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7 18:21: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六、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补充板书:2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四)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六、教学结束: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扬帆起航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26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重点

  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表达了童年生活的“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营造氛围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拍手反应快快快”。我叫准备的时候,请你们摊开双手;我叫开始的时候你们就拍手。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回味的趣事。

  二.情景激趣,走回童年

  (一)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二)揭题、释题

  [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板书:选好材)

  三.出示片段,指导写作

  现在我们已经选好了材料,那如何把材料,把我们的趣事写具体呢?(板书:写具体)

  (一)欣赏《我给爸爸化化妆》的片段。自由地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精彩片段)

  当爸爸照着镜子,发现自己的脸已经被我画得像个孙悟空的时候,他顾不上洗脸,拿起我最怕的“打狗棒”,追得我满屋子跑,边追边喊:“你给我站住,不许跑!你这个捣蛋鬼,居然敢在老虎头上拔毛,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我吓得抱着脑袋,边跑边喊我家的“王母娘娘”——妈妈帮忙:“救命啊!救命啊!孙悟空大闹天宫啦!”

  ——选自《我给爸爸化化妆》

  这件趣事重点描写了人物的什么?(师板书: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范文,拓展学生思维,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

  (二)课件出示《吃辣椒》。

  我三步并成两步,直蹿上台前,真恨不得一步跨上讲台。来到讲台上,我迅速抓起一个“红果子”往嘴里一塞,牙齿使劲一咬,“哎哟……”一种火辣辣的味道快速地钻进了我的嘴里。我惊恐的张开嘴,伸出舌头,呼呼地直喘着粗气,不停地用手扇着,汗珠顺着额头直往下流,接着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小朋友们都吓坏了。陈老师慌慌张张地倒来了一杯水,我迫不及待地抢了过来,“咕咚咕咚……”一大杯凉水一眨眼就被我喝光了,嘴里依然火辣辣,脸红得像关公……

  ——选自《吃辣椒》

  生找出哪些地方很有趣?(生找出动作)(板书:动作、神态)

  (三)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你是从哪些句子比出来的?

  出示两段话: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回家喝开水。可是家里的开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在家。怎么办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红色的葡萄酒,就拿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没过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跑回家喝开水。咦,怎么没开水了?爸爸妈妈呢?都不在家!怎么办,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还有一瓶没喝完的葡萄酒吗?我想:爸爸总是说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却那么喜欢,一定是在骗我。今天我倒要尝尝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红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闻,还真香啊!一喝,还有点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原来酒是这个甜味儿!可是慢慢地,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脸颊烫得像在燃烧。糟了,糟了,房屋里的东西怎么都会转了?我赶紧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先是一急,马上又笑了,问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说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诉爸爸我没醉,可就是没力气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渐渐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范文引路,小结写法,从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写具体、生动,可以加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学生在习作课前完成此练习,为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板书:心理)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1.先写标题。

  2.不写整个故事,只写最有趣的片段。适当地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使事情变得更具体、有趣。

  五、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改”,孔尚任写剧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2.自主评议。自读习作,看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病句,是否写具体。

  3.小组评议。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互批互改。

  4.集体评议。选择典型习作三篇,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写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等。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

  六、总结延伸

  1.结合总结,提醒学生写作注意的几点问题:

  (1)“趣事”不等同于“难忘的事”,也不等同于“有意义的事”。本次作文所记叙的事不必包含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但要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使人感到心身愉快,或者包含有趣的内容,使人增长见识。但也不能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

  (2)要想写出“趣”,要注意用词的生动性,尽量多形象的描写,少平淡的叙述,

  (3)在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时,要多仔细观察,多写人物的细节,写出人物有趣的地方。

  (4)在结构上也要精心构思,什么话写前,什么话写后,哪里详,哪里略,都要仔细考虑。

  2.教师总结:老师希望你们回去的时候给这件趣事添头补尾,把童年趣事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当我们长大读起来的时候都能回忆起儿时最有趣的事,也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选好材

  写具体(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叙完整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设想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教学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反映生活的能力。《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记叙养鸟活动,着重描写珍珠鸟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

  (4)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观察,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程序:

  1谈话亲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你养过鸟吗?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朋友。大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他从珍珠鸟身上感受到了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出示幻灯片)看着图,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珍珠鸟好小、好可爱啊。(读题时读得很美、很轻。)(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听读的时候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做个小小思想家:

  (1)从文中我们发现小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由“怕人”到“亲近”人)

  (2)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到那句话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研读赏析

  ①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有关语句:用“———”在文中画出“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即“我”的举动),用“~~~~~~”在文中画出鸟儿的反应?

