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3 10:55: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精华(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精华(1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

  一、设计思路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这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一些重点词语,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放动画,欣赏图片,创设情境等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句。

  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冰花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冰花的成因。

  2、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冰花的其他形态。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闯词语关

  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小童家去看看冰花了,家住在东北的小童,每年冬天他都会在玻璃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冰花,你们想看看吗?要想看,首先要闯词语关!

  ②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冰花,每个冰花背后都有一个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惊奇 漂亮 宽大 柔嫩 丰满 晶亮 洁白 一朵朵 一束束)

  (二)、渲染气氛、走近冰花 师:现在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配上雪绒花音乐);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慢慢地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了,伸了个懒腰,从玻璃窗向外望去,(老师在黑板上贴冰花贴图)同学们,快睁开你的眼睛吧,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我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三)、品读课文、突破重难

  ①师:小童和你们一样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惊奇地喊着——(出示课件;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②师:你能把小童第一次看冰花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价) 谁能惊奇地喊出来;(把课件上的“喊”字变成红色)

  ③师:喊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声音要大) 现在你们把我当做是妈妈,你就是小童,能惊奇地喊一喊吗?(学生读)

  ④过渡:玻璃窗上的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居然让小童这么惊奇?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用铅笔把描写冰花的句子画出来。师巡视。(指名读)

  课件出示: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A、瞧,这样的冰花你喜欢吗?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像宽大的树叶的冰花)

  B、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学生说说)对呀,这样的`小草真想摸一摸,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

  看,这样的冰花像小草吗?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像小草的冰花)

  C、牡丹花见过吗?想看吗?(牡丹图片)你看,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又多又密,开的非常旺盛,这就叫“丰满”。

  (课件出示像牡丹的冰花)看,多像那丰满的牡丹啊!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⑤师:这些冰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结在玻璃窗上像……像……像…… 是啊!一束束,一朵朵,冰花——好多啊! 你从哪里看出冰花很多的?(一束束,一朵朵)

  哦,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词语表示数量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一丛丛、一片片……)

  ⑥冰花不仅多而且还非常地——晶亮,洁白,是那么的——美啊!

  师: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我们赶紧把这美丽的文字和画面记在心里吧?看图片背诵。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四)、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小童的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同学们,在你的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呢?请你们用心的看,大胆的想吧,也许有一天,你真的会看到你想象中喜欢的冰花。(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冰花图片)

  (小组讨论)学生举手自由说(老师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小结:我惊奇地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开花了,只要你们留心大自然,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一定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想象中的冰花。

  (五)、童趣对话、巧妙解疑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哪里来的?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快到课文第三段找找答案吧。(指名读)

  (课件出示小童和妈妈的对话)(请男同学读小童的话

  女同学来读一读妈妈的话)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呢?你知道吗?冬爷爷有个秘密告诉你 (课件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齐读)

  师:冰花的出现其实是冬季的一种自然现象,妈妈这样说是不是很幽默有趣,我们 平时说话也要这样说得有意思些。(比如: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那么我们可以说: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说得有趣些吗?(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蜜蜂在花丛中跳舞。)

  (六)、配乐朗读、感知全文

  冬爷爷送给我们这么多,这么美的冰花,让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感谢冬爷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课文吧!

  (七)、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冬爷爷还送给了小朋友许多礼物,如果你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你就会收大自然送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礼物。今天,我想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字,比比谁最会观察,能写好字。

  丰:(学生说读音,说字形,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 老师范写说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 (学生书空,在习字册上描两个写两个)

  他:要写好“他”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

  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笔画写的舒展,注意左窄右宽,写得略为紧凑。

  区分(他 她 它

  (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晶亮洁白又多又美的冰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但现在呀,请你们发挥想象,把你们像到得冰花画下来,或者用美丽的文字写下来,把它制作成贺卡,把大自然的美丽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作业:画画你喜欢的冰花的形状

  板书;

  10、冰花

  千姿百态

  一朵朵 一束束 晶亮洁白 像……像……像……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之处;

  一、由于本地区的的孩子都没有见过冰花,冰花对他们来讲很陌生。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课件给好奇的学生观赏了不同形状的冰花。学生在了解冰花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二、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个比一个更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

