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6 08:37: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精】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精】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知道该怎么读。但是朗读的时候没有感情。

  刘湘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该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刘湘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胡家海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胡家海最近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接着又引用课文语句,“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我为身为民族小学的一员而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可以用自豪了。

  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

  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不过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2

  20xx年1月18日,春天走进常熟虞园小学听了两堂语文课:二年级一年轻女教师执教的《月亮湾》和五年级一男教师执教的《海伦·凯勒》。下面我先来谈谈对《月亮湾》一课的感想:

  自然、生动、亲和、优美是这堂课留给我的印象。自然在教师的教态、语言,引导的`问题、语言,设计的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生动在板书的形象、醒目,对话的天真、有趣,重点的层层递进,字里行间;亲和在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延伸,一次抚摩,一次鼓励,一次抚摩,一次贴近;优美在配乐的朗诵中,精心的板书中,和谐的氛围中。

  我的建议:教学“月牙一样的小河”的时候,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美丽的景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要为回答而回答。教学小鱼“缓缓地——慢慢地”的时候,词语抓得好,但朗读训练不够到位。教学“绕”与板书有冲突,没有达到正确、形象的板书效果。教学桃花与桃树的时候,如果通过多媒体,将盛开的美景和灿烂的朝霞进行下对比,可能会更能达到真实动人的效果。教学“采茶姑娘在说些什么?”的环节,教师调动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回答的面显得相对狭窄,应该引导他们想象春的缤纷与烂漫。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3

  小学语文学习是人生启蒙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语文的教学又堪称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接触语文的最初级阶段就是小学语文,在此阶段中,不仅是建立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恰当的教学方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小学语文作为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是教学中的工具学科。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提升上,还需要任课教师努力的运用新的思维和方式。考虑到当前的形势,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案进行研究和梳理。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其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尚未发育完善、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以及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针对于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这就使其不能以全面的观念以及严谨的思维方式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学内容应尽可能的简化,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应用图片教学法。此外,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具有较高的开放性,由于目前开放性与有秩序的课堂有一定的矛盾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开放性虽然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但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思维的集中;另一方面,因为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实现当前的教学要求,催动了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新版教材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资队伍年龄普遍偏高,这既决定了他们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也同时暴露出他们思想的更新比较慢,这也制约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提升途径

  1。对教学文章内容的重点把握

  对于只有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时间,完全不能做到对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为了解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这一问题,任课教师可以采用简化文章的教学方法,重点重视对教学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在备课之处,任课教师要详细的分析课文,舍弃没必要的内容教学,对课本进行高度分析,掌握文章重心,从而从该重心着手,切入文章;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的转化学习模式,由传统的读课本理解课文转变为读与讲并重对语文课文进行分析,从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提高。针对于现阶段的小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深化背景下,部分任课教师充分的意识到了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利用好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最基本的教材。为此,任课教师要围绕教材,以教材为出发点,不断的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和感悟对文章中的意境、语言和情感,在此基本上,教师方能将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任课教师对《望庐山瀑布》进行授课为例,可以在备课时收集与瀑布相关的视频或画面,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王维在创作该诗时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寄情于景。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诗人王维的信息背景,使小学生对该古诗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理解,这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对疑问点和兴趣点的提问,想要激活学生主体的自学意识就必须通过鼓励学生的提问来实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插嘴”,若在此时,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其结果往往是抑制了孩子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冲动。反过来说,“插嘴”的现象也是小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表现。在课堂中,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用心思考是难能可贵的表现,是值得受到教师的赞扬和激励的,而不是批评教育。为了让“插嘴”现象演化为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课堂本就是一个对话交流的场所,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提问,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才是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索的理想状态。

  3。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起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自己的现阶段的习惯和行为进行考察和审视,淘汰和改变糟糕的行为习惯,完善和提高已有的良好习惯,例如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宽广的胸怀、豁达乐观的态度以及是否有足够的亲和力和耐心。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次那个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有目的的对教学策略不断实践、完善、总结和创新,切实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长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J]。大观周刊,20xx,(6):159—159。

  [2]林碧珠。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7):234—235。

  [3]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xx,(16):458—458。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4

  《假如》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枝神笔充满遐想。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带上鸟妈妈地和小鸟的头饰,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小鸟或鸟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由地展示,做到生教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动起来啦,整个课堂活起来啦,孩子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5

