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0 17:13: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通过给同学们出一个之前他们不理解的词语来引入新课,然后和他们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让同学们通过PPT看到一些关于四季的图片等,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四季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到教材中,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小组内思考有什么形容季节的词语,随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练习正确的使用钢笔,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日积月累

  1.读诗歌

  2.谈诗歌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读。

  写童话

  1.根据童话的特点和读过的`童话故事,选择你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事物展开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

  2.同桌互读互改

  3.抽生上台读遍的故事,集体评改。

  4.自评自改或互改。

  5.誊写。

  第二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一、自己准备故事内容

  二、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

  四、自由组合,演优秀的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演员

  五、制作小组的童话故事集,展示

  六、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书。

  2.办童话故事的墙报。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两部分:“我会填”和“看看读读”。通过我会填中的数笔画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二、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辨别。

  3.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把游戏带进课堂,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学过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四、课前准备

  挂图、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

  五、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花瓶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2.我会填

  ①.出示题目。(出示“花瓶”图,花瓶上写出“三画,四画,五画”),你们知道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吗?

  ②.小组学习。

  1.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插哪个花瓶的花?

  2.请在题目中找出你要插的花,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又对又快。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④.口头组词:一朵花上只有一个字,他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⑤.扩展练习:老师再给你们两个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吗?(老师在花瓶上贴“二画,六画”)

  1.小组合作学习。

  2.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小组贴上一朵大红花。

  3.小朋友,你们继续跟着老师往前走,闭上眼睛,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呀,(出示课件或挂图,不出现文字)我们来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②.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③.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丽的一副图啊!

  ④.游戏。(对口令巩固数量词)

  1.老师说数量词,同学说事物名称。

  如,一张()几朵()一片()几座()

  一条()一堆()一棵()两只()

  2.同学甲说数量词,同学乙说事物名称。

  ⑤.比一比,抢答。

  1.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有兴趣的话回家跟爸妈对口令,比一比,好吗?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初步认识反义词。

  2、让学生依照例句说句子,使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

  3、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近义词的特点。

  2、教给学生说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师生共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5、给生字找朋友:口头组词。

  6、同桌之间互相说反义词,看谁知道的多。

  (二)日积月累

  1、会选。

  (1)读词语卡片上的词语。

  (2)出示“中心、中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叫近义词。

  (4)你能找到其他词语的近义词吗?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2、读读说说。

  (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的花坛是什么样的?看到美丽的花坛有什么想法?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2)模仿第一句说说第二句。

  (3)填空。

  (4)读读你写的句子。

  3、我会读。

  (1)自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提出来。

  (2)指名朗读、同桌互读、师生接读。

  (3)试着背诵。

  (三)口语交际

  1、读题目要求,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准备好风景名胜的资料。

  3、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说自己介绍的风景名胜是哪里,相同的学生结为一个“旅游团”。

  (2)完成分组。

  4、分组交流:

  (1)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交流的方式。

  ①“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②“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③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觉得有必要介绍的情况。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

  (3)其他小组自由提问。

  (4)评选“最佳导游”和“最受欢迎的游客”。

  (四)展示台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课本学习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反义词:

  近义词:

  进——退

  买——卖

  著名——有名

  快——慢

  正——反

  特别——非常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漂亮——美丽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的背景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3篇童话,又一次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童话世界。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学时,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年级学生虽说经过两年年的学习,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好有序的语言,并规范地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到深分阶段设计口语训练层次,教给学生合适的表达方法和说话技巧。

  三、设计理念:

  通过本组阅读教学孩子们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深切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以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写童话这些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分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科学地依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安排教学流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童话能力的这一目标,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进行创作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童话相关知识,了解安徒生、郑渊洁等中外童话作家。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编、演和写童话故事。

  3.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在活动中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通过、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训练学生想象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为最主要的策略,引导归纳、知童话→激发兴趣、讲童话→展开想象、写童话贯穿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引导归纳,知童话

  愿不愿意吧你的童话和大家分享?愿意。让我们一起大声一呼号的形式来表达,好吗??

