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8 08:43:27 炜玲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把握课文主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生讲述)

  你怎么评价故事里的蛇和农夫呢?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两条狼和一位屠户,看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狼)

  二、检查预习

  前面你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请关上书本,回答:本文作者是谁?文章选自什么?郭沫若怎么评价的蒲松龄?

  检查文中重要字音、字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段

  请各位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注意不仅要读通句子,更要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出示幻灯片:

  1、屠户当天生意好不好?

  2、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从这两段来看,这两条狼贪婪吗?

  (生大声自由读一二段,回答问题)

  (二)学习第三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二段的`内容掌握的很好,现在请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我会为你们翻译,其中穿插有几处错误,需要你们找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疏通段落内容。

  (生自由大声诵读第三段,师出示第三段翻译,生指出)

  师:这便是故事的开头,如果我用遇狼来概括第一段的话,你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

  (板书:遇---惧---御)

  师:屠户遇到了狼,把担子里仅剩的骨头都扔给了饿狼,可两狼之并驱如故,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屠户看见了一堆柴草堆,奔过去拿出刀与狼眈眈相向。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三段,注意读出紧张的气氛。

  (分两组分别读叙述狼和人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段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仔细听老师朗读第四段,听读完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我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仍然要提醒你们,边听读边思考、梳理文段内容。

  (仔细听师朗读第四段,找出图中的错误。)

  (师提醒:在一二段我们说狼很贪婪,请问这段里面有没有体现出狼的贪婪和狡诈?)

  师:现在大家对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力求在朗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这部分讲的是屠户......(板书:杀狼)

  (四)主旨探究

  1、分析形象

  现在我又想到了农夫和蛇,农夫的悲剧是他自己好坏不分,引狼入室,毒蛇呢,恩将仇报。那文中的屠户和狼,你怎么评价他们呢?

  (生评价屠户和狼的形象)(师点拨提示屠户的糊涂一时——妥协,以及他的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战斗时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贪婪狡猾的狼。)

  2、学习第五段

  狼是如此贪婪,狡猾,不过再狡猾的狼在人类的勇敢和智慧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不禁要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拍手叫好。难怪蒲松龄说(出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齐读。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狼的态度如何?(板书:笑狼)

  3、探究主旨

  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勇敢斗争,邪恶必将会像文中的狼一样顷刻两毙。让我们再次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喝彩,也让我们再次对那些跳梁小丑般的狼们嘲讽一番,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文言词汇

  五、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片白话文,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六、板书设计

  狼

  遇----惧----御----杀----议

  (画骨)智(画刀)

  妥协慧斗争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学习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课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认识狼忠诚、团结、坚持不懈……的一面。

  学习重点:

  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难点:

  文言词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等。

  二、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狼的成语、俗语。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同学们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2、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看老师读课文时的停顿、重音。

  3、举行朗读比赛,老师先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对照课文,找他读的错误之处,并说明读错的原因,然后这个同学继续读下去,看谁能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一读到底,没有读错之处的同学得到冠军,老师发给奖品。

  四、精读课文。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进)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似的)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从洞进入)

  “前、犬、洞、隧”字的解释,同学们在课堂上记住,同座位两同学互相检查,然后找6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1、投骨,2、屠户坐在草堆边,3、屠户突然跳起杀面前的`狼,4、屠户杀草堆后面的狼。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画的什么?图上屠户的动作是什么?

  图上有屠户、一只狼坐在地上、一个很高的草堆,屠户正拿着刀劈狼。

  (三)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机智灵活地和狼斗,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五、作业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一个屠户卖肉下午回家的途中,肉已卖完,挑子中只剩下骨头。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还不想离开,继续跟着走。

  屠户心里紧张、害怕,额头上冒汗,该怎么办?就扔一块骨头给狼,心想,给狼一块骨头让它啃,狼就会停住,不会再跟着自己,一只狼得到骨头站下来啃骨头上的肉,另外一只狼仍然紧紧地跟从屠户。屠户又扔另一块骨头,第二只狼得到骨头后,停下,站在地上啃骨头,然而第一只狼啃完骨头后又追了上来,跟在屠户的后面行走,屠户再扔给狼一块骨头,第一只狼见到骨头,就停下来啃,这时,第二只狼啃完骨头后又追了上来,屠户只得又扔一块骨头给第二只狼,如此反复。屠户挑子里的骨头已经全都扔给狼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的处境很为难,害怕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吓得一身汗。走着走着,看见前面地上有一个打小麦的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上堆积一个很高的草堆,象小山一样。屠户就跑到草堆边坐下,背靠着草堆,卸下挑子,手里拿着刀。这时两狼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凶狠地注视着。屠户心里很紧张,心想,怎么办?但是,他同时告诉自己,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制住两只狼。

