《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性
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
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下面对一个存在问题的教学目标按以上所讲的四点要求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表述目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病例:
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国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照上述四点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表述不准确。1要求对课文内容达到“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是不妥当的。因为《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没有提到这样的程度。2课文中的生字一二年级应“多认少写”,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学会”“掌握”。3《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要求“理解”显然拔高了。
2、目标的内容只包括“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没有对“过程和方法”方面提出目标。
3、行为主体的表述混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主语是“学生”。“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的主语是“教师”。
4、目标不可测量、不可评价、不具体明确。1“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不仅行为主体不正确,而且无法评价“唤醒和坚定”。2“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是错误的表述,“体验”“快乐”根本无法去观察;“在学习中”是一种行为“进行态”,不是目标表述的要素,纯属废话。3“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指出是那些,对象模糊、表现程度没有规定。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单靠一堂课的学习是不可能“养成”习惯的。
另外,这个目标的表述还存在条理混乱不清,有语病等问题。
除了上面讲到的外,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师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必要时,要写出达成目标的行为条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它)。如,“允许查字典”,“在课文中用线划出……”,“在5分钟内能默读完……”“在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的见解”等。
2、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一堂课后学生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可以从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该“学会”的就不能写成“运用”。也可以把表现程度描述出来,如,“至少会用……造三个句子”,“80%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等。
3、表述的条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次序逐条表述,也可以表现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4、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在表述目标的句子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等。
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课标》的理解情况,容不得忽视,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表述日臻规范。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个文言常用实词和“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
【使用说明】
1.第一课时落实学习目标1-2,第二课时落实学习目标3-4;
2. 第一课时落实基础演练1-3,第二课时落实基础演练4-5;
3. 第一课时落实合作探究1-4,第二课时落实合作探究5-10;
4. 第一课时落实巩固训练1-8,第二课时落实巩固训练9-13;
【知识导学】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2.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3.关于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比喻论证不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论证方法,要求慎重使用。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靛青( ) 蓼蓝( ) 木直中绳( ) 参省( )
须臾( ) 以为轮( ) 跬步( ) 生非异也( )
槁暴( ) 骐骥( ) 驽马( ) 跂而望矣( )
二螯( )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劝学(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吾尝跂而望矣( ) (4)假舆马者( )
(5)而绝江河( ) (6)风雨兴焉( )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9)驽马十驾( ) (10)用心躁也( )
(11)学不可以已( ) (12) 金就砺则利( )
(13)而闻者彰( )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15)用心一也( ) (1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17)木直中绳,以为轮( ) (18)声非加疾也( )
(19)非能水也( ) (20)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名句默写填空。
(1)(20xx江苏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0xx福建高考)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3)(20xx天津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20xx全国高考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4.找出文中的20个比喻句。
5.结合已学知识,说明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2)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3)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合作探究】
一、说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根据提示,梳理本文内容
文本围绕“ ”从三方面展开说理分析,其中第二段从学习的 说明道理,运用 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能够 、 、 ,第三段从学习的 说明道理,运用 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能够 、 、 ,第四段从学习的 说明道理,运用 个比喻句分析了学习要求 、 、 。
三、分析第一段五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
四、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自主学习、从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说说理由。
五、分析第三段五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
六、我们今天认为,在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途径上,“思”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应该怎样理解?
七、分析第四段十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
八、结合文本,说说本文比喻说理的特点
九、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对此,你有着怎样的评价和认识?
十、在知识急增的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研究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哪几种动物出现的较多,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与自己的结论和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重点: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准备:读书,写下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想法。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过程:首先读书,研究书中出现较多的动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接着写下研究结果,最后与同学交流,比较结论与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交流——书本中的动物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在众多的故事书中,比如《丑小鸭》、《狼和小羊》、《舒克和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动物朋友。哪几种动物出现较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报告拿出来与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组交流。
1、分组交流,哪几种动物出现最多?我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动物是谁?为什么?
