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感悟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亲情伟大。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为什么平分生命?怎么平分?
(板书: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正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正音。
3、读词正音,词语质疑。(出示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惟一亲人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缺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板书:男孩、妹妹)
3、理解词语:相依为命、惟一。
(三)概括人物形象
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找出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吗?(勇敢)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一)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抓住男孩和医生的表现,感受男孩的勇敢。
1、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你怎么感受到他的勇敢的?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医生征求他愿不愿意为妹妹输血,“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2)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理解感悟:“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一“瞬间”。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而对妹妹的爱促使他下定死亡的决心,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惟一亲人的生命,因而在犹豫了一瞬间后“点了点头”。为了妹妹,他竟然不怕失掉生命,真是太勇敢了!
(3)“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理解感悟:男孩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此时,他正在抽血,一定认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不一会儿就会死掉,可他却“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可见意志多么坚强,多么勇敢!
4、指导朗读第3、5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男孩的勇敢?
(1)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2)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
(二)重点学习第4、7自然段,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
1、默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对妹妹的爱)
2、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地方看出他对妹妹的爱?
3、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他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为了妹妹,他愿意失掉生命。
(2)“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抽血时,他却把痛苦、恐惧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妹妹。
(3)男孩从医生那儿得知,抽血不影响生命,自己可以活100岁。他“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岁!’”他太爱妹妹了!
4、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比一比,读一读,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出男孩对妹妹的深情?
(1)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2)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对医生说……
四、总结评价,提示中心
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为妹妹勇敢献血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书:亲情可贵、伟大)
五、品读赏读,升华情感
1、读出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害怕→惊喜)。
2、分角色朗诵全文。
六、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读读、背背《游子吟》,感悟母爱伟大。
附板书:
男孩
平分生命}亲情可贵、伟大
妹妹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五、学习5、6、7自然段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多么勇敢、可爱的男孩呀!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六、小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七、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3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爸爸和妈妈,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照顾着妹妹,妹妹依靠着哥哥,过着艰难的生活。可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妹妹不幸染上重病,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流着眼泪对自己的哥哥说:“哥哥,我会死吗?哥哥我害怕。哥哥救救我,救救我……”医生对男孩说只有他的血才能救妹妹的性命,男孩并不知道输血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他非常的害怕,尽管如此,为了妹妹他还是选择了输血。输血时男孩始安静地躺在床上,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一个十岁的男孩,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选择了死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2、引出题目,齐读课题。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困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出示课件,说明带拼音的即生字,自由读生字。
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重点指导“血”的发音,出示课件,展示带有不同读音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辨别。)
⑶齐读生字新词。
3、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指导理解。重点板书以下词语:“颤抖”指导生字写法,理解词义;震撼、郑重其事)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评价读课文情况,给予鼓励。
3、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男孩、勇敢、输血、妹妹)
四、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学生画句子)
2、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3、在交流前,教师提出,同学们发言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明确应该认真倾听,因为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4、交流第四段。
⑴重点理解“颤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体会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导学生读出男孩的害怕。
⑵理解“微笑”的含义:既然男孩害怕了,为什么对妹妹还微笑呢?(明确男孩微笑是为了不让妹妹担心,是爱妹妹的一种表现,板书“爱”)
⑶男孩非常害怕,但是在输血的时候他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读到这里,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⑷同学们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
5、出示第五段《平分生命》
⑴谈谈“震撼”的意思
⑵这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学生练读。
⑶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
⑷教师情感谈话,范读。
⑸齐读这段,感情升华。
6、交流第七段
⑴出示这段,讨论这段应该怎样读?
⑵“郑重其事”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⑶指导看图理解词语的方法。
⑷指导朗读,同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⑸指读。
五、总结升华
1、平分生命是什么意思?
2、是呀,男孩这么勇敢输血给妹妹,还要给妹妹平分生命,这都是因为男孩对妹妹那种深深的爱(用心型图案连接板书)。
3、齐读男孩最后说的那句话,再次感受男孩对妹妹的那份浓浓的爱。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形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是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的勇敢,感受了兄妹的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吧!
