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简笔画猜课题。
2.生读课题回答问题(读懂什么?还想懂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音乐起,师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接着问:小猴子扛着玉米会去哪?会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势提示学生读课文。
2.问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师根据生的回答贴出挂图)
三、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时候,我们先是通读课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着想象小猴子见到的玉米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它当时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法:通读—想象—模仿—朗读)
五、自学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跟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学余下的课文。自学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读的形式或讲故事的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
六、悟课文寓意
小猴子这次下山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啦!你知道它为什么只能空着手回家吗?
七、巩固
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演课本剧。
八、拓展思维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会去哪,会怎样做?(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2.请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发生的事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写的小故事。
九、小结下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瓜”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老师来给你们打一个谜语,你们要仔细听哦!(课件出示谜面)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读不准的字作上记号,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再读。
3、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课件出示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2、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一()桃树、一()瓜地
3、举例量词的'用法,例如一张桌子。
4、用上这几个量词试着说说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大致的了解。
5、给图排顺序。(课件出示图片)整体感知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6、认识“块”,写“块”。
四、认读生字、词语,形象记忆生字
(一)、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找出规律并识记
1、(出示课件)摘苹果,认生字
2、指名认读
3、(出示课件)找一找今天所认生字的特点,小结出这些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追、蹦”和脚有关。
4、(课件出示“扛”的图片)学生模仿做一做其他动词的动作
5、(课件出示有关动作的词语)指名读词语
6、学习写“瓜”字
7、用上你喜欢的动词说句子
(二)、积累词语,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
六、总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和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做朋友,看看它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有关0的减法,巩固减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有关0的减法,巩固减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瞧,他来了。(出示小猴图)
对,就是这只调皮的小猴哥,看到调皮的小猴哥,我们就能想到他特别爱吃什么?(对,桃子)这不,王母娘娘又要开潘桃大会了,小猴哥赶紧拿起篮子下山摘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猴哥摘桃的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等着我们。(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信息
师:小朋友们,小猴哥出发了。(出示情景图)请你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2、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告诉了老师这么多的知识,有信息就会有问题,那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同学们呢?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直接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完即可;对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可先板书出来,做好标记。)
在学生交流信息的同时,师相机板画有关画面,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本课中的'个别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师可直接重复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提出。)
3、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可同时进行。(如当学生提出“小猴子摘走了几个桃子”后,就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解决。)
(交流想法,师板书算式。)
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并解决。(这样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是为了克服学生不识字的困难,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延伸巩固
师:小朋友们,调皮的小猴哥把摘来的桃子弄丢了,还把小青蛙吓跑了。没有了桃子,没有了小动物,潘桃大会可怎么开呀,你看,小猴哥都愁哭了。现在小猴哥已经知道错了,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原谅它,帮帮它,让潘桃大会开起来。
(学生交流,对学生想出的方法,师都要给予表扬性评价。)
若学生能说出送桃子给小猴,师:我这准备了几个桃子送给小猴哥,每个桃子上都有一个算式,让我们帮小猴子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师贴图片:减数是0的放在一起,得数是0的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然后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算式。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数减0还是等于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课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这方面的算式写出来送给爸爸妈妈看。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x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理解句子的意识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教学重点:
小猴子的动作描写。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难点:
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会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吗?喜欢里面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吗?那你们知道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住在哪儿吗?(学生回答:花果山)
今天花果山里的一个小猴子下山了,想知道它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吗?那就请跟着老师学习14课,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板书)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给自己不确定的和不会的字词做上记号,标注上拼音。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落序号,边读边思考:
(1)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
(2)小猴子看到了哪些东西?
(3)小猴子最后回家时有没有收获?
3、请学生汇报思考讨论的结果。(玉米地桃树下瓜地回家路上)板书
小猴子看到了哪些东西,从老师的卡片把它们选出来。
三、深入学习,具体感知
(一)教师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注意把生字读准确。
2、小猴子下山来到的`第一站是哪里?(课件出示玉米地)
3、看图学习句子: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课件出示玉米图片)
填空玉米结得又()又()
4、玉米结得这么大这么多,小朋友们,如果你们看到了当时会是什么心情?心里面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回答)
5、“非常”小猴子和我们一样看到玉米也很开心,很高兴。课文中的“非常”我们可以把它换为“很”就容易理解了。
6、小猴子看到这么好的玉米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画出句子。请生回答。
掰扛(板书)教师演示,配图。
你看小猴子多高兴啊,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段话呢?(动作表情高兴)
7、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课件出示)
(二)师生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小猴子扛着玉米走着走着又来到了(桃树下),它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桃子图片,桃子结得又()又()(学生齐声回答)
3、思考:它看到桃子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怎么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
扔摘(板书)
4、请一位学生来表演。注意神态和动作。
5、用一句话概括()看见(),就()。学生思考讨论汇报。课件出示
(三)讨论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将学生分为2组,分组讨论学习。
2、第一组:小猴子是怎样走到瓜地的?
