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别有情致呢。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背景铺垫: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2.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
活动一:我是最佳小导游
读完课文,同学们对冬天的济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初来乍到的游客介绍一下济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说读,个人发言。(不求全面,引导学生说特征说山水)
预设: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日光不毒,天气温晴。济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温暖安适,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围绕着济南,像是把济南放进了小摇篮里。雪后初晴时,济南的小山色彩斑斓,真是秀美。城外的远山,村庄稀疏,白雪点缀,像是一张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济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冻,水面还冒着热气,水藻越发碧绿。站在水边慢慢往上看去,整个济南像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活动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温晴”。“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黯淡。济南的冬天,山温暖,水温清,怎能不让人产生满腔温情?
活动二:争做最美朗读者
这篇文章中,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请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充满温情的段落,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朗读者。
大家先读给自己听,注意边读边体会,可以在书上标注符号。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需要停顿的地方加“∨”需要连读的地方加“∧”需要拖长的地方加“~”。
学生活动,评选“最美朗读者”。
由最美朗读者示范读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学再次情感诵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活动三:我来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有些教材把这句话和写水的段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你觉得哪一种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文章结尾。请你反复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也来改写一下《济南的冬天》的结尾,用“冬天的济南像……”开头,写几个比喻句。
【设计意图】
此课是七年级的起始课,让学生会读、爱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对于经典美文,多读、美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基于此种认识,我的第一课时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说读、朗读、改写,多角度地进入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和提炼能力。最后以写促读,通过改写结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有活动以“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是七年级语文课应有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的追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之妙。
2.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冬天的济南温情脉脉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温晴”,表达“温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济南的冬天》,探寻语言的奥妙。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活动一:评一评
勾画出能体现“温晴”的句子或词语,说一说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出“温晴”的。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品评:
图景印证温晴
修辞表现温晴
动词刻画温晴
色彩描摹温晴
示例:图景印证温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济南的天气,强调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然后,描绘了四幅图景来印证“温晴”。第一幅图景:阳光朗照图;第二幅图景:小雪覆盖图;第三幅图景:城外远山图;第四幅图景:绿水空灵图。这些图景通过描山绘水来印证济南的温晴。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引导从修辞的运用、动词的选用和色彩词语的使用上深入体会语言的妙处。
预设:
修辞表现“温晴”。
1.对比突出“温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平冬天的大风、伦敦冬天的重雾、热带日光的毒辣,和济南冬天做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比喻描绘“温晴”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请你选择你最有感受到一个比喻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温晴”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的慈爱,当然最温暖不过了。
B.“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两个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带水纹的花衣”。雪常常给冬天增添几分寒意,但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特点,反而把冬天“温晴”越发显露出来了。因为那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连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严,只是给矮松戴上了洁白秀美的帽子,给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把城外远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画”,济南的冬天没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现出融融的色调、淡雅的情致,也体现出“温晴”的特点。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有“泉城”之称,“一城山色半城湖”,“蓝水晶”的比喻,描绘出水的温暖、清澈的特点,也突出冬天济南的温晴。
2.拟人传递温晴(温情)
活动二:比一比
请你比读三组句子,选择其中一组说一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这一圈小山紧紧地包围着济南,给济南以温暖。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 动词刻画温晴
活动三:换一换
换词体会动词的妙用。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着。
B. 小山整把济南围(圈)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围)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山坡上卧(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铺)着点雪。
活动小结:“睡”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像一位沐浴着冬日暖暖阳光的老者,安静祥和。“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加上“说”字,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两个“卧”字,写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宁静、安逸,刻画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4. 色彩描摹温晴
活动四:找一找
朗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描摹色彩的词语,体会其妙用。
学生朗读、勾画、体会。
教师小结:松的青黑与雪的洁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与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黄白相间,相得益彰。这些颜色搭配恰当、浓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画,既无黑白照片的单调,又无油画的浓墨重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学以致用,仿写片段
学者吴炫这样评价《济南的冬天》:“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这节课我们从选材、修辞、用词、构图等角度学习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请大家借鉴课文的写法,以“家乡的____(春、夏、秋、冬)景”为题,写片段作文。
学生自由创作。
秋备:我的教学设计呈现完毕,大家有什么想法?
