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8 22:45:20 海洁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2、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哪些往事?(一句话概括)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①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②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③这些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④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明确:与读书有关。

  ⑥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a、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b、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三、品味语言,欣赏背诵。

  1、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3、学生与学生对话

  《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齐读有关读书明理的文字。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三、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四、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集体朗读

  三、字词

  涟漪()徜徉()水浒()

  水泊()停泊()浩淼()

  歌咏()重读()阴晴雨晦()

  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谆谆教导

  四、名句

  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五、辨析

  竟、彩

  竞、采

  六、集体,分组读字词

  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理清文这线索

  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回忆看山水画,读《水浒》的乐趣。

  书给我带来的许多乐趣。

  回忆《千家诗》的意境。

  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明理,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

  再次强调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一、学生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后,根据主要内容进行段落归纳,划分

  二、重点阅读文中第三四段

  1、请同学分别朗读

  2、提问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从文中第四段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类,写在横线上

  赞颂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

  回忆《千家诗》中歌咏祖国的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精妙词语

  绘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红紫芳菲

  春城无处不飞花、黄鹂鸣翠柳

  绘夏:绿树荫里夏日浓

  五月榴花照眼明

  绘秋: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绘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3、书写读《千家是》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

  三、读课文

  作业:积累古诗句

  回答问题,参考三

  单元测验评讲

  一、考试情况小结

  二、比较严重的问题

  1、“浏览”的“浏”拼音容易写错,“裨益”的“裨”字容易写错,“半明半昧”的“昧”的拼音容易写错,“刹那”的读音“霎那”的读音容易混淆,“载”是个多音字,“履行”的“履”字容易写错

  2、成语中的某些字容易写错

  如、千姿百态的“姿”,潜移默化的“默”,追名逐利的“利”

  惊恐万状、镇定自若、巍然屹立

  相提并论、记忆犹新等等

  3、辨析形似字

  4、修辞特点

  5、省题不认真

  作业练习平讲

  一、作业完成情况

  二、作业易错之处

  三、改正

  四、交换练习册批改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读进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曾经是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而现在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她是谁呢?在于漪的少年时代,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以至于对于漪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熟读课文,给重点字正音。

  徜徉(cháng)(yáng)浩淼(miǎo)雕镂(lòu)镌(juān)谆谆(zhūn)雨晦(huì)婵娟(chán)

  (三)词语解释:(同学们思考片刻,由老师读出)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雕镂: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依稀:模糊。

  万端:极多而纷繁。

  (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教师分析:从题目《往事依依》来看,作者文章的主体是回忆往事,听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往事在于漪心中的地位。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仍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答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五)围绕往事,文章突出描写了哪几个片段场面?这些往事,又给于漪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1、看图画

  内容:家里的山水画和《评注图象水浒传》。

  感受: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身临其境,津津有味。

  2、读诗歌

  内容:四季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童”,“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感受: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听讲课:(两位老师)

  ①国文教师:

  特点: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每次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②代课的国文老师:

  特点: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聆教诲:

  特点:“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感受:一生受用不尽。

  (六)总结往事及带给于漪的影响。同学们做短暂思考,由教师总结。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受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七)联想拓展:

  当合上书本,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了她的少年时代,一起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在心里涌起了许多感想,的确,文学带给人们如此多奇妙的感受,文学带给人们如此重要的影响。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第一课,赵丽宏老师在《为你打开一扇门》里深情地召唤我们每个人去亲近文学,去真切地感受文学,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在我们和于漪老师一起走进了《往事依依》,感受了于老师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赵丽宏写下的自己对文学的感受,相信同学们此时会有更多的共鸣。

  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同学们用心聆听: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漫长曲折。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八)思考,请同学们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师总结: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课后练习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徜徉()()浩淼()雕镂()

  镌刻()谆谆()雨晦()

  二、词语解释

  1、徜徉:

  2、浩淼:

  3、雕刻:

  4、镌刻:

  5、走投无路:

  6、心旷神怡:

  7、鸦雀无声:

  8、谆谆教导:

  9、搜索枯肠:

  10、万端:

  三、填空:

