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7 16:09: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

  一、引言导趣,激发情感

  孩子们,第六单元的那一个个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故事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是谁献出了骨髓,挽救了他的生命?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有谁给他关心与安慰?)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感人的画面。

  二、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人?

  师: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胜似亲人)

  2、理解题目

  师:“胜”的意思是……(胜于、超过)“胜似亲人”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1)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奶奶正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2)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她。)

  (3)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可能,也可能……)

  (4)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洗衣过程

  (课件出示: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样帮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4、指名反馈

  (师相机追问:小姑娘一拿起衣服就洗吗?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们又仿佛可以听见传来……(声音);我们又仿佛可以看见小姑娘脸上……;同时,小姑娘洗衣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下面请拿出作文草稿,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当然,在写之前,请先看看屏幕上的.写作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①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写清楚。

  ②选用“词句宝库”里的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声音和心理活动等写具体。

  词句宝库:

  动作描写: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捶打 刷 漂拧

  声音描写:哗哗哗嚓嚓嚓唰唰唰

  心理活动:呀,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

  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纪轻,有的是力气。

  细节描写: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

  溪水溅湿了小姑娘的布鞋

  师:看清楚了,那就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6、试写片段讲评

  A、出示一生作品

  师:赶快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写了些什么!(投影展示)

  (师引导学生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

  生评,提修改建议,师评。

  B、展示另一生作品

  师:再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成果!(投影展示)

  生评,师评,共同修改。

  7、过渡

  师:当小姑娘洗好衣服,回到院中将满满一篓衣服被单晾好时,老奶奶回来了,老奶奶见到眼前的这一切又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

  请你再次看图搂抱情景

  8、你能否用上词句宝库里的好词好句,把接下来发生的事说具体呢?

  动作描写:

  小姑娘:晾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

  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爱抚地拍拍

  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小姑娘的白嫩红润的脸蛋。

  神态描写: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

  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老奶奶:眼角有些湿润了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语言描写:

  小姑娘: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

  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老奶奶: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

  女儿还亲哪!我该怎么谢你呢?

  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图前想象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指名反馈。

  师: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指名反馈。

  师:嗯,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板书: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图后想象

  师:是的,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指名反馈。

  师:说的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

  板书:结尾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点睛之笔供你选: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这可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多少令人感动的一幕呀!

  多么感人,多么美好的画面呀!

  板书:点明中心。

  3、取题

  师: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感恩》《亲如一家》)

  四、整合结构,开始习作

  1、师: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写这个故事的完整结构:

  作文提纲:

  1、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情节写具体)

  洗衣过程 搂抱情景

  3、结尾,点明中心。

  2、师:根据以上的写作提纲,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选用适当的形式组织写作材料。

  2.展开推荐理由时用“中心句+材料”的方式并使用推荐的口吻。

  【设计理念】

  提升写作学习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基本方式是根据写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本课教学设计,按照写作过程依次设计了“选出好地方”“组织好材料”“起草推荐词”“评改与交流”四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根据写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这一设计理念。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支架理论,在写作学习中能充分估量到学生的写作困难,同时施以援手,让学生渡过难关,这是尤其重要的。本设计中,“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这几个重要环节,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写作学习支架,支架有提示写作材料的关键词,有结构图,也有具体的写作范例片断,还有评价表,这些支架给学生搭了把手,让学生踩着台阶拾级而上,不断达到目标,体现了对学习起点的充分认知与对与学习困难正确化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适当的形式组织写作材料。

  难点:展开推荐理由时用“中心句+材料”的方式并使用推荐的口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选出好地方

  1.课前聊一聊

  刚刚开学,同学们假期里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大的地方、小的地方、身边的、远方的都可以,写一篇文章,给班级同学推荐一个好去处,在班级“最受欢迎的'地方“推荐会上宣读,这样可以为同学们下次假期出行提供参考。

  2.好地方找特点

  你认为的好地方应该有哪些特点?同意的在对应处打勾,也可以自己填一填。然后与同学交流,补充一下自己的想法。

  3.确定好地方

  你要推荐的地方是哪里,推荐理由属于上面的哪一个或哪几个,简单写一写。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听听同桌的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提供的“好地方”的一些特点,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记忆,唤起学生对曾经去过的一个好地方的记忆,学生选择材料的过程的难度就降低了。]

  板块二

  组织好材料

  填写构思图表

  你推荐的地方有哪些能打动读者的特别之处,你想选择哪些材料来说明它的特别,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根据推荐的地方和自己选择的材料,选择下面的一种类型,填写构思图表。出示两种类型的构思图表,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类型一:

