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2
一、先学导航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我认为自己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写字词。
ànɡ nuè ù ū
土( ) 肆( ) 盘( ) ( )泥
3.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风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参天的( ) 险恶的( ) 感人的(
4.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 ),用15年的时间在( )。
二、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当堂小检测
1.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知识链接
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1)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3)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4)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1)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2)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①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②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种类:须鲸、齿鲸。
④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2、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②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2)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①鲸是哺乳动物。
②为什么形体像鱼?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④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⑤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⑥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3)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①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齿鲸:大鱼和海兽;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②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4)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①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③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④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四、回顾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2、自己整理笔记。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准确、工整书写5个生字。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3、借助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教育学生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读懂韵文,培养早起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早操的音乐、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暖暖身体好吗?师生伴随《做早操》的音乐一齐做运动。
师:不但我们小学生要做早操,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也要做早操。他们是怎样做早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早操》。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欣赏激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早晨太阳升起,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
师:快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伴随音乐,老师进行范读课文。
(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情境的创设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下座位交流)
2、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四、识字
1、如果这些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跳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认读,强调“早、做、操”是平舌音。
2、拿出你的.生字卡片,开始我们今天的“超级小考官”,同桌互相考考看!
3、识字游戏。开火车接儿歌、组词的游戏,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谁?它是“起”。什么“起”?“起来”的起。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扫清文字的障碍。)
五、学习交流
1、读一读,谁愿意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当灵耳朵,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2、说一说,儿歌里写的做早操是什么样子?
3、连一连。
小露珠跳来跳去
小鸟儿跑来跑去
小蜜蜂滚来滚去
小学生飞来飞去
4、看一看,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做早操的。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5、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课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读读练练中,学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六、指导背诵
多么有趣的儿歌啊!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吧!配上音乐,根据提示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
“————,起得早,
————来————去,
在————做操。
七、拓展学习
1、你还见过谁做早操?请你也试一试写一首小诗好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小组展示,评选出“今日之星“
(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小组间探究学习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美的创新。)
八、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儿歌
1、抽学生读,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4、认识新笔画,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5、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二、总结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3.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魂”的含义,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眷恋。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梅花所表现的中国人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花冬天开放吗?听到有同学说是梅花。那么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学过哪些描写梅花的诗歌呢?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可见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和梅花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梅花魂》。(板书题目)
我们先看一看题目,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在课下预习课文了,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外祖父喜爱梅花、珍爱梅花图来写的,但是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梅花”或者“梅花图”,而是“梅花魂”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将生字词提前放在投影上,指名读,并进行纠正。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图、眷恋祖国的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
1段:因梅花而回忆
2-15段:教作者读唐诗宋词;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因不能回国痛哭;把墨梅图赠给作者;送手绢给作者
16段:照应开头,赞扬老华侨的爱国精神
(根据回答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课文共写了5件事,那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明确:珍爱梅图。
2.这一部分的哪些句子能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呢?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了外祖父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顿时”“第一次”等词语都能看出,外祖父对于墨梅图是非常宝贝的。在训斥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慢慢”抹净,都能看出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
3.外祖父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明确:“赠墨梅图”部分:“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外祖父这里所说的是梅花的精神。正因为梅花有这样的精神,所以老人倍加珍爱。
4.外祖父仅仅是在说梅花有品格、灵魂、气骨吗?(小组讨论,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小组派代表回答。)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由此可见,老人喜爱、赞赏梅花,实际是在赞美中华儿女,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珍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老热保存梅花图,是为了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是中国人的气节;送给外孙女,想让外孙女也有这样的秉性、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课文中的老人,你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并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科学习的内容。作业:将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梅花,凌霜傲雪,品格高尚。古往今来,人们常把她当作理想的寄托。《梅花魂》这篇课文展现了一个客居异乡的老人分外珍爱这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墨梅图。老人含泪教外孙女读写满乡思、乡愁的唐诗宋词,像个孩子似的泪眼婆娑地送孙女登船。老人那颗赤诚的中国心长久带给学生感动。在教学中层层叩问,情感步步推进,学生心中的精神丰碑自然高耸。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第一节中“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节中“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不仅描述了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情景,而且再现了儿童看鲜花、数星星的天真烂漫,充满了情趣。
学情分析: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移情美读课文,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小诗人产生内心的共鸣,从而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借助课文插图,创设一贯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课文内容悄声无息地走进学生的心田。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三者之间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努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把绘画、唱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悟。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旁。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2、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自创的情境,紧扣词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试背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剩余生字词,复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夏天的鲜花以及星星的资料。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1)一朵朵,一簇簇,形状多,色儿艳,绿叶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鲜花、星星,读好词语。)
2、小朋友喜欢鲜花和星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鲜花和星星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先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下这首小诗吧!(播放动画)
2、这么美的小诗,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轻声。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最、满地、一朵、真、一颗(读准字音)
喜欢、那里、星星、花儿、睡了、数着(读准轻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美吗?美在哪里?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用一个成语怎么说?(出示卡片,读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2、如果你就站在这样美丽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式: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也很喜欢这夏天满地的鲜花。看,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丽的花儿陶醉了。(出示图片)看,她说了什么?(出示第一节)
