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8 10:42: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完《我真希望》这篇诗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交流资料,调查周围环境污染及治理的情况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要求,用上“我真希望”开头,模仿本诗的表达形式,把你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中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用心去观察、体验、发现,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没有深入地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所以,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 ” 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际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

  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请看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要怕苦、怕累等。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课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请这位学生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老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鸟儿们飞起的时候,凤凰为什么不把它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个责任心强一点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的道理讲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无限。……每当想起当时的掌声,我心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就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现介绍5种常用的策略。

  1. 反思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或者一堂失败的课,可能是师生间的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与专家的一次对话)。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就必须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其自身意义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对话反思策略

  对话反思策略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

  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我们采用了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执教者围绕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专题的一次研讨会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学《洪茶》第11册。

  例1.1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2、自学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交流引导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分段学文,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学生自主选择讨论问题。

  初读课文:分段读、全篇读、分角色读。

  5、总结全文

  座谈会上执教者首先谈本课所力图贯穿的语文新课标理念,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由学生去预习课文。教学每个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然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再与几个同学合作解决,倡导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学习。

  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

  座谈会时我们采用发展性互动性评判,评课教师认为,执教者以“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点来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把教育重点放在系统知识的传授上。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始终处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种既缺乏生机又没有热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评课教师普遍认为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为中心,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去,要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使学习能引起学生积极,持久的探索兴趣,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要以学生的自律性学习为特点,培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以“未来观”培育学生,要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学会适应在社会上面临各种情景,成为能够对其周围的环境施加某些影响,而不是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评课教师还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说茶》这篇课文,应该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观着手,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执教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评议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茶的资料,搜集形式多样,互联网、课外书、茶家介绍等。

  (2)学习有关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预习课文,课的形式茶馆说茶品茶。

  (4)组织形式:1、学生分散坐。

  2、几位优等生开茶馆其他同学为茶客品茶。

  课的流程:

  1、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茶道并讲解茶艺。

  2、其他同学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预习课文所得进行边品茶边说茶,自由发言。

  (1)执教者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2)执教者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 录像反思策略

  录像反思策略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上课和录像:教师围绕专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施教,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2)观看录像:执教者组织其他老师观看录像,执教者预先谈教学设计,再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观看录像的人员评价。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 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策略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教学反思,确定课题。

  课改之风刮遍全国,在学习了有关课改理念后,本校教师也进行了课改尝试,本人听了多堂语文课,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多位教师都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但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2、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跌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1)小组共同目标(即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的确定;(2)组织形式(即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的灵活转换;(3)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要素,小小组合作学习即会取得预期的效益。

  根据以上提出的假设,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略)

  3、实践研究、反思调整

  ①、以学生语文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

  ②、设计检测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思维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发展等)与工具。

  ③、以一节语文课为单元,按预设的研究方案设计教学,并在择定的样本班中实施。

  ④、教学活动后即对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转换教学内容,重复③、④的工作。

  ⑥、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然后再选择基础条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为实验实验1班,四(3)班为实验2班,以进一步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⑦、选择一篇课文,分作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一按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设计,在实验成绩班实施;教学方案二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思路设计,在实验田班实施。

  ⑧、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苦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优于教学方案二,则继续进行第二轮实验。如果结果相反,则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⑨、在教学方案一优于教学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选择一篇课文,同样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只是教学方案一在实验2班实施,教学方案二在实验1班实施。

  ⑩教学活动后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仍优于教学方案二,则证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结果相反,则表明研究方案还存在着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写报告、总体推广

  本阶段工作主要是对上阶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在校内向总体推广。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3)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档案袋策略

  档案袋策略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袋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在运用以上反思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应付检查。所以,反思性总结的内容要真实,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忌空泛冗长。反思性总结应写得详实、具体、准确,不应泛泛而谈。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总结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实用。特别是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此外,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常翻、常研,做到温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3]杨章宏. 课题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郭根福.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中小学管理20xx,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金翅雀》一课所在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真爱无言,大爱无疆》。本文虽然是两条线索并行的,但我认为主线应该是孩子的心情变化。因为父母的爱,是依托孩子所讲述的故事,以无言中的担忧紧张进行表达的;而孩子对小金翅雀那种天真无邪的爱,是依托讲述过程中的忘我和兴奋,以极尽细致的描述来表达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最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如果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父母的情感也就不难了。

