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6 09:12: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辞 还 啼 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冤枉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坎侯、空 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四.鉴赏诗歌

  ㈠诵读全诗,划分层次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㈡鉴赏、背诵

  Ⅰ、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⒈吴丝蜀桐张高秋

  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⒉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

  这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⒊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Ⅱ、赏析第二节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问:这四句是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这两句正面描写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

  明确: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昆山,昆仑山,自古以来就被叫做玉山或群玉之山,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

  ——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另外,石破天惊逗秋雨也兼具以声类声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秋雨密密匝匝地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同时,秋雨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李贺诗中的通感往往是复合通感,既有视觉感受,也有听觉感受,同时还有动感,碎叫泣笑逗等语汇都有很强的动感。

  Ⅲ、赏析第三节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⒈赏析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十二门代指长安,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诗人用融这个充满暖意的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冷光和高秋不谋而合,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体。

  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人间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⒉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联系下文,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这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⒊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曲终人寂,诗意本该完结,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⒋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何妙处?

  妙处=手法+作用

  明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Ⅳ、探究

  问题思考一: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明确:这长长的一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题思考二::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㈢小结

  此诗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五.总结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六.比较阅读

  分组讨论: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

  ⑴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

  ⑵风格迥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风格悲怆含蓄。

  七.作业

  背诵全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

  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闲话章太炎

  教学目标:

  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

  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个人,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张之洞驱逐他,清政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的章太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出示目标

  1、了解章太炎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闲话”的写法

  三、检测预习

  1、《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2、章太炎,中国家,家,著名学者。

  三、授新课

  1、题目是“闲话章太炎”,也就是说章太炎这个人的,老师读课文,你注意听,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点的一个词。

  明确:名士气

  2、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名士气(什么是名士气)

  明确:为陪朋友聊天吃饭而结束了xxx

  纵酒骂袁以致误车

  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国门

  扇柄坠大勋章见袁世凯

  逢酒则醉,醉了则怒骂袁世凯

  写无数诅咒袁的纸条予以焚烧

  挥杖驱逐宪兵,大骂“袁奴滚走”

  自认为医学第一

  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学者,但作者所写的都是些小节,其意义自然不及写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写,原因就在于,从这些小事中可以见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评价:革命家、学者、真名士

  3、赏析语言

  书面语的运用:大诟、包藏祸心、并世、楷范、是非曲折、谈资、称帝、故事、轶事、雄风犹在、礼遇、囚徒、太炎殁、草檄一文、安得、谗言、倒戈、纵饮、大嚼,等等

  口语词汇有:正经八百、眼红、大话、这是一场很好看的戏、不过瘾、伺候、送了命、书呆子兮兮的、酒喝多了,骂袁也骂痛快了,上车的时间也误了、干脆,等等。

  好处是:

  (1)、这两种词汇是正常的'现代书面文章中较少用的。如某篇中用多了,就很自然造成文字表达的新异现象,因而带来趣味。

  (2)、使用这些词汇时,作者往往会故意造成使用不当,或大词小用,或褒词贬用,而实际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因而发生趣味。

  (3)、两种词汇同时使用,就构成亦雅亦俗的趣味。三种词汇同时出现,更给人语言丰富,自如转换的趣味。

  3、小结

  4、练习

  《闲话×××》

  要求;100字作右,写出人物特点个性1比较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1)闲话

  A注意一点,面得让人说闲话________

  B闲话少说,讨论具体问题吧________

  C《闲话章太炎》_______

  (2)胡乱

  A快上班了,她胡乱吃几口就走了________

  B他话还没听完,就胡乱批评一气___________

  C我平时喜欢胡乱看书,……忍不住就想说给别人听_________

  (1)人们敬佩章太炎,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在本文中写的是章太炎的那些事?

  (2)本文题为《闲话章太炎》。主要写了章太炎的哪些事

  (3)本文写的都是关于章太炎的一些小节,作者不谈大师而写这些小节,为什么?