由组长填表格或者写下结果。
2、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并选定代表准备全班发言。
3、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断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汇报成果。
1、动物名称及自己对他的印象。
2、喜欢或讨厌及原因。
3、故事片断表演。
四、教师小结:
童话故事是同学们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他们明确的代表了我们内心评判善恶美丑的标准。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别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愿大家多读书。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4
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四书五经:“四书” 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 即 孔子订 《诗经》、《尚书秋》 加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 编 《文选》、《昭明文选》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诗文总集 清吴4张志公:“我国传统语文三大经验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识字教学:集中识字 、韵文化 、正确处理文、道关系 、联系日常生活
二、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 ;评点法)
三、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写作教学: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作文5我国传统教育三大问题:
一、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语文考试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二、教学内容问题——束缚人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问题——记诵和摹仿。重感知,缺乏分析和认识。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四大弊端
一、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口头语言实际,不重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脱离应用实际——大多和生活实际无关
三、忽视文学教育——抹煞了学生的文学天赋和理解、欣赏文学的能力。
四、忽视知识教育——文字学、训诂学知识的欠缺。“起——承——转——合”
6、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标志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又称“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1949年文”。
7“红领巾”教学法:1953年推出,以“讲述”为主,典型的“分析课”: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作用: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A.解题、作者、时代背景
B.讲解生字生词C.分析课文 D.总结主题思想 E.研究写作特点
8“工具说”三座丰碑:张志公、叶圣陶、吕叔湘
9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指导思想)
“四式”——语文阅读课的结构模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10魏书生主要贡献探索了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 课堂教学法”
指导思想: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兴趣、教以方法、导以习惯
六部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1、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xx《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贡献: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12重建后语文课程目标特点: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习
1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14课程设计三层次:“宏观”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编制,解决基本理念,课程价值、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内程计划);“中观”对具体课程的编制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微观”教师对课程的再设计学科的教15语文课程标准也称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16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二者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究其功能来讲,二者是同义语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置换的问题,是颇具深意的。(一)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到主要教什么(二)
(三)课程目的从关注学生智力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17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是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大纲、课标的指导思想
25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注音识字4、字族文识字5、字理识字6、听读识字7、四结合26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1勤于读书的习惯2健康读书的习惯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5实用培养阅读兴趣需注意: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方法:默读与朗读、精读与略读、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27写作教学的目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
内容:教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的任务有:1育人训练
2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4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 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运用表达方式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修改文章6文体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
28、写作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评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求:1、体现阶段性与连续性2、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心理特点3、注意与阅读教学配合形成的规律
作文批改的原则(1)内容与形式兼顾(2)多批少改(3)恰当表扬,慎重批评(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5)批改的范围:1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书写习惯
批——有关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问题用“批”
改——有关语言的问题用“改”(删、补、调、换
2教会一套批改文章的一套符号
29课程标准中称小学低年级的写作训练为“写话”,小学高年级为“习作”,初中以上称为“写作”。
30写作训练的方式:单项作文训练、命题作文训练、 供材料作文训练、想象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研究性31命题作文优点:目的性、计划性强,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不利于学生自由驰骋,写出的文章缺乏个性
命题的要求:1)命题要体现计划性2)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3)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题目有新力)4)命题要有实用价值(结合时令命题,结合地域、风土人情命题,结合重大节日命题,结合重要时事命题命题的策略和方法:全命题——题意表述准确、醒目、新颖
半命题——缺前半的、缺中间的、缺后半的
作文供材料的种类1、文字材料2、图片材料3、音响材料4、实物材料
基本模式:两大类九种
一类对提供的文字材料直接加工改造。有续写、缩写、改写、扩写、
一类按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想象文
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
1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和开启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写作内容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性,写自己想写材料作文的主题必须与材料相吻合
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供料作文有较强的'文体要求
3结构上,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语文课标把知识性的“听话说话”教学变为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区别
一、课程功能比较,听话说话是“知识能力型”的,强调的是课堂情境下获得听说的知识和能力;口语交际是“情境中的交流和互动。
二、课程结构比较。听话说话的课程结构偏重于静态式,口语交际的课型结构则强调动态式。
三、教学重点比较。传统的听话说话教学重点在于对自然语言形式特征的刻画上,突出语法特点,不包括实际情学中强调语言形式的信息传递功能,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比较。以往的评价侧重知识和能力方面,缺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而口语交际评价更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1 口语交际的态度2 语音辨识力3 话语记忆力4 话语理解力5 话语评判力6 口语表达能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1.听讲2.诵读3.复述4.答问5.讲述故事和见闻6.专题演讲7.即席发言8.讨论或辩论9.创进行交流。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笔画点竖折折钩。
3、认识一个偏旁:反犬旁“犭”,鸟字旁“鸟”。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农村里,有农家小院,在农家小院里,有很多温馨的场景,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大小多少。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猫:音节:二拼音节,偏旁:反犬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小——(少)
少一笔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秋天的落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又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指导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课前准备:课件,树叶
教学时间:2课时
指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巧作铺垫。
师:美丽的秋天,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文学家把最美的语言献给秋天,谁愿意朗诵一下那优美的诗句?