  在设计中心话题的时候,我也是思索再三。从“孩子和父母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入手,我发现孩子们很容易被框在几个表达心情的词语里,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为:“你读懂了谁的'内心世界?”因为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他们走入文本潜心读书,因为我们应有这样的理念:不能给学生什么,而是在我们地帮助下,他们学到了些什么。在学生充分感受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之后,我让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等到理解父母心情的时候,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品。最后再回到文本,让学生朗读课文高潮部分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文中将两条线索交织推进的结构特点。在最后一段抓住文本的“留白”,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最后升华到体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所有的爱的表达。最后设计的小练笔《小金翅雀“历险”记》,是为了让学生将在本文学习中的收获,饶有兴趣地整理运用。

  纵观本课的教学,我认为目标基本已经达成。学生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在品词析句中,抓住描写孩子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孩子的情感,兴趣盎然的讲述孩子所讲述的故事,并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也能在这个基础上体会到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担忧。但遗憾之处也颇多。主要问题在放手让学生体会父母心情的过程中,细节设计还是不够全面,尤其对学生的预设仍显不足,课堂上没有把握好契机,“放”的不够开,“引”的不够到。所以学生的自主仍然有被剥夺的嫌疑。今后还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学生省时、高效的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主进行学习。因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得让学生“会学”。

  谨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的课堂迈向更理想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写

  在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基础上,教师从中挑选出三五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一段话。写时可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的顺序,只要通顺、流畅就行。完成这样的训练后,我们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去表述这个语境;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词语,尽可能写得长一些。比如《珍珠鸟》一课,共有10个词语:愈发、陪伴、索性、生怕、神气十足、拨开、淘气、扭动、信赖、不由自主。教学时,要求以“陪伴”开头,以“不由自主”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插入的词语越多越好。当然,挑选词语也有讲究,初始可以挑选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词语,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度,最终将根本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想象、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从以下撷取的例子可以表明:连词组句的拓展性写作训练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深受学生欢迎。

  今天,妈妈送我一件礼物――小百灵。一见到它,我就被它那副机灵、淘气的样子吸引住了。吃午饭的时候,我把鸟笼打开,想给它喂食,可它对我这个小主人却不怎么欢迎,生怕我伤害它似的,一跳躲得老远老远。我只好把鸟食放进食槽里,轻轻地关上了笼门。到了第六天,它不那么怕我了,它不但不躲开,还用信任的眼神望着我。于是,我干脆把笼门敞开,让它在房间里飞飞,活动活动。有一次,也许是太渴了,它索性“咕咚咕咚”喝起我的苹果汁,还扭动着小屁股回头望望我,像是在跳它的新舞蹈。到了第十天,小百灵飞出鸟笼,落在我的书桌上,眨巴着眼睛不住地瞅着我的一举一动,好像对我说:“累了吧,歇歇吧!陪伴我去看看蓝天白云,好吗?”从它神气十足的样子可以看出,小百灵已经完全信赖我了。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笔,捧着它来到阳台上陪它一起看风景。

  二、饱含情感地读

  字词立体化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读,学生对自己连词组句的拓展性文章进行饱含情感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很轻松地达到“读一读”中读准字音,感受汉字的音韵美、节奏美的要求。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学生怀着成功的体验朗读自己创作的短文,定能声情并茂,深切领略到文字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扩大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我们说,朗读以理解词语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词语的感悟品味,感受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畅所欲言地议

  字词立体化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即对其他同学所朗读的短文进行评议。可以评议朗读的.内容。也可以评议朗读的技巧等等。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台下学生凝神倾听台上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他们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顿时,“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各种情感与智慧的火花碰撞、进发。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态度。请看学生对《珍珠鸟》“读一读,写一写”中对闫榕同学创作的短文的朗读评议。

  生1: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白猫追寻小喜鹊”的场面描写,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动物闹春图”。

  生2:我不理解“小喜鹊也许是为了感恩而信赖这棵大树的吧”一句,“感恩”和“信赖”是什么关系?

