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
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习作指导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老师们都在探索,我也一直在尝试。本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观察、描写、布局谋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学生们学到了一些写作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现。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新的发现,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不足之处:
内容的讲解过于繁多,对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过于繁杂。最好选择其中的一类(如描写事物)来学习、分析、写作。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3
习作内容
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尽力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写法点睛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谁不说咱家乡好呢?小朋友,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可爱的(美丽富饶的)家乡吧。
首先要言之有序。
写家乡的景物,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点的景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景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变化来描写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具体写出来,家乡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要抓住特点。
写景时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怎样才能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物不同,景致的特点也不同。比如,从气候上看,北方冬天冷,哈尔滨有“冰城”之称,而南方夏热,重庆有“火炉”之称、“雾都”之誉;从地势上看,有的小朋友家乡在一望无边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有的小朋友则在连绵起伏的丘陵、高耸陡峭的大山上;从物产上看,有的小朋友家乡盛产小麦,棉花,苹果,而有的家乡盛产水稻、香蕉、柑桔……总之,可以从事物的种类、大小、形状、色彩、声音,从静态、动态等方面去发现特点,去描写特点。
最后表达真情。
写景表达的情感必须真实,这样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别人。对家乡的赞美、热爱,可以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来,也可以在开头、结尾和文中直接抒发对家乡的真情。此外要展开合理的想象,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亲切的拟人、有力的反问、动人的夸张,以及引用美妙的传说,这样写会更加生动优美,更加吸引读者。
小朋友,快快拿起你的五彩妙笔,尽情描绘那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吧!
思路点拨
思路1──写一写家乡的大街小巷。你的家乡一定有大街小巷吧?这些大街小巷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一草一木可能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写一写这里的景色吧。
思路2──写一写家乡的四季景色。你的家乡也许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可以写一写家乡四季变化的不同景色吧。
思路3──写一写家乡的山水。你的家乡有山有水吗?不论是高山大河,还是小山小溪,咱们都可以写一写家乡的山或水呢。
思路4──写一写家乡的风景名胜。你的家乡有旅游景点吗?这可是咱们习作的好素材呀!能够成为浏览胜地的地方,景色一定美丽迷人吧,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呢。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4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也进行了本次作文的训练。对本次作文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本次作文就是让学生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这就是要求学生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就应该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兴趣是最强的推动力。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难点。学生写作文难、难写作文已是普遍的`现象。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应该是老师贯穿作文教学始终的研究课题。但是,应试时,作文的写作往往会有字数等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也会难免此俗套。我想:这也是与让学生我手写我心相矛盾之处吧!
3、审题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本次作文要求里强调写熟悉的人的一件值得写的事。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明确写作范围是熟悉的人,写的事是一件值得写的事。如果审题不细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审题的教学应是一大重点。
4、语言积累和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较狭窄,往往有所局限。如:值得写的事就是
助人为乐。因此,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重要。学生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比较枯燥,语言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在语言技巧的训练上应该加强。
5、范文的合理适当运用。对初学写作的人而言,怎么用词用句不知道,怎么组织文章不知道。想有所创新,必先有所模仿。至于怎样用,可探讨。
6、细节描写的训练较难。例如本次作文,在写事时,可写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可是,学生不能较好地写出来。怎样训练是个难点。希望能得到指导。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5
一、引入焕发精彩
一节课的开始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章的序曲。好的开始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能收到一举成功的奇效。这堂课我就在引入部分花了心思。课堂伊始,我出示自己的日记《贝贝天空》集,读了其中两篇日记《趣味童言》《早餐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这时同学们对我的日记发生了兴趣,翘首观看我的日记。这时我对他们说:“我把日记当成了我自己的朋友,对他倾诉自己的乐与悲,记录生活中和贝贝点点小事,你看有意思吧:”学生心有所动,齐声说:“有意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说的时候犹犹豫豫,没有自信心。接着我出示了《日记》儿歌,学生读后谈谈感受。学生们信心增加了不少,有了写作的欲望,悄悄和同位交流起了自己最近的事情。接下来的指导写法学生们听得异常认真。
这次的导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日记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写作的胆怯心理,产生了对日记的兴趣。
二、修改别出心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面批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个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不大,刚刚开始写作文。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词语运用、语言感知能力,为了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特提出比较具体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平时的日记,课堂小练笔,作文都按此步骤进行。长此以往,何愁能力不提高呢?
