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5 17:16: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一、提高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拓宽视野,不管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学科方面,都需要及时充电,让自己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领军人物[1]。

  (一)书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的特点是简易性与灵活性。教学后记看起来比较琐碎,但其是教师通过思考,总结出的教学体会,故而比较宝贵。书写教学后记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还能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资料。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成功的地方,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创新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写教学感悟。

  (二)撰写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

  撰写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是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反思实效的方法。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教育叙事在反思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根据相关要求认真撰写教育叙事,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点滴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后解决的详细过程。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养成撰写教学案例的习惯,以便对教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基础。

  (三)学校制定教学反思标准

  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地域差异及经济条件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标准,以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理清哪些内容需要反思,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互相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因素,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

  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在看待问题时会比较深入,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理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与其他教师相比会比较深。

  (一)文献阅读

  阅读相关文献不仅可以补充教师匮乏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最缺乏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储备。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知识储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教育资料,还应增加对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书籍的阅读,及时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从而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理论指导与理论依据。

  (二)借助网络平台

  很多农村教师都忽略了网络对教学的作用。通过对各教育网站的浏览,能够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从这些教育网站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农村教师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弥补其教学方法的不足。

  (三)增强对本学科的研讨交流

  增强研讨交流,让本学科的教师发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将智慧放到一个筐里,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从其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能够让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其他教师的经历能够更加让自己清楚问题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原因。

  三、提高对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很单一,因此,学校应提高对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丰富他们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提问法,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从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到本子上,以便进行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法,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讨法,教师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对方的优秀之处,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共同提炼可行之处,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这种方法也是教师之间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学分析法,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能够有效减少在以后教学中的失误。

  四、结语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强对教学过程反思的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课文以“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密切关系。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导入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还会变成露珠、霜。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知道的真多!根据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我很快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里的气氛更加活跃。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愿意变成云,因为云在不同时候能够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特别奇妙!于是,我及时引导:有的学生说想变成雪,因为下雪能够净化空气,景色很美。我就鼓励他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学生说愿意变成雨,我又问:“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有个学生说:“大概是好多云纠缠在一起产生的雨吧。”还有个学生说:“我想是云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

  这样的答案,在教学改革中极富典型意义又极富挑战性。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幼稚甚至荒谬,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又充满了想象力,甚至于,这种想象力还不限于文学,它又能回归到科学的灵感火花上去。曾经不止一位科学史上巨匠说过:正是想象力,才是科学发明的原动力。所以,它的挑战性就表现在这里:既要对学生指出他们在科学角度上的答案错误,又要充分鼓励他们答案中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还恰恰说明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认真观察。

  这里面,就有了教师本人全面专业素质的问题:要懂一点自然科学(至少是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要懂一点文学,要懂一点儿童心理学,更要懂得当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如何在它们的交汇点上,po解这样的难题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言,我理解它首先是改革纲要中所指出的:“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文内容既是语文课,又是常识课,既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又是贴近生活的环保教育、节水教育。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既有声,又有画,既有课文,又有谜语,听觉和视觉的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们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

  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热爱自然,也同步进行了启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读一读,写一写”的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储备力度。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读一读,写一写”列出来的字词不仅是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还有常见的表现力强的优美词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贯穿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写

  在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基础上,教师从中挑选出三五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一段话。写时可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的顺序,只要通顺、流畅就行。完成这样的训练后,我们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去表述这个语境;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词语,尽可能写得长一些。比如《珍珠鸟》一课,共有10个词语:愈发、陪伴、索性、生怕、神气十足、拨开、淘气、扭动、信赖、不由自主。教学时,要求以“陪伴”开头,以“不由自主”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插入的词语越多越好。当然,挑选词语也有讲究,初始可以挑选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词语,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度,最终将根本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想象、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从以下撷取的例子可以表明:连词组句的拓展性写作训练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深受学生欢迎。

  今天,妈妈送我一件礼物――小百灵。一见到它,我就被它那副机灵、淘气的样子吸引住了。吃午饭的时候,我把鸟笼打开,想给它喂食,可它对我这个小主人却不怎么欢迎,生怕我伤害它似的,一跳躲得老远老远。我只好把鸟食放进食槽里,轻轻地关上了笼门。到了第六天,它不那么怕我了,它不但不躲开,还用信任的眼神望着我。于是,我干脆把笼门敞开,让它在房间里飞飞,活动活动。有一次,也许是太渴了,它索性“咕咚咕咚”喝起我的苹果汁,还扭动着小屁股回头望望我,像是在跳它的新舞蹈。到了第十天,小百灵飞出鸟笼,落在我的书桌上,眨巴着眼睛不住地瞅着我的一举一动,好像对我说:“累了吧,歇歇吧!陪伴我去看看蓝天白云,好吗?”从它神气十足的样子可以看出,小百灵已经完全信赖我了。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笔,捧着它来到阳台上陪它一起看风景。

