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析教材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会非常喜欢小虫子。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会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如何将学生从研究文本延伸至体会课文寓意、明白道理,是值得深思的一点。
教学建议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可通过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还要进一步加强朗读,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3.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源教学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难点
1.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2.懂得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的前期是怎样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的前期是怎样的。
三、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毛虫的图片)师:再看看这是什么?它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板书:小毛虫 蝴蝶)
3.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学字读词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将生字读准确。
教师重点指导“尽”的读音,“尽”是一个多音字,在 “尽管”一词中读“jǐn”,在“尽心竭力”一词中读“jìn”。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读一读。
生机勃勃 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笨手笨脚 “九牛二虎之力”
五、学习第1、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打量”是什么意思?(观察,仔细查看周围事物或现象)
(2)“周围的一切”是怎样的?(指名读后面的内容)
(3)小毛虫和其他昆虫有什么区别?(它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你觉得这只小毛虫可怜吗?(可怜)让我们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吧!
3.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4.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1)动画演示理解“挪动”,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2)什么叫九牛二虎之力?(交流:指导理解“九牛二虎之力”)
5.出示句子: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师:一片叶子到另一片叶子的距离并不远,可是对于笨拙的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太远太远了,路程也太长太长了,就好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2)谁能把小毛虫笨拙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
6.尽管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梳理板书
小毛虫
多音字:尽
昆 怜 挪 仿 佛 任 何 纺
竭 规 律 待 挣 愉 绒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8个生字。
2.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懂得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三、复习导入
1.出示会认的字,指名读。
2.指名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________。小毛虫真笨拙,________。
四、学习第3~7自然段
1.学习第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悲观”“失望”“羡慕”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2)小毛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指名说)
(小毛虫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其他人,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3)出示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分组交流)
2.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
①小毛虫把自己裹进了茧屋,它由小毛虫变成了什么?(茧)
②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
(2)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的句子。
①动画演示:小毛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
②成为了茧的小毛虫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③变成了蝴蝶的小毛虫有哪些变化?
(由“笨手笨脚”变得“灵巧”;身上生出了一对布满花纹的翅膀。)
3.配乐朗读第3~7自然段。
4.说话练习:看到小毛虫变成蝴蝶,你想说些什么?(自由交流)
五、指导写字
师: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下面小朋友也来尽心竭力写好字吧。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整 抽 纺 织 编 怎 布 消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学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书
小毛虫
不悲观 不失望
(可怜、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轻盈)
尽心竭力
整 抽 纺 织
编 怎 布 消
【反思】
在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时间不太够,便减少了一些朗读量。在指导朗读上,也是急匆匆带过。但课后仔细想来,课堂上时间再紧张,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训练量的不足,让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如理解“九牛二虎之力”一词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明显感觉学生的理解不够到位。此时,我觉得应该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真正体会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从而感受它的笨拙。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知识目标:
会认“庆、献”等7个生字。
能力目标:
会写“欢”、“庆”两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喜庆、欢乐之情,能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说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吗?(点生回答)
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出课题“欢庆”。(齐读)
写“欢庆”,(课件田字格“欢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标出词语。
(2)出示课件(句子和相关图片:一句配一幅图片.)
xiàn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zhì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jié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zòu qǔ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yì
十三亿孩子
(2)开火车认读:庆、献、帜、洁、奏、曲、亿
(3)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以一字为例)
三、再读课文,学习新知、深入体会
1、教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课件(图片).