不足之处:
在进行“读文品趣”这个环节中,明显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学生听得认真,但无论怎么启发他们不能积极响应“趣”在哪儿?显得死气沉沉的`。这可能与我钻研教材不够,启发引导的方法不恰当。课前在导入和修改方面花了心思,方法的引导就显不足,今后在这方面注意。
本次习作结果统计:
1、本次习作47人中有将近40人使用了优美词语,有意识使用优美词语人数占80%左右。摘录部分优美词语:一蹦三尺高、香喷喷、撒娇、严肃、又香又脆、无可奈何等。这其中也有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能说清楚事情,句子通顺的学生60%左右,写出优美句子的同学之友十几人,只占20%左右。还有20%的学生句子谢不通顺,前后句子意思跨度太大,不连贯,事情写得不清楚。这说明学生积累语言少,驾驭能力不行。
部分优美句子:香气扑鼻,在大门口就能问道香味。我在家哄我那可爱又调皮的妹妹……
习作7的教学要求:首先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了,当时作者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作者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然后,让学生明白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的区别——有特定的格式。
结果,这堂课收效不能令人满意,任我三番五次强调,学生还是要犯错。不是学生无内容可写,也不是学生语句不流畅,或者出现错别字多等现象。使我恼火的是日记格式一错再错。教学过程中,为使那些基础不好的,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能真正知道日子的写作与其他作文的区别,我把日子格式“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画出个模版给他们看,但是他们当中还是有人弄错。教学以来,一直都害怕小学应用文的教学,不知该怎么讲,学生才能完全记忆那些格式。还请名师指点。
又到习作了,这许多孩子紧张而又充满兴趣的一项语文活动,学生们可以在习作中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这次的习作对我们的学生简直是小菜一碟——学写一篇日记,而我们的学生算起来已经写了两学期的日记了,每天都会得到老师的批阅和指导,他们许多人的日记我自己认为,远已超过我的水平,不但内容具体,还影射出他们那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奇异的想象,所以这次习作我们完成的很轻松,很满意!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了解便条的主要用途。
2、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便条,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简单的便条,尽量做到正确、简练、通顺。并可以在生活实践中用便条,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放假时你去哪玩了?
生1:我去北戴河了。(你看见大海了吧!喜欢吗?我也十分喜欢大海。)
生2:我去科技馆了。(在那里你一定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师:同学们玩得都很高兴,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很苦恼,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请看录像第一节:几个同学的谈话让A很不高兴,因为自己的爸爸不能的带自己到动物园玩。他们一起议论怎样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得出好结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环节意图:谈话方式引入,使学生既有一种亲切感,又在放松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新课,为后面的预写打下情感基础,让学生清楚写什么。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提高:发言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锻炼,对不发言的学生也是一个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懂得讲话意思这个能力的培养。教师用这种方式真正走到学生之中,和他们谈天,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问题师:录像中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生:雪男(用不用说爸爸妈妈叫她小明。怕学生在下面环节看书时和书中的便条比较,产生疑问)
师:这位同学有什么苦恼的事?
生:她想去动物园可是和爸爸说了三次都没有去成,她不知怎么办?(你看得真认真)
师:同学们给她出了什么好注意呢?
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二、新授:
(一)预写:
师:给爸爸写些什么呢?我们现在就帮她试着写写吧!注意把你想说的话写清楚。
生:写条
环节意图:通过看录像,学生在情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这时让他们试着先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写条的格式是否正确,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这也是学生的自主尝试的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比单纯的教师传授要好得多。学生尝试就是他们自己感悟的过程。
师:巡视。①格式有错误的学生的条
找到2个条
②格式和内容都比较好的学生的条
注:先找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只是自己读读,格式有错误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写的?