  (4)本文的语言雅俗交融,从本文中找书面语和通俗的现代口语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诵这4首诗歌。

  2.再次领会长江黄河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3.本单元的四首诗歌以及《长江》各自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诵这几首诗歌。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感受长江的形象。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可以放歌进入主题,比如《长江之歌》《黄河颂》《一条大河》。

  二.作者简介:

  1.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莲的联想》<《白与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等。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光未然(1913-xxxx),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五月的花海》,广为流传。1939年创作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

  三.诗歌朗诵训练:

  1.小组讨论这几首诗应采取的朗读节奏语调,应持有的情感。

  2.个人试读,小组试读片断。

  3.推荐小组优秀同学班级朗读。同学评价。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作者介绍,进入本课。

  二.齐诵《当我死时》。赏析这首诗。

  1.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

  这种美感,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的意向表现出来的。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死也自然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这样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

  2.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的拥有祖国,全身心的融入祖国的情感。

  3.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三.指定学生诵读这首诗。

  四.赏析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1.《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共分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依次是: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2.黄河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具有英雄的气魄。

  3.研讨:为什么用黄河而不是长江代表我们的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

  4.如何展示黄河合格者的形象?总结主题。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歌颂了伟大坚强的民族英雄主义气概。

  黄河的英雄气概: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表象)

  蕴含的民族精神:不气不挠、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的韧性。

  五.布置作业:1.继续背诵。2.完成《中华一题》课内部分。

  第三、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作者简介。并解决生字词。

  埋葬头颅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回答问题。

  三、自学汇报

  1、指名分小节朗读,汇报朗读情况。

  2、汇报自学的词句。

  3、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质疑。

  四、全班交流,精读解疑

  1、练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说珍妮的每片花瓣都是如何使用的?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你认为珍妮是个怎样的人?注意读一读珍妮所想、所说的话,仔细分析,认真思考,要把你的观点和看法讲清楚。

  五、想象拓展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2、把你的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完后读一读,把语句写通顺。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穿插 进行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拼读音节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课文,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

  三、达标训练升华主题

  1、开火车读生字,同桌比赛读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深化重难点的学习。

  2、思考:学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懂得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四、堂清检测

  设计了给生字注音、造句、思考题,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检测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红红的桃花

  特别的作业 细细的柳枝 爱护大自然

  嫩嫩的桑叶 爱护花草树木

  。.....

  一幅画着玉兰花的画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一篇神话故事,写了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一个落水者,却被落水者出卖,最后忘恩负义受到惩罚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救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谴责了落水者忘恩负义的可耻行径。

  语文天地中围绕着真诚设计了测测你的真诚度和写一篇文章赞美别人或感激别人或劝告别人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通过读懂课文,体会其中人物的不同品质,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3、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九色鹿 真诚

  舍身救人 不求回报 是人最可贵的品质

  落水者: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有关真诚的课文,真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能发生着真诚或不真诚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分别代表哪一类人?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2、小组整理答案。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分别对九色鹿和落水者进行评价,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说明。

  4、写一写:这骗课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测测自己的真诚度。

  1、招待客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承认错误时真诚敷衍虚假

  赞美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感谢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劝告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2、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填写。

  3、思考:真诚对于生活的影响。

  4、讨论并交流。

  5、辩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真诚吗?

  谈出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教师总结发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和事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的劝告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一个方面构思。

  二、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的是要真诚地赞美一个人。

  1、要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2、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3、这件事情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这是写作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情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4、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力求体现简洁明了,采用别具心裁的开头和结尾形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注意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起题目的方法多种多样:点明中心式以事件为题

  以一件特殊的事物为题含蓄式等等

  三、构思自己的作文,小组讨论交流。

  四、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从本文的教学重点出发,从内容到思想,渗透优秀的品质教育。领悟做人的道理。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事情写具体,这是教学的重点。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本次的大作文。

  2、完成《九色鹿》的部分练习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些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情朗读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会读10个生字,及4个难字,会写3个生字“举、由、丰”。

  2、 学习区分两个多音字:“漂、钉”。

  3、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1、谈话引入:你们玩过什么游戏?

  2、引入课题:

  3、看插图,说说书中孩子的游戏。

  4、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解决难字,

  (2)了解课文内容,

  5、你读懂了些什么?