  板题:我的童话,我挑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于激励,给学生多戴一些高帽子。让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并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童话故事是有趣的,是大家喜欢的。]

  二、小组讲故事训练与点拨

  1、讲童话:要求 板书:绘声绘色

  2、四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小组内讲故事训练与点拨:

  3、选出本组的故事大王(可选讲的好,写的好等多人),选出一个最佳故事,

  三、表演挑战赛

  1、规则点拨:板书:挑战 虚心学习 文明点评

  2、挑战点评:⑴ 演出每组。 ⑵ 点评每组。

  四、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学生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习“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进行复习,让学生知道童话故事怎么编,实行迁移,交流自己想编的童话,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表达方式,是用自述的形式,还是用对话的形式。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主人公呀不简单,要有言行和思想,情节想象要有趣(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设计意图]:掌握编写故事的完整性,有起因、经过、结果。会把动物童话的主人公的关系写清楚,充分发挥想像,运用扩充说,扩充对话活动。动物之间的争论可以作为教学重点,问题的解决是个具体化的过程,以争论和解决问题为扩充的主体内容。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 “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 “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 “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 “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本单元课文,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结合画面识字。

  3.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4.积累与知错就改有关的名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预设:实在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出示课件)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3.(出示课件)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时高兴地叫了起来,因此,这里是说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4.(出示课件)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板书: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出示书中字词。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巡、缆、瞭”。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4.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出示课件)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航。沙滩上,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们一起说着悄悄话)(板书:看图识字)

  设计意图:

  看图识字,并用上这些词语,想象画面,连成一段话,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出示书中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第一组句子,加点的字是“熟”。在第一句话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句话中“熟”的意思是“熟练,表示程度深”。

  第二组句子,加点的词语是“味道”。在第一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舌头接触苹果时所得到的感觉”;第二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情趣、意味”。

  (二)(出示课件)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书中例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两段话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两个例句的构成规律是,句子是围绕开头的小句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一句话是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第二句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出示课件)(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示例:雨下得真大。哇!雨点一串又一串“噼里啪啦”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不一会儿汇到一起变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河,流向远方。往远处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分不清哪里是楼房,哪里是大树。树叶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透亮,树枝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掉到地上似的。路旁的花朵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一片又一片地落到了地上,顺着雨水漂向了远方。

  设计意图:

  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书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都是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会了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和理解了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1.结合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词语并展开想象;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积累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读成语故事

  3、 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2、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五单元复习题一

  1、 (迎候 等候)

  大家手捧鲜花,在机场( )贵宾的到来。

  李老师已经在办公室( )多时,你快去吧!

  (拜访 拜见 )

  我特地前来(拜见)恩师。

  孔子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拜访)老子。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 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远近闻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 风餐露宿)

  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 )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3、孔子,名( 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道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 (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4、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为: (老子谦虚有礼, 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

  5、 组词。

  论 ( )( ) 曲( )( ) 闷( )( )

  干 ( )( ) 降( )( ) 重( )( )

  作( )( ) 溜( )( ) 乘( )( )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

  ( — )( — )( — )( — )

  7、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四季的风) 和(飘动的云 )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 (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5、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不限题材随意写,学生却不知道些什么好了,还不如平时限定内容发挥得好,看来学生们对写作还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去写,不能做到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还得训练。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示例:葡萄)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是酸的还是甜的?

  (出示词语: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说句子: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过的葡萄。

  4、(出示其他图片)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示例: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霄、宵、削”“赔、陪、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

  火字旁、四点底: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与武器有关;表示切割、分离。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生看图片回答),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四、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秋季)提问:秋天的小枣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2、默读5~7自然段,回答问题。

  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没有结果子。小枣树嘲笑小柳树了吗?(生:没有)小枣树不仅没有嘲笑小柳树,还怎样跟她说话?(生:温和地说话)

  3、反复读第7自然段。

  4、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优点。

  小柳树:好看、能乘凉;小枣树: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5、读第5自然段填空:秋天的时候,小枣树结了。

  6、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小枣树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小枣树的品质。五、总结升华

  7、说说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部首与词意的联系,能通过部首猜词意。通过对十二生肖的认读,初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联系生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3-15

语文园地三的教学设计02-26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2-23

《语文园地三》语文教学设计03-25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2-08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推荐】03-23

【精】《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3-02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热门】03-01

【热门】《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2-25

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设计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