  (方法:先自读勾画,后小组讨论,最后大屏幕显示)

  我珍珠鸟

  布置环境;很少扒开叶蔓瞧一点点熟悉

  不惊动它们探出头;在笼子四周活动;大鸟一叫就飞回去不管它决不飞出窗去;胆子渐渐大了,落在书桌上

  不去伤害它挨近;蹦到杯子上喝茶,偏脸瞧瞧我的反应

  微微一笑跑到稿纸上,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伏案写作趴在我肩上睡着了

  ②让我们来做个小小欣赏家: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等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你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例如: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桌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故意去掉三个一会儿)

  师:意思没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生齐读这句话。

  生:老师,你把“一会儿”丢掉了。

  生: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说明小家伙活动的时间特别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表现了它的调皮,让人好喜欢。

  生:用上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本句,表现了珍珠鸟的“神气十足”。)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原文。

  “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初到新环境中流露的忐忑而好奇的神态。

  “神气十足”地“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既淘气有天真,不懂得尊重权威。

  ③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并指名学生朗读出珍珠鸟的性格特点。

  4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①师配乐范读

  ②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站起来背给同学们听听吗?生配乐读,可做动作,其他同学评议。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1、师: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膀大腰圆赛金刚。

  这一天,思念哥哥回家乡,中途路过景阳冈。

  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英雄挺身上山岗。

  这才有,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美名扬!

  2、师生交流:这段快板说的是谁?(武松)

  什么事(打虎)

  打虎之前还干什么(喝酒、上山)

  【板书:武松、喝酒、上山、打虎】

  3、这篇课文和以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4、【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例如:老虎——大虫,喝酒——吃酒】

  二、学习“喝酒”(第二段)——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武松怎么喝酒?

  (1)酒量——一般人三碗酒,武松喝十八碗,顶六个人酒量。

  【出示:十八碗酒】

  (2)豪爽——一般人小口喝(比划),武松一饮而尽

  【出示:一饮而尽】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武松不光喝酒还喜欢讲话!那么武松讲些什么?我们来研究研究!

  出示:

  武松(敲着桌子)∶“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家∶“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奇怪地)∶“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学生练读——学生对读(指导读出人物神态,体会性格)——师(店家)和众生(武松)对读——师:读得不错!不听劝告,要酒喝,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武松?(执拗、骄傲、倔强、豪爽)——【师:对!这就是倔强的武松!(板书:倔强)】

  三、学习“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1、师:武松喝完了酒,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上面竟写着这样两行字——

  【出示: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这官府的公文要说什么?谁来解释一下?(解释请勿自误)

  这正是——【出示(逐渐变大):山上有虎,单身莫行!】

  2、师:原来真的有虎,原来真是错怪了店家,原来我真的错了!怎么办?武松却有了这样的想法——

  【出示: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害怕了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死要面子,犹豫)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硬着头皮上山,碰碰运气)

  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给自己打气,还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师:用心的读读,你读出来武松的什么?(害怕、犹豫、要面子、侥幸心理)

  知道有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回去—害怕了吧?)

  后来又想——(不能回去,怕人耻笑—死要面子)

  再后来想——(上去看看—硬着头皮上山,碰碰运气)

  最后他想——(哪有大虫—给自己打气,还不相信有虎?自欺欺人)

  师:哈哈!原来武松也害怕,也犹豫?这——好像不是英雄所为吧?英雄应该没有缺点啊!我要写,就写“武松一看有虎,说,上山去,我打死他!”怎么样?【学生:武松以前从没打过虎,怎么可能主动去打老虎?写他犹豫,这才真实,才是对人的描写,英雄也有凡人的一面。)对,武松也是人,也有人的害怕和犹豫【板书:犹豫】但他还是提着哨棒上了山,说明他还是有凡人没有的——【板书:胆量】这就是人的—犹豫,神的—胆量!】

  四、学习“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智勇”

  1、读——理过程,品动作

  师:我们来看最精彩的打虎描写——

  【出示:那只大虫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指名读第一段——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谁先进攻?(老虎进攻(扑、掀、剪—学生演示),武松(闪——a和躲对比b三闪不同)——师生对读,读出紧张场面;

  【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2)齐读第二段——武松进攻(抡起劈折)

  【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3)师读第三段——中间注意关键动作(按住、脚踢、拳打—做出简单动作演示)

  2、看——看录像,品惊险

  师:了解了打虎场面,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来看一段精彩的录像!