  过了一会,就在屠户急着想办法的时候,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屠户心想,就在这等吧,等待机会,又过了很长时间,坐在前面的狼眼睛好象闭上了,神情很悠闲。这时,屠户突然跳起来,跳到狼的面前,一 刀劈朝狼的头部劈去,然后有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把这只狼狼劈死。刚想离开,转眼看见刚才离开的那只狼正在草堆后方打洞,想把草堆打一个通道,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入洞中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用刀朝狼一阵猛砍,连续劈了几刀,将狼杀死。屠户忽然想起,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大概是诱惑自己,麻痹自己,好让离开的狼从草堆后面打洞进攻。

  狼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禽兽与人较量,终究会被人杀死。

  同学们写,老师也写,写好后老师检查同学们写的结果,老师也把所写的故事念给学生听。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

  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几篇课文,了解了几种动物,有活泼可爱的猫,视死如归的斑羚,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等,它们都令我们喜爱或敬佩。但自然界也有令我们讨厌憎恶的动物,比如说狼,一说起它,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作者简介

  学生简介,教师适当补充。(PPT)

  三、诵读(检查预习)

  1.请一位学生背诵。

  2.请学生读下列字音(PPT)

  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成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

  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

  3.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PPT)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全体学生诵读一遍。

  四、疏通文意

  1.请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词句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PPT)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分五组,每组一段。教师点评。

  五、把握故事情节和内容

  1.本文可明显分为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叙事部分和作者的议论)(板书)

  2.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板书)

  六、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感悟主旨。

  1.你认为故事中的狼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你认为故事中的屠户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机智)

  3.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试举例说明。(动作、神态)(PPT)

  4.作者是怎样议论这件事的?《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本文的故事奇异在哪儿?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PPT)

  (无论狼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5.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主旨,联系生活,多角度地去感悟这个故事给人的启发。你有怎样的启发呢?(PPT)

  (①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的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拓展迁移

  狼是这样的凶狠狡诈,令人讨厌甚至恐惧,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将它们赶尽杀绝呢?(PPT)

  (狼的名声是不太好,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文艺作品将它过分渲染的。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物,它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不能够将它们赶尽杀绝。如今,这种生物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我们还是有必要加以保护的。)

  八、作业(PPT)

  1.课后背诵这篇课文。

  2.展开联想,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理解古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讲述,激趣引读

  1、故事讲述:教师呈现“狼”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读过、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个呢?(狼外婆、狼与东郭先生等)听了以后,谁能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2、激趣引读: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3、作家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先叫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 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2、译一译:

  ①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实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一词多义:

  止: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 向前 “狼不敢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②学生试译短文,弄清内容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述一述: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学生可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样一个过程进行复述。)

  三、合作探究,创作提升

  1、合作探究: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②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a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B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③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④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讨论明确:A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B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C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⑤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明确: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 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

  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拓展延伸:

  ①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版狼故事。

  ②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③课外阅读《聊斋志异》并收集与 “狼”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④解释下列“其”的含义:

  a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b场主积薪其中。(指代麦场)

  c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d一狼洞其中。(指代柴草堆)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f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⑤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附板书:

  狼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 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分析小说的情节。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狠,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狠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教后感: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当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⑵、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⑶、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⑵、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

  课时设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二、诵读课文

  1、学生、在下面自读、

  2、个别学生读老师与学生共同校正字音。

  3、老师范读,定准字音及断句。

  4、学生重新自读。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断句及读音。

  作业: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简介作者。

  二、.教学新课

  1、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一段。

  归:止:缀行:甚:

  2、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段。

  惧:投以骨:

  3、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三段。

  大窘:顾:弛:持:

  4、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四段。

  犬坐:以刀:悟:盖:

  5、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五段。

  几何:止:

  三、学生整理课文译文。

  四、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翻译。

  五、作业: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前提问:重要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

  (一)、理清故事情节:

  (1)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

  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1)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黠、贪、凶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

  (四)课文延伸;向学生介绍蒲松林的另外两则《狼》

  (五)课堂小测:狼和屠户的形象。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屠户:

  狼:

  教学回顾

  谭义专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诵读课文。

  2.能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的结构。

  3.理解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

  4.体会作品简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出有“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中,你对狼的印象是什么?

