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集合1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区别。大约十年前,我也是一名学生,我记得我和我的同学都是乖孩子,特别是小学到初中,老师在讲台上讲什么,我们都在侧着耳朵认真听,生怕听错了,听不明白,不会做题,高中的时候,有些同学稍微厌学了,但是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听,去记一些笔记,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会违反课堂纪律。现在的学生不能吃苦,一遇到难懂知识就不愿意去钻研,一谈到背书就主动退缩,学习的主动性差多了。
深圳的学生和内地的学生有很大不同。深圳学生的家庭条件好,特别是深圳本地的学生,在这所学校里,他们根本缺乏读书的概念,观念里似乎觉得没有必要读书学习,读书是老师在强迫他们,他们觉得自己不读书将来同样能够生活得很好。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稍微受到老师的一点点批评,就可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自残或是与老师对着干都会令老师十分难堪。学生的不诚实,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违反纪律等不读书的表现找理由,并觉得自己很聪明。
在深圳做老师和在内地做老师有很大的区别。深圳的老师处在高风险之中,他时刻受到学生的攻击,随时可能飞来横祸,学生非常无视纪律,而且学生违反任何纪律,老师似乎都不能对他惩罚,而更多的是多多表扬学生。我想,一味地表扬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呢,岂不存在助长学生错误的嫌疑?
在社会上,人们犯了错误会受到法律的之制裁,学生在校园内,当然也得接受校纪班规的规范。任何一个环境中,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此环境中人的行为。如果校园只有包容和表扬,没有批评,岂不是不符合社会对人的法制规范,学生走出校园,是不是也会像对待校园环境那样对待社会环境呢?
不过无论学生怎样,老师都必须尽职尽责。做老师非常需要耐心,学生还是不成熟的,老师可以试着以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心态,熟悉他们的心理活动。最可怕的是老师一见到学生犯了错误就立即动怒,这样反而不能解决问题。老师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多的需要与学生在课后交流,课堂很难解决问题,在课堂稍微制止学生的不良表现之后,课后再进一步解决。
耐心的根基是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态,包容他人也是包容自己。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立即动怒,在课后也不能大发雷霆,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火无助于解决问题。当老师要发火的时候,一定要强制自己尽快冷静下来,不冷静的.时候不要讲话。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和心态上思考学生的违纪行为,找到他们不听课不遵守纪律的原因,老师才能针对问题更好地给予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包容是相对的,有爱的包容才能让包容变得有力可行。因为高一(19)班有不少十分顽皮的孩子,第一次月考之后,有一次我和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还争吵起来,起因是那位学生在课堂上大吵大闹,破坏了课堂学习的环境。从此我就立即警觉起来,丧失了对这个班的教学动力,对教学课堂纪律有点放松,结果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差,变得不听课不交作业了。我的不管理态度在光高是不可行的,我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我心中的爱心渐渐冷却了。我曾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尽力而为了,甚至已经因为学生的违反纪律而与学生争吵起来,这已经超过了我作为一名老师尽力的极限,我想我做的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进一步成熟了,增多了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怀着对孩子们学习的关爱,整治他们的不良行为,我能够进一步放低自己的姿态,争取利用好更多的机会与学生聊天,了解同学们心中的困惑。虽然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讲课的语言变得柔和多了,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了。加上孩子们内心还是希望学一些东西的,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希望自己期末能够把语文成绩考得好一点,最后的这些天来,整个班的课堂学习氛围又开始慢慢好转了,作业完成情况也好多了,也让我增加了对他们的信心。如果我没有爱心的支持,尽管我也做到了包容,包容了学生的违纪行为,但是不能更正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扭转语文学习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
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 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
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兴趣培养不起来,往往会劳而无功。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3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有兴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4
本课是由单韵母到复韵母的过渡,我有些担心孩子们一时之间找不到感觉,就像刚开始教拼读时一样。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从复习单韵母开始,由旧带新,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然后由图入手,由图意找相似发音,再由汉字切入韵母,孩子们一下子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从ai到ei ui,他们都自觉地用这种方法来学,而且能用带有这三个韵母的汉字来组词造句。为避免形式的单一,我在学习这三个韵母过程中穿插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掰手腕,一个是打电话,孩子们在玩得开心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在讲到给音节加声调时,我又灵机一动,给他们编了个“拼音妈妈和六个韵母宝宝”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相信这样的方式比起生硬性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加声调,更能让他们记得更牢固些。巩固环节,也是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摘果子、猜谜”等游戏中度过的。我在教学的时候还不停地用声音、手势、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真认真啊,让我很感动。才一年级的小朋友,连续学了这么久都还很有热情,看来教师的榜样作用真的是巨大的!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体现了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促使学生想学、乐学。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反思。
一、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教学案例]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的去合作。让学生自己获取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也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也认识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时效性不高。
[教学案例]
老师说:这个问题,请哪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们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来,我来有几个都离开了座位,手举到了讲台前。当老师说:××,你说。其他同学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随意大声地发表起自己的见解来。
这是不是缺乏教师应有的引导呢?自主学习不能理解成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而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有效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我认为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倾听又怎能分享别人的独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如果教师也沉浸在课堂活跃的情景中,而忘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这堂课的高效又从何谈起。
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思维的灵动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读课文时,有的老师说: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不见提高,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点拨、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范读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案例]
我市实验小学张玲玉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断:
师:读书要读懂、读出感情、读的有韵味。我来读你听听到底该怎么读?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悦耳的音乐。读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刚才老师读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韵味,你怎么会读的这么好?