  师:“感恩”是什么意思?大家结合语境想想。

  生1:“感恩”是指对别人的好意心怀谢意。

  生2:是啊,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喜鹊不是及时遇到这棵大树而被白猫捉住了,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感恩”和“信赖”是因果关系。

  生3:写小喜鹊报喜用“喳喳”,很传神;写白猫扫兴而归用“喵喵”,也很传神。但是方海啸同学没有读出这两处象声词的不同意味和语调。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请你读读看。

  (学生朗读,意味和语调表达恰到好处)

  师:是的,我们朗读时要注意根据语句表达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语调读出别样的情感来,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功效。

  在字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讨论、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的过程,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在“评议”时,应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这样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看,即听即评,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学生评议的口语交际实际上是对思维的全面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珍珠泉》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美情深,情景交融。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美丽又趣,表达了作者吴然对家乡热爱的感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本文在写法上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因此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中,富于感染力。这一课在描写上有如下特色:

  1、静态着笔。作者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你看,“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是珍珠泉“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三个“那样”,说明了泉水的又绿又深,清可见底“这一眼清泉,无论是周围的环境还是本身都渗透着如养着深闺的女儿般的“绿”“深”“清”“幽”的美感,让人赏之不忍离去,流连忘返。

  2、活用动词。作者在描写珍珠的静态后,笔锋一转,由静而动,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里的“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的运用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

  3、语言活泼。文章中有惟妙惟肖的描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有精巧的摹色:“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有形象的比喻:“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还有充满激情的重复:“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表达了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仅这一段中就有如此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摘要】阅读教学是常谈常新的问题,教师们实践着、探索着,以新课改理念指导着阅读教学,逐渐探索从阅读到悦读、乐读的质的飞跃的策略,创新“以人为本”的互动阅读模式,阅读课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文章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既要“语”,也要“文”。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怎样才能突出“语”和“文”,关键是教师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又决定着语文课堂的“品质”和“灵魂”。下面,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追求语文阅读的本体回归,构建自主高效的阅读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题眼,注重导读

  文题是文章的主题的高度浓缩,而文题的中心词——“题眼”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纲举目张”之作用。因此,对于文眼的挖掘应画龙点睛。

  (一)通过“题眼”,明确课文写的什么

  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认认字、组组词、读通顺课文的简单阅读,而是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受到什么感悟、得到什么启示等。而题眼的分析和把握,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轮椅上的霍金》这个文题,让学生反复读题目,分析这个文题的词组结构:“轮椅上的+霍金”显然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词是霍金,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修饰成分“轮椅上的”,定位了霍金是个离不开轮椅的人。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霍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促使学生迫不及待进入阅读状态。

  (二)故事导读,引发阅读兴趣

  故事导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生喜欢故事,故事可以把他们带进阅读的情境中。《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导入,在引导学生分析文题“轮椅上的”时,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知道的“轮椅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特殊的“英雄”。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张海迪的生活情境的图片,和学生一起聊聊张海迪:她就是张海迪,从小学就高位截瘫,但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病魔……古今中外,身残志不残、敢于挑战而创造奇迹的人也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这样一位奇人,他的名字是“霍金”,他的事迹和精神会更让你感到惊讶——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人不敢相信,但就是事实。那么,霍金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你想了解霍金吗?请打开课本,阅读《轮椅上的霍金》,阅读后,你会收获颇丰……这样,由故事引入,引导学生阅读的.欲望,为悦读埋下伏笔。

  二、有效引读,注重内容的把握

  (一)借助于插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轮椅上的霍金》中有一幅霍金的生活情景的插图,借助于这个插图,或者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更多的轮椅上的霍金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插图,从整体上概括描写一下霍金的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毋庸置疑,在学生没有读课文之前,对霍金不了解的前提下,学生眼中的霍金是病态的、“丑”的,尤其是对于霍金的龇牙咧嘴、面部扭曲等,更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致,甚至有:这个人怎么长这个样、有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奇人、会有怎样的“奇事”的疑团,从而,更加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阅读一般情况下,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浏览的方式,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如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而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一写霍金的辉煌成就、二写霍金的悲惨命运、三写霍金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四写霍金的精神和人格力量震撼了大众。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课文中是如何评价霍金的,把霍金称为什么?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如:霍金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简单对霍金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单揭示,这样,学生通过读——思——练,纵观全文,把握中心。

  三、读、思、悟结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多样化阅读,促使学生悦读

  阅读的方法很多,常说的有扫读、精读、推断读,构建互动课堂,阅读方法还有赛读、表演读等。对于《轮椅上的霍金》的朗读,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演读的方式,促使他们走进文本中的人物,用心灵和主人公对话。如女记住采访霍金的一段,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女记者,向“霍金”提出问题,一个扮演霍金,和女记者“对话”,体会女记者提问时的心情,以及“霍金”的内心表现,从而更加了解霍金。

