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集合】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此刻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个性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能够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用心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用心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必须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情绪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明白该怎样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明白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这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而这些潜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能够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潜力的考查,而潜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立刻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
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潜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潜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个性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透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资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先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先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就应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述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样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简
单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用心。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立刻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忙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务必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
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透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奖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2
转眼又是一学期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1、自编儿歌识字法2、动手演示记字法3、辨部首想字义4、拆字、合字游戏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习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3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虽累,但收获不少。
本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现总结如下:
1、抓好拼音教学,奠定读书基础。
培养读书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但二年级的孩子汉字还未学好,怎么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读书活动。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我们首先从抓好拼音教学入手,强化拼音练习,边学拼音边指导孩子读简单的儿歌,开展拼音比赛。拼音练好了,才有可能读好书。
2、听故事,培养读书兴趣
借助拼音读书,速度慢,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我们在学期初与广大家长联手,采取听故事的读书形式,先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当他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时,告诉他们,其实这些故事就在书中,你也可以来读书,就会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3、读书识字互利互惠
读书与识字其实是一个整体,读书可以帮助认识更多的生字,识字又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就将读书与识字融为一体,读书时将认识的生字圈出来,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制作读书卡,把新字摘抄或者剪贴制作成读书卡,瞧,各种漂亮的读书卡:苹果型、桃子型、星星型……各式各样这些都是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收获与结晶。
4、古诗文诵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诗文背诵记录张贴在墙上,每个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古诗背诵情况,整个班级营造了一种竞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 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4
学校进行的成功教学法如火如荼,七年级语文组也在努力尝试,反复学习,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近段时间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前充分准备 。
1、导学案的编写。
本学期以来,备课组精诚协作、集思广益,于每周二、周三集体备课,突出重点,抓住知识点。共同备出下周一周课程的导学案和课件。开学至今,七年级备课组一直坚持使用导学案,学生已经熟悉并能很好地配合老师使用导学案。
2、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难点、活动设计有细致的考虑和计划。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预见。要经营好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而应融入生活、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必须走在学生之前,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彼此间对话、交流。并且在上课前进行二次备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学风等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或者活动。
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备课组坚持使用成功自学、成功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课堂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共享,课堂的气氛就很活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好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听别人学习成果完善自己的学习内容。我们还尽量使课堂语言丰富化、幽默化,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时还让学生参与形象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而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课堂深入挖掘课文。
通过前一段时间参加的为期三天的20xx年河南省优质课评选观摩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对课文的挖掘深入,很实在。让我记忆犹新。学习回来后在语文组进行了分享、探讨。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思路,注重对课文字、词、句的深入挖掘,注重精要语段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在读书上求得一个新的飞跃。通过让学生读书、品味课文、品味句子深入理解课文,这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和公开课活动。
七年级备课组老师积极参与互相听课活动,互相吸取经验,并汲取别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陈老师的'《蝉》语言清新洒脱、导入语言柔美、有趣,激发学生兴趣,陈老师随文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游刃有余,让学生发现不认识的字,将字词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文章欲扬先抑的手法讲解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开学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成功教学法的摸索、使用、反思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在成功自学中,是自学一道题明确一道题的效率高?还是自学两三道题一起明确,效率更高呢?
2、学生的自学时间如何把控?
3、在成功合作中,七年级大部分学生能投入合作,如何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讨论中,而不是趁机说废话?
4、小组合作组长肩负怎样的职责?组长如何安排?
