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8 18:15: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合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揠苗助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身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科教学的:联系旧知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品读感悟寓意——点明寓意拓展—动画创景复述。整堂课上得较扎实,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新旧知识链接,首尾相呼应

  课伊始,复习上学期《识字四》的成语导入,通过复习,激活相关旧知识,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为新知识作好辅垫,使学生更清楚知识的相关性。从而引出寓言的学习。在学完课文后,又再次回到“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句,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揠苗助长的理解和感悟。

  二、抓词品句炼意,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因此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期间融入“焦”字及给“焦”换偏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寓意,又进行字词的积累。同时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种田人看着拔高的禾苗,,()地想()。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身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课内课外链接,使孩子的语文素养更丰厚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在学完课文时,我将《揠苗助长》的原文引入,让学生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古今表达的多样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四、激趣复述,培养孩子们的表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策略知识教学或重视策略知识教学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尽力做到两者的齐驱并进。在讲故事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刻理解文中农夫的“焦急”心理。课的最后,我创设了说的训练—给《揠苗助长》的无声动画配音,为学生生动的讲述故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课中还有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其一,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的不够透彻;

  其二,生字书写教学过于集中,可适当置于文本教学过程中,音、形、义相结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找春天》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春天,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这一系列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出示第3~8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第8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诵读与想象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了语言的意境美。

  三、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 ),那是春天的( )吧?”和“她在……”的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中有不足,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由于过年和假期未练字的原因,多数学生连笔都不会用了,以后多加强写字训练和要求。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一件好事》是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的生活”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由德国作家莫柯奥夫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和姐姐克拉拉给穷人送衣服的一件事。

  这是由我执教的一节校内公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练习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爱心,同情心,激发做好事的`愿望;

  2.能够读懂用不同方式陈述的对话。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

  通过我自己课后的反思及教研组老师们的评课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上教师的言语清晰,朗读能力强,指导朗读时能够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及朗读能力的指导;

  2.课上,教师能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默读、个别读、赛读、小组读、师范读、自由读、齐读,生生对话等,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

  3.本节课教学目标有达到,重难点亦有突破;

  4.教师的新课导入太过仓促,若能激趣导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更高;

  5.在结尾时,教师若能结合“玉树地震”,既能进行德育教育,又能突破文章的重点,一举两得。

  综合以上教研组老师给我的意见,我觉得,作为一位从教两年的老师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我还不够成熟。今后,我将会多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教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突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名不离篇。教学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类法、重点突破法,使学生牢记在心。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练习过的课。

  2、不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老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方式。

  存在原因:

  朗读指导有些少,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整改措施: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的运用问题。要重视朗读训练,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朗读的指导,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齐读、比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不足之处:

  1、教学形式单调。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尽相同,则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

  2、学生的说话能力较差,不能准确用词。没有鼓励学生在说话写话时如何做到用词准确?课文在写泉水中特点时,同样是写泉水的流淌,先后用了“流进”“流过”“穿过”四个词语,不但注意了变化,而且用词准确。

  存在原因: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不到鲜明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我不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整改措施:

  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共同完成板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有被重视感和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判断、纠正,这样的反思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语手册等活动理解词语意思,从而,正确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一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不足之处:

  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原因:

  对学生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被更好地激发。这些,应作为一些教学教训,一直存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堂还给孩子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整改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观察水的变化。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所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对别人所说的话,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

  不足之处:

  朗读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层次性不够明显。

  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

  存在原因:

  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整改措施: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利用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缺少生机和活力!学生死气沉沉,不愿意去读。生字比较多,要求会写的字就有十二个,其中带竖撇的字有五个,也就是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生字。只有提高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们对枯燥的生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增强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只用常用的在黑板上书写生字的方法。没有正确地书写竖撇这一笔画。

  存在原因:

  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整改措施:

  1、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利用课件展示“质”的笔顺,引导孩子们观察第一笔与第二笔的不同,那不同于平时的白底红字,明显放大的笔画,逐笔的书写,逐笔的比较,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发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迅速有效地掌握了竖撇的正确写法。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同时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不足之处:

  1、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

  2、不注意说话写话练习。

  存在原因:

  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是按照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没有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整改措施: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在读中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夸赞、称赞、赞扬”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义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积累了语言。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寓言两则》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的形象地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不足之处:

  1、没有注意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观察的重要性。特别是怎样进行观察?