  《我叫足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情况。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起源之久。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对于足球,可以说孩子们都知道但由于年纪小并不了解。所以在一开始我就找了一段关于足球的小动画让学生观看,以此引起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本课的教学。不仅如此,我在整节课中还穿插了对古代足球蹴鞠的介绍,并且让学生观看了现代足球的几张不同照片,特别是在介绍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专用球长城之星时,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通过这些辅助手段,我首先调动了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使得课文的学习简单了不少。

  在教学学生朗读时,由于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作的,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口气来朗读这篇课文。尤其是这篇课文虽然内容简单,但充满童趣,比较利于朗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人们都喜爱的足球,这样即可以加深朗读情感,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足球是现代最流行的运动,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加深感受。说一说现在看球和在古时候看球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虽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的重点在朗读上,但主要问题也是出在朗读上。反映出来就是孩子们的朗读略带拘谨,轻声处理不好。可能是这节课有老师来听课的原因,孩子们一直没放开,读书的时候总感觉有所顾及,放不开。特别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年纪可有一大把喽。其中的喽是个轻声字,学生一直读作二声。虽然纠正了好几次,但还是能听出有个别同学在这个字的读音上存在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轻声的朗读上有所侧重,让学生把轻声读好。

  总的说来,在教学《我叫足球》这篇课文时我的侧重点一直在朗读上,但最后问题也出在朗读上。所以这就提醒我,朗读教学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孩子们在朗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6

  优点之处:

  1.本课的教学我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根据要求画出重点句子,通过想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把东西藏起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

  2.在朗读文本的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连同”“甚至”。

  不足之处: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改进措施:

  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正常的去融入课堂。关注老师自己的嘴,不要过多引导。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7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作者结合教学经验,阐述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一、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学好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小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对教师而言,教好小学语文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1。以学定教,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切实有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的无用环节过多,如一篇课文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读了几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整体教学步骤,安排学生再一次地读课文,导致读过课文的学生产生厌烦感。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效果将大同小异,导致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又如不顾实际需要与否而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堂表演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其学习兴趣,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环节,避免开展对课堂教学毫无作用的教学环节。

  2。课前准备,让每一个教学问题都发挥作用。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不免有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过多重复语言,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这种教学风格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助长学生的淡漠与消极情绪。由此可见,教师如若不注意语言表达的设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难以提高,因而教师要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为每一个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同一个问题,如果提问方法不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答题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答题速度,以致整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都会受到影响。我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从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着手教学,在学生熟读故事之后提出“读了本文你们明白了什么呢”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回答的范围较广,他们纷纷给出许多不一样的答案。在公开教学时,我改变了问题的问法,直接问学生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许多学生都能够马上在课本中找到这一答案,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许多时间。由此可见,课前对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果。

  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极力要求自己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并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文,我在课前精心地收集许多不同种类的树叶,课堂讲解时先采用故事导入法,并告诉学生我为他们准备了许多美丽的树叶,然后给学生展示我所收集的所有树叶,并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一情境中,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时机为学生揭示课文的主体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对课文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相比较单一的课文讲述,有趣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知识。

  4。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指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和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在讲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在揭示课文主题后,鼓励学生围绕课文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并把自己找到的相关答案标记出来,遇到疑难点用红笔打上问号。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动口阅读课文的同时,动手并开动脑筋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地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学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语文知识学习中,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创设恰到好处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调动其身体感官,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慧。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周香。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3]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雨果的小说局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文章是“危急时刻”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身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三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执教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①充沛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揣测人物心理,体会、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学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资源共享。③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实际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难点是引导学生揣测“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视其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需要从整体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领学生入境生情,自主发展,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充沛的课前准备,具体措施是通过搜集网络、图书资料,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其作品的价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他们阅读雨果的原著,体会雨果的语言风格。第二步,学生带着基本的见解展开自由读书活动,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第三步,在充沛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练习把自身的认识、感悟和体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质疑和主动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说听读写结合,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依据教材,逾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

  教学流程

  一、夯实基础,重视预习

  充沛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计划的布置以下准备内容:①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沛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和创作风格等。②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初步的“批注式”阅读。③有条件的同学搜集或者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可以阅读相关电影剧本或者相关的资料,与《“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对比学习。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和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沿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经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沉重的损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局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发明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整体感知,触摸经典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志一下。(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和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2.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考虑:作者是怎样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的?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的高尚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探究,深入体验

  1.在同学们初步质疑问难的条件下,协助他们梳理问题,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找出重点问题,分小组深入研讨。

  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流露。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加强感情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汇报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以点带面的问题展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有所悟,展现个性理解。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假如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1“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身给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身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会忘了自身?