  《往事依依》的作者是(),通过对(),(),(),()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深情。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4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清晰的结构

  2、感受作者饱满的情感

  3、品读字里行间的描写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导入

  谁也无法忘怀电视直播的公开 课《海燕》引起大 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谁也无法忘记她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语文课经典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她就是于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工作于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每天晚上,更是明灯书卷伴深夜,写下很多启示青少年的篇章。今天她的《往事依依》走进了 初中课本,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课文。

  二、析文

  1、读一读

  徜徉( ) 烟波浩淼( )

  婵娟( ) 雕镂( )

  镌刻( ) 谆谆教导( )

  梁山泊( )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身历其境

  津津有味 阴晴雨晦 丽日蓝天 风云变幻

  万紫千红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五彩缤纷 油然而生 绿树阴浓 春花秋月

  夏云冬雪 红紫芳菲 感慨万端 滚瓜烂熟

  2、课文 题目为“往事依依”,依依怎么理解?萦绕在她胸怀的往事分布在哪些小节呢?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文章所回忆的依依往事。

  例如: 凝视画卷,仿佛进入画中; 看画入神

  吟诵诗句,沉醉诗歌意境; 读诗 入境

  国文诵读,培养阅读兴趣; →→备用 听课入情

  谆谆教导,一生受用不尽。 闻教入心

  11看画、读书、上课是我们常做的事情,但要写得既有条理又生动且却不容易。

  有条理指结构(自读第五节,划分结构)

  作者是如何把上课这件事写得具体生动的?(个读课文)

  (1)老师上课的神态“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注在眼睛里”;

  (2)老师上课的动作“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3)语文课的内容“《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怀古》”“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4)课堂的气氛“一堂鸦雀无声”;

  5、这两堂 课对我产生了深深地影响,你感受到了吗?(从文中找找,说一说)

  例如:听了《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了《南归》

  总结:对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诗内容;课堂气氛的描写,以及课堂对我的`影响,构成了生动的听课的场面。让我们不禁感慨万端,少年时期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6、你觉得少年时期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说。

  爱联想、爱自然、爱祖国

  爱读书、爱学习、爱文学

  7老师总结:

  往事依依,是因为这些往事萦绕我胸怀,令我感到十分留恋;

  往事依依,正是这些情感唤起了我积极进取的激情,催我在古稀之年依旧不断奋进!

  8、家庭作业

  于漪老师说正是金色的回忆唤起她的激情,那就请你仿照课文片段,就“赏画、读书、上课或听乐”四个内容任选一个进行生动的描写,写下你的回忆。(文段中至少要用三个成语,两句名句。)

  南乡子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诗人登上北固楼,望不到神州大地在何处。流露了神州沦落的悲痛之 情,同时也慷慨万分,对朝廷无能的痛恨。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36—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积累语言材料;处理时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

  ⑴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

  ⑴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3、突破: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

  2、学生收集文中出现的古诗文并了解大意。

  教学步骤及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学生活动……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2、走进作者

  生展示其收集的作者有关资料。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意思的词语把它标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

  师生着重辨析“泊”:pō(解释为“湖”)bó(解释为“停泊”)

  2、请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⑴学生读课文。(师正音、评价朗读)

  ⑵讨论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写了作者对小时候几件事情的回忆。

  ⑶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段落。(第一节)

  齐读第一节。

  3、“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那么,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呢?

  请大家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活动……

  明确: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三、赏析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回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理解文章叙事线索,条理清晰。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况。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

  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简要概括出著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并根据课文归纳出带给作者的感受。

  回忆一:小时侯看画和《水浒传》,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况,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度。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记在心,一生受用。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与读书(画)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参考: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都市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丽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明确: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赏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

  美在哪里:形美、神美。

  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

  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有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例如:a、第二段写看画入了神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寥寥数语把一个痴迷于想象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b、文中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况,一个突出描写“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突出描写“注满情思的眼睛”。写“我”听课的感受也很精彩。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以趣动人

  回忆二:以美动人

  回忆三:以情动人

  回忆四:以理动人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1、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

  2、《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作业,继续分析品味。

  二、品味欣赏

  3、逐一感受四则回忆

  ①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了什么方法,你会吗?