  3、说——讲感悟,品写法

  (1)师:多么精彩的打虎场面!在这场生死搏斗中,你看出一个怎样的武松?(惊慌、机智、勇敢,力大)

  【1、力大——按住

  2、慌乱(板书)——抓住两处

  a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b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2)体会一波三折——

  酒后上山(揪心)——店家劝阻(放心)——不听上山(揪心)——看见公文(放心)——执意上山(揪心)——老虎进攻(揪心)——武松棒打(放心)——急打棒折(揪心)——按住打死(放心)就这样多次一上一下(手势),这就叫一波三折。

  你看,经典文章就是这么折磨人啊!这正是——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阅读真揪心!3、智慧——先闪后攻】但他还是凭借机智勇敢战胜了老虎,而且他还是有凡人没有的——【板书:力量】这就是人的—慌乱,神的.—力量!【板书:智打、力打】

  五、总结拓展

  师:过人的酒量,过人的胆量,过人的力量——这就是武松!倔强、犹豫、慌乱——这正是武松作为普通人的一方面。但是他的酒量、胆量、力量——是凡人所能有的吗?所以,清代伟大的评论家金圣叹说,武松是人也是神。【板书:人,神】这就是人的—倔强,神的—酒量;人的犹豫,神的胆量;人的慌乱,神的力量!后文书还有他的精彩故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_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_______就__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________就________;

  我就变成( )啦!我想_______就________。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四、赏诗。看课件,听朗诵,欣赏诗词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味这首诗。

  五、品诗。体会诗人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铺:——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瑟瑟:——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红:——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一道:——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

  ——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1)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六、再次品味、赏析诗词

  诗人的心情很是愉快,即使是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内心也充满着跟诗人同样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吟咏此诗。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的读诗心情呢?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材解读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体会远航的意义。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

  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组织交流: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码头派遣仪器赠送范围珊瑚

  拳头撕裂桅杆魁梧炫耀鬓发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险为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二、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课文除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还写了写什么内容?

  2、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条理。

  (课文1—5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郑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3、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学生质疑)

  3、完成书面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化险为夷――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扶老携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次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的重点,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叙述了郑和首次远航的经过情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远航

  二、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郑和远航,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用双//标出。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段的内容。(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二)组织朗读,交流学习收获

  1、讨论交流问题: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课文中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一段分为三个部分。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1-3段——“扬帆起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1)课文那些地方描写了郑和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郑和”“赠送礼品”、“友好亲切”等词语体会郑和以及随行个人员所体现的礼仪。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各国君臣……热烈欢迎”、“老百姓……争相观看,交换特产”、“各国商人……作生意”等,充分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做表达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海上风浪的险,海盗之猖獗,体会郑和指挥若定的那种胆略与智慧。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海上风浪的惊心动魂,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6、小结;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读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对郑和远航有什么新的认识?

  2、交流:重点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重点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4、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师:郑和是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他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1、书面完成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郑和是怎样一个人?

  郑和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2、课外延伸:利用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附: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规模大信心足

  首次远行友好交往增进友谊

  战胜险情有胆有略镇定自若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词句,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品味描写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产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继续分享赵丽宏的优美散文(齐读课题)

  2、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呢?(一个人吗?)

  3、同学们注意有时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时未必是本人。【板书“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写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来发生了哪些事?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机:就这一个内容吗?)