4、男女生互相接读课文。
5、同桌相互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6、议课文
出示欢庆场面,提问: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
7、赏读课文,读自己喜欢喜诗句,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拓展练习
1、练习背诵
2、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有人写了这么优美的诗歌赞美祖国,今年祖国妈妈的生日又快到了,你们想不想画一幅漂亮的图画送给祖国妈妈?(可以根据课文画,也可以自己想像画)(学生画画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3、布置学生课后办画展。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
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 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 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初”、“模糊”、“射”、“层”、“芒”、“茫”、“雾”“庄稼”等11个生字。通过比较,体会六个叠词和三个比喻句的作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通过学生比较初冬雾中、雾后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层次、多形式的引导学生读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初冬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识立冬,揭示课题:
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是立冬,从这天开始就意味着冬天这个季节到来了。冬季刚开始的这些日子,就是初冬。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共同欣赏初冬的画面!齐读课题。
书写指导“初”字
二、配乐初读,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着音乐)
3、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走进情境精读感悟
过渡: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初冬早晨,小乡村的两幅画面,一幅是----下雾时的景象,另一幅是雾散后的景象。(板书,指导“雾”字)
(一)想象雾中画面,体会景物特点
我们先来看看,下雾时的初冬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1-5自然段)
a,指名读1-5自然段,其他学生透过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引生入境,感受画面
清晨,你睡醒了,睁开眼,向窗外看去,满眼白色,于是,决定出去走走。推开门,哇!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你走在林间小路上,看到了——
c,学生入境感受画面
生: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
d,图片1处理“白茫茫的大雾”,大雾还可以说成“浓雾”,雾小的时候可以说成“薄雾”
图片2处理“一层纱”,“一层”是数量词,还可以说一层——?把词语送回句子中,再读感受雾中的朦胧美。
e,初冬早晨的太阳,比以往出现的晚一些,(出示句子,生接读)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
1、透过这句话,你眼前看到了?联系生活实际,指导理解“耀眼”一词,认识“耀”字
2、想象画面读,感受雾中太阳的特点
3、图文对比读,体会太阳升起的样子。
4、处理叠词
(图片直观讲解,动作演示)
a,词卡处理慢慢,认识叠词:
像这样,把一个字或是一个词语重复使用,就是叠词。这样的重复呀,就像唱歌时一样,(手势加入)不仅让我们知道到了他表达的意思,又感觉很美。再读!
b,文中这样的叠词有好多处呢?你找到了吗?
白茫茫模模糊糊淡淡的慢慢地厚厚的一个一个
(引导体会叠词的作用:淡淡的光表示光线特别的淡,厚厚的红叶表示落叶特别的厚。)
c,互动体会叠词的应用
瞧,叠词的用处可真大,平时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其实,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叠词,相信吗?(互动:叫一个小朋友----她的头发长长的;她的眉毛弯弯的;她的笑容甜甜的;哈哈,她走起路来呀像小猫,轻轻地;她跑起来呀像一阵风,快快地)
5、形成画面再回雾中
多形式、多层次读,使学生达到背诵的效果。
a,师生合作读
b,想象画面填空读
c,喜欢哪处景物,自由读,再交流汇报
d,送字宝宝回家
e,看着画面尝试背诵读
(二)对比教学雾后景象感受绚丽美
过渡4:雾慢慢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出示图片,认读射字)
1、拓词:射箭,做射箭的动作,通过身体的倾斜,记住字形,想象体会“光芒”与“箭”的`相似点,对“芒”字形成感知。
2、衔接:真神奇,一样的景物,不同的时候,样子也是不同的。
(幻灯片出示下雾时、雾散后的对比读)
(引读)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雾散后,指,生接——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
3、(直接出示幻灯片:8、9自然段)小结学法,自学8、9自然段
4、汇报交流
a,朗读中体会修饰词的作用,读时适当突出
b,对比读雾中和雾后的田野、树林景象,透过文字体会朦胧美和绚丽美
c,画面对比读,感受不同的时间段,相同事物的不同变化,再次直观感受朦胧美和绚丽美(小结板书)
(音乐响起:读)
d,小结:生活中要善于发现
四、拓展视野,延伸阅读
1、风景欣赏
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瞧,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黑龙江,越往南啊,气温就越高,所以呢,即使都是冬天,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景象。有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有的温暖如秋,有的娇艳如夏。正如每年的1月底、2月初的时候,我们的家乡还是雪压枝头、飞花一尺,而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在遥远的云南悄悄绽放。(幻灯片出示图片)
2、美文赏析-----《初冬的早晨》
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初冬早晨的画面,感受身边的初冬景象。
小河的薄薄的冰层下面,
小鱼在河底静静地游着。
那青绿色的小草,
突然变成了深黄色,
当然它们已经枯萎了。
杨树的叶子被风一吹,
纷纷飘下来
就像一位秃顶的老人。
野菊花孤零零地开着。
在冷风中摇摆着,
显得那么坚强。
初冬早晨的美,
是一种宁静的美。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学会拆字,从而更好地理解字的音、形、义。
2.学会“词语接龙”的规则,锻炼思维能力,扩大词语积累。学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3.背诵儿歌,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拆字,学会分析字的音、形、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熟练朗读成诵。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田字格小纸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出示图片。
(2)小蜜蜂带来了歌曲,我们一起唱吧《幸福拍手歌》
(3)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
2.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组长工整地写在小纸条上,比快,比多。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平等合作,学生更轻松主动,合作探究更积极。]
5.拆字游戏真有趣,不过老师这里还有更有趣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三、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进行班级接龙,学生在接龙游戏里感悟接龙的规律性,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设计意图:师生共读,在和谐的氛围中,既培养了语感,又领悟了接龙的规则,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选课本上的词“看见”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利于知识积累。]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
(4)把刚才接龙的词语写在书本上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语“朋友”,你能接下去吗?全班同学随机进行接龙游戏。