  二、

  1、走进四季,认识生字,

  2、出示生字: 编花环 吹口哨 打水漂 狗刨式 自由式 举行 打仗 曲曲折折 丰收 热闹 钉雪车 削陀螺 缝沙包制作

  3、你喜欢哪个季节?试读此季节的生字。

  4、根据生读的'顺序进行引导分析。

  (1)春季:引导读出高兴的思想感情。介绍“编”“哨”的记字方法。

  (2) 夏季:学习多音字“漂”,理解词义,分析生字“由”“举”。

  (3)秋季:积累aabb式词语,用谜语方法分析生字“丰”。

  (4) 冬季:学习多音字“钉”,出示“陀螺”“沙包”实物,理解词义。

  5、回归所有生字,检测抽读1

  6、观察3个生字,讲解“竖”的写法。

  三、齐读课文,谈话拓展

  (1)你喜欢书中的哪个游戏?为什么?

  (2)小结:这么有趣的游戏,我们下节课一起再学习吧。

  生反馈:说说身边的游戏。 齐读课题。 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反馈识字方法。 回答课文内容。

  生自读生字词语。 跳跳龙齐读。 同桌互当小老师,听对方读。 抽同桌读,男女生读。 抽生读词,介绍记字方法,用动作理解词义。

  抽生试读春季的段落。

  观察“漂”,并组词。 用动作理解词义。 生用自己的方法记“由”“举”,并组词。自由读此段。

  生反馈词语。猜出“丰”字,书空组词。同桌读此段。 观察“钉”字,并组词。 看实物理解词语。齐读此段。

  游戏巩固识字:

  (1)将军和士兵

  (2)开火车 在书中描一描。 齐读课文。 全班交流。

  以身边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可扫除一部分难字障碍,并简单理解课文内容。

  以四季形式出示卡片,带给学生新鲜感,并通过多种形式,整体感知生字。

  分季节认识生字,有趣新颖并能逐个解决难字,让学生印象深刻,从中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得。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并在学字过程中掌握了多音字,积累了好词佳句。

  再次用生喜欢的游戏巩固生字,学生的积极性很大,学习效率也挺高。 读写结合,将语文天地的内容糅合到课堂教学当中。

  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七色花》 谁见过七色花?(没见过),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七色花什么样?哪些地方与其它花不同?谁有七色花?这七色花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作用?) 过渡:刚才同学们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很好,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通过读解决。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说一说,你读了一遍课文知道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三、快速默读,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秩:应读zhì,不要读成chì。 跛:应读bǒ,不要读成pǒ。 2.理解词义。 陌生:生疏,不熟悉。 合拢:合在一起。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 眨眼功夫:形容时间极短,瞬间。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跛子:跛脚的人;瘸子。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四、引导探究性学习 1.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请你再快速读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内容用﹏画下来;有疑惑的句子用画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受,解决问题。 以下句子要重点理解: (1)她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这最后一片,要它做什么事,得好好想一想。 (这句话是在珍妮只剩下一片花瓣时的想法。得好好想一想,说明她此时已经意识到了前六片花瓣的使用意义及作用不大,因此,对最后一片花瓣显得格外地珍惜,她要让最后一片花瓣充分发挥作用,把它用在可用之处,用在有意义之处,要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2)珍妮想买巧克力糖,买蛋卷可是吃过就没有了;买三轮小车,买电影票不,等一等,让我再想想看。 (这句话写出了当剩下最后一片花瓣时,珍妮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她脑中闪过了不少念头,然而又被她一一否决了,因为她发现如果买吃的,吃过就没有了;买玩的,玩一段时间就腻了;看电影,看过就完了让我再想想,说明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

  五、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一句话飞吧,飞吧!我要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每次出现情况都不相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每次出现的具体情况,联系上下文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前几次七色花满足了珍妮的愿望,她感到很开心,要用轻松的语气读。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在朗读时,先要读出小珍妮心情沉重,认真思考的语气,最后要表现出小珍妮帮助了别人后那种愉快的心情。

  六、讨论 1.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2.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举出具体实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实际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拍照经过,及作者由此带来的感悟,体会天地与人世相通之处。

  3.培养学生积累佳句、片段、体会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我们一起经历了温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现在迎来了丰收的秋天。刘老师请来了一位秋的使者(课件出示枫叶照片)。喜欢它吗?哪位同学知道关于描写枫叶的古诗?