  二、饱含情感地读

  字词立体化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读,学生对自己连词组句的拓展性文章进行饱含情感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很轻松地达到“读一读”中读准字音,感受汉字的.音韵美、节奏美的要求。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学生怀着成功的体验朗读自己创作的短文,定能声情并茂,深切领略到文字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扩大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我们说,朗读以理解词语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词语的感悟品味,感受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畅所欲言地议

  字词立体化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即对其他同学所朗读的短文进行评议。可以评议朗读的内容。也可以评议朗读的技巧等等。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台下学生凝神倾听台上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他们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顿时,“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各种情感与智慧的火花碰撞、进发。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态度。请看学生对《珍珠鸟》“读一读,写一写”中对闫榕同学创作的短文的朗读评议。

  生1: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白猫追寻小喜鹊”的场面描写,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动物闹春图”。

  生2:我不理解“小喜鹊也许是为了感恩而信赖这棵大树的吧”一句,“感恩”和“信赖”是什么关系?

  师:“感恩”是什么意思?大家结合语境想想。

  生1:“感恩”是指对别人的好意心怀谢意。

  生2:是啊,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喜鹊不是及时遇到这棵大树而被白猫捉住了,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感恩”和“信赖”是因果关系。

  生3:写小喜鹊报喜用“喳喳”,很传神;写白猫扫兴而归用“喵喵”,也很传神。但是方海啸同学没有读出这两处象声词的不同意味和语调。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请你读读看。

  (学生朗读,意味和语调表达恰到好处)

  师:是的,我们朗读时要注意根据语句表达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语调读出别样的情感来,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功效。

  在字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讨论、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的过程,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在“评议”时,应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这样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看,即听即评,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学生评议的口语交际实际上是对思维的全面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通过学文,要让同学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一道理。文章浅显易懂,同学通过读书就能自己明白这一道理。越是这样浅显易懂的课文,同学越感觉没有爱好,所以如何激发同学的朗读爱好,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低年段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同学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所以我想,低班级的课堂尤其要好玩,尤其要留意在调动同学的乐观性上下功夫。对于文中小松鼠与霰鼠的对话我实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同桌两个一个扮演“小松鼠”、一个扮演“假鼠”,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奇怪——“这是什么花呀?”找到答案之后心里很兴奋,这种心情的变化要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对于小松鼠没找到花生时的失落心情,则通过课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没观察一个花生。”让同学体会一下,在花生生长的漫长过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怎样才能将这种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同学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中多读几遍就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也比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通

  过读书解决的.,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原来我这么厉害!这种朗读指导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是特别值得的,通过时间的积累同学渐渐会把握这种方法,渐渐会养成边读书边思索的习惯,虽然要实现这一步会很困难,但我会始终尝试这样引导同学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昨天我讲了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第11课《天上的星星》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描写了繁星满空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我把整节课分为三部分来讲,一是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情况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查。孩子们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是出示小组交流合作内容,让小组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课文描写了天空中怎样的景象?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在小组内感受一下,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二是课文哪些部分写了繁星满天的景象,哪些部分写了月明星稀的景象?找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可以通过朗读来展示,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来展示,可以通过分析语言文字上的特点来感受。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真正的深入到课堂中去讨论问题。通过一组组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找出了课文中关于表现孩子们对星星喜爱之情的句子。并且从语言运用上也分析了句子的.修辞手法,学生学得较好。只是在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得当,用时间多了点。以至于月明星稀部分也没有讲。我想放在下节课去讲。

  每讲一次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提高,课堂上觉得自己还是缺乏整体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于课堂上的预设内容没有备课备到位。今后多听名师课,多学习,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篇课文是围绕着“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的,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本文在写法上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设计时,我先做了个角色定位,设定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喜爱上网的同学,与大家一起遨游网络世界,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使同学迅速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

