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
雷雨
【投影】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田本相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思考。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直接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
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 乱摆
压下来 彩虹 (生字带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 乱 垂 虹
(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组词读。
【这样做旨在: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
(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落实教学目标2。】
四、学习“雷雨前”。(用时: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样的`呢?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鱼儿、燕子……)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会说“越____越_____”
3.小结这部分内容。
4.减词对比读。
师:乌云压下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闪电亮,雷声响。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5.提示引导读(红字重读)。
师:雷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大风的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接下来描写的是闪电和雷声。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对比读。
师: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跑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7.我会用“垂”说话。
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
【通过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文读句,使学生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指导写“垂”这个字。(用时:5分钟)
1.“读”字观察。
2.示范指导。
3.学生练写。
4.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小结下课。(用时:2分钟)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请大家课后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字词
2.分节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
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 b.树不动,蝉不叫
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 d.电闪雷鸣]
⑵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什么?(一点风也没有)“蝉一声也不叫”呢?(因为空气中湿度大,蝉难以发出声来,说明天气闷热。)
③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风刮得猛)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风来得很快)
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为什么逃走?(因为它在网上坐不住了,这也说明风刮得猛烈。)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⑤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⑶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雷雨中”
⑴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①为什么用3个“哗”?(这是象声叠词。通过雨的声音,形象地说明雨势很猛,一开始就下得很大。)该怎么读这3个“哗”?
②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因为树、房子被雨水笼罩着,人们隔着雨幕看它们,所以看不清。这也说明雨下得很大。)
③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雷雨慢慢变小的。)
⑶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⑴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太阳出来;彩虹出现;蝉叫;蜘蛛回网;青蛙叫起来。]
⑵“天亮起来了”与前文中的那句话对应?(与雷雨前第一句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理解:“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这一句讲人感觉空气清新,因为一阵大雨,冲刷了空气中的灰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使人感到清爽、凉快、舒服,这与雷雨前的天气闷热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⑷美读这一段。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①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②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③(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绿油油 红艳艳___________
4.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_____越_________越_______。
5.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或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空气清新
雨后:太阳--→彩虹(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象)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会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3.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
难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雷雨图,配雷雨声: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了乌云、闪电、大雨,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
2.大家看得很仔细,听得也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场景。有位叔叔他亲眼看到了这场雷雨,并写了下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雷雨》这篇课文。
3.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点生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动画,整体感知。然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当你遇到比较难读的词句,就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点生读,小老师领读,师相机正音。
3.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好课文了,可是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小朋友们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
第()~()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
第()~()段描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交流: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少,教师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研读“雷雨前”,随文识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课件出示,雷雨前段落。
1.读1~3段。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里面的好词佳句,讨论讨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生接读,集体交流。
老师请三位小朋友来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关键词:“黑沉沉”“压”
①出示词卡“黑沉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你能说一个你积累的“ABB”式词语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一样快要从高空沉了下来。说明乌云很黑、很重、又很厚。
③认读生字卡“压”:点生读,开火车读。
④谁能用做动作帮我们记住这个字啊!生做动作。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你能用压组词吗?压住、压碎,积压、压制、压岁钱……
⑤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图片。你们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
⑥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句子。读得怎样?乌云厚吗?多吗?重吗?请你来试试,大家一块来读。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关键词:“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①认读词卡一动不动,一声不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②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③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④你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一()不()”词语?
小朋友真能干,都能仿说词语了。是的,师生接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
(3)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关键词:“乱”
①认读生字“乱”,强调注音,开火车读。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③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课件出示狂风图──指名读。
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关键词:“垂”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①认读生字“垂”,强调翘舌音,开火车读。
②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垂柳。
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①指名读。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老师动手拍桌声音越来越大,学生来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
②大家同意吗?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③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黑),天空越来越(暗),风刮得越来越(大)。填后全班齐读。
小结: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了!对啊,要下雨了。
3.整合读1~3自然段。
分男女同学合作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尊重识字“来自语言环境,回到语言环境”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多次的朗读,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清思路,随文识字,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指导写“垂”字
同学们猜字谜:“千”“士”一线连,双十在两边。
1.指导观察“垂”字。
仔细观察“垂”,想想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总结: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二长横压线。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优秀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的板块要引导观察,强调习惯,突出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五)游戏拓展,激发兴趣
1.词语积累盘点。用摘苹果的游戏盘点所积累的好词语。
2.欣赏美图。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观察大自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在读中想象。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它.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黑沉沉乱摆压下来逃走彩虹垂下来蝉蜘蛛越来越响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师示范读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请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边看课文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写雷雨中?哪些写雷雨后?
找同学回答投影展示,各种形式读。
5.同学们读得真响亮,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伙伴,看这是谁?(出示蜘蛛)
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呀?你们觉得蜘蛛怎么样?
6这么可怕这么恐怖的蜘蛛在雷雨前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谁知道雷雨前蜘蛛跑到哪里去了?
7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蜘蛛知道雷雨要来了,怕得逃走了。那蜘蛛究竟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而逃走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找原因。
(乌云黑沉沉压下来、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拓展:越来越
8电闪雷鸣,很快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片)
这场雨你觉得下得怎么样?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呢?
自己在课文的4—6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写雨下得非常大?
投影出示:哗哗哗,雨越下越大。各种形式读
雨越下越大,大得怎么样呢?(树哇、房子.)
9雨是一直这么大吗?(不是)课文哪个句子告诉我们雨变小了?
10那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就小的吗?不是一下子小的,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了?
“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11雷雨来的快去得也快,很快雨停了,蜘蛛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蜘蛛又坐在网上”这蜘蛛雷雨前跑得比谁都快,雷雨后它又坐回来了。
老师把“坐”改为“爬”行不行?为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2现在如果你是那个推开窗户往外望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怎么样?
13雨后的景色真美呀!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从头到尾把这场雷雨再来感受一下,全班齐读。
四、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忽然吹大风
闪电亮哗哗哗渐渐地
雷声响
课后反思: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板书不够完整,指导朗读不够到位,整节课教师的声音语调没有多大起伏,有些地方重点没有理解到位。鉴于这样的情况已深深反思及改措。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
妙析教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
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
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
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出示: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窗户 房子)
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第1~3自然段)
雷雨中(第4~6自然段)
雷雨后(第7、8自然段)
雷 乌 黑 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
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师板书)
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
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生读)
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师板书:闷)
(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齐读)
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
(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
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学生评价)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
(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
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
(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
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
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
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
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
(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
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
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
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
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闷
雷雨中:大
雷雨后:美
垂 户 迎 扑
九、教学感悟
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5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09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05-06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03-16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10-18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7篇03-16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03-16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01
二年级下册《雷雨》优秀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