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学会合作》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一册中《竞争与合作》的第一课时。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的范围和现象非常广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新的要求,现行的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中队、大队活动中,经常接触合作的.游戏活动。因此,“合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大多数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合作方法的了解,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为此,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体验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学习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并运用合作的方法来指导实践。
对于教学重点的制定我是这样考虑的,在这节课中应首先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会产生想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的愿望,寻找做好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与人合作成功的条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课重点定为: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能够运用合作的方法来指导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写下这段反思时,我是很兴奋的,因为学生的课堂呈现让我激动不已,下课了孩子们不让我走,围着我不断的告诉我他们的感受,我更加感动于能激起孩子大脑内存,勾起他们的一点思想,激起他们的思维的火花。
一、美丽思维
二自然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早晨,小云醒来一看,枕头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布熊。
妈妈走过来,祝小云生日快乐。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学习这篇课文,为了让小云感受到得到可爱的小熊的心情,我深情的引导:孩子们,你们都是小云,都是我的孩子!早晨,你们醒来的时候,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可爱的小熊,你的心里会怎样想?
何文滔说:“我心里很高兴,我知道是妈妈放的。”
赖美川说:“我醒来,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小熊,我就拿来送给陈老师。”
钱岚飒说:“我太高兴了,我要和妹妹一起好好抱小熊。”
刘滨欣说:“妈妈送给我的礼物这么好,我要把小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反思:在此,我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语言在课堂中瞬时爆发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语言是如此的丰富,课堂因为预设而变得美丽!
二、美丽感悟
第二自然段,我模仿妈妈祝小云生日快乐!
师:小云怎么说呢?
生: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师:妈妈怎么说?
生:我忘了。
师:妈妈不过生日,小云感到──?
生:很奇怪!
师:孩子们,妈妈有生日吗?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
生:妈妈记得小云的生日。
师:你会忘记自己的生日吗?(生回答)
那你觉得妈妈会忘记自己的生日吗?(生回答)
生:那妈妈会什么说:“我忘了。”
生:因为妈妈爱我。
生:妈妈只记得给我过生日,自己从来不过。
生:妈妈只想到了我,从来不想自己。
生:真是一个好妈妈!
评:至此,学生已从课文中感悟到文章深层次的内涵,妈妈只记得别人,从来不想着自己,妈妈给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打开。“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中进行”的理念,在这里充分展现,我积极在课堂上与学生“心灵对话”,并且潜移默化的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
三、美丽生活
可至此,我还不就此打住,我继续娓娓道来:
师:吃饭时,有好菜,妈妈总是──
生:先给我吃。
师:去商场买东西,妈妈总是──
生:给我买。
师:晚上睡觉前,妈妈总是把──
生:暖烘烘的被窝准备好。
师:天气凉了,妈妈总是──
生:为我穿上暖暖的衣服!
评:这段生活中的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把学生从课堂中的感悟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鲜活起来!这里我也体会到,成功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更要有回归生活的教学艺术。
【总的感悟】
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进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化,并进而运用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在言语转化实践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借生日》教学反思2》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的能力,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紧扣“问”字,问在课前,问在课上,问在课后。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问在课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犹为重要。”因而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有意识将学生带进课文中,让他们在学习前生疑、思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进一步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结合课前预习问①读读课文,想想事……此处隐藏16117个字……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一.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利用的能力。体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道题目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比较重视课改评价理念的践行。
本次考试有十一大题型,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阅读能力的考核。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含字、词、句,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阅读能力的考核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如,“我会读一读,再填一填”,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文章,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我对名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统计,下面就试卷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对该卷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第二.三.四.六题正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阅读能力部分
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看懂图意并且顺利写好一两句话,只有个别学生不知所云。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独立阅读能力不够,在以后还要对阅读方法上多加指导。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二.今后改善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重视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方法。
5.重视词语的积累,增大阅读量,提升说话、写话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后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的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通过课件一分钟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分钟,但紧紧扣住时间这一概念,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乐朗读,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逝,语言都很美。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尽量与本文一致,与课堂的基调相符。如:是啊,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也感触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的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注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
说一说学了课文后,你想到的关于时间的诗词或格言。教学中紧扣重点,将课内阅读与联系在一起。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散文这一体裁的文章,如能引导学生比较与记叙文,说明文的不同,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
2、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不应出自教师之手,这样便失去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机会。
3、设计中虽是以读为主线,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但在教学中读的还不够,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深的人。教学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是让学生回忆在相处的人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再让学生说说当时相见的情景和留给你的印象;最后可以说说后来发生的事,以及对他印象的变化。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要放手让学生谈印象深刻的人。可教学中以让学生围绕“初次见面──相处过程──印象变化”这一主线展开回忆,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交流中帮助开拓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适时引导学生讲具体、讲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本次习作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教学中为学生开启思路。首先确定写谁(写作对象),其次要思考表现他怎样的`特点,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怎样选择恰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点新意。当然要求要适度。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然后再按要求习作。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流传至今,想来必有其独特魅力。今日教学此诗,颇有一点收获。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总是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欣赏梅花的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对接下来即将接触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认识。红色、黄色、白色的梅花绽放枝头,真是给人无限遐思!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一般就是:释诗题,识作者,解诗意,品诗情。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我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了“预习”这项工作,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基本摒弃逐字逐句理解古诗的传统教学方法,只借助工具书说出古诗的大体意思即可。