  ○2“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身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9

  《插秧》教学反思:

  在教学《插秧》一课时,插秧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是很陌生的,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水田、插秧等词语,我特意找来江南农民插秧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义,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当小作者,续写课文,并配上插图,大家兴致很高,纷纷写文配画,不久,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书画作品就诞生了,教学反思(一下)。我们在班里做了书画展,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在这节课里,同学们思维活跃,他们的想象不管对或错,画的好或坏,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所以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0

  一、利用好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过程。教学中我这样设计:

  1、第一课时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

  师: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们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

  这里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起来研读和体会这篇感人的文章,这样激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2、第二课时从人物入手,深化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叶欣,她在2003年春季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的`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平凡的人物去感受她不平凡的事迹。从这个导入语中既回顾了叶欣的事迹又引出了新的探索问题。

  3、第三课时结束时又回归课题

  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时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们懂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此时他们明白了: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齐读课题。

  二、抓重点句段突破难点

  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我直接进入主题: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叶欣的英雄事迹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然后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段以及其中的重点词来研读、体会、感悟,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去咀嚼和品味语言文字,同时,在交流和评价中指导感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教学中没能突破难点,就是“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本来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前面划出的一些受感动的句子连起来说话的,但是学生好像在讨论的过程中没能很准确的找出体现叶欣高强度、高效率的句子来,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致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明了,我对这个过程处理的很仓促,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1

  积极参与二五五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已有半年有余了,因为没有名师名家的指导,推行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和体验,在这里我把它弹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科学编制导学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的前提。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案,形象的说就是剧本,只有剧本编的好,演员才能演的好。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时间分配及反馈练习等。课堂上分发给学生使用;二是导案,在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增加自己如何导的内容。如:导入语、过渡语、追问语、评价语、疑难援助、任务分配、教学反思等内容。导案和学案相辅相成,以学案为主。只有教师导的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二 师生平等,是课堂高效的基石

  我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划分了学习小组,以六人为一组,并根据小组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捆绑式的评价。根据每一节课的表现,做好周总结、月评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和小老师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生生间的和谐。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没有优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优生的谦和有礼、热心助人和差生的乐观向上、不耻下问。整个班级内形成了兴趣浓厚、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是一言堂,而是参与其中去讨论、去探究,给学生以启示,以援助。这样师生双方以诚相待,平等协商,大大增强了学习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三探究高效导学方法,是高效课堂保证

  导学方法包括导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导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导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 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2

  1、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如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少了一颗牙"。要让学生自主读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阅读教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教法,既要从学生 教师的实际出发,也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本课应注重在读书中启发思维,训练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到胸有成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同学间一起探究和讨论,教师积极参与,细心引导,才会实中有活,活中求实。

  《找骆驼》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

  《找骆驼》这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一、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二、以“提示语”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表达

  《找骆驼》一文中写商人与老人的对话时有两处加了提示语:一是写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忿忿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虽然只有两处,却显出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两人的对话:“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样儿了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

  三、重学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前,先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重整合

  教学结束时,教师的小结:本单元的重点,就是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而本单元的习作也是以此为点。从中可见,教师在备课时,注重了单元的整合,将单元的训练点,重点融入于每一节课。

  五、重朗读感悟

  教学中,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范读,同桌合作读等形式,或教师的导语:“我有一点着急了。谁还能读得再着急一些呢?”来指导学生的'朗读。

  不足之处:

  1、讲读与略读定位不准确

  教学时,能抓住学习提示来导入文本的学习。但教学过程中,对略读课文的定位不准确,对文本做了过多的分析。如果我们追求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俱到,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只要找住两个大问题,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⑵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好了。

  2、难点没能突破

  整节课下来,学生没能透彻地明白:老人为什么看见树叶上的牙齿印,就知道缺牙齿呢?可以让学生试咬一下东西,或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样的理解就会更深。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3

  我在设计《阳光》一课时,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一个球, 热烘烘, 落在西, 出在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二、感受美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作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文中的句子:“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理解这句话,首先理解:金子是怎样的?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么样的?顺势利导学生明白了“因为阳光很重要,而且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阳光。”

  三、模仿说说美

  文中的句子很美: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我让孩子们联系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说一说阳光的宝贵,模仿例子练习说话,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森林的树木。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茂盛了。”“小河里的鱼儿,因为有了阳光,游得更开心了。”“花坛里的花儿,因为有了阳光,开得更鲜艳了。”“操场上的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生活得更快乐了。”学生们的说话训练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很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4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孩子们已经听过N遍了,有的小朋友甚至能绘声绘色地讲。但我并没有马马虎虎地上,因为对于其中的语言文字,孩子们并不理解。

  就比如说第一自然段,孩子们就抓住了“一群”、“甩”、“快活”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接着我出示了小蝌蚪和鲤鱼妈妈对话的图片,马上有孩子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

  “是吗?它一下子就长出了两条后腿?”