  2、在学生活动面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存在原因:

  课前准备不足,没有认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做课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

  整改措施:

  怎样进行观察?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本课应该突破的语言发展。提高是思维的关键,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样想象的,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的找到养蜂人。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这个环节中,用简笔画勾画路线图。路边的花丛——花丛里有蜜蜂采蜜——蜜蜂采了蜜就飞进了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找到养蜂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

  不足之处:

  1、没有对本课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那么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只会流于表面。

  2、只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没有注重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存在原因:

  我没有注意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做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平台。

  整改措施: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单从文字上,学生很难感受到贝多芬的刻苦,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再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有《会跑的“黑板”》、《程门立雪》、《发烫的手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和《不懂就问》,这几篇课文是写古今中外的几位名人刻苦勤奋、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勤于思考等事迹,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孩子这些优秀品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改变小学生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倾向,可采用多种方法,设计精要的思考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至、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从而增强阅读的效果。操作的途径有两条:

  (1)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然后交流。

  (2)尝试着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知道读书时要思考。

  例如:教学《会跑的“黑板”》一课时,初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课题中的‘黑板’是什么?课文是写谁的?为什么‘黑板’会跑……”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这些问题。学习《程门立雪》时,出示课题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读完课文后,结合文中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想像:程老师听了杨时的话,他望着门外漫天飞舞的大雪,会怎么想?《发烫的手指》一课,先让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思考后说一说,再让学生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通过比较,学生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沈括读了两句诗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先让学生找到沈括的疑问是什么,再让学生看看他是怎样去寻找答案的:请教母亲——上山寻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沈括善于动脑和细心观察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学中的过渡语言还需要“雕琢”。教学语言不够亲切自然,有时候上下环节的`衔接太突然,没有达到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效果。有时语言不够精要,比较罗嗦。

  没有铺设好平台。教学中,有时提的问题难度较高,应该在此之前铺设一些平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上来,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2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清澈的湖水》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往里乱扔垃圾吗?”等等,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划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但还不够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数星星的孩子》这是一篇深受孩子爱好的文章,故事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课本精美的插图为文章添了彩。教学本课时我采取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研究,成了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诵。

  一、抓主线

  全部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牢牢环绕主线索展开。

  二、扣词

  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从哪些词你可以看出天上的星星很多。学生抓住“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应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散布的不规则。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知道“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又如教学第2句时,我让学生抓住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词,“仰”、“一颗一颗”“一直数”等,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消息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从谈自己数星星的体会自然引到“一颗一颗数星星,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学生很容易知道了小张衡数星星的那一份认真和不容易。

  三、以读代讲

  在读的训练中,我则依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知道;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爱好”的程序进行,使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由此构成了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宏观整体。这节课,我还通过范读、齐读、朗诵、分段读、小声自由读、听录音读、指名读、分组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男女同学对照读等十多种读的.情势,使学生都有参与读书的机会,真正收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成效。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当还是有成效的。在回想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摸索:

  1、我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想让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以及作者描写时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形象,但在朗诵时,学生的感觉没有充分地渗透和表现,我却未及时进行点拨或范读,回过头想想总觉得这句话的美感、亮度表现得还不够。

  2、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习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

  有其优点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画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遭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奇妙。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诵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风景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何?”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知道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纭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特殊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遭到彩虹像一条五花八门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悠闲。学生不仅知道了词意,而且知道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照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知道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可以很深入地知道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太重点词语知道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越越”、“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设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田鸡,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入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惨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锤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浏览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诵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爱好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诵,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中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便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到达我所预设的成效,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当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1、“识字加油站”是平时孩子们玩过的玩具,知道玩具的名字,读起比较容易。在落实字的`认识上同学们接受的很快。

  2、字词句运用版块中,“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能够造句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很快就接受了。积累的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在老师的启发下也很快地找出了不少于三个。

  3、节气歌内容学生大部分能当场背,阅读教学版块同学们基本了解手影的特点,感受到它给我们带的乐趣。

  不足之处:在写话的环节,同学们在观察图画时——特别是多幅图,不容易处理图与图之间的逻辑关系,说起有前后矛盾或是漏洞百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加紧训练。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每一节课都有优缺点,下面是我的这堂课的反思: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活泼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出示了“后羿射日”的图片。图片一出现,同学们就议论纷纷,部分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讲给身边的同学听。不知道的同学,睁大好奇的眼睛,满脸渴望。我抓住契机,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注重自主学习。