  明确:凭借想象和联想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去联想和想象。

  欣赏宋代《清明上河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次同学们都能够在艺术的天堂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②以美动人

  全班齐读第四段,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出来。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谣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3、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

  (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

  (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

  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三、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恋。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难以忘怀?学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我们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那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

  正像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的那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大量的阅读,的确让作者受益匪浅。我们读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收益。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品一品,好在哪里?

  1、学生朗读。

  学生读、讲;教师点评。

  积累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四字短语用得恰到好处;

  化用古人诗句,对称呼应,韵味十足。

  2、齐读诗句春夏秋冬

  同学们也读了很多诗歌,其中有描写四季风光的吗?

  说说、背背[学生齐背]

  3、学生如说不出,就补充。

  实际,作者在文章中还化用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五、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学生发言。

  六、想一想,于漪,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想她最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好,我就用这句话结束这节课,愿与同学们共勉: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吧!课后请同学们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

  3.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重点)

  2.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2.朗读全文,掌握重点字音。

  涟漪(yī)   雨晦(huì)    浩淼(miǎo)

  绚丽(xuàn) 雕镂(lòu) 离骚(sāo)

  婵娟(chán) 镌刻(juān) 橙色(chéng)

  橘子(jú) 慷慨(kāng kǎi) 徜徉(cháng yáng)

  3.解释词语。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凝注:凝聚,凝结。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教导。

  4.初读课文,说说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明确:“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 往事对“我”的影响

  小时候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②

  ③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听老师讲田汉的《南归》 ④

  明确:①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②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浓浓郁郁;③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作者记叙的这几件往事,为什么称之为“依依”呢?

  明确: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学习的文章,脉络明晰,内容清楚。先是观画。挂在家中并不特别的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插图。儿童时期是最好奇、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如果人的记忆是一张白纸,童年时期就是刚刚书写的那几笔,待老来恐怕就是重重叠叠写满了字的纸了,不但不明晰,而且还十分混乱了。这种场景置换,是一般人们所共有的通觉,即使没有家乡的焦山先入为主,通过文字也会“设计”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读诗。诗,从来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特别是过去人读诗,懂与不懂先放置一边,先熟读成诵,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开朗。此种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的儿童是幸福的,在诗中长大的儿童必不同于在不适于儿童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作者乃一佐证也。最后是听课。一国粹,一新派,汇合到学生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各有所长的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财富。老师给予了知识,老师更给了兴趣,各种兴趣有时比某种知识更为重要。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值得反复诵读和体会,阅读课文,画出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写得美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明确:“搜索枯肠”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后面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文中写的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2)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明确: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地描写出来了,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激情。

  (3)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明确:这段文字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的情景,年龄增长后重读《水浒传》的体会反衬小时候读《水浒传》时形象之鲜明。

  (三)重点理解

  1.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谆谆教导”这番话?

  明确:这是老师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深为受益的经验之谈,大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告诫过他们的学生。“人微言轻”,你未必听得进去,但愿作者“金口玉言”,使你能够听之信之。课文仅是例子,例子当然不会多,薄薄的小册子,怎够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你,况且课文怎能尽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众多学子的个人所爱。以唐诗、宋词为每日之早餐,以优秀时文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为每周的调剂改善,以大部头的书籍为节假日盛餐,以快速浏览为每日之点心。

  2.作者的读书感受给你哪些借鉴?

  明确:读书要形象思维,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将文字置换为形象,让其在自己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读书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凭吊式地置身其中那就会有一番课堂得不到的收获。不要游离于作品之外,要同作者同喜同悲。读书要多背诵,特别优秀的古诗文,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说皆起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你勤奋,兴趣使你拥有激情。培养兴趣,最为重要。

  四、课外拓展

  往事悠悠,总是令人难忘,特别是童年时期,使人终生回味。有位同学谱写了一首童谣,请你补出童谣中空缺的内容。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上;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里。

  答案示例: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浪漫的花园里;假如童年是一尾鱼儿,它希望畅游在自由的河流里。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三、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四、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2、检查字词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五、指名配乐朗读