师:很简单,一边读一边想,然后进入画面。试试看,保证你比老师读的好,自由读读课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关句子划下来。
张老师在指导读文时,精彩的范读,迎得学生的一阵阵掌声,学生在不经意中感悟到了读书的方法,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表面看是范读,其实教师指导读书的方法已隐含在其中。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中自主和引导必须合二为一,高度统一,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产生实效。
三、正确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课堂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有了创造,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他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无你的。相反,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在教学中,预设也同样重要。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要出现的情况,努力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同时,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顺利。
[教学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学王老师的一堂阅读课《灰姑娘》:
这节语文课由王老师预设的几个问题贯穿始终,这几个问题当然是教师深入品读文本后所预设的,每个问题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呦!第三个问题: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第四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表达喜好憎恶。第二、三两个问题教师则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挖掘文本潜在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追求,更要学会爱自己。第四个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几个问题是展开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的支点,可以说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让预设和生成两相媲美。
四、正确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新课程的改革是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时代的轨道,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变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文本,清一色的课堂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课堂,单调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交响乐这种变化将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的是思维的启迪、内心的激动和情感的愉悦。在这个变化当中,课的形式美了,课的情趣浓了,语文课的效率高了,语文课的内涵深了一句话,语文课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闪亮的一面,也总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课堂似乎有些变花了,变虚了,甚至变味了。因为人们在追求现代化本身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丢掉了传统。其实,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仍然应保留着传统的成分。比如:对知识的看法,不少教师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知识是必须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教师常常是一味地灌输。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知识。以往的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课堂上,适当的引导、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笔加黑板也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无拘无束的、显现灵感的、师生互动的重要领地。板书的过程,是释放和记录师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简洁的美、灵活的美、传统的美、艺术的美。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求现代而丢弃传统,现代应基于传统,让传统生成新的意义,应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6
这学期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自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也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做好各项工作。
一、深入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课。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占有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总复习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这学期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我们要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自己的年青,第一次带毕业班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在知识点的归纳和讲解上有些不是很到位。我相信随着以后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同备课组老师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希望在这凤凰花开的日子里,自己的学生榜上有名,让我这学期艰辛而又快乐的路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7
教学反思与教学笔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我在平时将印象深刻的教学随笔进行了整理,在那里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史记选读》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虚拟情境教学
虚拟情境教学主要起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同时也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对于《史记选读》学习,我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文言知识“填鸭”教法,师生准备共同表演课本剧,在虚拟情景下教学,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力,还能与随笔化写作相结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必定能成为古文学习教改的突破口。我将举行课本剧表演的消息在课堂内发布,并按照现成的组别,将学生们分成四个课本剧组,就地取材从课本里与同学们商量了四幕表演性强的历史剧目――《荆轲刺秦》《鸿门宴》《将相和》《霸王别姬》。之后,选拔演员、修改台词、道具准备等工作都放手交给各个“导演”去统筹了。在接下来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环节,同学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冲上讲台书写自己的观点: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知人善用,蔺相如的申明大义……整块黑板被同学们的各式字体填得满满的。这仅仅是在写文字吗?不,这是他们智慧火花的迸发!相信课后的随笔也同样值得期盼。这完全与“随笔化作文”中随笔的深刻内涵不谋而合: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
二、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要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六国论》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诵读和背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地诵读,读出作者心声,做好课前预习的朗读布置要求,课中的朗读指导,课后的诵读和背诵安排和检查。事实证明,文言文教学运用诵读法教授文言文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读中能够认字,读中能够会意,读中能够悟情,读中能够明理,读中能够知法,读中能够鉴赏,总之,一切的教学任务都能够透过读来实现完成。教师要对读的方式深入研究,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哪里,针对于不同的文本,都就应有各自最好的处理,读的天地大有可为。要求学生读好,教师要先读好,教师要读得洪亮,读得激情,读得自信。本节课,教师如果能领读一遍,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多种形式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如,齐读在整体感知上很重要,默读对于没预习的学生很有好处。还有,不同的段落要读出不同的情感所在,个性是最后两段的议论,要读出情感。知识点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但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相关的联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鼓励学生在必须的积累基础上,针对某篇文言文,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与本文或作者有关名句和成语典故等方面进行整理,要求所有的例句资料都出自课本。