生(格式和内容都比较好的学生的条):……
(你把不好意思说的话写清楚了,不错;你是用商量的语气写的,真懂事;你很诚恳,我想爸爸看了这张条一定会带你去的)
环节意图: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尝试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写条的格式和大致内容。
(二)与留言条比较:
师:这位同学自己也写了一张条,你来读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和留言条一样
师:留言条是我们二年级学的知识你还记得,真好!
师:到底是不是留言条呢?这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留言条,对比着读读。
生1:格式一样。(是呀!这和留言条的格式一模一样,你读得真认真)
生2:留言条只是留言,就一句话;这张条写出了心里话。(你真会读书,一下就抓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环节意图:留言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便条的格式完全是留言条的迁移,一次格式(或是说他们间的相同点)就不是教学的重点了,而重点在揭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出示留言条学生自读、自误,体会不同之处,教师给与适当的激励,这节课的地一个难点可以说就解决了。
(三)揭示“便条”:
师:这就是“便条”?(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留言条就是便条的一种。
师:“便”是什么意思?
生:方便、简便、快捷。(对了)
师:“条”呢?
生:小纸条。
师:就是这一张小小的纸条写的内容既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又要简练
环节意图:让学生清楚便条不是写信,只是生活中有需要时用的简单、明了的条子,所写内容要件练,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四)录像展示便条的作用:
师:爸爸看了同学便条真的带她到动物园去玩了——请看。
师:这张小小的便条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环节意图:让学生看到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大,也是对所写便条的一个回复。
(五)拓展学生思维:
师:这是写给爸爸的便条,还可以写给谁?
写些什么呢?快把书打开P13页读读第二张便条吧!
师: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便条也可以写给老师(不只写给爸爸,还可以写给老师,你读得真认真。是呀!便条写给谁都可以)
生2:要写清是谁写的,给谁写(真好,你说出了写便条的格式)
生3:还可以写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你真有想法)
生4:还可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你读懂了写便条同学的心)
师:便条可以可写给爸爸,老师,还可以写给谁,写些什么呢?
生1:写给同学: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你是在和伙伴交流当面不好意思对他说的话,是在道歉)
师:板书:道歉
生2:写给妈妈:批评我是为我好,感谢妈妈(你真懂妈妈的心,妈妈知道一定很高兴,同时你也是在对妈妈表示感谢)
师:板书:感谢
生3:写给爸爸妈妈:他们经常打架(你是在劝告爸爸妈妈不要打架了,每天都快乐多好!)
师:板书:劝告
……
……
师:看来便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很多方面可以用便条的形式来表达。
师:现在你就试着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
生:写便条。
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便条准备展示。
师:写好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小组交流。
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会展示的便条。
生:展示。
环节意图: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灵魂所在,主要是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清楚:只要自己需要便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使用。在课堂上完成一张完整的便条,每位学生的思路应该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便条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三、发散、总结:
师:同学们的便条写好了,你打算怎样交给对方呢?
生1:放在手中就跑(你是直接交给对方的。为什么马上跑?有些不好意思)
生2:放在……底下、铅笔盒里(这个方法也挺巧妙,不好意思直接给可以放在别人注意的地方)
生3:转交(这个方法也可以)
师:你写的条的对象在现场吗?在的你就想办法交给他(她)吧!
师:我收到了一张便条。读给大家听听。(回复)
师:谁还收到便条了,给大家读读行吗?
师:有的同学为什么没动呢?
生:我写条的对象不在现场
师:你一定想好怎样给对方了,回家把你写的便条交到他们手中吧!