陆艳:秋备的设计中不仅有学法指导,而且有教法指导,实用性超强!
志强:秋备的设计扎实且富有灵性啊。所有的学习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七年级的孩子一定会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定很热烈。
秋备:遗憾的是我现在做了教研员,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将自己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检验。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她刚上完《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我想让她结合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课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启示。好,让我们欢迎曹静老师。
志强:曹静老师好。
曹静:大家好。
陆艳:曹老师,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曹静:大家好,我是曹静。来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我也是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聊课吧。
志强:那我们就针对这节课聊一下吧。听说曹静老师今年去其他学校支教了。
曹静:是的,这是在支教学校上的。支教学校要求上一节展示课,就上《济南的冬天》。说实话面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郁闷了好几天。直到看到肖培东老师的那句话:“这堂课,其实最要抓的是‘你从哪里读出一往情深’这个问题。这才是《济南的冬天》最关键的思考。”
秋备:肖老师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本领。
曹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备课思考。散文,是用文字来传情的。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陆艳:“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曹静老师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备课的方法。
志强:那么曹静老师认为本课的起点和终点各在何处?
曹静:本课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济南山水的可爱,却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来表达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蕴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学的终点,教参上提示了四个教学重点:
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很显然,第二点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重点是要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备:重点确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围绕它展开教学了。
曹静:是的。弄清了教学起点和终点,再来审视课文,寻找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言点。我发现作者写得最动情的语句,集中于三四两段。我把这些语句放在一起看,发现第三段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聚焦于“小摇篮”,也就是说在老舍心中,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个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语言点,如“看护妇”、“花衣”、“害了羞”、“秀气”,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会发现所有的美妙语句都似乎聚焦于一个美丽的姑娘。
志强:一个是“婴儿”,一个是“美丽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读的语气也应该不同。曹老师读书真细致。
秋备:有了这些发现,我们眼前仿佛是两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的赏析就不再是琐碎的。
陆艳:曹静老师再谈一下具体课堂环节的处理。
曹静:好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背诵《春》末尾三个比喻句,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朱自清对春天的情感。然后,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与《济南的冬天》构成了一组以“热爱”情感主题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强:由情感导入,妙。
曹静:由情感导入课文,寻找能体会出情感的语言点。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点主要集中于三四两段。再寻找三四段的切入点。
第三段切入点是“小摇篮”,尤其是对“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到母亲对孩子说话的口气。也可以指导人们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理解。进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点是“花衣”。联系到“看护妇”、“害了羞”、“秀气”等语句,体会作者对雪后小山的青睐。
秋备:曹静老师是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引领学生赏析的?
曹静:赏析过程,用朗读来贯穿。朗读能最快地拉近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减小学生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陆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曹静:赏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为仿写做好准备。
志强:曹老师具体归纳了哪些方法?
曹静: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儿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运用。然后用“朗读——赏析——归纳”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城外远山”和“济南的水”的部分。
秋备:学以致用,学与练结合,高效率的课堂。
曹静:本环节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体会作者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温暖如春,来自于当时较为轻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陆艳:这样的设计即回扣了课始导入环节,又为最后的收束环节做好了准备。曹老师是如何收束本课的?