  在教学中,我以“蜘蛛也爱上网”的身份带着同学们遨游在网络世界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网络世界的神奇。安排了以下这么几个活动项目:音乐点歌、聊天,接收图片、QQ游戏、信手涂鸦这么几个项目。最后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概括学习的收获,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构建开放的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倡导的理念之一。它呼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走出教室,关注学生的生活。却有很多老师、家长把网络看做洪水猛兽。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勇敢地面对问题的存在,我的看法是堵塞不如疏导。在进行游戏环节时,我强调了对待游戏的态度——可以适当的玩,调节一下身心,但不能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学会上网,学会利用网上资源,应该是利大于弊。很遗憾的是,今天班级主页打不开。可以说让学生接触网络,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课外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上去,我在网上进行点评,效果很不错。

  备课时,有两个问题我比较伤脑筋。一个就是让学生接触网络的利弊,另一个就是课堂的收放间度的把握。语文课毕竟不同于电脑课。它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孤立于课堂。所以我在设计时安排了生字(恋,鼠)的指导,几个表示心情的词语使用。在领会作者心情的同时,结合字词句段的训练。只是前面的教学步骤还不够紧凑,多少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用这句话做为我这节课反思的结束语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

  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三.直奔画面,理解题意:

  我出示的是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在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时,学生只画了“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找到了描写“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来我想这里是我的问题不够明确,我直接让学生划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就行了。因为插图的上勾践主要的姿势是在饭前。句子画好后,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耻辱”: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时我先让学生带着“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自读2、3小节,划出相关的词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补白:理解“万般无奈”时,教师语言描述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被吴王团团包围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带着士兵和吴王决一死战,也曾想到了自杀,宁死不屈啊,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选择是抛下高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绕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这就叫万般无奈。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情吗?要么灭国,要么求和,勾践向吴王求和可不容易,因为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为了谢吴王心头之恨,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给吴王当奴仆,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思吗?

  2、挖掘文字:板书“奴仆”的象形字,通过对这两个字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没有自由供人使唤的下等人,从而为后面学生体会越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做好铺垫。

  3、渗透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如学习“建议”口头造句是重点,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合理的说话情景——扮演大臣和吴王,用“在朝庭上,谋臣纷纷建议(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骄傲地说:“( )”。这里的说话造句是建立在对越王与吴王认识的基础上的——吴王的骄傲和越王的求和这一人文的价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对“建议”肯定的基础上的',是比较适合学生合理想象与“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学会用“建议”造句,而且对吴王的骄傲与越王的求和作深层次的猜测与预见。当然“建议”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旨在学生的感悟。又如比较句子:“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关键字“才”的位置不一样意思表达完全改变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很深。

  4、适度拓展: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设计了延伸“问疾尝粪”的典故。学生对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创设情境: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是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再读文本,引发思考

  再次回到描写卧薪尝胆的第四自然段,引发思考——勾践回国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来那么弱小的国家变得如此强大最终灭掉吴国呢?因为课堂把握节奏不当,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今天的这节课,我深深感到语文课还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不要让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正如郑板桥所说“冗繁削尽留清瘦”,这样的课才会扎实生动,朴实精巧。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比赛能带来诸多的思考才是最珍贵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在教学本课时,强调自渎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渎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结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而后内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点语文,在次基础上还通过说话、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语言。从而,使学会僧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是,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课文写了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主要写他把郊野的风车当做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这段故事是通过堂吉诃德与仆人桑丘的对话展开情节,其中有一处“战风车”情景的生动描写(第8自然段)。塞万提斯运用十分典型化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刻画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课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桑丘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主人沉迷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教学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时就要区分与精度课文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然后,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最后,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根据课文特点,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鉴赏语言,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等。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堂吉诃德》及同步读本中的相关篇章。

  二、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语言、行动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及行动描写,自读自悟,从而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战前”“战后”的人物对话中,对于人物的形象确实做到、了生动具体描写。因此,我在指导时,不是让学生如何体会,而是让他们在细读、精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在“交战”时,重点指导学生“行动”描写的语句。在学生汇报时,适时指导探究字词,不然体会、感悟就会流于形式,做到有根有据、有理由依。

  2、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离不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一些疑问已经能够解决,但随着读书的深入(细读、研读),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可以根据人物、事件来概括,从而捋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3、感情朗读,加深体味。在学生反馈所填表格时,我适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探究字词,落实文本的深入体会,通过指导感情朗读,加深了对文本的体会和感受。