上半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品诗情”这个环节上,并且通过补充、拓展文字和图片材料,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脱俗、淡雅朴素、冰清玉洁之气质和形象。
下半节课,我又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与王冕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这正是“托物言志”类诗的教学关键。透过墨梅,相信孩子们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这个重点展开教学,孩子们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诗,一树梅花,更是一种精神,一分傲骨。
《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的语言委婉细致,意境幽雅深远。可是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何种程度?
课始,我配以舒缓的乐曲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频频赞叹文章的语言之美。接下来我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了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一节课,书声朗朗,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学生还主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堂课,我先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读书收获。当我再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为什么出现了两次?为什么说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些问题都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我又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因为有了充分的朗读,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沙漏,感受时间的匆匆流逝。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又开展了一次配乐朗诵比赛,学生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很多学生都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为自己没有珍惜时间而后悔、惋惜。
讲完这课,我对《课标》中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理解。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如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部分都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只有读出感情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二、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三、相信学生,放手自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理解并非很难,教学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收集回来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既了解了学生预习收集资料的情况,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避免了教师介绍学生听那种被动学习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一、提高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拓宽视野,不管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学科方面,都需要及时充电,让自己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领军人物[1]。
(一)书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的特点是简易性与灵活性。教学后记看起来比较琐碎,但其是教师通过思考,总结出的教学体会,故而比较宝贵。书写教学后记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还能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资料。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成功的地方,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创新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写教学感悟。
(二)撰写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
撰写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是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反思实效的方法。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教育叙事在反思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根据相关要求认真撰写教育叙事,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点滴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后解决的详细过程。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养成撰写教学案例的习惯,以便对教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基础。
(三)学校制定教学反思标准
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地域差异及经济条件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标准,以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理清哪些内容需要反思,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互相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因素,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
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在看待问题时会比较深入,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理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与其他教师相比会比较深。
(一)文献阅读
阅读相关文献不仅可以补充教师匮乏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最缺乏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储备。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知识储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教育资料,还应增加对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书籍的阅读,及时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从而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理论指导与理论依据。
(二)借助网络平台
很多农村教师都忽略了网络对教学的作用。通过对各教育网站的浏览,能够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从这些教育网站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农村教师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弥补其教学方法的不足。
(三)增强对本学科的研讨交流
增强研讨交流,让本学科的教师发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将智慧放到一个筐里,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从其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能够让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其他教师的经历能够更加让自己清楚问题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原因。
三、提高对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很单一,因此,学校应提高对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丰富他们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提问法,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从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到本子上,以便进行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法,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讨法,教师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对方的优秀之处,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共同提炼可行之处,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这种方法也是教师之间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学分析法,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能够有效减少在以后教学中的失误。
四、结语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强对教学过程反思的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故事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和父亲的神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文章要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教学中,我把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在3——9自然段,体会父亲在拨通电话把车给库伯时而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中拓展文本。
一、注重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彩那天》时。我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故事主要讲什么?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比如:1、“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工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下来。”为什么?
2、“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是个什么样的难题?
