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6 09:01: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

  《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但关系到本单元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影响到今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课前更仔细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了课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说的“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不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字词典是指《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又有学生说:“有字词典是指用来查找的工具书,无字词典是指现实生活”。另一名生说:“无字词典的解释比有字词典的解释更能给以真切、准确的感受。”

  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到:“理解‘骄阳似火’,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我接着说:“很正确,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

  学生听了,兴趣盎然,有的说:“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说:“小狗热得受不了,在树脚下伸舌头散热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看到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词意,我又让同学们回头看眼前的黑板报,说说看到黑板报,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词语,孩子们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丰富多彩”,真正地学会了第二种使用“无字词典”的方法。

  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无,教学反思,词典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鸟叫声,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我就顺势讲了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些知识格外有兴趣,当我问他们鸟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学生因为预习过,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从鸟蛋里出来的。于是我捧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有幸摸到鸟蛋的学生惊呼:鸟蛋。当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个鸟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小小的,有的又说是凉凉的。气氛特别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时间上仿佛多了些,感觉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节课上使用,却是不实际的。

  第二课时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仿佛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鸟叫声,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我就顺势讲了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些知识格外有兴趣,当我问他们鸟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学生因为预习过,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从鸟蛋里出来的。于是我捧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有幸摸到鸟蛋的学生惊呼:鸟蛋。当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个鸟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小小的,有的又说是凉凉的。气氛特别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时间上仿佛多了些,感觉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节课上使用,却是不实际的。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3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次课我主要有3个环节:教授新课、语言能力训练、生字教学。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4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 教学时,我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欣赏配乐的《水调歌头》全词,指导朗读。

  一节课上下来,我也有一些遗憾: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

  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5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看到很多这样的镜头:公交车从远方驶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蜂拥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顾被辗在车轮下的危险;拥挤的商场里,不知在卖什么紧俏商品,长长的队伍里,总有人不自觉地插队,面对旁人的指责面不改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可以如此牺牲自尊,更何况是面临生命的威胁?钻研教材时,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苍白的说教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不知自己上这篇课文应该定位在哪里?反复思考,我觉得孩子们毕竟还是很纯真的,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还不至于植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更何况相信很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选编这篇课文入教材便是一个证明。当然现实社会中,阳光的一面还是有的,前不久刚看到一则报导,杭州某公交车站秩序井然,无论是谁都能自觉地排队乘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原因是一直以来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来累月地到这里维护义务维持秩序,久而久之,人们便养成了习惯。看来阳光下虽然有阴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驱赶,还是能缩小这阴影的范围的。于是我打算结合文中的实验,也进行一次与三年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实验。

  学习课文时,我先以小羊过河的故事导入,这样既切入了“谦让”这一主题,也从反面举了一个例子,为学生明白只有谦让才能让实验成功埋下了伏笔。结合实验,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让学生着重抓住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和“不假思索”一词,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然后这毕竟是实验,接着,我通过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一合作学习的实践来测试学生有没有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谦让”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使学习身体力行。

  在学习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书前要求明确,让学生习得边读书边批注和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1.对“如实”一词,学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课堂上所用的时间太多。如果将此环节浓缩一下,把时间让出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朗读,应该更有效。

  2.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6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更感受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阅读本文,让学生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使他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 学习生字,扎实有效

  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结合偏旁,归类指导。如喃、嗯、味,这三个字都是口字旁,说明与嘴有关,解释:喃喃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嗯即嘴里发出搭理别人的单音。味可以用鼻子闻,也可以用嘴巴品尝。而教“蒙”时,我则结合雾里看物体,就像眼睛蒙了一块纱巾,所以“蒙”字里面有两横,强调上面的一横就是蒙住眼睛的一块纱巾。这样结合字形,形象解说,学生就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固。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句,学习表达方法

  本文通过描写父亲只看了看树林,闻了闻林中的气味,就准确地知道林中有许多小鸟。充分说明 “父亲知鸟”、“父亲爱鸟”。 那如何让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出来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指导学生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体会到父亲的“知鸟”; 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不足之处: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7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由于本篇课文故事性强,读来使人很受感染,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

  为了使本节课发挥最大效益,课前我鼓励学生练习排课本剧,把枯燥的说教与乏味的朗读转化为生活场景,这样我想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所接纳。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选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当时我真感觉自己是课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时我又有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让课本剧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延伸。