  六、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七、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八、思考: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九、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十、课外阅读:田汉《南归》

  十一、检测题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杰出的文采。

  3、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并体会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通过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几件事而激起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精彩的语句。

  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不一样,有一些事情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情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或者震憾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件事,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我们语文组的>文组的老师到青少年宫听报告。

  报告开始前,我们象往常一样在底下开着小会,不久,主持人宣布报告开始,坐在报告台前的是一位慈眉善目、举止端庄而又气质高雅的长者,她一开口,全场一下静了下来,她的态度亲切、自然,声音柔和、略带磁性,语言清新、质朴而又文采飞扬,她向我们讲述她从教以来的经历、她的教育思想、她对教育的热爱,她的话使我震动,她的话又如醍湖灌顶,使我从此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这位可敬的长者就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师于漪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板书)。

  2、解题

  哪位同学知道“依依”是什么意思?明确:形容留恋,不忍分离。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①师生共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板出学生读得不准的字词,一起正音释词。(或投影出示生字、生词,学生齐读)

  ②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一、看图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二、读书犹其是读《千家诗》让我享受自然美。

  三、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老师的教导让我受益终身。

  ③这几件事情都和什么有关呢?

  读书。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④于漪于漪老师从中得到什么启迪呢?

  培养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实,无论是看画、读诗还是听课,都是在受着美的熏陶和体悟高尚的情感,这会使作者一生受用不尽。

  4、品味语言内涵

  读文章只粗略了解内容可不行,还得细细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欢的词句是……它让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我要积极地给予肯定和引导,尤其是学生谈到第六段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谈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并说明这些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5、小结延伸课外

  这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少年时代从读好书中获益匪浅,也了解了别的同学读过哪些好书还计划读什么样的书,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启发。回去后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以便自己有更丰厚的收获,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画热爱大自然

  读《水浒传》

  听国文课 读书热爱生活

  登北固楼

  读中外小说热爱祖国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1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五、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2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3、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看书、读书、听课等的情状描写。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1、作者的有关资料

  2、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于漪老

  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2、预习检查

  指明学生讲解自己的预习作业,其他学生互改。

  3、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录音磁带,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要求:学生点评)

  3、 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a、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b、 往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学生讨论:

  a、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b、你能体会作者写“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

  1、 完成相关的基础练习。

  2、 熟读课文。

  3、 找一些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准备课上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2、 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二、品味优美的语句

  1、 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并讲讲自己喜爱的原因。

  2、 讨论:找出文中的成语,理解意思,并运用成语造句。

  3、 分组讨论: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a给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大意。

  b运用诗句写出了家乡的什么特征?

  c这一段写出了读书的什么作用?

  d归结文章语句的特点。

  三、欣赏文中听课的情状描写

  1、 学生默读“听课”这一段,比较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异同。

  2、 感受作者从两位老师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 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引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引用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引用诗词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对人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回忆往事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些让你难以忘怀的往事呢?” 引出课题《往事依依》。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于漪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回忆了哪些往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作者回忆的这些往事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引用诗词的作用。

  教师讲解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拓展延伸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强调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自己往事的作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和引用诗词的写作手法。

  阅读一篇于漪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诗句。

  理解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方法,体会其结构的严谨和构思的精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深情。

  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难点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方法,体会其结构的严谨和构思的精巧。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

  拓展延伸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思维,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一段美好往事。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引出课题《往事依依》。

  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于漪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提问:文章围绕 “往事依依” 回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选取文中的精彩段落,如描写老师讲课的段落、引用诗句的段落等,让学生朗读并品味其语言之美。

  提问:这些段落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评。

  研读课文,理解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

  提问: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

  拓展延伸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段美好往事,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教师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和主题美。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布置作业

  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于漪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言,理解了文章的主题,还回忆了自己的美好往事,感悟了人生的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和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也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往事依依作文03-20

(荐)往事依依作文12-11

(优)往事依依作文10-03

往事依依作文(精华)10-03

《往事依依》阅读理解09-21

往事依依作文15篇05-15

往事依依作文12篇05-29

往事依依作文14篇06-04

往事依依作文7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