3、得知我们家中彩后我和父亲的表情各是什么样的?
4、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怎样的体会?
5、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开头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后,和同桌交流读后收获,说说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很快,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去解答“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弄清:爸爸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面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再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反复朗读7,8两小节,从中找到答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即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
在指导学生学习3——8自然段时,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然后读议结合解决问题——同伴互助讨论合作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答。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发展结局。如教第9小节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有的`说:眼看着车子被开走,我心里有些不舍得,但我会向爸爸学习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有的说:虽然,车子被开走了,但我看见爸爸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的说,妈妈又把开头那句话说了一遍,使我记忆更加深刻。等等,在学生奇妙的想象中赋予故事新的内容。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象爸爸这样的人,还让学生评判一下自己对库伯把车开走的看法等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们幼小的心灵似乎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道理。
四、课后拓展。
在学完这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父亲这样的做法的看法,这样也让学生把道德问题深入到生活中,使学生对道德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回顾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读书思考问题比较积极,放手让他们自己讨论时,好象觉得没话可说了。而且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别人说过后的一种点头同意,并没有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以后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另外,我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有些多,其实有些问题显不需要出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读书就知道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方法,多考虑学生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身身手最大,两次比身手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身手,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和看待他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和功能,同学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同学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同学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同学争相举手发言。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同学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同学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同学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和自身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同学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同学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同学发生独特的体验。
同学在课堂上表示活跃,我给了他们充沛的时间阅读课文,同学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同学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扮演读,他们都能掌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扮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沛调动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活起来了,他们肯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同学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同学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同学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同学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参加工作三年,今年是第一次接触语文教学工作,以前总认为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很容易,毕竟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耳濡相染的语言环境,但当我真正接触到实质的语文教学工作后,才发现其中的各种不易,即使是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也着实有些“梦想不能照进现实”,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疑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拿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来说吧,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习惯的培养、朗读过程中情感的渗透引导,进行过一定的训练,但一学期过去了效果却不明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将教学中存在问题、疑惑做一总结,以此进行深刻反思,改正不足,继续前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部分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朗读活动,如:随意的自我的毫无目的完成朗读任务,有的'甚至不愿意张开嘴巴大声的进行朗读。朗读习惯不好,坐姿不端正,不用手指指着朗读内容,朗读时不知道做出重点标记,如:带拼音的生字生词、重点词句、优美词句、特殊词句,筛选重点信息。朗读过程中语音不标准,语调不优美,轻读重读不明确,停顿不恰当。中间停顿过多过长,朗读不流利经常加一些“恩”,“呀”的语气词,或是自行加字少字。最严重的是朗读时没有投入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经过若干遍的朗读感悟之后,仍然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读效果干巴巴,声音生硬千篇一律拖音现象尤为严重。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经过若干遍的朗读感悟之后,仍然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读效果干巴巴。还有教师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结果,整个课堂果然是书声琅琅,非常热闹。但学生不能够监控自己的朗读,往往到最后就从自由读演变成了不规范的齐读。
其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朗读要求经常只是笼统的“要读出感情”或“把??感情读出来”,而没有就如何读出这种感情提出具体的指导。
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议也比较笼统,“好,他读得真有感情”,或者“读得真好,大家鼓鼓掌!”,其结果是,学生对于怎样读才算“有感情”或“好”,至多只能形成一些朦胧的感受。
二、改进措施及今后教学设想:
首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先要扫清字词障碍,借用工具书,帮助解决生字生词,要读得“准”,读得“正确”,这就要以必要的识字量和正确的普通话语音为基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得多了,语感、语调也就出来了,朗读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精湛的语言文字对于小学生有时难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试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多读,来帮助消化理解。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己眼前的每一个学生有无开口大声朗读。
在让学生大胆开口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音量适度、仪表大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发言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技能,如重音、停顿、速度、节拍、语气、语调,以及表情等等。正确地断句,不能读破句,这主要表现在停顿和气息的一些处理上。学生的口语经验已经使他们对句子结构和语句节奏等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识,教师仍需引导学生正确感知处理。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好的朗读习惯,那就是“眼到、口到、心到”,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眼、口、耳、脑进行协调配合。学生在朗读中常常表现为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和正确的读音“唱”出全文的文字,但对自己在“唱”什么却缺乏必要的知觉和监控。
朗读时侧重情感表达引导,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理解和体会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