  三、重方法指导,重学生实践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探究也只是指导,学生能感悟体会到什么程度都行。关键是引导学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习本文,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当然失误之处也是不少:我对学生的激励就相对欠缺了,课堂的氛围不是很热烈。这些都有待践行改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凡卡》是一篇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改变了备课中已设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大胆质疑。没想到“一石激起千重浪”,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就连平时极少举手的同学也是一脸的兴奋,手也举得高高的。凡卡是谁?他多大了?课文讲述了有关凡卡的那些内容?为什么要讲述这些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一个个问题呈现于黑板之上。我依次标上了序号,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我发现学生读书兴致很高,而且找到答案时会自觉地标上记号。

  时间不长,10多个问题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参与中全部解决。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围绕凡卡写信的内容和插叙描写进行了重点讲解,学生回答得非常到位,真切地感受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从而明白了凡卡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当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时,学生又一次表现出了空前的活跃,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学生把凡卡的生活和自己的童年进行了对比,体会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幸福和快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此我想到: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味妙药,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撒手,只要教师合理调控,正确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新大纲精神,体现创新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五小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填表讨论,汇报交流”这一重点环节。课堂上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

  2、课堂上我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一环扣一环,学生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体现了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例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请大家做回发明家,写一写你想发明的玻璃。”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既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又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由于课堂在前几个步骤的时间拖长了,这一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只能在课后作业完成。

  3、我注意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幸好我们在以前也接触过《太阳》、《鲸》等说明文,所以我在适当的教学时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方法。希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的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可是在朗读方面,我指导的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我在阅读方面加强一下指导,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的领悟到文章的写作特点。

  2、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够紧凑,导致有的环节没有完成。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判断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训练。

  积累对于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从点滴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今天我很幸运的教学了《寻找幸运花瓣》一课的第一课时,课上得并不出色,但是,因为很珍惜这次授课的机会,也觉得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和其他老师评课的过程都收获了很多,所以,我也及时反思自己,记录下了自己反思之后所得。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明确。

  因为是要教学第一课时,没有太多第一课时授课模式的积累,所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第一课时给怎样教,教些什么?怎样把握?尽管想了又想,也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后来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目标还是过多地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出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中年级段的教学要求,也没有真正站在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角度来制定和推敲,以至于在授课过程中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孩子们自己就能过解决的生字新词问题上。而后来的读课文,整体的感知课文便显得非常的仓促,整堂课上下来,层次结果也不够清晰。我想,如果在我的备课过程中,如果再更多地考虑一下学生的学情,问问自己,本课中,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吃透的,哪些是真正需要我的帮助才更透彻理解的,可能,在今天的教学中,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会更多些吧?

  二、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就像张老师说的,不光课堂的整体环节上要有重点和详略,其实,每一个小环节的设计上,都应该有一定自己的侧重点的。今天,我在教学《寻找幸运花瓣》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学字词部分时,没有更好地把握本课生字的重点,如字形的重点,字音的重点难点以及字词含义的重点,片面的,泛泛的来抓,例如其中的“着实”“究竟”等词语,都反复利用一种方法,让学生找到文章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分析意思等来理解,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其实这些词完全可以放到第二课时,学生感悟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再来进行理解的。所以,在字词教学这方面没有重点难点的区分,在读课文时,又因为时间的不足,使得这一环节虽然发现了学生的不足,却没有紧紧抓住,指导学生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所以,整堂课下来,自己也觉得课堂的点很散乱,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三、语言仍需更加细心,规范。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提问题的时候,很多语言不够规范、清楚,常常要说好几遍。如:让孩子们看着题目质疑,我先问了“你想提什么问题?”(不够明白)然后又接着问了“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些什么?”还有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我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其实,学生当时的`回答是正确的,只因为我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才又问“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加以引导。这样的情况反思起来还是很多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争取能更加准确、细致地提出问题,更加规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流畅、紧凑。

  这堂课今天结束了,留给我的反思和收获却仍在继续,我在想,也许,就像课文《寻找幸运花瓣》一样,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断教学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都像是在寻找自己的“幸运花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兴致勃勃”“兴奋不已”也会有“悻悻离去”“怀疑”“失望”,但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我们都相信,满怀希望寻找之后,我们也会得到“发现”的惊喜与快乐。就像金波老先生在《寻找幸运花瓣》的结尾写道的“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为之努力,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所以,今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您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初中阶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就是一首现代诗。