(6)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唱歌吧!《幸福拍手歌》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你们的歌声把小蜜蜂吸引过来了。小蜜蜂被你们的歌声引过来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2)指名练习“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自由造句。以随机内容,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设计意图:以身边的环境、实物为语言载体,给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师生平等对话,充满亲和力的互动,学生学习更轻松、更有趣、更主动。同时结合动作演示,由提供“把”字句训练转换为“被”字句到由只以动作演示,由学生自主说出“把”字句、“被”字句及二者的转换,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容量,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模样把小花鹿引来了。小花鹿被你们引来了。看!出示小花鹿图片。
(2)小花鹿给我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齐读。
(3)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理解诗歌大意。
(4)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
[设计意图:朗诵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带有个性化色彩。自由读到指名读,只要表现出对小花鹿的喜爱,只要有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都予以肯定。]
(6)出示填空练习,引导背诵诗歌。
四、总结、课堂延伸
同学们真棒!这堂课上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语文园地七,还玩了有趣的游戏,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和朋友再玩一玩这些游戏,相信你们能学到更多。
[设计意图: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特色平台,不断参与探究、积累、创造,正如小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酿出甜蜜,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化”和“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能形象、生动地向别人介绍银杏树。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体会银杏树的珍贵,叶子的独特和名为公孙树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结合书本内容生动、形象地介绍银杏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可以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知道化石是怎么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现在,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了。(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平舌音。
马上自己再读一读
4、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书上说什么很“稀有”?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华鲟)知道什么是稀有吗?(稀少,少见)是呀,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数量都不多,中华鲟就更少了,据资料介绍,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目前仅剩五百尾左右,所以它成了——稀有鱼种了,因而非常——珍贵。
三、整体感知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
2、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就可以称为活化石呢?你能不能在相关自然段里找到依据呢?(拿笔划一划,巡视)
3、交流:咱们来交流一下指名回答并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为什么你找了这一句呀?(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四、朗读感悟银杏树
1、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最熟悉的活化石——银杏树吧。(点击画面,请你们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能知道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自己读一读。)随机
(1)白果树对我们长兴人来说,银杏是最熟悉不过了,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贵几亿年前的树种为什么就珍贵了呢?师补充银杏树资料:在三亿多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后来由于地球的气温发生了变化,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
希望能帮助到您
动,大部分植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银杏凭着顽强的适应能力生存了下来。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通过银杏树知道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那老师马上来考考你,我这里有一大堆的树叶,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课件出示各种叶子,生说
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春天,银杏树枝头冒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特别的美呀,(课件出示画面,慢慢展现,慢慢说,语言柔美)
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可以两到三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有趣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特别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我们长兴自己的“公孙树”,你们看,这是我们长兴县水口风景区中寿圣寺内的两株千年银杏王,老树王虽经历世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可见,银杏树的寿命可长了。也许就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曾在这棵银杏树下品尝美味的果子呢,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记住这长得极慢的,长寿的银杏树吧。
小朋友(指板书)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又被称为公孙树。咱们再一起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说来,我们实验小学和银杏还有着特别的感情呢。银杏叶是我们学校的标志,因为银杏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资料简介,读)
希望能帮助到您
银杏树浑身是宝。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银杏果可以做药用,可以治疗气喘病和肺病。它的叶子是一种很好的农药,能防治害虫。如果你用银杏树的叶子做书签,可以驱除书中的蛀虫,正因为如此,所以银杏树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简单说说了解到什么。你还有其他补充吗?
老师建议,课后,小朋友可以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银杏的资料,给它做一张小名片,就挂在我们学校的银杏树上,好吗?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孙”字左边的横边为提。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小鸟的可爱,树立护鸟的意识。
2、体会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群“红领巾”。跟老师一起写写他们的名字吧。(老师板书“红领巾”,学生书空)
让我们亲切地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吧,齐读“红领巾”。
“红领巾”是谁呢?(边提出问题边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生:红领巾是佩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让小鸟来做我们的向导,走进美丽的树林,学习第二十六课:“红领巾”真好。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认读。
师: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生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生字呢?
(找生字、标记生字、读生字)红领巾真好名师教学设计
2、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师:你是用怎样记住生字的?
