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2
本次语文教学我选择了两则寓言进行教学,分别是《狐假虎威》和《乌鸦喝水》通过这两则寓言的教学,我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于两则寓言的讲解和阅读,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寓言文体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有待加强。他们对于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并没有充分理解和深入思考,故而对于故事的寓意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因此,在教学上,我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对于文学理解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文本所传达的思想。
通过对于两则寓言的讲解,我发现学生们在生词和成语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困难。这也反映出学生们的语文基础还有待加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的打牢和对于生词和成语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流畅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最后,通过对于两则寓言的讲解和分析,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说,在讲解寓言的故事背景和文化背景方面,我可能没有讲解得够细致和深入,导致学生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也有所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寓意。
通过对于两则寓言的讲解和分析,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也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基础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寓意,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3
二年级下册语文反思教学反思01-30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8-23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3-05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30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10-18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反思03-2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03-1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