  (二)品读,领悟文本真谛

  教师提出对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和领悟文本真谛。如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在女记者、一般人眼里,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女记者提问后,为什么现场鸦雀无声?等的问题,促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文章中,不再局限于读通的层面,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功能。

  (三)以写促读,实现读写结合

  传统教学,割裂读和写的关系,使语文教学呈现块块教学趋势,而新课标明确规定“读写结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训练后,引导学生写作训练,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如“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显然,这个写作任务相当于读后感,通过写作,使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霍金对话,与霍金进行心灵的沟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与低,阅读教学,应通过任务的设计、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受到熏陶,语文阅读教学的课改之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改革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许功言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正式上课时,我询问学生向别人表达欢迎、祝福应当用什么方式?启发学生对听课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紧之后经过生活化的几幅掌声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掌声能带给人信心、勇气和力量。在教学中,紧扣掌声前后英子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英子的内心境感。

  (一)成功之处:

  1.本次教学在环节设计上,我抓住两个写掌声响起的句子,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展开,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展开,揣摩英子前后心境、性格等的转变,感受掌声带给英子心灵的震撼,并由此明白两次掌声的含义,明白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主角转换”的方法,经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我寻找感受英子不一样的内心世界。经过用不一样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一样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感受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境。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我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二)不足之处:

  1.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也没有很的检查。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教师应当多加指导,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及时检查。

  2.没有整体阅读。虽然我安排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可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平时课堂上多加练习。

  3.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在默读中理解故事资料,我在确定朗读形式时,只备了教材,忽视了单元目标。如果在学生体会英子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二.三自然段,相信应当能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经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提升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教完《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

  在开始读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感动了。之后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多问题不禁困扰了我:孩子们读完后,是否于我们有一样的强烈震撼?要知道对于海伦的一生,课文几乎都是些概括性的语言,虽然有些例子,但终究不具体,不够曲折,这是很难打动学生心的。因为孩子们没有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也没有什么灾难发生,这可能使得他们无法真正从心灵上受到震撼。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海伦呢?我阅读了海伦大量的作品,了解了海伦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人生。我带着对海伦的敬佩引领孩子们两次去读课题,当时我似乎已经感受到孩子们激情澎湃的.心了。

  那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如何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呢?我想应该从具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

  1、学习盲文。

  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并圈画出关键词语,并写上旁批。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深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通过创设情境,在老师的叙述下让学生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想象她如饥似渴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情景,我引导孩子认识盲文,从而感受到她学习盲文时的勤奋刻苦和坚强。

  2、练习说话。

  引导学习“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获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个重点段落先采用指名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从而让他们说出感受?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想象平时学英语时不但能看着老师发音时嘴形的变化,还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但很多同学还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而海伦却只能摸口型和嘴唇的颤动来学习说话,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最终学会了说话,当她终于可以大声地呼唤“爸爸”“妈妈”的时,我想不仅感动了她的父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要让孩子们读,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反复读,读中悟,悟中读,能读好,就说明读懂了。

  仅仅靠情感熏陶就能让海伦深深的埋在孩子们的心底吗?可以通过小练笔,想起哪些名言或成语来展露孩子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敬意。此刻,孩子们已经置身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这时通过齐读海伦的名言,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完全迸发出来了,他们此时此刻看到的不再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双耳失聪的残疾人,而是一个知识广博,令天下人尊敬的人。

  其实这节课失败的地方还是有的。如在教学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这一段话时,设计不够深入,从学生的神情中我没有发现海伦那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生命的新开始。

  再如文字的品读不够精细等等,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去揣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语言生动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也是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采用读和想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班上展示学习收获,最后指导学生练习迁移进行。

  一、理清课文的顺序。对于游览类写景的文章,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作者写作的顺序,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提示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描写顺序,这样学生读书后很快就能够说出作者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大潮的壮情景的。接着再来进行读书感悟。

  二、以读促想。 语文教学大多是通过读,尤其是对于描写优美景物的文章,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自己理解体会。例如:学习潮来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书后,说说作者写潮来时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这样学生就能够说出是先写声音后写的形状。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怎么把把潮水的声势浩大读出来。在教学时,我按以下几点进行;