  小结:同学们真是善于积累。读了这些诗句,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红艳艳的枫叶)多美啊!不仅古人与枫叶结下不解之缘,今人也同样喜欢写枫叶抒发情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袁鹰先生一起去品味《枫叶如丹》。(解题:丹指红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一定要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记下来,把有疑问的地方划下来。

  (二)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1.读完全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相机板书:美)

  2.有疑问吗,说说看?(预设出现的问题: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蝉鸣蛙噪、为什么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老师相机板书,并调查同一问题还有哪些同学不明白)

  (三)小结:有这么多疑问啊,老师发现,同学们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13自然段)

  对啊,作者写的是枫叶,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联系呢?这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文中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做批注。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一)理解1-7自然段

  1.枫叶与生命有怎样的联系?如丹的枫叶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2.你真会读书,找到了概括枫叶生命的一句话,到了秋季,枫叶呈现了红红的颜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来丹的天地,必然要经过绿的世界,对吗?(板书绿,点击第一句)读第一句,喜欢吗?谁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详细说说?

  (引导学生读读——尽情谈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蝉鸣蛙噪”、“至理名言”、“郁闷”、“暴风骤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读)(教师相机鼓励:说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师也有同感。

  3.(点总起句——第一句)

  想不想走入绿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点击课件,老师范读)

  4.同学们都忍不住和老师一起来读了,谁来读?让我们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指名)

  5、你想用什么词语夸夸枫叶的生命力?我们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随学生发言板书:顽强、长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和长久,我们人类呢?(相通的)哪里看出自然与人生处处相通?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小结:你们体会得很好,作者体会得更深刻,天地万物,让我们把这至理名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吧(齐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

  1.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对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亚作者拍了一张照片——秋之生命)相机板书

  2.就是这张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可爱)

  3.她是怎样走入镜头中的`呢?(指名读文)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蹦、跑到、捡起、跳跃、哼着)——指导朗读。

  评价:画面立刻活起来了,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女孩,多可爱啊,谁再来读读?和谐的感受)

  枫叶之所以美,是因为她——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她——人生之所以美,是因为——

  7.课题中的“丹”还仅仅指得火红的颜色吗?

  体会得真好,丹,是成熟的颜色、是长久的生命力。枫叶经历挫折,成熟了,才终于呈现美丽的丹色。自然界如此,人生也是如此,都有这个经过,你的成长是不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学生谈自己)

  是的,只有经历长大、经受挫折、接受考验,人才会成熟,在成熟中才会创造新的奇迹。希望每一个同学在成长的道路上,勇于面对一切,让你的人生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就如同——(齐读课题)枫叶如丹。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背诵优美的段落

  小练笔:我眼中的秋天

  板书设计:

  绿 充实 间万事 顽强

  枫叶如丹——秋之生命 长久 跳跃 美欢乐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分析:

  本教材有: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初显身手,开卷有益…

  教学目标:

  掌握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大小写字母互换练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下面加点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嫩草,散步,竖琴,善良,忘记,绿蒙蒙

  二、你能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应的小写字母吗?写完了拼一拼。

  CHUN,TIAN----YU,DIAN--------

  FENG,ZHENG--JIAO,BU--------

  LI,XIANG-----,MENG,LONG------

  三、抄一抄:

  布置,嘱咐,毛茸茸,秘密

  翅膀,建筑,翩翩起舞

  沙哑,飘洒,疲劳,朦胧,蓬勃

  四、读一读: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万紫千红莺歌燕舞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五、读一读、比一比:

  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她飞到天上,会好好想想的。

  她一直望到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老师的背影慢慢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读一读、背一背: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初显身手:

  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个小展览:

  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有诗、画、文、歌……

  三、开卷有益:

  以自读为主学习《雨在歌唱》:

  查找生字、词;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

  四、金钥匙:

  认识“文房四宝”。

  五、自检:

  讨论时,听到不同的意见,我能够做到:

  心平气和

  认真思考

  吸收别人正确的意见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2、训练学生在讲述中准确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

  3、在讲述中加入自己丰富的想像,使内容更生动。

  4、教育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

  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三、教学难点:

  在讲述过程中准确地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词语字条。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

  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

  2、顺学梳理问题:

  ①失踪前什么样?