师: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实物,揭示方法。
师:秋天是美的,秋天的落叶就更美了(板书课题)。正是这些树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课前你们收集了落叶,拿出你最喜爱的树叶,把它的形状、色彩、特点……介绍一下。(板书:形状、色彩、特点——摸摸、闻闻)生举起树叶介绍……
师:观察树叶不仅看看,摸摸,闻闻,还可以其他树叶比较比较。互相再交流交流。
生纷纷观察起来并互相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这片树叶细细长长的,像一把箭。这片树叶很漂亮,像古时宫女用的扇子。……)
三、激发想象,引导联想。
师:刚才说的是一片树叶。现在把采集的树叶全都拿出来,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师: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自己收集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落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放图片)看了图片,有新的感受吗?
师: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秋天的落叶。
四、例文引路,探究写法。
请拿出《我爱秋天的落叶》(课件出示),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生认真读范文。师:交流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秋天的树叶?(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方法。)
师:找找具体的句子说说。几生读范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师:还有哪些方法?(联想的方法。读范文中的句子)
师:联想在文中非常重要,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比如:由一片树叶,联想到漫山遍野的景象。说说你联想到什么?(看到一大片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火焰。看到眼前金黄的树叶,我联想到漂亮的花地毯。)
师:同学们还可以联想得更多。让我们把你观察到的、联想到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顺序。看范文,写落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形状、颜色、叶脉络、叶边缘、摸的感觉,闻的味道……)
师:所以写时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对照板书小结)
请选择一两种树叶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去,但一定要注意准确。
五、当堂习作,巡视指导。
1、生动手写作
2、师巡视指导
六、及时评改,培养能力。老师选几位学生的'作文当堂师生评改……
板书设计:
落叶
形状 颜色 感觉(摸、闻) 联想
课后记:
范文:
我爱秋天的落叶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杨树、柳树、梧桐树的叶子变得像金子一样黄了,枫树、香樟、柿树的叶子变得像火一样红了。一片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像一群群飞舞的彩蝶。只有柏树和冬青树还是那么绿。
我轻轻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随手捡起一片香樟落叶,椭圆的叶片上洋红的底儿泛着淡青色的光彩,色调是那样自然和谐。叶面上脉络清晰,有条有序,宛如整齐的图案。叶边的锯齿像无数个“人”字,十分有规则而又别致。我仔细闻闻,一股细细的清香悠悠地飘进我的鼻孔。啊,怪不得叫香樟呢!再捡一片梧桐树叶,捏住它细细的柄,小手似的的叶片金灿灿的,我禁不住摸一摸,可不怎么光滑哟!抬眼望去,不禁想起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多美的落叶!
啊!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地上。小虫哼唷哼唷,把树叶拖过来,盖成了一座小小的屋子。小虫说:“你们看呀,我的屋子多漂亮,黄黄的屋顶,绿绿的墙,红红的地毯,住在里面既不怕风,又不怕雨,多舒服呀!”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河沟里。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该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于是小蚂蚁一大早起来,到树林里去找过冬的粮食。小蚂蚁来到一条小河沟边,过不去,怎么办?忽然看见沟边飘着一片黄叶,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想,我有办法了,于是它哼唷哼唷地爬到小叶上,把树叶当成一只小船,划过了小沟,它就到树林里找粮食去了。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树叶当成了小伞。小鱼说:“大家来呀,都来看呀,我的花雨伞多漂亮啊!它为我们遮雨挡风呢。”我还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飞来了。小燕子对妈妈说:“妈妈,妈妈,黄鹂阿姨、大雁伯伯给我们来短信了,叫我们去南方过冬。”多可爱的落叶!