  1、教师指导读。主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2、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这个时候你把自己当做作者,走进作者的心去回味当时的情景,这样学生朗读时就会忘了自己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钱塘江大潮,他们朗读时才会放开嗓子大胆的读。

  三、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学了《观潮》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留在脑海,在学生已经诵读成背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作者笔下的大潮改写成导游词,让他们一导游的身份去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课文的记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

  总之,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在教学时,采用读和想象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的轻松自如。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西门豹》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味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我紧紧抓住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激发学生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首先,对话了解表达需要。当西门豹刚来到邺地,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进行调查时。请学生读“四问四答”,看看这些问答和其他课文中的问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知道,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的四问四答没有繁琐的叙述交代,而是干净利落,直入主题,显得真实可信。这让学生也明白为了简单明了的叙述是表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详尽生动的叙述。

  其次,对话激发学生想象

  一、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门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走入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学生有的说:“这么说巫婆和官绅就会以为西门豹也是支持他们的,为了降低巫婆和官绅们的警惕性。”有的说:“其实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惩罚巫婆和官绅。”有的说:“他不想过早把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二、”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充分利用书本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交流,有的学生说:“巫婆慌乱极了,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有的说:“巫婆手伸得长长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呢?学生想象“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难道回不来了吗?”“她为河伯办事,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呢?”

  三、”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会有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啊?他们这么怕,是不是有诈?”有的学生说:“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怜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说:“看来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过对话想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个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实施诚挚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首先谈话揭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另外,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从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一、交换角度,学造句

  孩子小造句时常会出现“一呼百应”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说“花儿好看”,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草儿好看”、“树儿好看”……不是这种通病,要么句子内容干瘪。我在指导造句就“对症下药”,防治这两大通病。在指导“无边无际”造句时,先让孩子们想想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孩子们想到了大海、草原、沙漠、天空……于是我说你能选一个地方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吗?然后我先说一句;“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行走着。”于是孩子们也学着我的句子说起来。“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着。”“小马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孩子们的句子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好,一个个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于是我又说:“我还会说得跟别人不一样,你行吗?”孩子们思索之后,一个个崭新的句子蹦出来了“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寻找着水源。”“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游得小鱼我认识。”“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航行是非常危险的。”“牛、羊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这时我把手中的蘑菇纷纷发给孩子们,并说能在句子后面加上问号或感叹号吗?领到奖品的孩子们极度的兴奋与活跃。一只只小手举得更高“你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吗?”“看!一群可爱的白鸽正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呢!”……一个个美丽的句子从孩子们嘴里蹦出,课堂上洋溢着快乐、兴奋,眼睛里闪烁着灵气、智慧。

  是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兴奋下,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我们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

  二、联系生活,悟寓意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到得少知道得少,还自以不正确的。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如果要理解并体会这个成语的寓意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正如课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无边无际造句之后,我说孩子们小青蛙听你们说外面那么好,他也想跳出来看一看,于是我把青蛙图片从井底贴到了井口,又说青蛙跳出井里会看到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想像说话,孩子们从池塘边说到果园里,从果园里说到公园里……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美丽的景色,小青蛙以前怎么不知道?“因为它哪里也不去?”“你想像它那样吗?”“我可不想,我要像小鸟那样。”于是我的手偶青蛙出现了,低下头说:“小朋友,我知道错了,可是我怎样才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呢?快帮我出出主意吧!”“我建议你多看书。”“我说应多走走,了解一下外面的事情。”“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新闻。”“遇到事情,多试一试,多想一想。”“对孩子们,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瞧,孩子们说的,不就是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感兴趣。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多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例如,想象小鹿一天会干些什么,学生在想象、语言描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小鹿的辛苦,与此同时,再指导“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的浑身汗淋淋的”的朗读就容易的多!在突破难点时,我再一次请学生想象小鹿是怎样想的.?小鹿在造桥时遇到了哪些麻烦?通过想象。从中明白小鹿只要下定决心,就会坚持到底。在结尾处,请同学们对小鹿和獐子说些话,再想象说话的同时,也是对文章中心的一个升华。

  2、始终贯穿一个“读”字,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书。如:默读、齐读、自由读、品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发散思维,悟情明理。

  3、将所述内容用简笔画的方式进行板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小鹿造桥、獐子铺路的原因。既简单又省时,比反复枯燥的讲解要巧妙的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6-11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7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10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