3、识字游戏:考考你。
师: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我们身上,小鸟们都起床了,它们想考考大家呢,瞧!(课件出示小鸟衔着生字卡片)
4、互学生字。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用合作的方法一起记住这些生字。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师:有一只顽皮的小鸟,在向我们打招呼,我们听听它在说什么?(课件出示三个问题)
1)指名读问题,要求读出疑问的语气。
2)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师:小鸟提出了三个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二)朗读感悟。
1、逐节指导。
1)学习第一节。
A 、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可爱的小鸟)
B、从哪里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呢?(“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C、课件播放林中小鸟的叫声,感受小鸟声音的清脆、动听。
D、练习说说AABB的词语。
E、指导朗读。
师:小鸟这么可爱,让我们用喜爱的心情微笑着朗读这一节。(自己练读、指名读、与老师合作读)
2)学习第二节。
A、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机灵的小鸟)
B、 “扑棱棱”是什么意思?让小鸟来帮我们想一想。
(课件出示小鸟扇动翅膀,帮助理解)
c、师:“棱”字在词语中应读“lēng”,我们也学小鸟扑棱棱的扇动翅膀,读一读这个词语。
D 、小鸟扑棱棱的扇动着翅膀在忙什么呢?(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E、指导朗读。
师:是呀,机灵的小鸟们飞来飞去在捕捉害虫呢,让我们把这一节读得活泼一些,读出小鸟的机灵劲来。
(老师范读学生合作读指名朗读)
3)、学习第三节。
A、师:清晨,最快乐最活跃的是小鸟,那谁来得最早呢?(红领巾)
B、“红领巾”到树林里来干什么?(送鸟巢、插木牌,保护小鸟)
C、师:有了新家,有了少先队员的保护,假如你是小鸟你的心情将会怎样呢?
D、指导朗读。
师:小鸟们有了新家,多么快乐呀,让我们用赞美、高兴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节吧。
四、表演朗读全文,指导朗诵。
1、配音乐朗读。
师:这篇课文真美呀,我们来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吧。
2、指导背诵。
看看这首小诗有没有相似地地方,找规律背诵。
五、实践活动。
1、朗读公益广告:小鸟也有家,我要爱护它。
2、以小组为单位,试试想一想这样的广告语。
师:保护小鸟从我们自己做起,让我们也来争当“爱鸟护鸟的小卫士”。
3、学生自由说说。
六、结束。
师:同学们,鸟儿一直师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当爱鸟的“红领巾”,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窟窿”就是——(洞)。
(2)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自然段。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紧”?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书写生字。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老师范写生字,注意提示学生难写字和易错字,学生书空并在课本中描红临写。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透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学法引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收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L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
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写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收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人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四)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五)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部分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二)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2.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离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做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景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了这一点?
(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1、[快活三]、[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四)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华美典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中的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了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人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形成与坚守。)
(五)课后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改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书笔记。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2、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仔细来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风)
2、你都知道哪些风?(生自由说:春风、龙卷风、北风等等,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3、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把风姑娘也吸引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大家好,我是风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寻风的足迹吧!我们每到一站还有任务哦!
第一站: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第二站: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过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真棒,每个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和智慧进入学习的第一站吧!
二、自学导航一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
方法: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在画风,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二)汇报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听到你们说的这么好,生字宝宝都开心地跳起来了。瞧,他们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认识吗?
2、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文中都有谁在画风呢?看,这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学习的第二站吧!
三、自学导航二
1、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他们的画。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方法:先同桌对学,再组内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汇报展示
1、学习赵小艺的画
(1)指名读第四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生:飘。(板书:飘)
师:这儿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话,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出示句子,对比
A、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B、赵小艺说:“我能!”
(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具体,而且第一句话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第二句话没有思考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第4小节。
过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3)指名读第8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有风?(板书:转)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评价)
师:赵小艺真聪明,她用旗子飘和风车转的方法吧风表现出来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她的画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过渡:瞧,现在你成了一名小诗人了,那陈丹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学习陈丹的画
(1)指名读第6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板书: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中的文字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来看看宋涛的画吧!
3、学习宋涛的画
(观察图画)你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风吗?那文中是这么写的?
(1)指名读第7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风?(板书:斜)
(2)指导朗读
(3)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4、齐读小诗《风来了》
过渡:我们欣赏了三位小朋友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都是小诗人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风来了,所有的景物都动了,想看看这些动起来的景物吗?
5、理解最后一小节
(1)播放动画
(2)瞧,这些景物都动了,显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6、是啊,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7、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大显身手,也来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设计了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画风,我们又成了一名小画家了!