  三、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在上课开始,我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五、课文中描绘的冰花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他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姿态美,数量多,色泽美。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冰花的美。一边读一边想象,脑子里面出现图像,从而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晶亮洁白。在第四环节想象说话、练习说话中的设计我感觉比较成功,刻意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冰花还像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当学生的想象飞扬,说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句子时,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语训练。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当然,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总感觉不尽人意。不足之处;如我的教学的语言有时显得有点多,原因怕学生想不到,说不出,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定他们的语言是老师都没想到的,会给教师更好的启发,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用简短的语言及时评价点拨就行了,不必说太多。还有自己的一些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生动,今后还需不断改进。因此,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情感和对语言的感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2

  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的是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到了各位老师的好评。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对同学的学情估计缺乏: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么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只要是课上我引导学生从《语文园地一》中的题目说起,引导学生先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再练习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身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才会被学生在课上弄得个措手不和,毫无防备。我想这就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是“教师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同学唱读的纠正:

  由于刚刚接手一年级同学的.朗读指导不清楚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纠正同学的唱读现象,认为一年级的小同学只要将字音读准就好,唱读也属自然现象,所以没有和时纠正。在听过了指导教师的评课后,我认为自身对于同学的朗读要求过低,应在朗读上对学生加以规范和指导。

  二、在组织课堂方面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深切地感觉到自身的组织课学能力急需加强。看到自身班的同学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是不时地乱动、坐不住,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对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觉力不从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余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在课上,看到有局部的学生坐不住,甚至有说话的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但评价的形式仅仅是口头评价,评价的语言仅仅是“现在某某小组做得好”,如此而已。当时也有的同学出于集体荣誉感也做好了,但是坚持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就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其实,对于本班的同学,我在课下也采用小组评比和发奖励贴纸的形式对同学的课堂表示给予评价和鼓励,只是有老师来听课,我认为在课上给同学们发贴纸会耽误教学时间,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没想到,在课上反复提醒同学们的课堂纪律和坐姿,指出个别同学的问题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因此延误了许多教学时间,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证,学生在课上学习得更加费劲,我讲起课来也觉得力不从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即时性的评价以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至关重要,无论几年级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动身。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缺乏,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教。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3

  这次上的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的第四篇课文,鉴于教材本身的特点:浅显易懂,机械记忆比较多(如生字、笔画、偏旁),理解感悟的内容比较少;鉴于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比较缺乏;又鉴于因为提早上,这成了学生学习的第2篇课文,学生对于如何学习、理解一篇课文还茫然不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的总设计思路就是屏弃深入挖掘,以简单为主。回想这一堂课,优劣参半。先来陈述一下优点吧。

  一、步骤清晰。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通过叠词感悟学校的美、拓展延伸、写字6个部分,后来通过师傅的细心指点和其他平行班老师的热情帮助,我又将这5个部分进行了精简和融合,使教学流程更加地简单明了。导入部分由一个问题和看图说话构成,先问小朋友有没有去过农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二来让学生自己也对新农村有了一次情感体验。朗读和学习生字合为一个部分。因为学生对一人读一句的方式非常生疏,效果较差,所以我就将它改为个别读,学生认为自己哪一句读得美就读哪一句,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而且因为自由选择,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优秀的朗读水平表现出来,学生投入的热情非常高。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来烦琐的分析结构偏旁的教法,先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让学生带读,然后只留下生字,挂在苹果树上,开火车认读。这样我就将朗读课文和学习生字分成了三个小点:①读新词②“摘苹果”游戏③个别朗读。接下来进入了教学的重点部分:感受新农村小学堂的美。我以“青青的瓦”为突破口:①了解什么是青色②在图上找“青青的瓦”③体会“青青的瓦”美在哪里④比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体会叠词的美⑤找“青青”的事物,感受他们的美。然后以此为射点,散到“白白的”散到“宽宽的”散到“大大的”体会他们的美。然后进行了一个句式的练习:学会将课文的句子倒过来说。最后拓展延伸有2个部分组成:①用叠词的形式说说学堂周围的树、山等景色,并能倒过来说。②展示本学校的图片,模仿课文编儿歌。最后学写“了”和“子”。这清晰的步骤,既让我可以顺利地实施我的教学计划,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并且学有所得。