三、在小说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较浅层次认识向深层次思考
一是把握重点,确立教学目标。
《祝福》是一篇老课文,里面的资料很丰富,思想也很深刻,其中要讲的点能够很多,传统的讲法往往需要几个课时。但如果要一堂课解决这么难的课文,那就要求教师务必得把握重点,去掉那些细枝末节,所以我本堂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祥林嫂杯具命运的原因。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将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其他的问题,相信学生也就能自己解决了。从上课状况来看,这两个教学目标定的还是比较适宜的。
二是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潜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找寻探究呢,因为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我觉得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导语是关键,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思维激情,还能为文本分析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本堂课,我采用邀请学生当一回侦探一齐去破案这一导语,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准备。三是学生回答,需要教师肯定更需要教师指导。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称赞,这是可取的一个现象,但是不是学生所有的回答我们都该肯定呢?作为教师,是不是更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认识的误区予以纠正,在学生认识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时候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呢?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触摸到了问题的边缘,但往往不能更进一步深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机智。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8
写完了最后一课的教学反思,我又走完了一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路程,回首这一段路程,让我感到一路走来,一路收获,特以总结如下:
一、注重深入解读文本.新时代的语文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有面对文本的.力量,能否做到不借助现成的教案,自已独立地解读文本教材,挖掘出每一篇文章的闪光之处,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把语文的一些东西教给学生,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在教每一篇课文时,我都独立进行文本分析并解读,然后再借助外部资料查缺补漏。
二、把握全局,整体运筹.上完这一学期的语文课,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已拥有解读文本的力量后,应该学会如何重新建构课堂知识,建构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的课堂.以前的教学中,我时常会在课堂上把零碎的语文知识呈现给学生,觉得这地方该教,就教一点,那地方该读,就朗读一段,使整个课堂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侧重点,总会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我只是赶着学生往前走,讲到哪算哪,最后草草结课.懂得了应该建构语文课堂知识后,我就在想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脉络,抓住教学主题,把必要的语文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地并清楚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整体设计这一堂课,哪个地方需要范读,指导读,哪个地方适合拓展训练,哪个地方可以让学生讨论来解决,在预设时,我们都应该考虑到。
三、智慧理答,收放自如.在每一堂课中,我还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至关重要,它体现着教师能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能否创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另外,在课堂上,当我们“放出去”一个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在恰当的时间“收回来”,这也很重要,要达到收放自如的境地。
总之,语文课要有语文的味道,要提高语文的含量,教师要智慧地创造属于自已风格的艺术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9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0
各位老师:
下午好!
语文学科的质量分析见邝老师做得非常详尽的期中考试分析册,我就不再罗嗦,初一语文组教学情况总结及反思。
我们语文组付老师、魏老师加我,都是官田学校的新人,从开学到现在,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早到晚回,值得自我表扬。特别是付老师作为新手,更是事无大小,亲历亲为,敬业精神、好学品格还有渊博的学识令我等钦佩。
此次检测,我们年级平均分为70.39,两个重点班平均分77左右,平行班平均分67,在同年级的5门学科中,我们的平均分仅比英语学科高,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一般来说,语文的平均分应该比英语、数学、科学的高,因为这三门学科涉及到学生的基础及智商,而语文是一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学科。
我觉得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出题太难了,尤其是阅读理解,得分情况确实不够理想,总分26,我所带的5班都只得了16分,这问题主要在我,因为出题人是我,同时也没有提醒同组的老师认真把关。再就是也说明我们的教学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反思《初一语文组教学情况总结及反思》。我自我感觉也是这样。以前在石岩公学带寄宿班,有一部分学生是深圳市最为精品的后进生,很多学生已经流窜过好几所学校,后来又流浪到我班,不少学生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也偶尔有老师被学生打伤,我每天都是如履薄冰,作好和学生肉搏的准备,而官田的学生却大不一样,虽然有基础薄弱者、厌学者,但是管理难度大为减轻,我精神上有些松懈,也有些陶醉,人也长胖了不少。以为这些还比较听话的孩子应该能按要求进行,于是在检查落实上工夫下得不够。导致一些非常简单以为学生肯定能掌握的知识不能到位,应了这句老话: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明白;明白不一定会用,会用不一定可以融汇贯通。融汇贯通不一定能得高分,因为还要保证书写规范正确,不出现笔误。在默写时,好多学生会背却不能默,能默却要出现错别字。
因此,以后的教学思路是加强课外阅读,因为语文确实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好多学生到了初三,作文写得比老师还好,我就碰到过一些,这绝对不完全是我的功劳,是书籍赐予他才华、赐予他高分。所以,希望每位班主任要支持学生买课外书,读课外书,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差班,好多孩子不想学,读点课外书还能吸引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学校的向往。当然,上别的课一律不许看,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协助班主任一起强调。
第二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答题指导。尤其是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很多学生是意会而难以言传,能传达而难以规范,能规范而难以精美。
第三是我们语文老师要低下身体,更清楚地认识了解我们的学生,降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在落实上下功夫,千万不能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心情激动,好象什么都会,考试时却一动不动,结果是雾里看花,迷迷糊糊”。最终还是草草作答,分数黯淡。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1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资料,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就应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你想透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阿Q语言的.特点、神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到达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我认为就应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带给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样能切实地提高语文潜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必须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能够使用,但老师就应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资料,怎样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资料缺乏深刻理解的状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状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状况: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能够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就应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