四、回顾目标,谈收获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风姑娘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完成了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3、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筋、想办法,从不会画风到学会了画风,这件事告诉我们(出示课件,齐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下面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了。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选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转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转动( ) 空地( )
2、我会填
一( )风 一( )雨丝 一( )风车
一( )树 一( )红旗 一( )云
六、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的画风的方法写下来。
喜欢创新的你: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请你试着画出来,还要配上一段介绍哦!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陈丹 小树弯
宋涛 雨丝斜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 诗仙 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习。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读一首好诗,要注意始终个别重点难字的读音,因此在讲授认读生字中,采用我校识字方法,带拼音读字——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去拼音读字(开火车)——闯关小游戏。在这五个字中,其中“鹭”是学生难识字,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最后总结“鹭”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声旁形旁加深对它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找一找除了“鹭”,本科还有哪个字也是形声字呢?激发学生在此识字的兴趣。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会问学生:如何能读好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诗的停顿和语气。
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逐句展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踊跃说“两只黄鹂、翠柳”在学生说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图片,并试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很美,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再读一遍”。
本诗中有很多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除了第一句的“两个”在第二行还有“一行”,我注重让学生展开想象,一行白鹭是几只呢?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同学学生用手比划,体现出白鹭排列有序、渐行渐远。
头两句讲完,问孩子“你喜欢对对子吗”通过教师引导“两个对一行”让孩子自己说出其他的对子“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学生便会感叹说原来诗不仅美,而且上下俩句还很工整,体会诗的对照形式。
本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白、青、翠、黄。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本诗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还让我们听到了,哪个词体现的?学生会快速说第一句的“鸣”字,教师可以播放黄丽得叫声,让学生感受黄鹂欢快美丽、叽叽咋咋、一唱一和的叫声。最后让学生头脑想象着画面,齐读这两句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点讲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激发学生回答出“雪是从窗户外看到的?”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采取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选择窗含”,这时有些孩子就会说出“这千秋雪好像一副画印在了窗户上,所以含用的好”,这样学生通过体会“含”字,能够真切的感受诗的美!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伴随着古筝声,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负!。
(五)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出示“含、吴、鸣”,写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口”,但随着“口”的位置不同,写的大小胖瘦大相径庭。通过学生发现总结出“口在上下时,要写的扁胖一些;口在左边时,占格往上一些,写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结构,因此观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间的撇是竖撇,想弯弯的柳枝一样。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伴随梅花三弄古筝声让孩子书写。最后展示两位同学的作品并评价。
总结:这首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通过齐读领悟诗中意境。
五、板书设计:
绝句
形声字:鹭、岭 含 吴 鸣 柳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二年级语文第21课《鸟路》。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想象自己心中鸟路的样子。
4、在识字、朗读过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配乐朗诵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说说喜欢歌曲里的动物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鸟的文章。
板书课题:鸟路。
二、初读课文:
1、想听老师读一读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找出生字。)
2、这么美的`课文你们想读吗?那咱们就来分组读课文,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
(1)、找出自然段。
(2)、小组内齐读或组内轮流读课文。
(3)、认读生字,找出不懂意思的词语,小组内互相讨论。
4、检查小组初读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词。
傍晚、彩霞、彩虹、芙蓉、面包屑
(2)、说一说,都有那些鸟飞来吃面包屑了?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
1、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请人评一评,说说他哪里读得好。
3、第三、四、五自然段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要指导读出惊讶、赞美的语气。注意“啊”、“瞧”的读法。
4、结合生活,“彩霞”与“芙蓉鸟”对比,突出文中的“变”字。
5、课间休息:师生一起玩“咬尾巴”的游戏。
比如:白鸽属于鸟类,乌鸦也属于鸟类……
6、全班齐读课文。
看板书,小结全文。
四、拓展。
1、你觉得还会有什么鸟飞来,他们会铺成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2、假如你也住在那片树林里,你会怎样和小鸟们相处呢?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教学反思】
本诗的朗读教学重在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朗读,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孩子们看生动的影音资料外,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外,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诗朗诵。进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诵的方式吸引学生。 首先,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先达到熟练,流利在此基础上,才请了四位朗读较好的学生上台,分给他们一人一句朗读的任务,然后最后四句则是齐读。在各自明白了自己的朗读任务之后,我组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本诗的朗诵。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03-31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学设计12-27
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1-25
二年级语文《俗语》教学设计03-26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25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2-13
二年级语文《称赞》教学设计04-06
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02-20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2-17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