  二、重点突破。

  这一课的重点是第一句“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而这一句的重点又是对叠词的体会,知道叠能将所写事物写得更美。经过师傅的点拨指导,我将“青青的瓦”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他们的视野里包容的内容有限,学习范围太宽,他们会顾此失彼,将学习内容只放在一处,他们比较能集中精神去理解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基础都没有,如何添砖加瓦呢?所以我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青色,课文里“青青的瓦”在哪里。再通过比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体会叠词“青青”本身的美,通过这有意识的比较,让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笔头训练中,能够将叠词无意识地挥洒而出,让语言和文章显得更美。然后让学生说说“青青的瓦”美在哪里,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青青”的,并由我用课件呈列几个例子,让学生知道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青青”的事物,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然后我通过不同程度的引导,如“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枯萎的小草有点变绿了”,“变得更绿了”,“感到满眼都是绿了”。这些评价语的背后是学生越来越富有感情地朗读,把“青青的”读得更美,并且在以后的几节课中,学生对如何将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朗读起课文来更是有板有眼了。当学生对“青青”的事物美在哪里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有感情的朗读将它表现出来之后,我又将此延伸到“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有效。

  学生在课本上所学并不是他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两字内涵丰富,它不是指语言的堆砌,而是语言的运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也要通过运用,语言的运用。所以我设计了( )的树,树( )的这样类似的几个句子,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够让他们以后能用不同的句式更清楚地表情达意,二是延长他们的视线,不要因为课文主要是赞美新农村学堂的美而把视线定格在那里,放宽视野,能发现更美的。之后我让学生观看了自己学校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场所,并在我的提示下为我们自己美丽的校园写一首小诗,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非常有兴趣,小手林立,而且语言也用得非常贴切。通过编小诗,学生不仅能将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也通过对自己学校不同角度的认识,增强了自豪感。这里拓展部分的两个内容,学生都完成的不错,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也顺利地实现了《课标》里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

  不过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其中分量较重的有两个内容。首先识字教学部分,进程太快,不适合低年级的学习水平,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公开课时,也不能轻视对识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猜迷、编儿歌或直接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让学生在认识生字和感悟课文都能学有所得。其次是重点突破部分,因为太过于注重对“青青”的朗读和理解,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这部分,以后还可以精简一些。

  鉴于本人不是耳聪目明之人,所以请年长有经验、年轻有新意的老师今后能多多、耐心地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4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5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二、运用对话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为了能准确的表达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自由对话的形式引导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诗歌教学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

  诗歌教学容易流于空泛和形式化,对于像《雨巷》这样朦胧意境的现代诗更需要反复斟酌。理想的诗歌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达成为宏旨,拿捏好虚实之间的尺度,在营造整体美感的氛围中将教学指向明确化,让学生在个体体验中进入诗歌的`内部世界,体味作者的情感。本篇教学设计在对《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倾向的引导上注重多方位映射和多指向性,让学生在对诗人生平资料的大面积占有之上和对主要意象的立体式解读之中达到对《雨巷》的情感共鸣。

  课后有三首丁香的诗歌,我没有对这三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三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也是一个小小的失误。

  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我会一直努力迈进。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6

  学生第一次接触拼音,就是认读6个单韵母。如何教好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喜欢上拼音。我觉得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学

  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我设计了“摘苹果”、“摸一摸”、“比比谁的耳朵灵”、“邮递员送信”等活泼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学的兴趣盎然。

  2、识记字母,运用儿歌。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 o 时,我请学生想想公鸡是怎么叫的?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o o o 公鸡喔喔叫。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断激励学生。聪明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孩子爱听老师的表扬,这是事实。作为启蒙老师,我始终把欣赏的目光送给每个孩子。看见学生听讲认真,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听见学生发音正确了,我把掌声送给他??所有这些,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由此学习的劲头就足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7

  本课是一首写田野里丰收景象的儿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这篇课文是识字课。因此我在定教学目标时是这样想的:

  1在教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2学习本课3个生字,会写女字,认读6个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看图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5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体现随文识字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课的开始,创设情境,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生自由说,说到牛羊,这时,教师拿出生字卡片,牛羊,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对牛羊2个字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后的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在词、句字,儿歌情境中再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使字义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再初读圈出生字,朗朗读书中,生字不断再现,在随文学习中识字,写字,如女字的处理很好的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特点。就这样在语言环境中,多与生字见面,生字的音、形、义掌握的就扎实了。这种做法注重了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避免了识字教学的机械化和枯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生字。

  二、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积累意识。

  课标中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在注重识字教学的时候不要忽视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如:在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用在……有……说一句话,再如:如果你就是这的小牛、羊你会说些什么?这些地方都是在有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当然,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此外,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生理解了丰收、喜洋洋这些词,在教学中凸显了这些词,学生也就积累了这些词。再如:观察闪闪水水、男男女女这2个词,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些这样的词吗?再有最后引导学生背儿歌,都在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