  例如:

  2.交流构思图表

  你是用下面哪种形式构思的,和同伴一起讨论一下,你的安排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按下面的提示修改一下自己的构思图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构思图支架,让学生在安排材料的时候有的放矢,让此环节化难为易。此环节教师要将两种支架通过提供的示例解释清楚,同时交流评改环节也尤其重要,这是一个反馈反思的环节,给学生留点时间修改,可以让所选材料更契合主题。]

  板块三

  起草推荐词

  1.发现结构的共性

  2.尝试起草推荐词

  用上“中心句+材料”的推荐形式,把自己的推荐词展开写。

  3.使用推荐的口吻

  4.写好开头和结尾

  推荐词的主体部分已经写好了,再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如果有困难,可以参照下面的示例,也可以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写出独特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示例】

  ★我要强烈推荐大家去广西的桂林,桂林风光美如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绮丽的桂林山水,值得前往。

  ★如果你问我:“暑假你会选择去哪里旅游?”我肯定会说:“当然是九寨沟。”

  【结尾示例】

  ★这样的环境会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心动不如行动,找个空闲,快来吧。

  ★前海自贸区让我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可以与风筝赛跑;在这里可以在草地上兴高采烈野餐;在这里可以边骑自行车边赏风景;怎么样,还不错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提供例文支架,让学生对“中心句+材料”这一结构形式和推荐的口吻有初步的感知,再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实践,学练结合,从而掌握这一表达的技巧。]

  板块四

  评改与交流

  1.自我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满分5颗星)

  总计

  用“中心句+材料”的方式组织材料。

  理由展开时使用了推荐的口吻。

  (1)读读自己的推荐词,按照下面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

  (2)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认真修改。

  2.展示交流

  在“最受欢迎的地方推荐会”上宣读自己的推荐词,班级评选出“最爱欢迎的十个地方”。

  [设计意图:评改与交流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改量表的支架,这个评改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评改中发现问题。一篇作文学生要评改的角度可能有很多方面,但一篇课堂习作教学目标要聚焦,评改的目标也要聚焦,这样学生才能一课一得。]

  拓展延伸

  1.读读《一处名胜一个故事》中国部分,这本书从我国风景如画的大好河山以及历史感厚重的无数名胜古迹中,精心挑选了最享有盛名的名胜上百处,给读者提供一个一边阅读一边阅景的平台,让大家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和见识。

  2.读完之后,想想如果要给爸爸妈妈推荐一个好去处,你会选择哪里,怎么推荐,写一篇文章读给爸爸听,为他们的出行提供好的参照。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有读有写,读是丰富学生的认知;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面对不同的读者,你的推荐词的表达方式和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有区别的,因为如何打动读者,才是一篇推荐词的重要方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4

  一、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学习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毖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感悟,领会“美”的不同含义并形成积极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课外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情,欣赏音乐。

  二、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搭石。

  (师板书:搭石)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踏过搭石吗?(课件)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呀?用一两句话描述就行。(可请图片中的同学回答,更贴切些)指导说完整话。

  师:哦!这就是生活中的搭石呀!在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小溪的水常年不断,遇到溪水猛涨的时候,可不方便啦!于是乡亲们就会在小溪里,根据溪水的深浅横摆放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吧!现在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吧?!那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搭石好吗?注意“平整方正”、“横摆”、“间隔”。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学生介绍搭石。

  三、抓住重点词,进一步了解搭石。

  1、(课件出示)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检查齐读。

  3、请你们快速轻声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一个小组朗读,你们读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美吗?美在哪?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呀?(动作美――协调有序;声音美――轻快的音乐;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课件出示同学过搭石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假如踏搭石时动作不协调有序怎么办哪?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那你们做什么事时是协调有序的呢?请举例说明。

  看图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请把这三个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5、师小结:是啊!家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从它上面走过,踏过,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还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多美呀?(师结合板书)

  景 美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部分内容(课件出示内容)。

  四、抓住重点句,体会情感。

  1、师过渡:咦?学到这儿似乎课文已经结束了吧?你们认为文中有哪些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语句,也就是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有吗?

  (学生找-画-想)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那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指名读句子)

  评价:你读得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

  (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强调“联结”和“也联结”,可加上“不但――而且――”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递进性。

  4、师: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好吗?

  (同桌互相交流。)

  5、反馈交流。

  A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B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师:同学们,从你们找的句子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乡亲们那美好的情感了,谁来具体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呢?