  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只是设置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出示问题之后,同学们赶紧朗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他们增加了学习的动力。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我觉得非常感动。

  三、通过重点词句,把握人物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的景物描写、人们的心理描写、羿的心理、动作描写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达到对人物的把握。这个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人物形象,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把握不够细,由于我对同学们过于“放任”,有几个同学明显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本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有趣,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学时,我抓住重点段落3-7段,采用了指名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狮子的“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在认读生字时我只是简单带过,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是运用哪些方法认识这些字的。在讲到狮子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狮子的动作,体会狮子当时的心情,在有感情的朗读。我觉得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比较差,遇到特殊情况时会手足无措。还有自身不够自信,站在讲台上就会紧张,所以学生也受我的影响,因此朗读时有些放不开。我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到位而且也太缺乏了,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只能用“好”、“不错”等单调的评价语,或者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我的不足还很多,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看法和建议,谢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彩色的梦》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彩色的梦》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读了教学参考上面的教学建议,备好了课,今天我就给孩子们上了这篇课文,有一些做法想反思反思。

  引入

  我用的是“小草爱做梦,梦是绿色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色的.....”这样的句子引入的,说了前两句后,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说,我说“天空爱做梦”,根据前面说的,孩子们很快地就说出了“梦是蓝色的”句子。我说“云儿爱做梦”,孩子们回答“梦是白色的。”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引入课题《彩色的梦》,在黑板上板书,板书的时候我脑子里又回想起那一句:“秋菊,你的黑板字还要加强一下。”于是,用了比以往更慢的速度一笔一画地板书课题。

  接着,我指导学生书写“彩”和“梦”两个字,孩子们先观察,然后看我示范,写“彩”的时候我们延伸到“菜”和“采”两个字,让他们作了对比。

  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

  首先是自由朗读课文,给诗歌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圈出生字条的生字。学生做完后我按照之前廖老师给我说的,要让学生一步步按照学习目标来完成,同桌相互检查标序号,一起认识圈出的生字,再把生字丢回课文中随文识字,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读课文中和生字有关的词语。比如“盒”在课文里是“铅笔盒”,“精”在课文里是“精灵”。

  接着是我给孩子们范读课文,教学参考里明确给了朗读指导,而诗歌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可以教师范读、同桌互读、个别赛读、学生齐读、配乐朗读等等。读完后引入第一小节“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这一句,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一大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因为梦多,然后指导朗读,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歌的画面就是彩色铅笔描绘的。

  小插曲(学习第二小节)

  本来我的预想是孩子们首先找出铅笔在白色的纸上画的景物,接着让孩子们口头说一说那些景物是什么样子,重点是指导朗读排比句。但是在圈出景物以后,孩子们对排比句的三句很感兴趣,我引导他们仿照这样的句子说话,有的孩子思考后举手说:“大片的森林,绿了。”接着越来越多的小手举起来了,还有的孩子说:“大片的油菜花,黄了。”还有的孩子说:“大片的紫丁香,紫了。”...... 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我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在第二小节的下面空白的地方,要求是按照课文诗歌那样,正确写了三句的小朋友可以得到我的奖励。孩子们很认真,不一会儿就有人写好了,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一些孩子会说,但是不会写,比如标点符号用不对,一个孩子写:“大片的油菜,花黄了。”我又告诉他“油菜花”要连着;一些孩子写完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还有一些孩子有错字,我都一个个地挨着检查。也有全对的小朋友,得到了我发的奖励贴,这个过程花了差不多十来分钟,下课了,可是那些没写对的孩子,没写完的孩子都舍不得出去休息,要把自己的写完。

  最终,全班的'孩子都得到了我发的奖励贴。

  第二节课,讲到第二小节最后一句“蓝——得——透——明!”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又指导孩子们在自己写的话下面补上类似的一句,但是强调了结尾一句颜色不一样的要换个方式写,比如结尾是绿色的,可以写绿——得——可——爱!孩子们写完后,我继续鼓励他们,说他们都是小诗人,再补上最前面的一句就完美了,第二小节的第一句是“脚尖滑过的地方”,我引导他们思考,除了脚尖可以滑过一些地方,还有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去一些地方,孩子们说“手摸过的地方”,就这样,第一句就补上了。