  同时,课本剧的展示,会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接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者,这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又是他们思维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他们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而对于观看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不敢直接参与表演,但在观看时他们肯定也会受到感染,产生一些新的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我来演,我会……”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让文本意蕴跃进的过程。以上这些,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不够,没有通过读书,感受晏子的智慧。只有当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真正感受晏子语言的妙处。

  第二、在同学们表演课本剧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不够。

  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如果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再评选出优秀向全班展示汇报,这样会更体现出教学中的民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第四,由于课堂时控观念不强(这是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老病”),因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晏子语言的严密推理等;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指导不够,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总之,反思这节课,今后我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优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力求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

  3、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斜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3、通过对课文地诵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学难点:

  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发现“美”。

  1、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投影出示夕阳组图,学生欣赏)

  2、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赞美夕阳:(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 发散阅读,感受“美”。

  1、过渡: 课文是怎么写夕阳美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9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上课之前我认真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上课前,我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0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第2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令人遐想。全文笔法细腻,色彩绚丽多

  首先运用课件,展示北大荒,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天生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行的契机。因此在我们级部共同讨论这堂课时,上过这堂课的戴老师和丁老师都强调了北大荒图片的重要。是呀说到北大荒,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遥远,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更不用提学生了,但是课文中的北大荒描写的却是那么美丽富饶,和我想象得太不一样了,那么如何让把一个自己一直认为贫穷落后的地方,讲得让学生感到美丽富饶,确实让学生亲眼见一到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学生们在看到后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丽,喜欢上这美丽的北大荒,其实我已经看过无数次这些图片了,可是当在课上再次看到还是禁不住和学生们一样为此惊叹,丰富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其次,加强朗读的在课堂上的时间。《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其实我自己非常想利用这篇文章让学生练习朗读,但是总是没有能够给学生留充分的朗读时间,在备课中我也设计了朗读的环节,但连自己也觉得读得太少,形式太单一。在级部教研中,大家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也帮我想出许多好办法。可以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配乐读。比如在教学小河时,因此小河的净静两个特点,采用让学生先静静地读。然后知名再读,让学生遭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小河平静的特点 。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还有课文最后的拓展也是课文的一个高潮和主题的深化。我在课的最后,出示“现在的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可是你知道以前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问题,接着,我展示了几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 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是学生更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最受益匪浅的是和级部老师的备课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丁老师、王老师这样的老教师的丰厚教学经验。在备课开始时,我对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遥远,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课文中的北大荒描写的却是那么美丽富饶,和我想象得太不不一样,怎样把一个自己一直认为贫穷落后的地方,讲得让学生感到美丽富饶呢?在于丁老师的讨论中,他向我提到了一点,就是如今的北大荒有一个新名字叫北大仓,仓库的仓。使我对北大荒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也对讲这节课有信心,通过回去大量的查阅资料和图片是自己更加了解北大荒

  当然也感受到像戴老师这样教学骨干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备课中戴老师提到北大荒生长什么农作物和植物,本以为自己对北大荒的资料已经很了解了,可这样一个小问题却忽视了,也许在教课中这个小问题不会用,但是对教学的细心、深入研究值得我学习

  在教研小河这一段时,不仅仅这是看出小河的清澈,也能从“静静”这样词语看出小河的平静,因此在朗读中避免齐读,静静的朗读,真的是从读中悟,在悟中读。在级部研中,我真正知道了,也看到了什么叫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这节课我的问题有很多,但是能从中有所收获也是值得的。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1

  小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接受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主要性阶段。在小学中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教学,然而小学阶段中识字是为了小学生阅读做起点和基点的,并且识字教学阶段也是全部语文能力的根基。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诸因素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以教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达到获取知识能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小学中年级中尤其应该注意对学生方法的引导,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一、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一直觉得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好,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发现,好的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入门的向导。一些学生每天勤苦读书而收效却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得当。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非常重视对方法作用的引导,他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什么、怎么去学。学习语文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无论何种方法的学习都应该努力做到眼看(眼到)、脑思(心到)、手写(手到)。譬如“比较法”和“重点突破法”。

  比较是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作比较,可以区别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不同点,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以达到正确的认识事物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作比较。如多音字进行分析字义比较法。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字义。比较体会句子怎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学习重点的突破法。对课文里存在的含义深奥且不易理解的词句,常常会使学生记忆卡壳。这就要让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花些时间和力气去弄懂,并反复体会不理解的词句促进记忆。如《爬山虎》等一些课文要背诵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这种方法。对学生理解和背诵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手中的教材去学习

