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8 08:53: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选]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青蛙搬家》,故事浅显易懂,但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这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

  一、提问要有层次。

  第一层次,提问“为什么青蛙会遭遇这样的下场?”,这是分析原因。第二层次,提问“我们帮青蛙出出主意,它应该怎么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是思考怎么办。第三层次,当学生想到了办法,但办法有漏洞时,应引导修正。提问:“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以此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败的本质。

  二、评价要以积极评价为主。

  学生经过思考后对问题的回答,也许有偏颇之处,但答案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理解、肯定、赞赏,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思考的欲望,将思考向纵深生发。如案例中的积极评价语:“是的!”,“哦,真会想办法!”“这真是一只谦虚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团队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三、引导在关键处。

  案例中学生说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这样它就可以张嘴说话,不会掉下去。这个学生是开动了脑筋想了一个避免掉下去的好办法,却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实质原因,如果老师把课上到这儿就结束的话,那孩子们无法深入本质去考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考验老师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后追根溯源,追问:“哦,真会想办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孩子们自会豁然开朗,认识到如果这样青蛙也会被人们批评骄傲,批评不礼貌。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体会亲清、友情,使之更加热爱生活。

  2.能带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节日的欢乐。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看到你们又来到学校真高兴,不过,老师想问你们昨天玩得快乐吗?那你们都做了哪些快乐的事?

  2.这么多快乐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元宵节》。(师板书课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诵读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们还编了四句诗呢!你们想不想读一读?那就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用你们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读一读吧!

  (2)小组汇报,读全诗,相互评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读完全诗,你在诗中知道了什么?(元宵节月亮是圆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等)

  (4)同学们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节写的这么快乐、那我们怎么读才能也读出对元宵节的喜爱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韵律。

  (1)老师不仅能看到同学们过元宵节的快乐,也能从丁丁和冬冬的诗中读出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读。(按节拍范读)

  (2)生练读。(按生读的情况而定,老师可借助拍手读来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读的质量。)

  (3)全班学生齐读。(拍手读)

  (4)小组读。

  (5)指名读。(相机评价)

  3.读一读,演一演,领悟情趣。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那谁愿意把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给同学们演一演?(准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牌,黑板上画上月亮,利用教室创设家庭过节环境)

  (2)边演要边背诵出《元宵节》。

  (3)全班齐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又说又演的可把他俩急坏了,他们也想来演一演,不过妈妈给他们出了一些生字,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的整个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的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和激励之中,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较清楚。)

  三、联系课文识记生字

  1.拿出本课中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黑板出示)

  2.小组同学在课本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这些字,并记住它们。

  3.汇报识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着我们呢,想看看这些字同学们都认得怎么样了?开火车检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的生字会更深刻,更易接受。)

  【课堂练习】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高兴,他们邀请同学们到他们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关“元宵节”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教学,正逢学生亲身经历的.节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切感,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是本课的重要之处,只有按节奏来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使学生体验全诗的情趣。但一年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老师直接教授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所以我让学生借助听中感悟和拍手伴奏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由于半课的教学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起来较容易,再加上我设置的演一演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品得津津有味,也演得不亦乐乎。短短40分钟,我采用了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听一听、等手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识字方法在上学期得到积累,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到生活中识字。由此,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带给我对学生更多的希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的学习语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设计理念】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板书课题:1.柳树了

  (2)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学生自由说)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及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

  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

  ⑥成果展示。

  (四)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2.写好“朋、友、春、高”四个汉字。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完成练字作业。

  2、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题目就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纯真的儿童情趣,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全诗有鲜明的形象性,赋予了春雷春风春雨等生命,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孩子们都很喜欢散发出诗意的《柳树醒了》,课文的插图及课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春天跳动的生命!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本单元由《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春雨的色彩》、《世界多美呀》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

  本单元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下面谈谈我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儿歌语言的美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用不同的读法去感悟儿歌语言的美。比如,在《山青青》这一课,我指导学生学习“树青青,草青青,山花朵朵笑盈盈”这句话时,我先点名读,然后追问这一长句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让人们体会到树、草、山花的可爱,接下来再点名读,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点名读。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受到儿歌中描绘的意境美后,再问“山花为什么笑”。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想象空间,更能体会到儿歌之美,景色之美。

  二、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小树谣》一课时,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想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在讨论小鸟的争论问题之后,我设计了天空练习,春雨是( ) 。你们瞧,春雨落在( ) ,( )就( )了。以此来启发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小鸟?他们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孩子们认为蓝色的,春雨滴在小河里就成了蓝色了。春雨是白色的,下在白色的楼房上,白楼房冲洗得很干净。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下在大地上,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等等。

  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下面摘录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和相应的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知道最后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学生(齐声回答):七星瓢虫

  老师:对。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应该怎么把吧表演出来呢?