  有天晚上,一个屠户卖完肉回家,却遇到了两只狼,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先生一篇短篇小说〈狼〉。

  二、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大家看看哪些地方读得不错,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出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一是句内节奏,二是读出层次。

  3、把握语气语调。

  4、结合注释,读懂文意。(注意难句)

  难句指导、

  1.投以骨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

  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教师示范。学生自读。

  三、理情节。从不同的角度理清课文的情节。

  从屠户的角度,教师指导示例第一段,学生自己完成其他段落。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笑狼

  从狼的角度去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四、评形象。

  1.抓住描写的方法分析。

  狼的神态描写:眈眈、目似瞑、意暇

  屠户的动作描写:投、顾、奔、倚、弛、持、劈

  屠户的心理描写:惧、窘、恐、悟(让学生揣测屠户的心理变化)

  教师归纳板书:战胜

  狼:狡猾、狠毒、贪婪←屠户:勇敢、机智

  抓住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2.本文是以屠户为主还是以狼为主?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

  让学生研究阅读,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本文的主旨。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指导学生分别站在狼和屠户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本文中的狼狡猾、狠毒、贪婪,可在自然中的狼又是咋样的呢?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自然中的狼,聪明、强悍、团结、生命力强,狼也是懂得感恩的动物,我们应与狼共处,我们这星球才会更加美好!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3、对课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屠户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歌词来为本课小结作铺垫。

  2、本课以“根据提示,猜成语”的游戏为开端。准备成语如下:

  狼狈为奸鬼哭狼嚎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以上都是一些贬义词,对狼的性质定义为邪恶与狡诈,可见狼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狼与人斗智斗勇的记载,最后谁技高一筹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蒲松龄的《狼》来一探究竟。

  二、检查预习:

  1、在研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2)时:清代(1640—1715)

  (3)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4)评:著名文学家

  (5)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在起书房——“聊斋”,题对联一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疏通文意:

  我们说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老师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词:

  屠尽止缀驱窘顾苫蔽驰眈眈径去犬瞑暴洞隧股寐盖黠变诈

  3、梳理结构:

  (1)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我在PPT上所给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要求说出课文主要情节):

  a、复述情节时,首先应该选好角度,文中矛盾双方:屠户和狼,你选择哪个角度?

  b、其次应注意开始尽可能将时间地点交代一下。

  c、最后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语句来强调,例如“故事的开端是……”和“最后……”

  示例:故事的开端是一天晚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在觅食途中遇到了只身挑担回家的屠户……最后另一只狼被屠户杀死,它们的计谋也被识破了。

  (2)在梳理情节时,最后一段不会被考虑进去,可由此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呢?(生:不能)为什么?(生:是作者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生:点明主旨)因此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部分)

  师:请根据PPT所示和刚才XX同学复述的故事梗概,将各段大意概括出来:

  a、(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发展)(杀)狼(高潮、结局)(议)狼(作者议论,点明主旨)

  三、问题讨论,文本感知:

  同学们在看这条结构主线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屠户“惧狼”与“杀狼”是否矛盾)

  设想1:(学生找出问题)就问题展开讨论:两者是否矛盾?说出你的依据。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设想2:(学生找不出问题)师:没关系,让我们先齐读感受一遍这故事,再来思考。(齐读毕,就齐读点评)在读完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二段中“惧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变了一个人:原先“惧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这两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师:(讨论时,不宜去否定,作评价和引导才是关键)

  引导:在屠户“惧狼”和“杀狼”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a、第二段中,直接点明“屠惧”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胆小的人吗?

  b、作者在写屠户“惧”时,写了他哪些具体的行为(动作),请找出?

  (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在做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活动吗?)

  c、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数刀毙之”如何理解?

  d。如果当时屠户没有“暴起”,结果又将怎样?

  分析:

  a、“惧”字无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为什么害怕?或者说人为什么害怕?是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不清楚,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这是人的共性,不能说明屠户的胆小。

  b、抓住“投……复投……”这个动词,(心理设想:扔块石头试试,也许……)这种试探,不确定性,反映屠户当时那种心存侥幸的心理。

  c、“暴起”表现屠户动作迅速,反映其果断;“又数刀毙之”反映其态度的决绝。

  d。两只狼此时“一径去,洞期中;一假寐,诱敌”,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意图偷袭屠户,如果没有果断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四个细节说明了屠户本身并不胆小,开始只是不了解敌人,因而心存侥幸,采取迁就退让的策略。而当屠户认清现实后,他的果断和决绝帮助他战胜了敌人。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段是从狼的角度来启发我们: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而我们刚才分析的时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从他的角度来概括你学到的经验呢?