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后把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朗读中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感悟式的朗读指导。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运用语气、节奏、音高等表达不同情感的具体做法,辅助学生读出课文人物的语气和语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但这是赛课,跳跃性上的,前面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学习铺垫为零,缺少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怎么办?考虑再三,我决定借助单元阅读导读,让学生提早接触单元训练重点,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努力把握好教学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可是该课应抓哪一点,要练习挖掘把握到什么程度,怎样的教学算是明显区别于精读课文?我深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
拜读完《略读课文,今天怎么教》,朱文君、王菘舟等名师专家的《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心中似乎有了一点底气,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以第一自然段教学为支点,串起散落在文章多个语段中的教学点,通过自读体会、比较阅读、动作体验、角色换位等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课后,回首一望,课堂上,每个语言点又是感悟又是体验,面面俱到,怎么上着上着,居然比精读课文还精读?以至于拖堂十分钟!单从时间上看,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一时又感到无比的迷茫。
鉴于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几经思索,另起炉灶,教学时我有意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一波三折等习作术语一一灌输给学生,希望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结果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凝重,一点也没有文本语言特有的风趣与幽默,学生学得很不轻松。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上?忽左忽右怎么行?!我该精讲什么,略去什么?取舍如何把握?这篇课文应让学生学到什么?我再次走进教学的深谷,找不到出路。
痛定思痛,破茧重生。经过两次试教,经过同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分析和探讨,他们给我指明方向――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
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反思。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研究探索。课堂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理论上的欠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反思。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导向”。在课堂上把握好评价的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欣赏他,激励他,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更自觉的学习。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富于变化,富有价值。另外,我还觉得课堂评价应该多元化。课堂评价应该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比如在学生朗读或回答问题后,我都邀请学生来评价。开始学生大都只会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我就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一个人,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高。再如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我有时有意写一些不规范的字,让学生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弄清楚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指出老师的错误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目崇拜,知道老师也是凡人一个,也会出现错误。第三方面也诱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传承国家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等重大责任,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小学语文的课程创新是顺应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方面做得并不太好,本文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里有着明确的说明,语文的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上,注重基础的训练,加强平时的语言沟通,为学生今后能够在社会上合理地运用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究精神。课标中明确地说明了小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除了要学生在平时积极地积累和实践之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上做出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虽然在课标中已经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陈旧。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仍然难以摆脱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书面知识,不注重实践能力;注重答案和结果,不注重寻求答案的过程;注重知识的记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拓展和关联;注重知识的工具性,不注重知识的人文性。这些陈旧的观念在教育者的思想里仍占据主导地位,师长为尊,旧的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对结论提出质疑的权利的观念,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育目标变得不明确,和时代发展相脱节,让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上越走越远。探究更深层的原因,是学校过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以及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了教学变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盲目攀比的'工具,给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
2.教育模式的陈旧。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度还不够,所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和课堂活动的执行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薄弱之处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教师对课本上的古诗词进行解读时,需要运用到绘画的形式配合学生以感性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诗句、词句的意思,但大多数教师不会让学生去动手绘画,而是自己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边画边讲,学生只用在课本上记好笔记就可以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却因为教育者的理念陈旧而没有发挥出作用,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教学创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而以上几点,既是语文教育创新的目的,也是在进行语文教育创新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语文教学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综合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研究语文,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小学五年级的课文《推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文章以一个句子中动词应用和语句前后的矛盾之处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综合性,增加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
2.教师要敢于创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启示。例如,在课文《与象共舞》中可以运用两种教学思路给学生进行指导:一种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感悟文章所带来的启示;另一种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学习文章语言形式,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思路,给学生带来两种不一样的启示,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拘泥于现有规则。而现在我国小学语文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者观念的陈旧、模式的陈旧以及教学的策略运用不当等。小学教学的创新要通过教育者的实践去摸索,既要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东西,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主动地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素质,激发自身的潜能,以适应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执教完《老人与海鸥》一课后,我的内心几分欢喜几分忧愁,欢喜的是课已终、心已静,忧的是学生,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是世事难料,他们的心理到底还是揣摩不透!但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更是如此,有瑕疵的课堂才是完美的,因为瑕疵才能成全下一次的更好!所以,上完课后,我的收获依然是满满的!
