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指名说)
(2)攻堡垒比赛,看哪一组先攻下堡垒。出示:
(3+2)×4 3×4+2×4
2×(11+9) 2×11+2×9
20×5+4×5 (20+4) ×5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第一组的同学做得快呢?
(3)质疑,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像上面这样的每组算式在形式上进行互换呢?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解答方法:
a. 先求每组里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5×4+25×2
=100+50
=150(人)
b. 现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25× (4+2)
=25×6
=150(人)
4、同学们用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算式,算出一共有150人参加植树活动。
所以:25× (4+2)= 25×4+25×2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5× (4+2)= 25×4+25×2
5、想一想: (4+2) ×25 ○ 25×4+25×2,应填什么符号?
6、出示刚开始比赛的习题,看一看,想一想并小组讨论,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
7、归纳定律。
(1)、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左边算式中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等式怎样算呢?
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它们的和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小组交流,得出:(a + b ) ×c= a ×c + b× c
或a× (b +c)=a× b + a ×c
谁能再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的分配律?指名说。
8、比较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相互发表意见。
指名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三、练习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看题,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辨一辨,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5题。
组织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在小组内讨论,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3、幻灯片出示练习,填空。
4、拓展延伸
质疑:那既然两种方法都可以用,到底用哪种呢?(哪种能使计算简便就用哪一种。)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的两道题:
(20+8)×3 35×37+65×37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5×4+25×2 25× (4+2)
=100+50 =25×6
=150(人) =150(人)
25× (4+2)= 25×4+25×2 (a + b ) ×c= a ×c + b× c
(4+2) ×25 ○25×4+25×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它们的和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六年级教学课件10-03
《谜语》教学设计02-23
《挑山工》教学设计11-05
《饮酒》教学设计10-27
《春》 教学设计12-11
《林海》教学设计11-02
故乡教学设计12-20
《心声》教学设计11-16
《人生》教学设计03-21
边城教学设计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