曹静:收束环节,采用了“湿地聊课吧”中秋备老师的建议:仿写一段,即仿照《春》的结尾,续写几个赞美济南的冬天的句子。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非常高呢。
志强:一节课有朗读,有品析,有写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曹老师的课扎实有效。听课的老师反馈一定不错。
曹静: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听了你讲《济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济南上大学啦。”不过,我觉得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反思赏析描写环节,还是应该多给学生搭设台阶。我应该认真学习余映潮老师关于雪后小山的赏析指导,学会定点聚焦,引领学生逐渐地进入佳境。
秋备:曹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课堂有遗憾,我们才更有学习和研究动力。
曹静:是的。我会继续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志强:好的,老师们,这次我们看了秋备的教学设计。曹静老师也谈了她备课、上课的过程,希望给大家对了一些有益的启发,也衷心希望大家给我们留言,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聊课吧”欢迎你的加入和参与。这次聊课就到这里。
嘉宾介绍
曹静,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2017教育部初中语文培训优秀学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首批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近年来,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生活日记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曾执教市级观摩课《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并指导学生在《青少年日记》《中学生学习报》《阅读与作文》《少年先锋报》《同学少年》《学习报》《语言文字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数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
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
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
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小结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4)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习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习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 山美 可爱、慈善、秀气
南 无风
的 温晴 无重雾 对比 宝地
冬 无毒日
天 水美 绿、清、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 读出了 ,因为 。”(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读:
自读,质疑。
四、 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 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11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习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课后练习: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
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
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 13
学习目标:
1、通过研究学习认识并把握: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突出描述的方法。
2、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热爱自然的深挚情感。
教学设计:
学习一课时,在指导预习的基础上,组织课堂问题思考和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归纳强化,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并进行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课后利用活动实践课组织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口头小作文比赛,对所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领会和练习巩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
学生以前接触过景物描写的文段,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思考讨论时,可能会一时难以抓住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教师要灵活地进行简单有效的引导,但不能一概代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实践解决问题。
课前要求学生了解的'资料:
1、作者简介
2、济南的山水
3、字词音义资料
组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北方,经历了不少北国的冬天,哪些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北方冬天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要注意充分肯定其正确的描述,目的是激活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急于了解文章内容、特点的欲望。)
很好,很多同学准确生动地描述了北方冬天的特点,这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很善于表达。那么,我们的省会济南地处北国,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看他是怎样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出示课题(幻灯片1)
二、引导学习
1、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3)
①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③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些恰当的方法?
④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注意把握范读的节奏与语感,要提示学生在课本或笔记表上做出相应的标记或批注,)
三、组织引导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要注意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整进度,问题①、②只需引导学生了解,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解决后面两个问题扫清内容障碍,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整理笔记,理清并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
解决问题①: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个体回答:济南冬天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3--5名学生回答,如果抓不住要点,教师要及时灵活引导学生发现济南冬天与其他地方冬天的不同,如:为什么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得出“温晴”的结论。)
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展现的?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得出 结论:景物描写)
解决问题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3人一组讨论总结,每组选一人回答。
学生回答时可能抓不住中心——空间顺序。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总结:阳光——山——雪——水。
解决问题③:请同学们反复诵(默)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然后谈一谈: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恰当的方法?
(学生集体诵读、学生个体朗读3--5遍)
(这是整节课的知识核心,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提出的有特色的理解,都要予以鼓励。在分析完例句后,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课文中再找出类似用法的句子,并自己进行简单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进一步要求,进行引导: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⑴分析下面的句子,看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用了哪些形象化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幻灯片4)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把握要点: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形似)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把握要点:拟人手法:把事物人格化,使景物富有个性化,生动贴切——神似)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请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文中类似的用法并简要分析优点)
⑵对比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特点和妙处,归纳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幻灯片5)
a、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画上一道银边。
b、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上布满了花纹。
(把握要点:准确生动——用词讲究,精妙恰切,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请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文中类似的用法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解决问题④: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情由学生体会,写法由教师导学,强调学生在今后作文中应注意领会运用)
(蕴含的情感——喜爱、赞美。)
四、总结归纳
同学们都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到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为什么如此优美呢?正因为作者抓住了景物主要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突出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所以,整篇文章读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充满画意,饱含真情,使人回味无穷。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些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幻灯片6〉
五、强化巩固
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口头小作文:抓住秋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描绘你所观察到的景物,并表达你对秋天景物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幻灯片7〉
(要求简练明确,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六、课外练习作业
课后观察周围的景物,写2--3则观察日记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08-31
语文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2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5-3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6-10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11-25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