环节意图:在学生感知——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由根据情节书写的便条过度到每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现实生活中的切实要求。这就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锻炼了她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把便条交给对方是一个现实问题,在课堂上安排这一个环节也是开拓学生思路的一个环节,学生应该是很有兴趣的。
板书设计:
便条
感谢道歉劝告帮助
祝福惊喜商量认错
教学反思: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事情写出自己的心声,同时由于留言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在写便条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学生的写的比较好,效果不错。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8
上周我们的教研课是闫**老师讲的第二单元习作课,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习作课。教研课采用一课两上的模式,第一次授课在三.(4)班,第二次在我们班。通过两次对比听课,我发现了很多课堂中的亮点和自己班级的问题,记录在本篇反思中,如下:
闫**老师课堂的亮点,一、巧妙地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先说后写,让习作成为学生记录自己所听、所感的方式,从而破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二、将优秀习作巧妙地转换成了老师的亲身经历,把习作的作者说成是身边的好朋友,一下子拉近了文字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故事里的人就是自己。从开篇的《家乡的小河》到《保护环境倡议书》,再到最后的《未来家乡》,每一篇都变得那么真实,那么亲切,孩子们的思路一步步紧跟着闫老师的教学设计走,自然流畅。三、在想象未来家乡变化时,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未来家乡的美丽环境,又让孩子们加深了对已学词语的印象,“郁郁葱葱”、“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姹紫嫣红”这些课文中积累的词语一下子从孩子们口中蹦了出来,学会运用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学到的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在表达出来。四、课堂的一开始也是亮点之一,闫老师安排了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这也是我这学期想在班级课堂中加入的一个环节,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样的展示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每天的.倾听和观察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马上我们班的“阳光故事会”也要开始了,期待着孩子们的优异表现。
接下来说说通过听课发现的我们班学生的不足。通过两次对比上课,我发现班里学生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普遍倾听习惯不好。当有同学发言时,下面总会有学生自己小声跟着说,这种现象在平时上课也存在,究其原因不是一方面造成的,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解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二是加快点名回答问题的节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三是改变回答问题的方式,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习惯,这样思维快的同学可以马上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至于苦苦等着老师点名,而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也能在听到其他同学发言后受到启发,想好后站起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课堂上有时已经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了,可还有学生停留在之前问题的争论中,不能很好地跟着课堂节奏走,如果他们提前预习了课文,在讨论时就会更有针对性,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所以提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其实观察发言踊跃的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书上总会有自己提前勾画的痕迹,还没上课他们就把老师问什么问题想好了,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时间是学生自己说了算的,从现在起必须强化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更好地用课堂外的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让良好的习惯早养成,让学生早受益。
通过这次听课对教学、对学生管理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相信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变才会有所进步,要及时把听到的收获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把反思付诸于行动,期待着自己的进步,加油!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9
进入三年级,开始真正习作课教学了,已经上了两个单元的作文课,我发现教起来确实需要有些困难,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积累,但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较大的难度。我认为还是应从模仿起步,它能在理解和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教材将“习作例文”单独编入习作学习内容,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
如“习作3”——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远处有山,天上有朵朵白云,近处一片树林,一条小河从树林里流出来,岸上有草有花:然后让学生添上几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为整幅图涂上颜色。学生看到了有自己参加绘制的这幅美丽的图画,尤其看到有自己添加的可爱的小动物,心里一定很高兴:这时要求学生把这幅画写下来,学生一定是很感兴趣、有话可说的。《习作3》的例文“几条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它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转圈圈。游着游着,小鱼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迅速钻到深水里不见了。”短短的三句话,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样写河里的小鱼。孩子们的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我让他们根据习作要求完成图画,很多孩子还是很自然的想到了小鸟、小兔、小鹿等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在描写时都模仿着所给例文的叙述方法来写,开始,我觉得有些抄袭的感觉,希望他们能写出不一样的`情景,可是转念一想,我是不是要求过高了,孩子们只要对某一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
对于刚刚从写话阶段过渡到习作阶段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对习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故意拔高要求、加大难度就会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心理,学生愁作文、怕作文的情绪就会在习作起始阶段产生,而一旦产生这种情绪,学生便会望作文而兴叹。