  ②为什么失踪,其后果是什么?③失踪后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还不会,在学习课文中一同解决。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思考,自主、合作解决字词问题,并在交流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一个森林王国,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美丽富饶)

  课件演示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么美的一个森林王国,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走进了一个 的森林王国,那里 ,那里 ,那里 , 。

  ②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无影无踪”理解失踪后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演示:充分发挥想象,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里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

  ③学习2~7自然段。

  默读,抓关键句子理解。

  抓关键句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特别要强调理解“任何人”和“乱砍”两词。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抓关键句子“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特别要强调理解“全砍”一词。(板书:乱砍滥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④学习8—12自然段。

  学生默读,抓关键句子体会,特别是抓住词语“妖魔鬼怪”理解体会到: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防止沙化。

  (课件演示妖魔鬼怪进军森林王国的情景)

  ⑤找出写新国王看到高楼大厦被埋没时的句子读一读,并从中体会:新国王为什么叹了口气,而且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a、新国王可是为了老百姓呀,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好?

  b、新国王可是为国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呀,那又有什么错呀?

  c、这也不能全怪新国王呀,他是头脑一热才这样做的呀!

  d、新国王有罪,他对不起这些老百姓,他对不起这个国家,他是千古罪人,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罪吗?

  (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新国王,乱砍滥伐导致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合理利用)

  结束语:由此可见,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都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家园。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抄写新积累的8个词语。

  2、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3、用你的神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4、发挥想象,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感悟信任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告示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幻灯),一起读一下。

  师: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幻灯出示)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这个桃林与其他桃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生:小狗带路

  生:没有人

  生: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

  师:无人看管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也就是说这个桃林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

  生:信任

  2、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桃林去感受一下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划出表现桃园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板书:主人、客人)

  现在将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小伙伴听听,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来听一听你们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主人的信任。

  指名生交流。

  3、出示幻灯“桃子——自采——三里路”。

  师:在课文中只有这一则告示吗?(生交流其他几则告示)

  师:告示在这儿把我们引向了桃林,可见告示引路是一切信任的开始。(板书:告示引路)

  4、生交流出纸条内容。

  桃园主人以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桃园主人还在用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呢?)(板书:纸条留言)

  师:这位同学从纸条上感受到了桃林主人的信任。你们觉得纸条上哪个地方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生:放在箱子里

  生:尽管

  师:我觉得纸条上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先听我说两句话,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一定不要忘记把钱放在箱子里。”相比之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定不要”表示主人担心别人不放钱。“然后“表示主人很放心。

  师:对,一个“然后”不经意间流露出主人的那份毫无疑虑、毫无担忧的信任之情。在这儿,我们可以自采自付(板书)。

  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看到这样一则留言,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先生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都会都有这样的心情呢?(生:因为主人很相信我们)

  我们能再来读一下吗?(齐读)

  5、大家看完这张纸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生交流:采桃子)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又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那还等什么,去亲自体验一下吧,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①、能不能告诉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②、将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沁人心脾”吧!现在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理解了吗?“我”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这儿是一片美丽的桃林)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交流。

  师拿出准备好的山楂片,交给这名同学。

  师:其他同学想吃吗?

  师:告诉其他同学这是什么味道?

  师:想得都流口水了吧,但是现在你们还不能吃,先让你们“馋涎欲滴”一会儿。

  ④、理解了这些词语,下面每个人都钻进果林,去美美地享受一下被信任的喜悦吧。再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

  6、引语:这儿不但有使人馋涎欲滴的桃子,还有让人喜爱的小动物们,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生交流。如:

  “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师:它们做的这些事本来都应该是谁做的?

