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上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上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2、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3、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要点】
1、《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2、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三、情节结构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包括: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见王熙凤,见贾赦、贾政,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2、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3、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三、理清人物关系
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巧 姐
┌贾 赦──┤(王熙凤)
│(邢夫人)│
│ └贾迎春
│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贾母) │(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林黛玉
(林如海)
第三课时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林黛玉: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只刚念了《四书》。 ”和“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的不同和 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⑴ 写出场;
⑵ 绘肖像;
⑶ 见黛玉;
⑷ 回王夫人。
3、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两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⑴ 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⑵ 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第四课时
一、理解、探究两首《西江月》
1、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2、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小结全文
1、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3、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三、作业
课后练习。
高二上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一.通过分析贾府的陈设布置及人物服饰了解贾府环境;
二.通过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三.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遭遇理解她的命运遭遇。
【教学重点】
同上(分别由三课时解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小说(见资料)
二.情节梳理
1.根据林黛玉的见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进贾府——见贾母等女眷——拜见大舅舅和二舅舅——吃晚饭并见宝玉——安顿住处
三.贾府印象
2.小说哪些段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与室内陈设?
1、7、8、9、10
3.你觉得贾府有什么特点?
轩峻壮丽与小巧精致并存,雍容华贵。
资料介绍:
垂花门、抄手游廊
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中国古建筑中从房山墙上开门接起的游廊叫做“穿山游廊”或“钻山游廊”。
4.荣禧堂有哪些特点?
皇家气派:万几宸翰之宝
勋袭东安郡王
用料考究
大紫檀、楠木、乌木
紫檀:紫檀要*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楠木: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金丝楠是楠木中的一种,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皇家专用木材。
乌木:古乌木又称阴沉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值也越高。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青铜鼎:鼎在风水中可起“藏风聚气”、“辟凶煞”的作用。易经六十四卦,卦爻为,巽,上离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属木。卦辞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占问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利、吉祥、大顺之意。另外,鼎还是权力的象征,是地位的代表,如一言九鼎就是指皇帝金口玉言
想象:大紫檀雕螭案和乌木联牌的大小,并安排各件器物所摆放的位置。
金钱蟒: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因金钱蟒的炫丽华贵,后多被用于中高级纺织品的绣文中。
做工精致:錾银工艺、
中西合璧:玻璃hai、洋罽、洋漆小几
小巧精致: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
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世代华贵:三个“半旧的”。
四.贾府人物
5.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后见了哪些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宝玉
6.为什么没能见到两位舅舅?
贾赦:不愿见;
贾政:斋戒。
6.贾母见林黛玉时,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
心疼。
追问:她为什么“大哭起来”?
喜:初见孙女;
悲:女儿早亡(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怜:孙女年幼丧母。
7.在林黛玉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姿容俏丽、家中地位极高、善于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办事体贴周到、守规矩、讲礼数
预设:若出现较多负面评价,则可引蒋勋说法:在西方开设的红楼梦选修课中,学生最喜欢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这是为何?
穿着: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发髻:
(唐朝发髻)
金钗:
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中间用绳子,两端系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玫瑰佩:
洋绉裙:洋绉,清卫杰《蚕桑萃编》卷七: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
从穿着打扮看,王熙凤爱炫耀、庸俗。
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眼睛:
眉毛:
吊梢眉就是眉的后半部近结尾处,仿佛是吊起来似的。
她对林黛玉的夸奖:嫡亲的孙女——八面玲珑
8.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何不同?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位
贾宝玉:王夫人、母亲铺垫,反衬其为人——性情
宝黛初会时,林黛玉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
似曾相识、长得俊秀、极受宠爱、有些任性、顽皮聪明(突出了其真性情的一面)
五.林黛玉
9.在这一回中,作者对林黛玉作了几次描写?
三次
众人:漂亮动人、较弱多病
王熙凤:标致
贾宝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美丽动人、惹人怜爱、孤芳自赏(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冰雪聪明、兰质蕙心
10.在她初进贾府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小心谨慎
第7、8、9、12、14段
重点:
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揣摩贾母意图,迎合贾母)
第14段: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马上改口)
11.探究:林黛玉的悲剧,在她初进贾府时,作者是否有暗示?
(1)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87)
黛玉一进门就见到贾母哭,后面王熙凤又哭,贾府就她姓林。
(2)府中无人疼爱:大舅二舅皆不见,两个舅母说的都是客套话,王熙凤说的都是场面话。
(3)府中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4)性格原因:自尊心极强,未进门,就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5)身体原因:娇弱多病
12.探究就节选部分来说,你认为哪个回目?第三回回目【甲戌本】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程甲本】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高二上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上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03-20
高二语文必修《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03-30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02-22
高二语文上册《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3-20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02-27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3-31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设计04-22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