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6 08:43: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1.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

  在四川省南部,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1200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时起,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敲打了90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石佛。这就是我国的一尊石佛——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山面水,巍巍端坐。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在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很快地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就这样,乐山大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已经有1100多年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

  1、略读课文第1段。

  (1)教师可出示地图或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岷江”的位置。联系全文理解“传说”是什么意思?90年是多少天?这么多日子的敲打,才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石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精读第2~3段。

  (1)默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乐山大佛是宏大的艺术珍品的词句。

  ①交流感受,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②重点体会“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引导学生思考:

  a、什么是“威严”?

  b、从“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学生自由读——有感情地读——想象读。

  ④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

  总结:

  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反复读,想象画面读,想象自己是作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2)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①请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②请生用“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既……又……”。

  b、请学生用“既……又……”说句话。

  ④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吧!

  ⑤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

  (3)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美观、工整地书写生字,注意“尊”与“遵”的区别。

  3、交流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材料,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3.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功能。本文我将多次运用多媒体把乐山大佛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愉快、主动地学,我就能顺利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小导游的方式进行介绍乐山大佛,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备仓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三年级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开阔视野。课前可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李广的资料。上这节课之前,不妨单设一节口语交际课,先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这种交流不是照着纸读,而是把资料先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然后再讲出来。能讲多少就讲多少。为得是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让李广这个人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起来,鲜活起来。

  然后来上《李广射虎》。因为有了一节课的交流感知,先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印象中的李广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很有可能说出他的'特点:爱兵如子、英勇善战、武艺高强、有勇有谋……这时,可以把这些关键词语板书出来。

  接着让学生略读课文,看这篇课文写的李将军用哪个词语来概括比较恰当?这样就一下子引出文中的“神勇无比”这个关键词语。这也是本课的“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用这个词语为点引导学生读文,效果应该不错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山茶花》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山茶花”颜色多、形状各异的特点,然后指出,山茶花的美丽源于花骨朵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赞扬了花骨朵坚韧顽强的品格。

  教学这课时,我最初有两个思路:一是上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后再教学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第二课时再学习课文四至七自然段,写生字;二是第一课时进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生字,第二课时再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但根据我们班的孩子的学习习惯,我选择了第二种教学设想。在此我主要针对第二种思路的第二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后感。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查找阅读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制作了漂亮的课件。课堂上,为了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山茶花的美丽,我是这样教学的:

  整体感知课文后,我问:“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儿呢?把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学生读完书后,能够很快的找到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关语句:

  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在师生交流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件的直观感受,学生能从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颜色丰富,颜色美艳绝伦,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后的朗读中,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山茶花的喜爱。在学习作者写比喻句时,学生说出了令我惊讶的话语,如: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焰;那紫茶,仿佛刚从水中捞出的玛瑙一般。学生能说出这么美的句子,应该已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这股源泉从哪里来?

  在接下来的4—7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读课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开得美的原因在于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别劲,而这种特别劲又体现在它的骨朵几乎是在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的骨朵,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个月又一个月的准备着。

  这是令我满意的教学,但在这课教学时,还有几个地方讲得不够透彻,如:“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这段文字中的“绝”是什么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时,有这样几个词语: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教学时,我只是自己对照课件简单的提了一下,什么是排列有致,对“舒展而潇洒”没有讲解,这回让学生留下疑惑:究竟什么叫舒展而潇洒?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讲继续到其他班级上《山茶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注意以上不足,争取课堂教学令自己满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中透露着美好的人性。它赞扬了淳朴的山民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精神,学习本文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细读教材,我想:搭石本是无情物,是乡亲们的所作所为,那种谦让、敬老、心中有他人,相亲相爱,让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纯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么?搭起的是人间真情。可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这浓浓的乡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从“问中哪写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这一问题出发铺开文章的教学。如果说学生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这一问题的脉络,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到位了。

  我根据本文特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和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找有关的句子,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写老人心细的句子,写年轻人尊敬老人的句子还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肿美的节奏的句子,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学生能够感受到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

  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能够体会到文中所写的那种人性的美以后,再让他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课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也从汇总受到了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的教育。

  联系生活“发现美”去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一想说一说,使他们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课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身边的美。通过批改作业可以看出,学生知道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了。

  总之,只要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找到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狮子和兔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有趣,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正好为培养学生浏览爱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学时,我抓住重点段落3-7段,采取了指名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的朗诵情势,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狮子的“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在认读生字时我只是简单带过,应当让学生说一说是运用哪些方法认识这些字的。在讲到狮子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狮子的动作,体会狮子当时的心情,在有感情的朗诵。我觉得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比较差,遇到特别情形时会手足无措。还有自身不够自信,站在讲台上就会紧张,所以学生也受我的影响,因此朗诵时有些放不开。我的评判语言不够及时到位而且也太缺少了,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只能用“好”、“不错”等单调的评判语,或者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我的不足还很多,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看法和建议,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教学本文时,我把阅读训练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和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自豪、赞美之情。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再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最后自然段引入整篇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了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使得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清晰,重点较突出。