必须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务必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2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在精读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帮助学生领会:通过身边事物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感受是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我鼓励学生运用爸爸的办法,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再让联系生活让学生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说一说“骄阳似火”的意思,在让学生从人、动物、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等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连贯地、有条理地说一说。在教学第六—八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八“眼前”看到地“情景”——“海面上滚滚地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地声音”与“惊涛拍岸”这个词语对照起来朗读体会,明白把眼前看到的`具体景象与学过的词义相比照,这又是一种理解词语、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画面,促经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通过朗读相关语句,使文中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
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引入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对话”——文本与读者互动,在接受的同时又发挥主动创造性。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确立常查“无字词典”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了。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3
过去的成绩和不足是并存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的个人工作也有各种问题,现在我们要总结一下,承前启后,争取今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我订阅了包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我积极要求上进,既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又有奉献精神我知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学期我还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一学期来,我不但在教学上有了长足提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充实提高然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骨干教师,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4
1、今后的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在课堂上不要摆花架子,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加强训练的意识,语文学科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淡化语言训练。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怎样学,课堂上做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节课上心中都要有学生,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返朴归真,教学风格趋向朴实、真实、扎实。这是我必须牢记心间的。
2、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教学中,我必须完全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3、课堂评价语言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及时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有时还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孙双金老师在《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中写道:教学评价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是非判断,它要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必须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适时性、鼓励性这四个特点。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我虽然认识到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但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运用得十分不理想,这是最应该努力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15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教育也与时俱进,推出了新课改。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这和传统的教育很大不同,我们师范类中文系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接触学习了《语文教学论》,我在邓水平老师的授课下,受益颇多。我们在学习中主要以课堂讨论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对该课的学习和课上讨论式共同学习,我主要掌握和了解了本学科的以下知识:
1、了解了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2、语文教学法
3、如何写教学设计(教案)。
老师在讲述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时候,指出一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让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去找原因,这让我感触颇多。以前在小学中学的时候,班上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老师家长就责怪学生,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弄的.学生对语文越来越厌恶。这让我们清楚认识到,从教师自身原因远比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有效率得多。老师每次上课还轮流给班上3位同学上台讲课的机会,同学讲课结束后老师再点评,虽然每个人都暴露出一些缺点,但经老师指出后后面讲课的同学就加以改进,几乎没有再犯,每一次讲课结束都好像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后面的同学也讲的越来越棒。
老师在课堂上还放教学视频指导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在听课的同时让学生们写了听课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启发和困惑,然后老师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记忆最深刻的是老师给李XX整节课讲《我是什么》,暴露出来的最普遍问题让我们引以为戒,后来又放了教学视频中讲《我们什么》,并进行了比较,相信其他同学对此都收获良多。
学习写教案老师和同学们都用付出了很多,老师布置一次写教案练习第二次课就讲解还发下样稿给我们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和进行反思,我们从一开始需要仿模板写到现在我们基本都能写出还不错教案,邓水平老师功不可没。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于我以后学习和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建议:
1、课程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没有讲完,讲课的时候进程可以稍快。
2、每个同学上台讲课是一个很好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是后面学号的同学却没有机会上台,个人觉得这种一学号轮流的方式可以改下。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总结及反思02-21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0-25
语文教学总结及反思05-16
(经典)语文教学总结及反思05-16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5
[精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5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经典)05-16
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07-02
(优秀)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6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