二、整体感知
1、读了这个故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老师想提的问题是什么?再读读书,猜猜,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你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但是每个人在读书时候认识不同,所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读了文章,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样吗?能说说吗?
(创设这样的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都愿意做老师的知心人,又都想成为“问题专家”,调动了学生读书思考质疑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说:读了文章,我很感动,喜欢这个小男孩。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了不起。
3、大家和老师想法一样,你喜欢他什么呢?
(他很勇敢。)
三、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2、把你画的语句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后还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帮助,按1——4号顺序说。(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推荐刚才发言最出色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此处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处,给予了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4、现在,让我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
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句子。
5、画好之后,咱们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们会知道更多。
学生汇报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抓住“安静”一词体会到了男孩当时很害怕,结合“微笑”一词,体会男孩很勇敢,也很爱自己的妹妹。既然男孩那么害怕,为什么还能向妹妹微笑呢?感悟:男孩的微笑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妹妹伤心和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安慰和发自内心的鼓励。即便男孩有些害怕,但让妹妹复活的决心也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多么了不起的哥哥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为妹妹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伟大情怀,他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2、“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这是小男孩的话,这句话是小男孩颤抖地问出来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活不长了,他年仅10岁毕竟害怕死亡,这句话也表现他对妹妹深深的爱。)……
6、小组讨论一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允许差异的存在是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做的。)
7、犹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会儿,是亲情促使男孩下定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点了点头”看似简单,细品,就会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8、大家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谈一谈“震撼”的意思。
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9、当小男孩知道自己不会死后,他是怎样对医生说的呢?
理解“郑重其事”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说什么?
2、亲情是可贵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讲一讲你或别人充满亲情的小故事吧。
3、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情与爱。回家以后,请将你感受到的亲情传达给你的亲人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幸福的。让我们牢记: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很幸福;往外掏,很快乐。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在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又缺少血时,勇敢地作出了要把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在文中找出并体会描写男孩的语言、动作等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2、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出其中感情。
3、通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男孩的动作的描写,指导学生仿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学生齐读题。
2、“生命”怎么能“平分”?文中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回答。尽量引导简洁明了地概括。)
2、哥哥给妹妹输血,你们觉得应该吗?
3、为什么医生还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到“震撼”?
在第五段找出关于“震撼”的答案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当中关于男孩“害怕”与“勇敢”的矛盾心情,并板书出来。
4、引导学生在“决定输血及输血过程中”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①表现“害怕”的句子。(用“”划出)
a、“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男孩为什么“犹豫”?(害怕,想拯救妹妹。)
他最后“点了点头”,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勇敢),表达怎样的情感?(爱)
引导学生体会当中情感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b“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找出最能表现男孩“害怕”的词语,用“○”在下面标出(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以及男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找出的重点词读出“害怕”的感情。(个人读,全班读)
②表现“勇敢”的句子。(用“”划出)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哪个词最能表现男孩的“勇敢”?(微笑)他为什么微笑?(对妹妹的鼓励,安慰)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男孩决定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妹妹。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6、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激动,就是“震撼”。(可从字面再作简单解释)
7、请把握“震撼”的心情,一起读读描写医生的心理活动。(男女分组,全班读)(表达“爱”)
8、到底是什么令这位年仅十岁的哥哥要不顾生命为妹妹输血?(倒叙第一段)(板书“相依为命”)并从字面解释“相依为命”。
9、我们在内心感动之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10、上天总会爱护好心人的。这时,医生也激动得“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告诉他:“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听了这句话,男孩的心情会如何?
11、不但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到一百岁”。真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啊!这时的男孩会如何表现呢?请齐读最后自然段。
12、从这一段,我们体会到男孩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分别说出“高兴”“决定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情感。并用“○”标出表示“高兴”的动词(读出“高兴”);用“△”标出“勇敢”的动词(读出“勇敢”。)注意结合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三、仿写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看到,要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动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结合段落分析)(尽力找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引导说出不同心情)
3、请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心情,写一段话来把它表达出来。(要求用上三个不同的动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三分钟)
5、请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先说说自己所写的段落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再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