  不足之处:由于这是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班级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参与学习活动。以后还需加强引导,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1、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3、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小学的学生上学路上及在校重活动、学习的情景;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通过讲述暑假的新鲜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

  “猜猜他是谁”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园地通过词句段的积累、古诗的背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篇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文章反映了孩子们率福的学习生活,体现r租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三年级是小学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学段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多种方法认记。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用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让我占书法课给他们上语文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报酬》是“书趣”这一板块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14岁那年为邻居修整草坪,巴罗先生以一本书作为报酬补偿给我,后来正是因为巴罗先生的书,使“我”走上了成功之路。课文体现了书籍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道理。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提出疑问——重点分析——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告诫我们“语文课要以读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当一名学生把一篇课文读得熟练时,他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反之即使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分析课文,也收获甚微,朗读的确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更是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通过朗读,培养他们良好语感“的主题。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巴罗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激发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品读过程中,我主要在让学生“爱读,会读”上下了功夫。

  一、设疑激趣,引到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本课为一篇充满感情的记事文章,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理解起来会很吃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决定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表情朗读达到理解的目的。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边读一边想,学会读书。如:在引入新课时我设疑:巴罗先生付给作者的报酬仅仅是一本书,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付给他的最高报酬呢?为了弄明白这一问题,学生产生了读书的欲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二环节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2——7自然段,感悟巴罗给作者的报酬。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精读。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巴罗给作者的报酬是:送书,选书,引导作者读书;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品味巴罗和作者的话,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悟出巴罗给作者的报酬不仅赠书,还有那份珍贵的对作者由衷的关爱。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命题的深刻含义,也体会了作者对巴罗的感激之情,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将巴罗的报酬当作人生最高的报酬。在处理读的过程中,每读一次书,我都设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学2——7自然段时,我把初读的目标就定在学生能感知到巴罗先生给作者的报酬是书即可了。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品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到巴罗对作者由衷关爱这最高的报酬。为此,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去思考,去品味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情感。然后在说说、议议、读读中把文本读透,体会透,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通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教学中我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把感知不到的内容感知到了,把理解不透的意义理解透了。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加入你就是作者,你会对巴罗充满怎样的感激之情呢?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达到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产生感情共鸣的目的。

  二、运用不同方法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读”的指导和培养,运用多种读来帮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角色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把情感和体验灌注其中,用朗读把微妙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出来。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读,学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

  默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时空。每次阅读我都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再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默读情况和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确定下一步教学。

  齐读:这种读的方式在教学中我设置了多处。目的在于让那些没有机会朗读的学生,也有机会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起到振作学生情绪的作用。

  引读: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引读。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升华情感,为下一步学生的说打下基础。

  在对读的处理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机动灵活地将各种读与理解文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感悟文本,通过说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再通过朗读将阅读获得的微妙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最后通过齐读或引读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是本着这样一个理念进行的:通过朗读,使阅读体验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命库存,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总结出以下几点不完善,以便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方式太单一,如果在学生谈议的时候,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效果会更好。我想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且能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2.部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打开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尽情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呢?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为了赚取学费,穷孩子凯利不得不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这天,它从早到晚跑了一家又一家,没做成一笔生意。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简直饿坏了。

  万般无奈,他决定去下一家要点吃的。但是,当一个女孩打开门时,他太紧张了,不好意思开口,只说想喝杯水。女孩发现小伙子疲惫不堪,好像饿坏了,便给了他一大杯牛奶。凯利慢慢地把牛奶喝完,然后问她:“我该给您多少钱?”

  女孩微笑着摇摇头。

  “谢谢!”凯利心中充满感激,觉得有股暖流在身体里涌动。

  转眼过去了好多年。这个女孩家里遭到一连串的不幸,家境贫寒的她,偏偏又患上了重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家人只好将她送到大城市的一家医院,院方安排一位专家为她诊治。真凑巧,这位专家就是当年的穷孩子凯利,经过多年的奋斗,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医生。

  凯利走进病房,一眼就认出,病人正是当年送牛奶给他喝的那个女孩。他暗下决心,要尽力挽救这位善良女人的生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女人痊愈了。出院前,她想起昂贵的治疗费用,真不敢正视那需要她终生偿还的数目。

  后,她无奈地打开账单,惊讶地发现账已经结清。账单下方还写有一行小字:“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费挨饥般奈杯该休幸善贵付"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转"。

  2、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捉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知恩图报。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齐读生字。

  (2)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3)记一记生字,并说给同学听。

  (4)抽学生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用多种方法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归纳学生不懂的问题。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同桌说,指名说。

  7、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8、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作业

  一、组词

  杯()船()机()茶()

  坏()般()饥()奈()

  二、写反义词。

  昂贵()善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费挨饥般奈杯该休幸善贵付"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转"。

  2、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捉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知恩图报。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复述课文。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杯牛奶》,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一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

  2、自己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凯利,你会有什么感受?