  结合学生回答,填补板书:

  7、师小结:搭石很美,因为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更美的是乡亲们那一颗颗勤劳、助人、善良、谦让和尊老之心呀!这难道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补充板书:

  心 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些话,一起走近乡亲们的心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内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内外结合,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古井》,也深受感动。现在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读一读好吗?注意要求:找找古井和搭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具体说说联系在哪?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

  (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播放背景音乐。)

  2、师生交流读书感受:我们班的同学真爱读书,谁能把这两句文章中最重要的语句互相调换一下顺序说一说呢?

  说得真好!其实无论是搭石还是古井,它们都有着美好的品格,而且还深深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这真是心有灵犀呀!

  此时,老师很想送你们一句话,想听吗?------不要太介意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因为—平凡之中常常孕(yùn)育着伟大。

  你们现在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3、谈发现:美是什么?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也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出示课件图片)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如:一支支粉笔,一根根铅笔,一盏盏烛光;还有许多平凡的人,如: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天天为我们送水的送水工人,等等。他们就像搭石一样,为人们默默奉献着、工作着,然而我们却未能察觉这平凡中所蕴含的美好品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写发现: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写在练习本上)提示:可以写一写赞扬他们的话,也可以写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

  学生写话练习。

  5、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

  1、 推荐阅读《挑山工》;

  2、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1:

  21 搭 石

  故乡的小路 景美

  搭石 联结

  美好的情感 心美

  (无私奉献)

  (互助谦让)

  ……

  板书设计2:

  21 搭 石

  景美

  心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2、想象秦兵马俑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导入

  师:1974年在西安市临潼区发现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生说说自的想法。

  三、检查、交流:

  1、白板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白板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4、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段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细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交流:

  (1)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引导学生换种说法,体会它的规模宏大。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3、学生读第三段,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学生交流,朗读相关语句。

  (2)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4、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五、总结课文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六、课后延伸:

  1、抄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七、板书:

  规模宏大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习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近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3.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

  【教材简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叩解课题,引入情境。

  二、自读课文,识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

  2.观后谈感受: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有什么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对节目的赞美,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群残疾人表演的。)

  3.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旁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①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

  ②有什么感受?读读,希望你读得流畅!

  (2)比较句子:

  ①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②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谁能读出这两句不同的感觉?

  ③出示“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指名学生读后,问:“我”喊出声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出声?请怀着作者同样的心情读一读。

  (3)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自由读读这个句子。

  ②“竟然”什么意思,安静本想拢住什么?“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可以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③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跟着老师的声音来做动作,想象。“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停顿片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再来一次,这一次要边做边想边跟老师一起说。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醒学生联系课题进行想象。)

  ④出示“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自由读这句话。读后谈感受。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围绕“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个话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请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

  3.教师巡视,相机向全班推荐。

  4.出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想象、思维和个性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伴随着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写一写,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欣赏首歌曲《故乡的云》。

  2.这首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漂泊他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己去了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点句,讨论“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全班交流,体会人们对沃尔特的爱戴。

  2.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说出来。

  引导学生从“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个角度去说。可联想到沃尔特平时是如何对待工友的。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身边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业

  写小短文,夸夸你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同一个名字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进一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主要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们对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灵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 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 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 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3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试验结果的?指名朗读。对“本能”一词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 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设计

  两里多路

  蜜蜂 逆风而飞 会辨认方向

  陌生事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 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 ),潮来了。

  (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1、生闭目听老师范读第2、3小节,听文字,想画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 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 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老师巧妙的做法是对“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有问题请教老师也要举手。举手会有什么秘密呢?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探究、导引释疑

  1、在学习中,“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方法提示:a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b结合实际,谈自己遇到类似困境时,最希望什么?c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我的心情。

  2、正当“我”伤心时,高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后来又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帮我进步的'?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读3、4自然段来感悟 b结合重点词句理解 c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预设:

  当“我”不会回答问题举手露馅时,心情会怎样?应怎样用读来表达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并适时指导朗读。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最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或鼓励自己走出困境

  “举手的秘密”是指什么?后来我走出困境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中,使我能体会到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关心和鼓励、、、或在遇到困境时,别人的鼓励、尊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等)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难,并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2、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写在小纸条上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馅儿(不自信)———从容(自信)

  秘密(老师的爱)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 浑hún 豚 tún 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 丰足

  足

  景好 满足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课前背诵《笠翁对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联》一课。

  师:“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春联的`作用是?