  (结合回答板书:江景、背诗、幻想。)

  过渡:这篇文章啊,仔细读可以浓缩成这三幅画,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生动的画面中,一同来品味、欣赏!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出示§2)指名读,要透过文字看景色画面,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闪烁的光斑”你懂吗?为什么一闪一闪?(因为流动的江水,波光粼粼,才会有“读”“千万点——跳动。”

  ②“安详”柔美、静谥的感觉。

  ③、“~~剪影”没有月光就没有剪影,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图”

  ④、“镀”月光均匀地洒在这些景物上。

  (配乐齐读,感受月夜江景的静谧美好)

  4、小结:是啊,月洒清辉,江中有月,这幅画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什么名字比较恰当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在这轮美好的江中月下,引发了作者与小外甥背诵的兴致那么他们背了哪些诗呢?

  三、学习第3——13自然段

  1、自由读§3——13节中带“月“的诗。

  2、(出示诗句)请两位同学读,分角色读。

  3、读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诵,给你们一分钟试背。

  4、指名配乐试背。(刚才背诵的意境不太和课文中吻合,你想背诵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诵比赛。

  5、写月诗就这6句吗?文中哪些告诉你的?(两个省略号,为什么要用两个省略号?你还能说说写月的诗吗?

  6、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写月的诗。(出示课外诗边上配月夜图二幅)。“我“和你们一起来对吟一下吧!(配乐)

  7、同学们,吟诵了这么多写月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时背诵了那么多诗后,他们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笔找找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词直接写出了他们的感受?

  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旷远的感觉。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两个人沉醉,我们所有认真读书的也沉醉在其间,同学们,在背诵这幅画面中看一看有诗还有月,那你说给它起个名字叫(板书“诗月中)

  过:当我还沉浸在诗中月那醉人的风韵中时,小外男生却已展开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15——20节

  1、好,请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词句,一处不落地画下来。

  2、学生交流。

  3、文中啊,有这么三处。(出示内容)

  ①请一位学生连起来读。你用心体会,请你说说对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语句你喜欢,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听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个月都要争开一次(相机:月变过程)

  C、“把月亮写的可爱、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带着感受练读,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实分明是一首儿童诗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诗)。配乐朗读

  是啊,听了小外甥生动奇特的幻想,简直就像听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难怪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④同学们,你们呀和小外男生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爱学,爱幻想,每个人读这段话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写上两三句话,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样,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样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这幅画面中,小外甥、我们、作者都一同展开了遐想。我们给它取个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总结

  这节课,在赵丽宏宏优美的语言引领下,一同领略了江中月的美丽,诗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们和俞老师一样,产生了望月的冲动,有机会请你走进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业

  1、背诵文中写月的诗句2、课外积累一些写月的诗句。

  板书: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梦想”是什么?)

  1、自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3、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⑴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⑵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 ~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5、讨论:

  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从书本中勾画出: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课外延伸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字典 纸 水彩笔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1)太阳像( )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 )地,使劲儿向上升。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讨论

  作画 背诵

  如若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2)光透过云缝( )到水面上,( )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3)的光芒给黑云( )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 )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 )紫色或者红色。

  4、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海上日出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看图作文,运用语言

  向学生展示一幅日落图,让学生试着描绘日落这一动态的景观。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光芒四射的红日喷薄而出,这自然界的伟大奇观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将其中的一篇游记寄给他的哥哥,这就是《海上日出》,是杂记中的第23篇。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

  “海上日出”蕴含的科学道理为什么“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刚升起的太阳是红的,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到红色。“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光量不大,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为什么太阳“使劲向上升”是“一纵一纵”的?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被蒸发上升,水蒸气不断向上运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所以看太阳时,就产生“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25※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探究:

  ①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教案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 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3、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

  4、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舒适、安全的巢。珍珠鸟教学设计教案

  ② 可爱鸟雏儿。

  ③ 小鸟喝茶。

  ④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 “雏鸟儿的梦”。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青年近卫军》图片。

  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得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关于这本书,有一个他和母亲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随同梁晓声一起走进他的回忆,来认识这位母亲。

  (二)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学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 )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从课前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这些词语同学们都认为比较难读: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时我们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你的学习单上的主要内容,逐一对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学反馈重要内容的概括。

  (4)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辛劳、慈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看导语提示)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1.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随机板书)

  (体会母亲工作辛劳。)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环境描写也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3)穿插环境。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百只灯泡的炙烤下的母亲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

  (5)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什么而疲惫?因什么而吃惊?