  三、针对写字目标指导落到实处。

  识字教学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识字和写字。因此,在课上要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课标上谈到,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1、随文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2、堂内示范板眼,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师指导紧扣重点笔画及这个字易错的地方指导。3生在书写前,回想写字姿势,在生书写时,师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都体现了师对学生的关注。4堂内反馈,将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写字教学就较扎实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8

  很多学生能说出诗句,但缺少完整性,这时候我及时的补充,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句回答。之后的环节是让学生跟我一起用完整的语句朗读诗歌,这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加上了一点动作,但动作是重复不变的,应该让动作丰富一下,教师的语言也要充满美感,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的环节是一个游戏环节,我说上一句,让学生接下一句,游戏完成的效果不错,说完之后我就草草收场了,这个环节可以再加上另外的形式,比如:男生说上一句,女生接下一句,或学生说上一句,教师接下一句,这样就增加了生生互动的环节。此次活动的重点我放在了最后的仿编上,我出示了四幅诗歌的背景图,再出示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请学生帮助它们找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完成的效果也很好。因为小动物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背景图也是准备好的,学生动脑筋的成分就比较少。这种替换的形式对于学生是否简单了一些,教师可以只提供背景图,不提供小动物,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学生说的直接画在背景图上,这样,教师主导的成分就少了,学生自主的机会就多了。在后面的小结环节上,教师说的`偏多,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在结束活动环节,我结束的有些快,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挖掘,只是简单的记忆了诗歌内容,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验“家”带给他们的温暖。

  通过此次教学使我对诗歌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学生的原有经验进行提升,让学生愉快的学,大胆地运用和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要多给学生自主交流学习表达的机会,还有教师自身的语言美感和情感表达以及运用技巧还有待于日后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课文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蛙冬眠的特点,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一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2个偏旁,学写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情境图,各种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雪花模型,有小雪花的语气说话)我是小雪花,小朋友们好,秋去冬来,我又回到你们身身边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吗?快看,我们到了!(出示情境图)

  谁能说说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看图描述)

  (师用小雪花在图中飞舞演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飘在树枝上,树枝白了;飘在大地上,大地像铺白色的地毯。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来了几位小动物,大家看是谁来了?(师在情境图上贴上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图片。)

  猜猜他们来干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主识字:

  1、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见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生字:

  (1)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用投影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你们来当小老师,提出容易读错的字,请同学们注意。

  (5)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6)想办法把你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同桌间互相交流。

  (7)汇报记字方法,提出不好记的字。

  4、检测自学情况:用小雪花出示不注音的字,让生认读。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1)师范读课文,同桌练读。

  (2)指名读。A谁能勇敢地说,我读得好!B谁能诚实地说:我读得还不够好!

  (3)齐读课文。

  3、演示,感悟课文内容。

  (1)师用图片在情境图中进行演示。(发出小动物的叫声,随之留下脚印。)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启发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到雪地里画画呢?(引发学生想象)

  4、启发谈话,再读课文。

  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跪去,多开心呀,你们也喜欢下雪的天气吗?下雪后,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都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略)

  板书设计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一年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却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利用出示美x雪景图,伴随着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随即,我问学生,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怎么表达你的高兴心情呢?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经过,无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于是,我就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中,终于体会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兴心情了,“这美x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

  二、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然后,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认读。再同桌互助,互相检查读音。最后是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环节中渗透了多种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换一笔、换部首、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我还设计“开小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读的时间,以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男女问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句时,我利用贴画让学生了解了动物作画的成果。我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动物,你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这么美的画,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样不但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课时设计的内容较多,虽然是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总觉得教学过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够实。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怎样在阅读起步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呢?关于这个问题,在执教了《看菊花》一课后,我有了一些体会:

  一、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感培养

  阅读起步阶段尤其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或用琐碎的问题一问到底。《看菊花》这篇课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文中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为什么写得美?”两个问题,通过看画面及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菊花的颜色美、数量多及不怕冷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这就改变了讲深、讲透的观念,给学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重点句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菊花的可爱、菊花的美以及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着这种已有的语感读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

  二、引导学生迁移生活体验

  在阅读起步阶段,我们还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帮助培养语感。课堂上,在学习有关菊花颜色、数量的语句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出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菊花,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在亲身体验下,鲜明的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看完画面再读表示菊花颜色的语句时,很明显有所不同了,通过自然的停顿和转声处理,五颜六色的菊花仿佛一下就呈现于眼前。读到“一片片”时就自然地扬起了声调,与前面的语句有所区别,突出了菊花的多。