  生:……

  师:(点评)在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十面埋伏》,我准备用其中的两句歌词来小结本课,当我们面对喜爱玩弄阴谋,贪得无厌的敌人时,不能心存幻想迁就退让,应“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给对手任何可趁之机。

  五、作业:

  结合课文运用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600字以上)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9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的要求;《狼》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狼狡猾、奸诈的本质。本节课的设计重在突出对知识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积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文整体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朗诵文言课文。b积累文言词汇c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d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道德及情感价值观: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a、积累文言词汇。

  b、理解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

  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与媒体

  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说出利用课间搜集到的有关“狼”的成语和故事,并且概括出狼的本性。

  2、通过回忆上学期的《山市》,请学生简介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二:疏通课文

  1、朗读课文,感悟文本。

  a听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中字音、停顿和语气。

  b学生读自由读、个别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语气。

  c齐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教师适时纠正。)

  (注意“其一/犬坐于前”——————结合释文断句)

  2、疏通文意,再次感悟。

  充分利用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自主疏通文意。个人无法解的,做好标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后由小组合作解疑交流,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提示。

  (尽可能放手培养自学能力,实实在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落实,将书中重点字词句出示出来,检查落实情况。最后疏理出“其”、“意”等一词多义(结合语境释义)。词类活用,“洞”“犬”“隧”都为名作动特殊句式,投以骨——以骨投等规律性的文言知识。)

  三、学生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狼。

  四、作业: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小说详略安排的特点。

  4、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没见过狼,但在我们所接触过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中,一声狼嗥会让人毛骨悚然。狼是凶残、狡猾、贪婪的,似乎所有贬义词用在它身上都不为过,狼真是不可战胜的吗,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会对你有所启示。

  二、介绍作者,复习旧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狼》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三、听读课文,整理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1、听课文朗读,把握朗读停顿及节奏。

  2、归纳重点字词,提示重点句子。

  屠大窘(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关系)

  狼不敢前(上前)一狼洞其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投以骨省略宾语,即“投(之)以骨”;状语后置,即“以骨投(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女生齐声朗读课文。

  4、男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字词的释义。

  2、指名翻译重点句子。

  二、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课文。

  2、依据所用表达方式的不同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前四小节以记叙为主,第五小节以议论为主)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1)串讲课文。

  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②分析屠夫想出的对付狼的办法及效果。

  ③分析屠夫的防范措施及狼的表现。

  ④读第四小节,理解并填空。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试用一个字概括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屠夫与狼之间发生的事件。

  4、狼、屠夫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找出能够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句子。

  (狼:狡猾、贪婪;屠夫:机智、勇敢、果断)

  5、作者是如何刻画屠夫形象的?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三、体悟文章思想主题

  1、指名朗读第五小节。

  2、朗读指导(读出对狼嘲讽、不屑的语气)

  3、这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又有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揭示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综合性学习

  1、有关“狼”的成语。

  2、有关“狼”的歇后语、俗语。

  五、本课小结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

  2、了解文章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形象的写法。

  3、对狼的性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以诵读为主,借助想象入境,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

  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考虑到本文叙事简练而情节跌宕,易于激发想象,因此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通过课前依文画图,课上生动朗读与描述,自然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都可化难为易。同时引导学生对狼的性情作一定的探究,培养其辨证、全面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

  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的意思。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试着把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3、搜集有关狼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狼,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呢?

  (学生各答:凶狠、贪婪、狡诈……)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节。

  1、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的范读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情境。

  2、讨论朗读方法。

  请学生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意识到朗读时应身临其境,抑扬顿挫。并因势利导,由学生总结出课文朗读的方法:

  “把握节奏,进入角色”(幻灯片展示)

  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揣摩朗读方法。

  4、全体朗读。

  教师慢慢引入情境:“现在,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屠户。临近傍晚的一天,你挑着担子走在僻静的回家路上。这时身后出现了两只饥饿的狼……”(全体朗读课文)。

  四、疑难词句讨论。

  以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疑难词句。重点字词: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顾:看。

  苫蔽:覆盖。少时:一会儿。

  瞑:闭眼。股:大腿。

  寐:睡觉。黠:狡猾。

  难点:“名词活用”(幻灯片展示),见板书。

  五、再读课文,说故事。

  1、请一自愿者上台用投影展示他画的图,边指边说故事。其他学生补充修正。

  2、让两三位学生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六、第一次研讨——赏析理解

  1、让学生将自己画的图拿到台上用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学生自由评议,看看画得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依照课文,抓住神态、动作来评画。明确画得好的画是准确抓住屠户和狼的神态和动作来画的。

  2、大家推选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屏幕上教师准备的五幅画面,回味刚才的分析。(幻灯展示五幅图)

  3、讨论:有人说故事中的狼诈而愚,你同意吗?