  本文我设计的导入是问:同学们喜欢诗歌吗?学生基本上都说喜欢。我也请他们背诵了自己比较喜欢的诗歌。基本上背诵的都是古诗。李白的诗被背诵的频率最高。估计问成年人这样的问题,结果应该也是差不多。此设计的目的还是为下一个问题铺垫:你认为诗歌要具备哪些特点。于是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一些对诗歌的一些理性的认识:押韵,分行,富有感情,语言精练,思维跳跃等等。顺便简单提到古诗和现代诗在形式上的区别。于是,进入本课的学习。

  在朗读点评过程中,遇到了一件事。第一部分中,有这么几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关于“哦”的读音问题发生了分歧,有学生读第四声,有学生读第二声。这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我稍微思考之后,决定让他们讨论。我说:到底应该读什么,这是由它的意思决定的,请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于是,他们各抒己见。赞成读第二声的学生说:“哦”的后面是一个问句,所以它也应该表示疑问。赞成读第四声的学生说:他相信妈妈的话,所以,他后来才那么失望。至于后面的问句,是表示他已经有了爬山看海的想望了。我表示同意读第四声。但也表扬了认为读第二声并能说出理由的学生。并由此告诉学生:看起来,很简单的朗读,其实里面大有学问要研究!

  第二部分的朗读,我就学生朗读的情况,提出了,他们缺少重音的处理。对于作者想要借以强调自己思想感情的字词应重读。例如: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此句中“是”就应该重读,它强调了答案“海”,表现了作者的坚定。

  总之,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指出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的事项(停顿,重音,快慢,感情等方面的处理),举例说明即可,不一句一句讲解。

  朗诵点评环节的总结,要提醒学生:诗歌朗读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感情。而要处理好感情,首先要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深入理解诗中词句。

  在揣摩诗歌词句含义的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来试着理解,方法。

  1、联系生活。

  2、发挥想象和联想。

  3、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我”。反对照搬参考书。

  参考书有什么“好处”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让我们教死书。总之,让我们畏首畏尾。

  虽然说,诗歌教学重在朗读,但实际上如果不讲解,也只是和尚念经了。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这篇课文看似简单,但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却相当繁琐,尤其是词句理解。面对着差生面比较广的现状,我们该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一篇课文上下来,还是我自己说的比较多。学生的收获能有多少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脚印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让孩子通过朗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体会到小动物的惊喜,自豪的心情。要想很好的理解这篇小文,关键在于体会小动物的心理变化,并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在前期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怎样让学生体会小狗的感情,因为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较差,不可能在你一篇长篇大论后,就能心领神会,因此,我针对一年级小孩好奇心强的特点,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小动物在雪地中的脚印,漂亮的梅花,竹叶,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除了用这些实物图片让学生体会脚印的美,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小动物,从而身临其境的切实体会发现脚印的惊喜与自豪。

  因为文章两段形式相同,学生读好小狗的话,体会到小狗的感情后,小鸡的语言就不难理解,因此,在这里,我又把重点放在读好小狗的话上面。怎样引导学生读好看是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大费脑筋。自己设计的导语和评价总觉得不够火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这方面,年级组的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尤其是姜老师,在回家的路上都在想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这句话,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怎样从孩子的思维层次出发,设计引导性的语言和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方法和技巧,更让我感到她对教学的认真和执着。

  当然,除了要把握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怎样使整堂课连贯,流畅的进行下来,并且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重要。通过几次的试讲,针对学生的反映,我反复修改的教案,力求精炼的同时,尽量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增强自己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并不时让孩子觉得有惊喜。通过这次的语文课,让我深知上好一节课,不光看老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多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组织一堂高效精彩的课,让学生也达到同样的理解层次。而且课堂中有的事件是突发的,怎样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处理好,要看老师的语文功底,和平时的功夫。良好的课堂效果和学生良好的习惯分不开,学生的习惯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这次课,让我更清楚班集体中孩子的优点在哪,应该怎样继续加强,孩子们的不足在哪,以后怎么训练,训练哪些。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锻炼中,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静夜思》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十二月歌》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石榴笑了》语言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浪花》描述了海边活泼的浪花,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语文百花园六共安排了六项内容。分别是读词语、我爱识字、找反义词、读背古诗、看图说话写句子以及口语交际。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回顾本单元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

  一、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我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石榴笑了》这一课时,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不足之处在于:

  一、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二、不同的学生要注意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2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4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