  三、情景创设下的多形式朗读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情境中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一开始,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初步感知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在具体学习朗读描写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冷的语句时,我先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读,进人情境;接着又在自由试读、指名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应边想画面边带着微笑朗读的方法,并再次美读课文;最后,还采取接龙读、轮读、小组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激起学生兴趣,掀起朗读高潮。这时,对学生语感培养也比较到位了,也基本能做到熟读成诵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画面配乐背等形式,帮助学生将优美的范文语言内化。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1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或者是学前班刚刚来到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学习拼音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一下反思:

  第一是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比导致学习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比较的.混乱,从这点看出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是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的设计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刚开始我设计根据儿歌读拼音,比如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之类的,学生读拼音还读得比较认真,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2

  创设情景,带学生去小红家做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很自然地带入要学习的内容。然 后老师把配有彩色图形的词语卡片出示给学生,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初步地使学生认识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借助实物认识生字,学生感兴趣,也容易记住,学得自然轻松。在巩固生字,训练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小明一家人生活的画面,也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现生活情境的有效手段。

  识字伴随着思维活动,特别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生字更有好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势必要松弛结合。为尽量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维,并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那些生字后,我又要求学生给生字找朋友。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音节卡,老师读“沙发”学生找“shāfā”,老师读“茶几”,学生找“chájī”……同时,让一同学贴在生字卡片上,齐读三遍,直到找完为止。这样设计,重视了学生参与,引导了学生思维,学生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在复习生字时,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大声带领同学们读,让台上台下互动,气氛格外热烈。

  所有字词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识字必须多读,也必须多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高频率接触生字,既巩固了生字词,又很好地进行口语训练,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裨益。让学生任选一个物品说一句完整的.话,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在生活中学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的最终目的,认识了生字就要会用,运用生字进行说话,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适时地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分析家人的表情说话,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思想,注重了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总体来说这节课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3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秋游时去过哪儿吗?”小朋友们马上异口同声:“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么?小朋友们众说纷纭,“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莲蓬!”“还看到了大大的荷叶!”“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学生问:“怎么去?”我便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充分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gkh》的第二课时,我主要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第二个是认识哥、弟、个、花、画五个生字;第三个是学习课内“猜一猜”这一儿歌。

  但遗憾的是,由于拼读环节的教学时间没有把控好,导致这节课原本预设的三个大环节仅完成了一个半。教学时间的预判失误,也折射出本节课上的许多问题,如对学生学情认识不清、教学目标定制的不够周全、教学环节尤其是拼读环节设计的梯度性不强等等。通过课后的评课,我也认真反思自己在设计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拼读环节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和反思。

  一、设计清晰明确、具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结果”又包括“过程”,即既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达成的目的',同时又要有为达成这一目的的具体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在拼读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仅仅是关于“结果”的简单阐述。虽然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教学方法的涉及,但四散在教学环节中的方法总没有直接放在目标中来的提纲挈领。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拼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拼读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对方法的考虑也不够到位,重复、机械的拼读俯拾即是,占去了很多时间,同时,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率。经修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合作读、游戏拼读的方法学习两拼、三拼音节,利用记顺口溜、体验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三拼方法。

  为目标明确一个方法,就是为教学指明一个方向。可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是那样重要。

  二、设计有序的教学环节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可以使课堂教学少做许多无用功,让语文教学更高效。在各个环节中,精心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令课堂灵动而富有活力。本节课的拼读环节,从两拼到三拼,从范读到认读,看似有序,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一些重复机械、不太合适的操作方法。比如。

  1、让学生认读带声调音节时,由于我对学生学情预设不够,不放过任何一个带调音节,无重点的每一个都让学生拼读。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先对学生读音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着重对他们认为有困难的读音(如二、三声)进行指导正音。

  2、拼读环节中过多采用“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的形式,原本是想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他们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学会听学会正确读音,可是课中也发现过多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学生拼读兴趣索然,教学也显得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时,我可以多种读的方式有层次的进行,如教师适时范读(初读时)、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游戏拼读、比赛读(巩固认读时),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

  3、三拼音节的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当出示第一个三拼音gua(瓜)时,我先让给生读,再教师正音。这样,对于完全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反而会适得其反。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在出示第一个三拼音时,先教师范读,再让学生学习拼读,如此在知识难点上采用“扶”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三拼音节的读音,也减少部分学生对读法先入为主的情况。

  可见,有序的教学环节,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教学环节、方法设计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情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解读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自己能以此为鉴,取长补短,有所进步。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15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08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03-29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6-24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05-20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精选]05-22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1-16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08-13

一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学反思07-25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