地里的西瓜结得怎么样?
小猴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它又是怎么做的?(画出关键词)
用()看见(),就()来概括这个自然段。
第二组:小猴子是怎么样往回走的?
小兔子是什么样的?
小猴子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又是怎样做的?(画出关键词)
用()看见(),就()来概括这个自然段。
3、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4、请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猴子追到小兔子了吗?那小猴子回家时有没有玉米,有没有桃子,有没有西瓜?都没有,它是(空着手)回家的。最后小猴子什么收获也没有。
(五)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同学应该也已经很熟悉课文的内容了,那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扮演一回小猴子,给我们把课文演一演,老师这里有头饰和卡片。
(你扮演小猴子,你扮演小兔子)
四、小结
(对照板书)小结。
思想教育,小猴子扔了玉米摘桃子,扔了桃子摘西瓜,见到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却什么也没得到。小朋友们可不能像小猴子一样做事三心二意,看到什么都想要,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到最后只会和小猴子一样。做事时一定要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五、巩固练习
1、连线
捧着玉米掰兔子
小猴子抱着桃子小猴子摘西瓜
扛着西瓜追玉米
2、照样子写句子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看见(),就()。
()看见(),就()。
六、作业
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
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
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会认"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会写正确书写"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3.通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恒心、能坚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师: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书课题。)
师: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手指着课文中的字,听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师带拼音领读生字: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边指,听得非常认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请你在树上标画出来。
谁来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三、精讲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样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贴玉米的版贴
师:【出示玉米图】你看,老师这里有三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师:同时符合大、多两个特点,就叫又大又多。你还能从书中找到又……又……的词语吗?
生: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说。
……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兴。
师:那你来高兴的读一读吧!
师:我采访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欢吃玉米吗?特别喜欢。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顿!
师:看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师:大家来表演一下怎么掰?两手分开就是掰。你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人的动作来创造了掰这个字,让人一看这个字,就能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啦。
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中右结构。手+分+手组成了掰。
师:谁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两个手不一样。左边的手最后一笔变成了撇,右边的手最后一笔还是竖勾。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再仔细观察这三个部件,要写好,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紧凑。右手最长,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师:请看老师示范书写:
学生当堂书写。
点评:一人。
师: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往前走。(出示PPT:扛着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这个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着玉米的?(找学生表演)
没错,用肩膀来承担物品,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这么大的玉米,当然要扛着走啦!
来,高兴的小猴子,你来读一读吧!
生: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高兴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桃树下)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满树的桃子,说明什么呢?树上桃子结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红!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满这个字,你看,它是三点水旁,原来指的是水装满了容器。这里就是指树上结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还会说一说吗?
满树的()
满()的()
生:满树的`苹果、满树的杏子、满树的叶子、满树的樱花……
生:满桌的好饭、满天的星星……
师:看到这满树的桃子,小猴子高兴坏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动作吗?
生:扔摘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个动作。(表演动作)
3.自读3、4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树林,它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请你自己大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号标出小猴子的动作。
(学生朗读)
师:首先,小猴子来到瓜田和树林,分别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师: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动作?把你标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师: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会表示动作的词。
生:前面四个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个字是走之旁。
师: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动作。而追是用脚做的动作,所以偏旁不一样。
师: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关。我们了解了造字的规律,就更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师:大家看这两个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师:老师能不能把句子换一下?
小猴子抱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捧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捧在手里的东西都是小的。抱着的东西都是大的。
师:那你还可以说,捧着什么?
生:捧着糖果、捧着几个枣。
师:你还能说抱着什么?
生:抱着大南瓜。抱着大石头……
4.练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全部都掌握了吗?老师要考考你。
你能正确连线吗?(指名上台图文相连)
师:让我们把动作送回文本中,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三四自然段。
5.总结提升
师:捧着桃子的小猴,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摘版帖),看到兔子又把大西瓜扔了。(摘版帖)最后,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了吗?
生:没有。
出示最后一段。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齐读
师: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了呢?
生:因为他摘一个扔一个。看见新的就不喜欢旧的了。喜新厌旧、半途而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师:最后空手而归小猴子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懊悔、不高兴。
师:带着懊悔、沮丧的心情读一读吧!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给他出出主意,怎么能最后不空手而归呢?
生:背着一个筐。
生:摘一样,拿回去一样,再回来摘。
生: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拿,不拿那么多。
师:是呀!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四、拓展
过了一个星期,小猴子又下山了。这次,它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来编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04-26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4-25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4-25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5-02
语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4篇04-26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篇04-25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篇04-25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03-20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