  (学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角色?

  学生:三个。

  老师:那几个角色?

  学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老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学生:好

  老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老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老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学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学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老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学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老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学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老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学生(点头):能。

  学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学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学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学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老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学生:行。

  老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老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老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老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学生:读

  老师:谁来评一评?

  学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老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学生有感情地读)

  老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优点之处: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解决了背诵任务.附:(游戏)

  (1)师:你姓什么?(或39人齐问)

  生:我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弓+长=张(加一加的方法识字))(2)师:你姓什么?(或39人齐问)

  生:我姓马.

  师:什么马?

  生:马上的马.(组词法识字)

  不足之处:

  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书写指导.

  整改措施: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把写字的比重放大!不过多的去拓展讲解较难的形近与音近,同时注重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在黑板演示字的笔顺时,要放大书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7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春笋》一文写的是在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实物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将一个从菜市买来的春笋,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将春笋春笋的“外衣” 一层一层地剥去,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这样叫:“春笋,春笋,快醒醒吧。春天来了,快来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这样呼唤:“春笋,春笋,快出来!快出来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一位小女生,用很轻柔的声音说:“春笋,春笋,快醒醒!快醒醒!春天来了,它在等你出来呢!”

  看!我们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书包当石块压在头上,学生作出使劲的表情,将掀翻的动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春雨在窗外沙沙地下着,我带着一份惬意有走进了教室。恰好,今天要上《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伴着春雨落地的声音,孩子们很愉快地学习了课文。临近教学结束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问题一抛出来,孩子们便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紧接着冒出几只小手来。有的说:“春雨是红色的,春雨一过,太阳便路出笑脸。”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一下,迎春花就开了。”……突然,卫文昭站起来说:“我觉得春雨是无色的,因为它落进池塘里就不见了。”江凯威说:“春雨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因为春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前面那些孩子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江凯威的回答却让我感到意外,“春天也有彩虹吗?”我不解地问。“有啊,有啊!我见过春天的彩虹。”有学生在下面喊起来,我还真没听说过,又怕学生弄错了,接着问:“你是在穿春装的时候看见彩虹的`?彩虹一般是在夏天出现的。”学生很肯定地告诉我:“我肯定是在春天看到彩虹的。”这下我心里没了底,因为我确实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坦然地告诉学生:“对于春雨后会不会出现彩虹这个问题,老师确实不了解,不过下课以后老师准备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告诉你们。”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我就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彩虹”二字,经过查阅得知,彩虹在各个季节的各个时段都有可能出现,只是出现的频率不同罢了。

  第二天,我把自己查询到的结果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作这方面的研究,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十分乐意。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为现在的引导地位,学生也从以前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课堂中的主体。这两者角色的转变,给了教育教学很好的发展契机。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它能是教学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知道“审美疲劳”这个词,最初是在电影《手机》上。当时没太在意,也没往深处想,只知道人们用它来形容对人或者事因长时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漠视和厌倦感。直到有一天当我自己认真观察周围的教育、教学现象,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了,我才明白在生活中的审美疲劳比比皆是,而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着着不容忽视的审美疲劳。

  常常会:刚接班的半学期,学生个个看起来都那么可爱,他们也愿意围着老师问这问那,课堂上更是争相展示,毫不示弱,可过段时间后学生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多了,举手发言的人屈指可数,学生一上课就“静若处子”,下课便“动如脱兔”;平时上课也不咸不淡的,一听说有公开课班里就像开了锅,兴奋异常;更奇怪的是,原来的语文老师常常感叹他们班的学生是如何如何的“木讷”,启而不发,但偶尔有老师去代课,对学生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我就在想:这些现象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审美疲劳”呢?

  上个星期,由于一年级的陈老师生病了,让我代课。我一进教室后,学生就欢呼雀跃,毕竟他们的兴奋代表着我这个老师是受欢迎的。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欢迎,让我心头一动,为什么我不能给他们上一堂别出心裁的语文课呢?