  3、此时的凯利多么饥饿啊!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

  4、凯利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5、谁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凯利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

  (1)自己边思考边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凯利说:"我该给你多少钱?"这是怎么回事?

  (3)谁能读出凯利的感激之情,并说说凯利是怎么想的?

  (4)指名读还有谁会这样读。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好多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7、你是怎样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

  (1)谁来读一读这几段。

  (2)教师和同学一起读这几段。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

  (5)齐读。

  四、小结

  学了课文,现在心情怎样?自己读读。

  让我们也给姑娘带去深情的问候吧!齐读课文。

  存在问题的反思:

  1、课前我虽然进行了学情分析,但还是分析得不够全面,高估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能力。我知道农村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胆子小,但没想到班上有多半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甚至有些同学课文中很多字都不认识。

  2、在教学设计上,读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指名读、齐读、轻读、默读、感情朗读等,以读代讲。但是这节课在读这个方面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因为课堂中我见学生朗读能力较差,担心拖堂,有的地方“读”有点流于形式,指导感情朗读没有完全到位。如:指导感情朗读“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简直饿坏了。”我指名一个学生读完后并没有读出饥饿的感觉,但我既没有范读,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评读,再读,直到读出饿坏了的感觉,我便急着往下赶了。不过我重点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段二和句段四,我认为这两个句段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女孩给了凯利一杯牛奶,凯利非常感动,所以后来凯利为了报恩帮女人付清了全部医疗费。这两段感情朗读指导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突破难点。

  3、我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锻炼,我见学生语文基础较差,配合不好,自己显得有些慌张,课堂临时调控能力不够强。课堂上随机应变、临时调控对老师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改进措施反思:

  1、充分分析学情,设想出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要多读,但读要有目的、要有层次、要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读的训练,切记不要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出感情来,或者叫一个学生读一遍就算了,流于形式。比如说有的学生课文都读不通顺,那么只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可以了,不必强求读得有感情。老师应该临时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不要被所谓的事先备好的教案牵着鼻子走到底。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多锻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于融会贯通,特别是通过关键的内容来掌握知识,把握全文,一词引全文、动全身。通过词句对比分析这种方法,与语感体验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紧密相联,是一种常用不衰的方法。

  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太阳公公的话是全文的关键,话中的.词语体现出强烈的美丑对比:“金光闪闪”“银花朵朵”与“黑黝黝”。所以,在教学时我运用两段话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两个句子的不同。又利用填空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通过比较分析,学生明白了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不同用意,在朗读时,一个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了朗读的节奏,绘声绘色的模仿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的话,赢得了全班的掌声。听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对比分析,在听后也能够说出优点。说明学生初步理解了太阳公公话里的的意思。当然,对课文更深一层的含义没有在此时深入挖掘,在这里只是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我觉得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1)读一读画师的话

  (2)理解“若隐若现”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妙)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我上了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画艺,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来完成。当快要结束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也采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此时,我们班的奇奇举起了小手,我以为他知道,于是我就把他叫了起来,没想到他说:“老师,能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吗?”听了孩子的请求,我当然愿意,于是就让他们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屹屹,你知道吗?老师真的很高兴,在课堂上能用商量的语气,这样的课堂氛围,老师好喜欢。

  一阵讨论后,他们说出了: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等答案,看到他们为刚才的收获而高兴的神情时,我真的好喜欢。

  接着我也出了一道画题想考考他们,当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时,看到他们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真地是很高兴。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踏花归去马蹄香”时,有几个小朋友又把小手举得高高,问是什么意思?当我把大致意思告诉你们,并问:如果让你们画出这一幅画面时,你们会怎么画?此时,他们一个个都不停地在思考,小手不停地在桌子上笔画着,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答案就出现了:在画面上画上一匹马,高抬着腿在闻自己的马蹄;画上一匹马,高抬着马蹄,马蹄旁画上几缕清烟……当君君同学说在画面上画上一匹马,高抬着腿,在马蹄边上有许多蝴喋在翩翩起舞时,很多小朋友都发出了赞叹声。虽然有些同学的答案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好笑,可当我看到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真的好喜欢。

  希望我的学生能有越来越多让我,让其他老师喜欢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己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一个学期将要过去,本学期本人能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已节课,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能做到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新课程的体会。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角,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习的主人。

  3、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诸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尝试借鉴了了两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在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老师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培养。

  4、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

  本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有一些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02-14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2-09

小学语文《画》教学反思05-26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0-29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