  生: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缩减句子。

  生:春联增添气氛。

  师: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齐读春联)

  师:诵读这些春联,咱们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二、 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课文接下来讲的什么内容?请大家认真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内容。

  生:课文第2自然段讲: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春联讲究对仗,用文中8个字解释是?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生:课文第3自然段讲: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用文中的3个字来概括则是?

  生:“声律美”。

  师:咱们归纳一下即春联的特点。

  师:对仗,即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师: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绿柳”对“红桃”,是名词;“舒眉”对“开口”,是动词;“辞”对“贺”是动词;“旧岁”对“新年”,是名词。

  师:请大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师稍后会提出更高要求。

  师:接下来,咱们开展“春联里的对仗”小活动,邀请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出示要求:(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剩余的春联里的对仗规律。

  2.选出一名同学为代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幅春联里的对仗。

  3.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这一春联,加深体会。

  (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

  师:咱们读春联要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生再读)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不错,老师再出几幅,考考你们。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师:你们太棒了!借着这股热劲,咱们也学学古人,来对对对子。

  师出示对子:

  红桃对( ) 细雨对( ) 蓝天对( ) 地北对( )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天新( )气象( )

  师:其实,只要咱们留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对吟诵。

  师:第二关---连对子

  师出示对子: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生搭配,并朗读。1—4组读上联,5—8组读下联。)

  师:只要掌握了春联里对仗的小诀窍,这些对你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师: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散步,看到有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幅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 )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但老师不知应该补个什么字,你们能帮助我吗?

  (生补充,并作说明。)

  师:看来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人喜欢“落”,有人喜欢“润”,这样细心推敲,反复斟酌,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联是揣摩出来的。

  师:祖国的语言有的无穷奥妙,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更能帮我们感受其美。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所有春联再美美地朗读出来。

  “春联荟萃”(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师:春联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书法艺术。你们看,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给人的感受就不同。隶书厚重大气,行书灵动优美,草书狂放率性。看来,春联的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师:齐读第4自然段。

  三、 巩固练习

  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春联。(右边上联,左边下联。)

  四、 课堂小结

  春联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习俗,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文化遗产。现在很多人过年时喜欢买现成的春联,其实,这样一来,春联带来的热闹氛围就少了许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练习书法,自己写春联,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五、 好书推荐

  《楹联丛话》 《春联琐记》

  六、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再搜集两三幅春联,交流。

  2.完成《两导两练》相关习题。

  七、 板书设计

  春联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 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òu;“角色”的“角”读jué;“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图片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图片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图片“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图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

  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

  2.交流汇报。(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它为我们描绘未来的一天人们生活的情景,假想地球环境恶化的情况,表达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略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安排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未来一天的生活情形,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在学生对文中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个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状况,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2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什么?

  二、读通课文。

  1指名读读“阅读提示”。

  2自由读课文,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生交流,读懂课文。

  1这篇文章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在这一天的各个时间里,“我做了些什么事?”在书上画下来。

  3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为什么小作者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呢?

  3大家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继续学问,边读,边找,边画。

  5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探究。

  (1)把找到的问题带到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并结合课前预习中找到的有关资料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交流,每个小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

  五、课文中哪个词语会说明这篇日记是想象的。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学生可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来谈。)

  七、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作业设计

  写倡议书。

  板书设计

  28*20xx年的一天

  没有新鲜空气

  温室效应

  环境恶化爱护环境

  水污染

  酸雨

  大暴雨、飓风

  课后小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20xx年的一天》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初步了解人类的破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并且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尽自己的力量。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

  二、激趣导入: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xx年时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明天充满绿色,充满了新鲜的事物……)

  好,同学们有那么多美好的设想,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介绍未来世界的。

  三、读文、识字解词,探究感悟。

  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1解释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指名分节读文,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有目标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4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的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5海洋污染。(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学生们在阅读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想法)

  6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读文,谈话。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a抗辐射服的普及。

  b上课是坐宇宙飞船去,地点在太空上。

  c已发明无铅汽油。

  以上说明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生活可言。

  7开展一个小型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明确科技发达不是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遭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在这一设计中,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8学习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明确作者写作目的。

  9指导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对日记的格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发展科技,保护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现实的教育意义很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语言智能的关键在于表达。在“说一说,辩一辩”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表达的内容我又给予了一定的范围,让学生的思维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而且这种表达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本篇阅读课文的学习,学生们都能够了解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懂得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语文上册10-2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1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2

人教版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03-18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2-26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教学设计02-25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学设计02-26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02-21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