  我酝酿了一下,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毽子变乖了》,虽然教材内容不熟悉,但是却上得神采飞扬。

  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毽子”,请同学说说,“谁认识我们今天的新伙伴呢?”学生是争着大声地回答的,随即我又像魔术师一样从讲台桌里拿出一个毽子,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发出“哇塞”的赞叹声。目的达到了,这是快乐学习的开始。接着我让他们听听老师的朗读,再找找“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毽子在老师的.脚上是很乖的?”“让它高,它就高,让它低,它就低,让它……”引导学生边比划动作边放声读,他们对这样的做法感到很新鲜,自然就声情并茂。课上到这,我忽然想起小孩子最希望别人表扬的就是“乖孩子”,于是就把毽子比喻成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总是不听话,妈妈要他往东它就偏往西,慢慢地,妈妈经常跟他在一起玩,给他讲道理,小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乖了。这样形象的比喻似乎非常接近孩子们的想法,他们很容易接受,上有了体验:“老师,以前我的字写得特别差,后来我反复练习,字也变得漂亮了,而且还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呢!”“寒假时,老师布置我们背唐诗,开始背得很慢,我都不想背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要坚持,我读了很多遍,最后全会背了,我特别开心。”

  40分钟,所有人都觉得太短了。课后,他们回味于这样的语文课,希望我还来代他们的语文课。我知道这是源于他们的快乐与轻松。但细细想一下,发现其中也有着一定的奥秘:

  因为这堂课改变了学生的审美疲劳,不是吗?我用表演的形式来教他们朗读课文,孩子的新鲜感自然而生。我是教高年级语文的,今天却冷不丁地跑到低年级为他们上课,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我如何教他们学课文,却原来变成了边表演边朗读课文,听老师关于毽子的比喻,还可以和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

  其实,孩子和我们一样,看多了一件事,看多了一个人,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我们如果改变了这种局面,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波澜。一堂读读议议的语文课改成了课本剧表演,孩子兴奋,因为没有了回答问题;一堂本该冥思苦想的作文课变成了活动课,孩子兴奋,因为不必咬笔头了;一次热热闹闹的小报评选改成了当场送上小红的形式,孩子兴奋,因为评价成了有形的东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个顽劣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可救药了,可是换了一个老师,他却改变了,因为他听惯了那样的说教,看惯了那样的眼神,习惯了自己的地位,他疲劳了,心中没有一丝涟漪了。

  也许审美疲劳并不是因为事物不美,而是我们展示美的方法、角度单一、不生动,当然在审的人眼里便不美了。面对孩子的审美疲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单调的教学方法学生难免产生如食鸡肋的疲劳感。)会让更多的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汲取知识的快乐;

  改变自己脸部肌肉的位置,即使是微笑也让它变得多样化;

  改变自己近乎僵硬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幽默、诙谐、充满的语言更能博得学生的喜爱;

  让我们能像魔术师那样,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一个惊喜,让他们每天都能收获不同的幸福,让我们的校园变成他们最向往的地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今天的识字课是上午第三节。我和孩子们在间操时间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是开心。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开心。接下来的语文识字课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的:“同学们,我们这间教室里有一()老师,有一()学生,窗外有一()柳树,天上有一()云”说到这里,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突然改口问道:“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幸福么?”同学们高声回答:“幸福!”“你感到了怎样的`幸福呢?”我紧紧追问。孩子们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举起小手大声说了起来。孩子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我任由孩子们随意去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切入本单元教学主题而设计的)几分钟后,我的教学继续进行。我的语言饱含着幸福,快乐。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由此我想到:自开学以来,我上了很多次识字课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但这一次的效果最好。看来上语文课的情绪很重要啊!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新课改以来,我们早已屏弃了原来重在分析说教的阅读教学,而逐渐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然而,当我们面对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时,我们本已明确的教学目标却很难实现。

  原因何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要想让他们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反复朗读上当然很困难,但如果老师能利用好孩子好奇心强,容易被感染,善于模仿这些特点,实现以读代学的教学目标就容易得多了。因此,我总结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两大方法:快乐阅读、以情导读。

  在教学《两只鸟蛋》这节课的第二课时时,我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除去对识字的检查复习和“唱、听”两个字的写字教学。整整30分钟我和孩子们跟随作者的情感时而欢呼雀跃,时而焦急万分……我们都成为了课文中那个淘气的小男孩,都为鸟妈妈担心着急,都愿意让小鸟回归自然,享受百鸟争鸣的景象……这就是快乐阅读,以情导读的结果。