于是,我还是赞扬了那些模仿例文较成功并且生动准确描绘图中景物的孩子,在听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表扬诵读了之后,有的孩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心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觉得原来习作就那么简单,自己会写得更好。而我想,孩子们在互听了别人的习作后,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这也是间接一种模仿,这样模仿多了,习作的素材就多了,也就有话可写了,那么习作教学也就可以从模仿开始。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0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整个世界换上了绿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一起出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集春天中各种植物的信息建立植物的观察记录卡。目的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与春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地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茎、枝、叶、花及颜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并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课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完成调查观察表格,为写作指导奠定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的鲜活的资源了。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人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棍、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醒学生作文注意点是要抓住植物的棍、茎(或干)、叶、花(或果实)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文,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介绍与说明,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之处,还具体通过举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给他人又表达出自己对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写出为什么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其次要写出是怎样喜爱的。在写自己喜爱的植物的习作时要具体写出喜爱的表现,如:怎样给花浇水、施肥,怎样看花,怎样使它能晒到太阳……把为什么喜爱和怎么喜爱充分表达出来。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结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只因学生观察过,只因学生思考过,只因有充分的准备过,学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定能拥善于发现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脑、善于写作的文笔!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1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单靠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张庆先生说到读写结合时要求:“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长线”应该是一种隐陛的言语积淀,有一个先吞噬后反刍——吸收、内化,再到倾吐的过程。而“短线”则是一种显性的,“趁热打铁”式的小练笔。例如,学了《雨点》,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不同的句子: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课文开头段总写的句式结构仿写: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学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课文段式层次,用上“这条河好宽哪!——这条河好长啊!——这条河好美啊!”开头学写三段话。还有,学了《小露珠》之后导学:假如你是一种小植物(或小动物),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先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这些因势利导式语言实践,既有句式历练,也有段式的尝试运用。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又为习作储备了怎样表达的语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语串”读读背背的积累和内化,已为儿童自主建构句段、重组相似模块、习作成篇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
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努力探索尝试着把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平时的教学中。现就我平时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案例1:
在一年级一册,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听乐曲,然后提问““这支歌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各抒已见“节奏快”、“欢快”、“一会儿一个声音,一会儿好多声音”、“有趣”……,接着我向他们讲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后提问:“现在我们想一想,乐曲中,当一个乐器在演奏时,你想到了什么?”这时有几个学生叫到“是一个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说:“那几种乐器出现呢?”大家争先恐后的说:“是几个玩具兵在走路”。我继续说:“那大家注意没有,中间有一个很浑厚的声音,这你想像是什么呢?”这时只听见一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学都笑了,不等我提问,大家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说:“乐曲热闹欢快的时候是他们在跳舞”、“慢下来是他们在散步”……于是我放音乐,让他们听第二遍,这次他们纷纷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哼着弦律摇晃脑袋,还有的在模信演奏乐器的样子……此次教学中,我不再采用欣赏课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的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开动脑筋去体会、理解乐曲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欢快,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
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环中,我首先拿出了十余种打击乐器:手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木鱼、铝板琴、沙锤、三角铁、串铃等。然后说:“同学们,大家看见了老师拿出的这些乐器,现在大家就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哪几种乐器为《小雨沙沙》伴奏?老师来看看哪一组演奏的效果最好。”随后,每个小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模仿自己选择的乐器,一块儿边唱歌边演奏。展示的时候,各个组的同学胸有成竹的上台,选择自己的乐器,进行展示。每个组都演奏的很好,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后,同学们自己评价,推出哪个组最好。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大受学生的欢迎,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
在学习《洗手绢》这首歌时,里面的“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启发学生“平时在家你们还帮助妈妈做过些什么家务?”学生们各抒己见“拖地”、“扫地”、“洗碗”……我又提出:“现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绢》这支歌来唱唱我们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组编创。在展示的时候,编创的歌词非常多,“妈妈洗碗我也来”、“妈妈做饭我也来”……同时,我又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编创的歌词,模仿拖地、洗碗等动作编创舞蹈,边唱边表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不止局限于学习书中的东西,表现音乐的形式丰富多样,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
对于前几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还在摸索、尝试中,不过我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3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3-18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实用)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优]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人与动物》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9-0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精选】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5-15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通用12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