  (3)读出这份辛劳。

  (4)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两句话上下意思差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你自己读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

  师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

  (3)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4)母亲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师引读并板书)

  (5)你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6)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1.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小组合作,划出母亲的言行,讨论讨论。

  句子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句子三:“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句子四: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2.小组派代表谈感受。

  3.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预设: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预设:母爱、期望与理解……)

  4.什么数落?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师: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

  (四)写话补白,升华情感

  1.对于一个经济如此拮据的家庭来说“一元五角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母亲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来说,“一元五角钱”更是得来不易。那么母亲是如何再次凑钱给我买书的?(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母亲辛苦凑钱的过程。)

  师:无论是母亲的“掏”“塞”“凑”,还是母亲数落的话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3.交流、反馈。

  4.千言万语说不尽,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们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让我们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中结束我们的课。(诗歌朗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

  师:(小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人人都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世界将会对美好。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爱心的价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

  友谊像……

  友谊像……

  友谊像……

  生1: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

  生2: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生3:友谊像清泉,滋润心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教学反思:

  一、 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重点:

  感悟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教具准备:

  录像、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理念:

  (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去看看那儿的动物与我们平常见到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好不好?(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自由发表看法,方法自选。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1:我最喜欢长颈鹿,因为它有细长的脖子,长的亭亭玉立,一动不动宛如风景画。

  学生2:我也喜欢长颈鹿,因为我了解一些有关它的其他知识。(读资料)

  师:你的资料是怎样搜集的呢?

  学生2:从图书馆找来的。(师:真不错)

  朗读: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

  (2)学生1:我最喜欢基马猴,你看它蹦来蹦去,挤眉弄眼,奔前跑后,多么活泼可爱,调皮好动啊!

  学生2:我也喜欢基马猴,我愿意为大家读读描写基马猴的文字。

  学生3:我属猴,所以对猴感兴趣,就上网查基马猴的资料,却查不到它的资料,不过我知道了它有许多兄弟,如:金丝猴------

  学生4:我觉得猴与长颈鹿放在一起写很有趣味,一静一动,富有情趣。

  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学生1:我喜欢河马,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河马,它是很可怕,是庞然大物。

  学生2:我给大家学一学河马的叫声。(模仿)(其余学生听了哄堂大笑)

  学生3:我能读好这一段。(朗读)

  学生齐读

  (4)学生1:我喜欢大象,它力大无穷,看它慢腾腾踱步,扇动着大耳朵,长鼻子能齐根打断小树。

  学生2:如果我家有大象,夏天它的长鼻子能帮我洗澡,大耳朵帮我扇风。(大家大笑)

  学生3: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当它们即将死去的'时候,它们会悄悄地躲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我还想读一读这段文字。

  学生齐读。

  (5)狮群:(母)打哈欠伸懒腰

  (雄)漂亮威武

  (幼)打滚玩闹兴高采烈

  4、体会详略

  师:课文中除了讲这些动物,还讲了哪些动物和趣闻?

  学生讨论

  师:这么多的动物,作者一一详细写的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

  师:当作者游览完天然动物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乐趣无穷)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儿乐趣无穷?

  学生讨论(动物的可爱、动物的自由------)

  师:为动物的可爱、自由而高兴,觉得乐趣无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师小结:作者抓住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动物的特点,向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有美的享受,有紧张刺激的体验。游览天然动物园,有着与参观一般动物园迥然不同的乐趣。

  5、指导朗读。

  (1) 自己练读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

  (2) 指名读, 师生评价。

  (3) 自由练读, 注意结合老师、同学的评价指导。

  三、复述课文

  1. 谁愿意做小导游,介绍天然动物园的动物。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指名介绍。

  3. 师生评价。

  四、总结

  1.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表现可真棒,特别是部分同学能在课外搜集许多的资料,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想给大家一个奖励,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纷纷猜测)

  老师请大家看录像,好不好?

  2. 看动物录像

  五、作业

  介绍录像中的动物,注意有详有略,并抓住它们的特点。

  附板书: 来到动物园(略)

  长颈鹿:优雅娴静

  基马猴:调皮好动

  游天然动物园 河马:庞大笨重

  (乐趣无穷) 游览见闻(详) 大象:力大无穷

  狮子:满不在乎

  漂亮威武

  兴高采烈

  结束野游(略)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3-26

五年级语文望月教学设计03-24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18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3-01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03-22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22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2-27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31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01-09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