  而现在主人却让猫狗代替他来招待客人,同学们也许会想主人也太没有礼貌了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指名生交流(因为主人信任客人)

  教师小结:主人让猫狗替他招待客人,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采摘的客人。(板书:猫狗待客)

  师:同学们,回顾整篇文章,桃园主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儿把主人的与人为善、热情好客、对客人的信任等,通过对猫狗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再来。

  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

  1、这次桃园之行,给“我”和先生深深的触动,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我为什么不禁回头,又为什么久久地注视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2、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生齐读告示一遍)

  3、课堂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四、语言实践,内化感悟。

  “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

  提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告示引路

  纸条留言

  自采自付

  猫狗待客

  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4

  《时间》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二册第11个主题单元,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选编了一首古诗,一篇主题课文。并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讨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认知特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说话练习。

  2.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注意听如你们的答案和屏幕上出现的字一样,[课件演示:时间]那你就猜对了!全班一起告诉我,答案是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13单元时间。

  二、感知时间,学词语

  (一)现在时间是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闭上眼,听,这是什么声?[课件出示钟]在你们闭眼听钟声的'时候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再也没有了,全世界哪儿也找不到了,时间真是一去不回呀。

  (二)复习《长歌行》,[课件演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插件]提示背诵语气。

  (三)拼读词语,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关于时间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

  2.这也有些关于时间的词语,你们想知道是哪些吗?请你拼一拼。

  3.[课件演示音节]请小老师带全班读,互相检查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三、学习关于时间的谚语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读谚语,在组内背一背。

  2.[课件演示谚语]合作结果全班交流。 3.你能说说这两句谚语都告诉我们什么?

  四、学习《小河流过我门前》

  读一读,想一想:小河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五、讨论:一分钟能做什么?

  1.小组汇报课前实验结果。

  2.推荐汇报。

  3.小实验: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4.评出最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5.小实验:一分钟能认多少字?

  6.认字比赛。

  7.小结。

  六、观察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1.关于时间你们能像他们一样提出问题吗?

  2.讨论:你将如何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名言,做成书签,互赠、共勉。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风》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认字2个,写字3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依照课文仿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教学突破:

  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极汇报,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汇报班级诵读活动积累的名言名句。

  ……

  师:同学们注重词语积累,能交流带有“风”字的词语吗?

  生:风吹雨打、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带“风”的成语与大家交流。

  出示:风雨同舟 风平浪静 风言风语 风尘仆仆 风调雨顺

  风和日丽 风吹日晒 迎风招展 一帆风顺 甘拜下风

  生读一读带“风”的成语。

  师:同学们,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汉语中带“风”的词语也非常丰富。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诗歌《风》。

  生:齐读课题。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 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教学联系班级的诵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把静态的词语进行“盘点”,巧妙地由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迁 移到新课的学习兴趣上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营造一派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二、认读字词,熟知课文。

  1、学生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的拼音,或者猜一猜;

  2、出示卡片:“颤动”、“ 河水起波”、“ 游戏”检查认读词语的情况

  3、开火车认清生字(正音)

  出示卡片 chàn bō yóu xì

  颤 波 游 戏

  4、给生字找朋友:

  “起波、波浪、游泳、看戏、游玩、演戏……”

  5、再指名读文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 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学关注识字的重点,相信同学的认字能力,依照“从文到句,从句到词,从词到字”的顺序,让学生自读,互读,读中认字识词,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意会字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生认字学词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闭眼听录音,想象画面;

  2、师生交流画面,同时指导朗读。

  (一)“树叶颤动”的画面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文是个好办法。那你想怎样读这一节呢?

  2、指导读(“树叶颤动“应读轻一点;发现风后要读得高兴。)

  学生个别读,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看小黑板试读。

  (二)、“林木点头“的画面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林木在向谁点头啊!)

  (林木向草地点头、林木向花儿点头、林木向小河点头。)

  师:多么有礼貌的风,怎么读出来?

  先试着读,个人读,小组读,看小黑板试读。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03-16

北师大版语文《家》教学设计03-23

北师大版《语文天地十三》教学设计03-24

北师大版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3-24

北师大版《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3-23

北师版《跳水》教学设计谁有?02-14

北师版五上《天马》教学设计08-15

北师版七上《背影》教学设计08-15

北师版《落花生》教学设计02-26

北师大版《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2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