  最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这段话读一读,读完抄在我们的日记本上。抄的时候,给他们说明了诗歌的格式,一排一排的,虽然一些孩子还是需要我反复地指导,但是最终孩子们呈现的让我比较满意。

  强化(学习第三、四小节)

  第三小节还是沿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圈出景物,了解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友爱,认识比喻句,学习又( )又( )式的词语。

  第四小节学习和朗读完后,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填空:“我的彩色梦境,有——,有——,有——,还有————,在————”,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就是这个,我让他们在练习题上面做,做完给我检查后抄在日记本上。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月亮湾》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课一开始我就在优美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地方----美丽的月亮湾。快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我通过配乐范读将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月亮湾。美妙的音乐,美丽的村子构成了美的境界。学生通过听、想感受美,欣赏美。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悟。

  朗读有两大功能:一是感悟功能,二是再现功能。我在这一课教学中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紧抓字、词、句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月亮湾的小村民,带领着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环节一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月亮湾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月亮湾真美呀!”环节二教学“小河”一句时,我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因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我们的村子叫做月亮湾”。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环节三教学“倒映”这一句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识的渗透月亮湾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

  不足: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范读配乐朗诵,而在学生的朗读中没有配乐,这也是一个遗憾的地方,如果在学生的朗读中也能加入音乐的话,学生是不是会朗读的更有感情,也更有兴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今天我上了语文课《蚕姑娘》,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由于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农村里来的,所以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多少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学片段:

  有孩子说:“蚕小时候很丑,长大了可以变成蛾。”“说的真不错。”又有孩子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恩,你说的是对的。”也有孩子说:“蚕会吐丝结茧,我们的好多衣服就是用蚕丝做的。”“你懂得的知识真多”还有的孩子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你说的完全正确”。这样之后就没有孩子举手发言了,于是我鼓励孩子谁能把刚才的极为小朋友的发言连起来说,具体的用一段话来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课堂上更是沉默了,不知是因为沉默是金还是不会。大概一分钟左右,班上开始陆续有孩子举手了,只是数量还是很少。于是我让其中的一位孩子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做成衣服。”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是了不起,可是他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谁能够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按照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此时,又有几位孩子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其中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然后就吃着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这是我在课堂上对班级学生进行的一个随机的说话指导训练,原本在备课时,我想的是通过我自己的介绍让孩子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简单说一说,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片断。其实,这样的教学案例在语文课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典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评价与改造上。而让学生把话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目标之一。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角度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又丰富,这样就是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引导学生把表达出来的口头言语说得更加规范、精妙,这样就是体现了与语文的工具性。

  那么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脑海中先彻底、周全地想清楚,在这之后,学生的说话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一定的条理,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我上面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我鼓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知道什么说什么,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按照条理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会暴露出来,此时我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要求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理顺自己的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不大明白,摘入古诗时,编者为何将《春夜喜雨》改为《春雨》,诗题,即是理解古诗的钥匙: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心情----喜。

  课堂上,在联系实际说春雨特点时,为了引导学生说出春雨的“细”(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绵”(潜入夜,细无声),指导学生观察了当时教室外的雨,当时确为春雨绵绵,但孩子就是说雨有声,也大,(他们说的,是昨夜及前两天的雨,那给了他们太深的印象了吧,自己也在这时想起了以前课堂上不时出现的疙瘩: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自己都不大认同,但必须按教参中的要求传授,教给学生时,自然就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感染力。)有些强迫着让孩子再听听雨声---没有,这节课就这样接着上了,扣着“好”,让孩子们理解了这首在上学期就会背了的诗。

  今天,再打出这篇后记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当时,我怎么就不多花些时间,让孩子静下来呢,让他们静下来,用耳朵,去感受春雨,雨确是无声的啊,在倾听里,体会诗文,也体会那春。

  再查资料,“《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怪只怪,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备得详尽。

  明白了,教学时,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春雨,如诗人杜甫在诗中描写的'那么好。而是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写成都的雨,是一场典型的春雨,当然,春雨,也有例外。

  就这么简单的,明白了。自己的理解局限也局限了自己的教学。教者,要有多深厚的学识做为底蕴才能让自己的教学顺畅、睿智,才能不误人子弟呀!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3

二年级下册语文反思教学反思01-30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4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3-05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反思03-23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30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8-23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反思10-18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03-1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