脚踩在软软的落叶上,我浮想联翩:落叶是秋天的“顽童”呢!每当凉爽的秋风送来秋的信息,落叶就毫不犹豫地、陆续地挣脱“母亲”的怀抱,在湛蓝的天空衬映下,欢乐的奔跑着,飞舞着,它使一切的庄稼都丰收了,它看望了红通通的高梁,问候了金灿灿的大玉米,祝贺了绿油油的大白菜。五彩缤纷的原野里,到处都有它留下的足迹。落叶看到眼里,喜在心里,把丰收的喜悦告诉人们。
落叶是懂事的孩子呢!没有花朵的艳丽芬芳,但它在春天里,在树枝上发芽和长大的时候,是为大树吸收阳光、雨露的勇士,哪怕一片叶子只能吸收一点点养分。秋天,落叶为了大树更好地生长,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料,不给“母亲”添麻烦, 从树枝上脱落下来,悄悄地飘落在养育它的土壤之中,化作新的养分去滋补“母亲”的身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多么可敬的落叶!
我爱秋天的落叶。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 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 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 整体评价。
a. 习作态度。
b. 习作内容、角度等。
c.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 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 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 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 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3、 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 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 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 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8
《凡卡》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反复读文。
2、将叙述内容、信的内容与回忆内容分别挑出来,然后分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分清凡卡写信的内容与插叙的情节。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体会凡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
⑤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
乡下呢?
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设计:
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的许多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场景,帮凡卡把无法一一向爷爷倾诉的苦水,全说一说。
板书设计:
揪、揍、戳、捞、打??
悲惨 痛苦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⑴ 读音是否正确;
⑵ 停顿是否分明;
⑶ 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
⑷ 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髻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
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⑵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⑶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 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 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样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③ 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板书――《奇妙的克隆》
二、释题:
1、生齐读课题,说说中心语是什么?
2、“奇妙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那么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儿呢?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卓、畜、薯”都是翘舌音,“例、率”声母都是“”,“雌、饲”都是平舌音。
四、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2、交流:第一段(1-4):介绍克隆是什么。
第二段(5-):介绍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段(6-8):介绍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第四段(9-):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五、学习第一段
1、克隆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巧妙、有趣地作了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1)什么是“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呢?它们有什么区别?(第二自然段)(下定义、比较说明的.说明方法)
(2)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克隆”本领?(第三自然段)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低等生物又是怎样“克隆”的呢?(第四自然段)(举例子说明)
六、指导写字。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初步认识反义词。
2、让学生依照例句说句子,使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
3、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近义词的特点。
2、教给学生说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师生共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5、给生字找朋友:口头组词。
6、同桌之间互相说反义词,看谁知道的多。
(二)日积月累
1、会选。
(1)读词语卡片上的词语。
(2)出示“中心、中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叫近义词。
(4)你能找到其他词语的近义词吗?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2、读读说说。
(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的花坛是什么样的?看到美丽的花坛有什么想法?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2)模仿第一句说说第二句。
(3)填空。
(4)读读你写的句子。
3、我会读。
(1)自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提出来。
(2)指名朗读、同桌互读、师生接读。
(3)试着背诵。
(三)口语交际
1、读题目要求,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准备好风景名胜的资料。
3、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说自己介绍的风景名胜是哪里,相同的学生结为一个“旅游团”。
(2)完成分组。
4、分组交流:
(1)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交流的方式。
①“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②“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③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觉得有必要介绍的情况。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
(3)其他小组自由提问。
(4)评选“最佳导游”和“最受欢迎的游客”。
(四)展示台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课本学习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反义词:
近义词:
进——退
买——卖
著名——有名
快——慢
正——反
特别——非常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漂亮——美丽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 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 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 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 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第二课时
(一) 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 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 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
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
3、 培养学习习惯。
(1)、提出要求。
(2)、教师示范。
(3)、学生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
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
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
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我学习好。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5、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不限题材随意写,学生却不知道些什么好了,还不如平时限定内容发挥得好,看来学生们对写作还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去写,不能做到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还得训练。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三、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咏雪》教学设计01-17
语文《马》教学设计03-24
语文《种子》教学设计03-24
语文《冬不拉》教学设计03-24
语文猫教学设计03-24
语文《小池》教学设计03-24
语文《开启》教学设计03-24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3-24
语文《炊烟》教学设计03-24
语文《信》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