  快乐阅读:只有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读、爱读,进而想读、会读。

  本节课的教学从组织教学到识字检复、词组的积累与课文的导入,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评选小明星,创设情景进入文本,让孩子的快乐贯穿始终,不断变换的形式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大声读是情感的宣泄,轻声读是感情的内省,带着动作表演读更适应孩子的表达方式。每一次的读有每一次的要求,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以情导读:用教师的情感带动孩子的情感,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情感氛围,孩子们才能在感染、模仿中读出情,品出味。

  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第一小节,抓住了“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三个词让孩子充分体会小男孩看到鸟蛋时的惊喜、兴奋和快乐。并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为孩子创设情景,激发情感。第二小节,小鸟出生的课件对学生体会“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老师的感情渲染,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这才有了感情充沛的朗读,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这两点实现了,那么,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的阅读教学要求自然也能比较容易的落实。

  就拿我在本节课开始设计的词语积累这一环节,看起来只是对课后“我会读”的词语积累环节的落实。其实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1)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大自然中引出课文既自然又符合单元主题。

  (2)悟出效,激活思

  在大自然的背景下,让学生说出看到的景物,如天空、树木、鸟蛋、鲜花等。然后老师引出“小小的鸟蛋 鸟蛋小小的”的词组进行朗读练习并要求学生模仿说话。既让孩子体味到了重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体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激活了孩子的思维。

  (3)朗读指导,自然迁移。

  在这一环节先指导孩子练习相关词组的朗读,孩子会读“小小的鸟蛋”“凉凉的鸟蛋”“弯弯的小路”……自然会将朗读情感带入课文,运用其中。这不就是习得法?

  另外,在习得法,悟出效,激活思方面,其他环节的教学也都有所体现。如第三小节,带着动作表演读——一个“捧”字与“拿”字的对比,一个“连忙”的表现,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体味了重点词句的意义。在第四小节的拓展中,歌词的填写及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才会有学生充满感情的个性化表达。在体验了“读”的整个过程之后,孩子们自然也学到了“读’的方法。

  任何一节课,不管设计得多么巧妙,做了怎样精心的安排,如果预设不能符合孩子的实际,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适合他们的特点,那么所有的安排、设计都形同虚设。所以,快乐阅读、以情导读还要踏踏实实的从全面了解孩子入手。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识字6》。这是一篇又关数量词的识字课,虽寥寥数语,却精雕细琢,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深远。教材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通过几组数量词勾勒出几幅亮丽清新的风景画,看似随意,实则有意。每一处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将识字巧妙地与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认识汉字,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量词的用法。

  教完本课之后,通过和各位老师的共同评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错: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情节,在朗读时不是太能吸引学生的'朗读欲望,预计学生在朗读几遍之后就没有多大兴趣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带着大家去旅游”的情境,把整节课串联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这是一篇识字课,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识字特点,设计了“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交流识字方法——读词语”的识字过程,使学生从易到难,扎实有效的掌握了生字。

  三、游戏教学贯穿整节课

  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我说生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识字环节,我还设计了“摘苹果”识字的游戏,在快乐中巩固生字,使学生爱学、乐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给了我惊喜,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做的不够好:

  一、教学环节不太紧凑。整堂课下来,感觉很松散,尤其是识字环节,虽然这节课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但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课文朗读的不够充分。

  二、识字方法没有加以归纳和整合。学生在交流识字方法时说出了很多方法,加一加、加偏旁、组词等等,还有学生说出了形声字,老师应顺势引导,把学生说出来的方法加以归纳和整合,比如有学生用加偏旁的方法,老师应引导:“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这样,既总结了方法,又节省了时间。

  三、拓展环节有点儿流于形式。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编课文,是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达到正确运用数量词的目的。但时间有点仓促,也没想好组织形式,只是让学生说出了数量词短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仿出原文的意境和诗意来,而不能仅仅为了能用数量词而仿写。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不够,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别人的优点,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呢?

  一、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上面片断一的教学就是创设了“大森林游戏”的情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会认”,“比比写写”,“读读说说”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断二“比比写写”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还有没有这样的字兄弟?”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归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3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3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4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9-2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及反思02-14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的教学反思04-21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反思04-2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23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02-20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