一、清晰的主线,指引方向
本节课,我设计的主线是课文的第13自然段“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围绕这一主线,我在处理第一部分“老人关爱海鸥”时,分别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等几部分进行品味,处理每一部分的落脚点都在“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这句话上;在处理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时,又抓住了海鸥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进行揣摩,落脚点仍然是“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这样的主线每篇课文都有,我觉得根据主线来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文本上我将继续践行。
二、朗朗的书声,以情动人
在语文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节课上,我们展示了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承接读。在读中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我特别想提到的是我们师生的承接读,这是在处理“海鸥送别老人”这一部分时我们采用的读书方式,在当时的场景中,我的情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他们的朗读打动了我,就这样,你用情,我用情,我们最终还是被海鸥的那些化作语言的动作深深地感动。
三、主题的渗透,自始至终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共与主题呼应了四次。第一次是在单元导入时,第二次是在学生体会完“老人关爱海鸥”时,第三次是在体会完“海鸥送别老人”时,最后一次是在穿插本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时。每一次落脚点我都精心设计了过渡语,让单元主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课堂,牢记在学生的心里。
四、语言的训练,注重时机
本节课的语言训练点有三处,第一处是在处理第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独脚、公主、老沙等海鸥和老人的对话;第二处是在处理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时,让学生根据116页的插图进行想象,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都会说些什么呢?第三处是在课堂最后安排的“口语交际”里,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会动物的情感。三处语言的训练我设计得比较精心,但学生由于受限制,思路狭隘,展开得不太顺利。我想可能是自己引到得不到位吧,比如说,在处理第二处语言训练的时候,我若是提醒学生关注海鸥的动作,从动词入手让学生想象海鸥的语言,学生或许能打开思路。
总之,本节课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但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所给我的教训吧!
在这节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我几年都不曾感受到过的,寥寥几个人频繁地举手,其他同学却无动于衷,让我在课堂上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课后想了又想,其实真的全怪自己,怪自己课前过于自信,相信学生的能力!怪自己在课上缺少激励的语言,没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而这一切终归怪自己教学能力有限,所以,学无止境,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在课堂上体现课标精神,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巧设情境,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注重阅读个性化感悟,设计自主、合作的阅读过程。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为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读、想想、说说、议议、演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通过朗读、想象、思考,力求对文本有所感悟。
一、朗读个性化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达到促使学生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作用。在这课中,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个别读、齐读、表演读,把这些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渗透。除此外,我还注重朗读的评价,尊重学生意见,读评结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蕴含的内容。
二、注重体验与感悟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且这篇文章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体验”一词前后共出现了15次,运用频率之高,次数之多,确为罕见,由此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显然,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
三、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自主汇报交流,使学生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实践和机会。在小组汇报展示中,其他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评议、补充,形成了生生互动积极学习的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也启发、评价,在与生互动中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学习伙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本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说一说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让被人按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这些都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然本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如:时间允许的话,在教学袋鼠那段时,应增加多种读的方式;在最后讲评生字时,应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这两天讲授的课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要依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的则认为应该弱化基础知识,而要侧重让学生去体验课文。关于这些争议可以从各个渠道获知,这里就不再多说。还是讲讲我上课时的一些情况。由于四班的多媒体出现故障,所以在四班的上课就完全是按照教案的思路讲的,可以说上的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还是有一两个亮点:一个就是导入,我还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次讲的故事可以说很符合课文,因为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想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导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武林外传》的小故事,是关于刑捕头吃东西的故事。刑捕头没有钱,他就要了一碗阳春面,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里一直在说“这是肉丝面,这是肉丝面”,结果他就真的把它当肉丝面吃下去了。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的就是:“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只要你是这样想的,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在一班的课堂上,因为有多媒体的协助,所以课上的较为轻松,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想象,整体上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通过这次《童趣》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我这次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违背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喜欢学吗?”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不喜欢”。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呼声,但是我们教师却是经常忽略了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才是最关键的.,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算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导语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提出一些问题,讲一些故事,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等等。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无法让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我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
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反思02-2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8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