4、自由读,边读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板书:多、美)
5、指导朗读,抓住“满地”、“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读出鲜花的多。
6、加上动作、表情读。(配乐练读、指名表演、想表演的一起来。)
四、学习第二节。
1、过渡: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图片)
2、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觉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这个小姑娘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和第二节课文。)
4、指名读,结合指导朗读。(“花儿睡了”要轻一点,抓住“满天”等词读出星星的多。
5、配乐加动作读。(练读,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就帮帮他。指名表演,想读的一起读。)
6、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秋天菊花盛开的图片,老师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就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
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口头填空:
我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2、再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满池的鱼儿、满天飞翔的小鸟、落叶、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黄的麦子、挂满枝头的橘子、图片。)
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也像刚才一样仿照着课文写一首儿童诗吗?(出示: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六、指导写字:
“那”、“满”。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把刚才仿写的小诗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星星贴图)
鲜花和星星
(草地、鲜花贴图)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起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流和(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学生欣赏。
2.(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教师引导:“这是怎样的荷叶?”学生观察得出课题“荷叶圆圆”。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将学生带入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从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具体操作: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及时表扬。(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个人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4.师生做“我指你说”的识字游戏:教师随机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词语,学生齐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予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予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
4.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5.齐读课文。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讲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内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3)再自由读一读,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充分质疑。
(5)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6)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利用课讲、体态语、动作、联系生活实际……辅助解疑,加深理解。)
(7)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戴头饰集体读、个人表演读,等等。
(8)小结表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五、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1.(课件出示小鸟和小乌龟。)他俩会对荷叶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他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个别自由说。
5.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自由说。)
【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本教学设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本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自由读2-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我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二、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常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一年级起教师有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三、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四、扩展思维,激发想像,培养学生综台应用能力。
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对课文的拓展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个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跳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义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能力。
五、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当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但创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在这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促进学生构建新知、培养语感、促进思维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展示答案或课文插图的搬家的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除了朗读、背诵课文以外,词语的积累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教学设计在对词语的积累上略嫌不足,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词语如“绿绿的”。“圆圆的”、“亮晶晶的”进行组词、扩词等练习,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言的积累,那么本节课上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将更为到位。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情。
2、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2、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4、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2、都读懂了吗?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⑴通过解题,让学生理解“绝弦”的本意和变通的含义。学会因文而异,理解词语,不机械翻译。
⑵“善”的含义,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况,具体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体会表示赞叹的作用。
⑶理解2、3句,谈出各自不同的体会,说自己的理解,具体体会“善鼓琴、善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前练习积累的词语进行仿句训练,体会语气。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子期,进行仿句训练。深化“善鼓琴、善听”。通过“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况。
⑷假想伯牙听到的他人的赞美和子期的赞美又和不同,进而深一层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想象伯牙无知音时的痛苦和遇知音时的兴奋。
⑸再读课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感受知音难求,二人互为知音。
⑹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丧友之痛。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何破琴,如何绝弦?感受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的心情。再扣课题。
三、拓展内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2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本文语言自然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爱意。因此在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视听材料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细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分析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教学准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在第二单元里,我们学了《挑山工》,同学们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
3、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往往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挑山工》里,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境界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用“———”画出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的句子。
(2)用“~~~~~~”画出描写珍珠鸟变化的句子。
2、体会“我”是怎样照料与呵护珍珠鸟。读1—7自然段,找相关的句子。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3、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先怕人→熟悉)
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4、后来小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默读课文8-9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起先,小鸟只在()活动,随后在()飞来飞去,落在()、()、(),啄着()、撞()。可作者却(),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
(1)有感情地朗读。
5、鸟儿的胆子变大了,它一步一步接近我,它又会有哪些惊人的动作呢?默读课文10-12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鸟儿胆子()。它蹦到(),绕着我的笔尖(),用小红嘴啄()而我却(),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以至我用手()它也不怕。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索性”的意思,体会“反而”“再三”说明的含义。
6、这时鸟儿已经完全信任我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事呢?默读课文13-15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我停下手中的笔,怕(),过了一会,它竟扒在“我”的()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居然”“竟”的意思。
(3)你是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体验与反思:
1、结尾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要想在人与动物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要想在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五、品读文章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六、课堂小结:
真好!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会了我:
提示:在写作上,学到了仔细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通过精心的描绘来表达的表现手法。在情感上,我们顿悟了善待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精彩的含鸟的成语和诗句。
2、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八、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3
一、 设计理念 :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鼓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懂得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凸显“掌声”
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欢迎?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跟掌声有关,你们想学吗?(相机.板书:掌声 )
二、初读课文,感知 “掌声”
1、学生分段 朗读课文
A、通过预习,哪个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在一节课上鼓了几次掌?两次掌声前,英子表现是怎样的?两次掌声之后,英子又有哪些表现和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B、分段读文
2、抽读句子 检测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
1、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自读
2、指名朗读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出示课件)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揣摩带点词语,体会掌声的不同寻常,朗读好句子。)
A、学生试读、抽读、评读。
B、看到英子站到讲台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掌声为什么热烈而持久?