  明确:它们见利忘害,自取灭亡。欺骗手段有限,人类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战胜它们。

  七、第二次研讨——质疑探究

  1、让学生联想带“狼”字的成语。

  参考:狼吞虎咽、声名狼藉、狼烟四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如狼似虎、杯盘狼藉、鬼哭狼号、狼子野心、狼奔豕突、狼奔鼠窜……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狼这种动物是否没有优点或可爱之处呢?

  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参考课前查找的资料,自由谈论对狼的看法。如:母性,团结,知恩图报等。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辨证、全面,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不能只看一面就武断地下结论。

  3、配乐幻灯片展示《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充分回味刚才的讨论。

  八、布置作业:作文(幻灯展示)

  以“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要随俗,从不同角度选材,写出个性。

  附板书:

  名词活用:一狼洞其中(打洞,名词变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词变形容词)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词变动词)

  资料:《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我和母亲几乎是在同时发现了那四团令人恐惧的绿光。那是两只饥饿的狼,确切地说是一只母狼和一只尚幼的狼崽。母狼长嗥一声,突然腾空而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只感觉到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领窝。也就在这一刻,母亲忽然悲怆地大吼一声,将砍刀埋近了狼崽后颈的皮毛肉,刀割进皮肉的刺痛也让狼崽发出了一声渴望救援的哀嚎。

  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

  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了我的颈窝,它放开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左脚抽了回去,先前还高耸的狼毛慢慢地趴了下去,他站在我的面前,一口一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亲。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脖子上滑了下来,将它抛到几米外的草丛里。母狼撒腿奔了过去,对着狼崽一边闻一边舔。它和狼崽伫立在原地呆呆地看着我们,然后张大嘴巴朝天发出一声长嗥,像一只温顺的家犬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狼》教学设计。略读课文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成了桥梁性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阅读。因此,教学《狼》这篇课文,我预备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我是在初一刚进学的学生中上这一堂课,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本学期的《童趣》也已学完,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预备分三个阶段落实:一是预习。二是课堂学习。三是课后作业。

  预习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忆这些信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把课文读通顺,把文意弄明白。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阶段,一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包括含"狼"的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及活用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三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元熟悉事物,培养学习辩证的思维能力。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后作业阶段,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背诵和默写全文,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阅读《狼》三则的另两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发展。

  这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进步,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布满活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捉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熟悉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

  1、查找作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字词题目,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课堂学习:

  一、狼图导进,积累词语

  出示狼的图片(插 进狼嗥),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或者,所听到的四周的人对狼的评价。

  请同学们说说带"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立体教学法"提倡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立体交叉"、"综合利用"等教学手段,把图片和音乐作为本文的导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开课伊始就全情投进,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

  说带"狼"的词,一是先进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潜移默化,夸大积累的重要。

  二、记忆作者,略知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设计意图】

  必须要记忆的文学常识性的东西,要求学生一定要熟记,没有别的窍门,只是记和背。

  三、个性阅读,读通文本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情况,对比较难读顺的地方,老师范读。留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

  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

  【设计意图】

  这是学习古文最基本的要求,不把文章读通读顺,就不可能进进理解和感悟的环节。

  四、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1、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对照注释,能把课文的大致意思弄明白即可。

  2、请几位同学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假如有复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相机提醒。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利用现在资源往辅助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五、细读课文,理解文章

  1、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不能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注上自己喜欢的标志。

  2、同学之间疑问互解。

  3、向老师提出不明白的词句。

  4、教师结合同学们自学互学及提出疑问的情况,迅速回纳整理,对重要的内容,学生轻易出错轻易忽略的内容再以提问的形式加以夸大和强化。

  【设计意图】

  以上4个小环节是自成一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我校主张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器官,全面自学之后,再同学间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很多知识都稔记于心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方法比老师"填鸭式"地"我讲你记"更有效。然而,学生究竟是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第3和第4点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互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题目,以保证学生把课文弄懂弄通。(1)词语方面:

  ①重点词语要结合课文句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以下词语: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