  在教学课后中我不断去研究教材、发现教材并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二、辅以基本知识。”中明白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教材就必须从教材抓起。

  在班里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对学习语文学习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语文的“基本功”太差,所学的知识犹如过眼烟云。针对这样一中情况来说,要想让学生系统地学生就必须抓好、掌握基础知识。如何抓好并掌握基础知识呢?1.拼音文字过关,积累大量词汇;

  2.词句理解过关,准确表情达意;3. 朗读背诵过关,发展记忆能力;4.基本写作过关,掌握写作要领。

  只有这样对所学的基本知识抓牢并过关,学生才能“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才能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如发现“学困生”完成得较好时,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达到增强其自信心效果,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坚持以阅读为本

  我发现要想学好学问也要多抓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文中的阅读尤为重要,那如何抓住阅读内容就需要以教材为主要:

  1、重“句段”贯“全文”。根据单元的`知识要点,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分析课文时,要把精力放在体现知识要点的几个段落学习的基础上。整体去感受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语言去品味及感悟。如第一单元的教学,知识点确定为“感受自然之美”,讲授时就围绕自然之美来写的,分析其写法,就是引导学生可以推荐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地方给大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2、重“讲读”促“自读”。对于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多采用以讲读促自读的教法。在学生熟读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讲读,而讲读的课文则从课文各个方面对重点段落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会方法且能把讲读中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文当中来、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课,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加强学习强化基础训练

   课后反思中我得到一定启示就是不仅抓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还要对学生基础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要想抓住学生练习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学习一定方法突破”的原则,强化了练习。教材课文后的习题为基础练习题;其次一个单元册后的多项练习、综合阅读练习也要强化训练。这样有效的训练及相互联系又可以让学生起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其中每篇课文中的课文后题可作为一项作业,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其中讲读例文的练习以记忆性练习为主;巩固例文的练习以理解性、巩固性练习为主;自学例文的练习以运用性练习为主,渗透创造性练习内容。

   通过自己不断总结与反思我相信这对学生系统的指导学生能很快并有效的掌握牢固语文知识并能帮助学生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2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善终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详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文本的线索:

  (1) 揭题后,我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是谁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通过初读课文,学生明白了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然后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片段一: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齐读)

  师:一进山门,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学生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师:有道理。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师:那你们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生:他在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说得好。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老桥,你如……”(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作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 在教学快结束时,我问学生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生纷纷回忆到:春游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鸟和树枝随风摆动,我们觉得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高兴,小鸟在快乐地唱歌,树枝好象也在欢乐地舞蹈。我通过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在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线理解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优点:

  1、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通过学生搜集材料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加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一定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到位。

  4、教学思路清晰,能把准教学重难点。

  5、利用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图画,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对于了解海底的神奇,理解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很有帮助,降低了对课文语言理解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说、看的能力。

  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训练。

  3、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4、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学法。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4

  《春联》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在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读春联,激兴趣

  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教室里贴了四幅大红春联,播放了过新年的背景音乐,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说春联,重积累

  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容的时候,我首先指导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然后又指导了一幅春联“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另外的两条我组织学生自学,和同桌讨论,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接着我开展请大家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的活动,要求学生把春联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并亲自动手连一连。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已在动手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归为已有了。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对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5

  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对童话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到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话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堪称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为主轴展开故事情节。在教学本课时我从美丽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园入手,让学生从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为之后花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做好伏笔。在引导学生找出主线“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后进入课文的主导部分,引导学生找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学生通过对比,反复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寒冷与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独,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加入花园后的春景。然后以“原来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巨人的加入会使花园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为。通过想象巨人发火时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读出语气,加深理解。再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终于明白的道理,让同学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一起进入这美丽的花园。

  在揭示课文的道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发现童话语言上的特点,让同学体会到童话可以带领我们去到现实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童话中也可以通过奇妙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中进一步感受童话带来的无穷魅力。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心应手。对于读的部分读得不是很透彻,尤其是描写有孩子与没孩子时花园的情景变化的内容,由于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读得不够透,不够深刻。另外内容的衔接也不够紧凑,在请同学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与接下来揭示寓意这一环节连接不够紧。此外,教育机智发挥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问题处理得不太妥当,这些都是急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促使课堂教学进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虚心地向师傅或有经验的老师指点迷经,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05-16

中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语文的课后反思11-26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实用)05-16

语文教学课后反思02-14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03-01

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02-24

【热】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15篇05-16

语文教学课后反思(精选7篇)06-28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范文大全06-29

有关语文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