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习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习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思考:这课的学习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习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习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近、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近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
(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5、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三、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长城》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文共四段,按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顺序介绍。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学生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然后自读课文探讨问题,品味语言。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在课的结尾,我通过引用名人在登上长城之后发出的感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中应该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如在学习“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抓住了“单看、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没有……、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等词让学生感受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劳动人民付出的无数血汗。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 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 远
↓
近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4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课件出示: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个词?)
提问:那么长城有什么过人之处说她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析第一段。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盘旋”:弯弯曲曲的延伸。
观察第一幅插图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的写出了长城的长?列数字(课件出示长城路线图)
过渡:我们刚才远远的看到了长城,给我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别的长,那你们想不想把长城看得仔细一点,清楚一点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你都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课文的哪一段描述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朗读第二段,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各有什么特点或者作用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长城的示意图。
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高大坚固)
这么长、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你能用一个词语修饰吗?(气势雄伟)板书:气势雄伟。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总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此外,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长城。
五、板书
长城
长:六千多千米
气势雄伟
高大坚固:平宽高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08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02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14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14
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3-27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06-23
四年级语文《长城砖》教学设计04-11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3篇01-31
《长城》教学设计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