  “不是的,是‘过了几天’。”

  “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是‘迎’上去问的。”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蝌蚪很着急,它很想快点找到自己的妈妈。”

  然后自读第三节,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小蝌蚪把乌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为什么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因为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正好乌龟也有四条腿,宽嘴巴。”

  “那他们的妈妈应该是怎样的?你从乌龟的话里知道。”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在这里为什么是‘追’呢?”

  “小蝌蚪见到乌龟是连忙追上去的。看出他很着急,也很兴奋。”(理解地非常精彩。)

  接着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四、第五节,看看你能收获些什么。

  “小蝌蚪又长大一点了,他的尾巴变短了,而且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

  “我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她披着碧绿的衣裳,露出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我知道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知道他们是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荷叶上的。”

  ……

  自读最后一小节。

  “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

  “小青蛙跟着妈妈去捉害虫,他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

  通俗易懂地一篇课文,却让孩子们抓出了很多要点、亮点,也更是激励我吃透教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反思。

  一、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教学案例]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的去合作。让学生自己获取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也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也认识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时效性不高。

  [教学案例]

  老师说:这个问题,请哪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们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来,我来有几个都离开了座位,手举到了讲台前。当老师说:××,你说。其他同学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随意大声地发表起自己的见解来。

  这是不是缺乏教师应有的引导呢?自主学习不能理解成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而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有效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我认为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倾听又怎能分享别人的独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如果教师也沉浸在课堂活跃的情景中,而忘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这堂课的高效又从何谈起。

  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思维的灵动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读课文时,有的老师说: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不见提高,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点拨、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范读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案例]

  我市实验小学张玲玉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断:

  师:读书要读懂、读出感情、读的有韵味。我来读你听听到底该怎么读?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悦耳的音乐。读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刚才老师读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韵味,你怎么会读的这么好?

  师:很简单,一边读一边想,然后进入画面。试试看,保证你比老师读的好,自由读读课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关句子划下来。

  张老师在指导读文时,精彩的范读,迎得学生的一阵阵掌声,学生在不经意中感悟到了读书的方法,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表面看是范读,其实教师指导读书的方法已隐含在其中。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中自主和引导必须合二为一,高度统一,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产生实效。

  三、正确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中存在着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课堂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有了创造,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他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无你的。相反,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在教学中,预设也同样重要。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要出现的情况,努力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同时,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顺利。

  [教学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学王老师的一堂阅读课《灰姑娘》:

  这节语文课由王老师预设的几个问题贯穿始终,这几个问题当然是教师深入品读文本后所预设的,每个问题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个问题: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呦!第三个问题: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第四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表达喜好憎恶。第二、三两个问题教师则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挖掘文本潜在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追求,更要学会爱自己。第四个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几个问题是展开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的支点,可以说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让预设和生成两相媲美。

  四、正确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新课程的改革是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时代的轨道,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变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文本,清一色的课堂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课堂,单调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交响乐这种变化将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的是思维的启迪、内心的激动和情感的愉悦。在这个变化当中,课的形式美了,课的情趣浓了,语文课的效率高了,语文课的内涵深了一句话,语文课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闪亮的一面,也总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课堂似乎有些变花了,变虚了,甚至变味了。因为人们在追求现代化本身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丢掉了传统。其实,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仍然应保留着传统的成分。比如:对知识的看法,不少教师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知识是必须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教师常常是一味地灌输。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知识。以往的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课堂上,适当的引导、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笔加黑板也是一种充满创意的、无拘无束的、显现灵感的、师生互动的重要领地。板书的过程,是释放和记录师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简洁的美、灵活的美、传统的美、艺术的美。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求现代而丢弃传统,现代应基于传统,让传统生成新的意义,应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08-28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05-16

小学语文课《掌声》教学反思04-09

(优选)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05-16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实用)05-16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优)05-16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02-14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5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7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