  恐:害怕。顾:看到。瞑:闭眼。暴:忽然。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黠:狡猾。

  止:有两讲――一为"只";另一为"停止"

  ②有些词语用的是其引申的意思,要提醒学生留意,如: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③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④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进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句子方面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逐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古文而言,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翻译,向来是学习古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对学生今后古代汉语的学习起作奠基的.作用,不可轻视。虽然本文篇幅较短,内容也并不难懂,甚至可以说是同学们喜欢的、感觉趣味无穷的短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文章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相对比较大。所以,我设计了这些字词句的理解环节,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并把握古代汉语的一些语言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理顺思路,体会中心

  1、填下表:

  狼2、指名说一说文章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弄懂本文记叙的顺利,并梳理故事情节,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和记忆,由此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让学生就事论事,有感而发。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辩证思维

  1、提问:除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2、出示文章《母狼的聪明》让同学们阅读,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狼有什么不同的熟悉?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基于这一理念和立体教学法提出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相交叉的师生互动"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夸大的是老师与学生,社会与师生之间相互教与学。这一环节,老师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由课本知识迁引到课外知识,抛开本文作者的写作主旨――对狼的抨击、耻笑等思想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从另一个方面熟悉狼,评价狼,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辩证思维的能力。

  八、推荐阅读,开启聪明

  《狼图腾》

  《狼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上一环节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进步学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九、课后作业,巩固落实

  1、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2、找出《狼三则》另两则阅读并能初步理解。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

  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

  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②进行创造性表演;

  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

  (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

  ①注音

  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

  ②词句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重锤敲击词语

  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

  训练:1、顾野有麦场

  2、前狼假寐

  3、一狼径去

  (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

  1、梳理情节

  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附:

  狼屠户

  2、讲故事、做点评

  3、揣摩心理活动

  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

  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4、表演点评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表演一下。

  5、分析人物特征

  屠户和狼各有什麽特点?

  附: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果敢

  四、讨论主旨

  (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部分?(齐读)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为什麽?

  (3)、蒲松龄老先生写这一个故事,仅仅为了博得我们一笑吗?你有何启示?

  五、推荐《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对其艺术成就最好地概括,深入阅读并用心体会其内容。

  板书设计

  叙事: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果敢

  议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4

  学习目标:

  1. 知道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蕴含的道理密切相关。

  2. 懂得了解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并着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

  学习难点: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活动形式:朗读课文,交流,听写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2. 检查朗读,交流疑难字词。

  目的:读懂课文,扫除字词主要障碍。独立读懂课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新课文。文章选在专题活动中,注释比较多,学生自读基本能理解课文。

  二、复述故事。

  活动形式:复述,交流,朗读课文。

  请2-3位同学复述故事, 互相补充,调整,修正。

  目的:进一步熟悉课文,落实重点字词。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我喜欢在一步一步的.师生交流中落实言的学习。

  三、换角度叙述。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朗读课文,总结。

  小组合作活动。

  一位同学讲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讲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设想好自己的角色来听故事。讲(听)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变换叙述者,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整体面貌都会发生改变,蕴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说的叙述者与预想的读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读小说要注意“谁讲”与“向谁讲”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滥竽充数”等,换一个角度讲述该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业指向目标的巩固。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指导

  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已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启发自主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蒲松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二、自学成果展示

  1、展示你的声音——各种形式的朗读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朗读,朗读以致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

  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文言文是一种母语,现代汉语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的时候,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和方法指导上。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我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

  (一)屠户角度

  1、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连带发现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狼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分层背诵法”,以便学生记忆。所谓分层背诵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见,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4、然后教师说: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按你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条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夫,请学生思考:

  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四、多角度谈启发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句子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学习本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谈启发,来实践单元要求。

  1、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2、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3、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五、网络共读,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6

  学习目标:

  1、 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3、 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2、4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

  收集整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故事等各方面的资料,

  一、 导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它的身影,说陌生也很陌生,因为它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为它填写一份档案。

  三、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

  【学生活动】试一试,用创作性的语言复述《狼》的故事给同桌听。

  四、总结全文

  【师生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结构上先叙后议。层次分明。用直接议论收束全文,有力的反问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讽,戳穿了狼的本质。尽管狼狡猾凶残,本性难改,但在英勇机智的人类的斗争中,玩弄阴谋终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它告诉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坏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作业设计

  1、积累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 课后阅读,《狼三则》中其他两则。并写出故事梗概。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24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4篇05-02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03-16

语文《狼》教学反思04-14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06-04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5篇)04-19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反思5篇04-04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15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