(板书:鼓励)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引导自找重点词语,读好句子。)
A、指名读
B、生质疑,师生交流(板书:赞美)
3、指导朗读描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师:在这两次掌声中英子有哪些表现呢?
A、学生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掌声之后英子表现的句子。
B、师生交流
C、比较句子: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1)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抓住“终于”一词,体会英子心情,读懂犹豫原因)
(2)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出示课件)
(抓住“泪水流了下来”,揣摩英子内心。)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深化:当英子讲完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英子怎么做呢?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内化“掌声”
1、朗读诗歌〈〈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2、在课文当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生活当中爱又可以怎样表达?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读课文,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教学难点:
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领会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联系生活,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的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今天真精神,老师为你们鼓掌!这,是称赞的掌声;回头看,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上课,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欢迎?(学生鼓掌)这,是欢迎的掌声!
2、今天,咱们一起品读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齐读课题)
3、声音能传情,读课题也要讲究。来,读出掌声的热情。
二、 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初读。
(1)带着你们的`热情,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指读、小老师教读、齐读。随机学习多音字落。
(3)理解生词麻痹症。
课文中的英子,就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从此只能一摇一晃的走路。
2、再读。
(1)指名读文,一人读一段。
(2)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忧郁 快乐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交流:课文那些地方写了英子很忧郁?那些地方写了英子很快乐?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体会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说明英子的忧郁?
为什么她总是那么沉默?为什么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为什么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指导读,读出英子的忧郁。
在你们忧郁的读书声里,我似乎看到了英子那张忧郁的脸。(贴图)
(2)学习第五自然段。
我真高兴,英子变得快乐啦!(贴图)
想象: 我们仿佛看到,此刻,英子正在----,正在----,正在----,她还在----。
2、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1)说说让你感动的句子。
(2)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犹豫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犹豫过?英子为什么犹豫?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同学们注视着英子,那目光里包含的是嘲笑吗?是轻视吗?是瞧不起吗?那是什么?
同学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鼓励?(掌声)
(3)课文中,掌声一共响起了几次?
指导读描写掌声的句子。
交流:在两次掌声中,同学们想表达的各是什么?
在掌声中,英子在想什么?
(4)师激情范读:英子的回忆
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学习卡,假如你就是英子,请写下你当时的心情和你想说的话吧!
英子的回忆:
当我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同学们是想对我说:----------- !我讲完了故事,同学们又一次热情地鼓掌,他们是在用掌声告诉我:------!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3、多么令人难忘的掌声啊!齐读第五自然段:英子写给同学的信。
掌声,让忧郁的英子变得快乐;掌声,使残疾的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掌声中包含着什么呢?
板书:爱
四、 思维拓展,总结升华
1、 如果说给别人一阵掌声,这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在生活中,你还用那些方式表达过自己对他人的关爱?
2、 师生齐诵一首小诗。
师: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暖暖的叮咛。
爱是送给你
一声轻轻的问候;
爱是伸向你
一双温暖的手!
生: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齐:爱就是激励,
爱就是力量,
献出我们的爱,
让世界更美好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梅花魂课文》教学设计03-28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03-07
小学语文课文《搭石》教学设计12-22
小学语文课文笋芽儿教学设计03-30
语文课文教学设计02-26
语文课文观潮教学设计02-24
语文课文《燕子》教学设计04-02
语文课文《荷花》教学设计04-01
小学语文课文笋芽儿优秀教学设计06-30
小学语文课文笋芽儿优秀的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