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抱着虔诚的学习者心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争取将语文组近几年使用的“四步教学法”与“成功教学法”融合,取长补短,创造出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5
开学伊始,学生从各个学校各个班级而来,知识、能力、基础、习惯存在的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让学生尽快步入正轨,就成了开学第一周迫切解决的问题。
教了几年的毕业班,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来。所以我上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先让学生知道如何学语文。读书时要手不离笔,标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喜欢的语句,内心的初步感受,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读中悟,逐步由浅入深,由一开始的只写两三句到后来的写一段话,由只写课文内容扩展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知从何下笔,跟我预想的一样,学生在第一课《长江之歌》时就出现了各种问题:A.重复原文,没有自己的想法。B.感受同课文脱节。C.从长江联系实际时由长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D.写的句子空。如长江你多伟大,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开始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这时候不能训他们,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小组交流,让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找出较好的,全班发言,教师点评,让学生知道批注该怎么写,学生再改,小组评议,再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不能一个标准,优生和中等生要语句生动,感情真挚,而学困生只要能写一两句自己的话就行。这样的练习,用时长,难度大,教师一个人指导忙不过来,所以在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助手,领头兵,成立学习小组,以点带面,让学生教学生、指导学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五彩池》又进行了练习,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写的符合要求了。中信来的学生写的稍好一点儿。但感受少,重复原文,空洞,戴高帽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练习的机会,只要常抓不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阅读就要强化读的训练。农村来的孩子朗读差,但没想到六年级的孩子朗读会是这样的水平,读起来有气无力,丢字加字,一个调儿,没有重音和停顿。范读、领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检查读、指导读,以为这样可以放手了,学生读读,一听,又变味儿了。没办法,再练习,一节课的时间大多用在了朗读指导上,学生总算有点感情了,可这是齐读呀,如果一个个检查,存在的问题会更多,在以后的教学中给朗读的时间要多些了。
读悟写感受,读写结合写片断,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学完《长江之歌》模仿结构写《教师之歌》。初次练习,为了降低难度,小组写一篇即可。虽存在许多问题,但也不乏精彩之处:“你用满腹的才华,教育祖国的花朵;你用温暖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您从办公室走来,和蔼可亲是你的风采;您向教室奔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您细心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您用您宝贵的时间,换来了我们的茁壮成长”重点说好句子,让学生找到感觉,有成就感,提高对练笔的兴趣。《五彩池》主要侧重练习排比、比喻的句式,让学生写家乡的田野、果园,了解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小组评改,教师指导,教给评改的步骤,重点放在改上。小组长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上语文课的效果,下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助手,让他们逐渐胜任自己的工作。
除了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积累语言的训练。如《五彩池》课文中几个“有的”让人感受了五彩池各式各样的形状。我就让学生加以想象,模仿文中比喻句进行说话训练,五彩池玲珑多姿,有的( )有的( )有的( )。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云朵、扇子、奔驰的骏马、顽皮的猴子……想象奇妙:当学生从“柠檬黄”“天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我便让学生用上这种“物+色”式的方法,学生便想出桃红、葡萄紫、橘黄……更能感受出五彩池瑰丽多彩的颜色。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6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通过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最后在集体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时,我灵机一动,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于是,通过大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乡的情感。试想,假如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图画示意、音乐的渲染、效果会更好。
讲到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本打算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当我问到“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好”,原以为学生会费一番周折才会答出,谁知刚点第一个学生就一口答到“绿”,而且,给我们说了理由,把学生带人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站起来补充了同学描绘的景色,原来孩子们学会了自主阅读资料袋,多好啊! 看来我们要相信学生,不要越俎代庖,一味地“灌”,效果反而不好。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7
这是一篇紧扣“读报”的说明文。
本文描述说明了报纸带给我们的巨大诱惑力,具体介绍了如何读报的正确方法,指出了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必要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虽然报纸的诱惑力很大,但是看现在的小学生,有几个喜欢读报呢?学习本文,不在于懂得读报的重要,而是让学生真正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因为本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所以要求学生自学。课堂上,我出示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读报?(2)怎样读报?(3)读报有什么好处?(4)读报时要注意些什么?并给足时间让自主学生学习课文,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学习起来有的放失。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还安排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文章?这样围绕读报这个主题,将读和说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语文能力训练综合化的特点。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8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
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
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而且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好些教师自己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己并不见得会写作文,教师
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
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对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点反思,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9
在这精心奋战的一年里,我既有收获,也有教训,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一下:
经验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系统地制定计划。
初三复习阶段,我们除了要教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必须先做到“心中有数”。在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下,我们经常集体备课,一起讨论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细致到要列出周计划,详细安排作业的布置等。
纵观近几年中考题型,一般由基础知识、古诗文积累、阅读与写作四大块组成,而语基又包括字词检测、修改病句、压缩信息等题型,阅读也可以分议论文、科技文、现代文几大板块等等。于是,在复习时,我们瞄准这些板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分门别类,拟好复习要点,分工出好复习备考资料,作好系统的布局,按部就班,这样,也让学生知道要复习什么,在复习当中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经验二: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利用各个小时间段来对学生形成习惯性检测模式,不图速度,仅要质量,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这积累包括很多方面:
词语积累。立足平时,在新课教学时就应要求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到了复习阶段,再安排时间系统地检测。比如课前两分钟,每天听写几个,一段时间下来,积累就有效了。
诗文积累。针对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和运用性默写三种常见题型,将必背诗文进行集中复习。前阶段逐篇过关,后阶段进行集中式的默写练习。这一部分,我们利用午读时间,以小测卷形势来检测。
阅读积累。阅读是重头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要依靠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除了在阅读专题复习阶段会利用堂上时间训练学生之外,有时还会挤出周二的辅导课时间来做限时阅读训练,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也比较明显。
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保证每星期有一次作文训练:分类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分专题,审题、立意、选材……每一次作文都有侧重点,让学生都有所收获。老师们都是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打分、讲评,让学生在每一次期待中得到进步。另外,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积累本,定期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把相关的素材积累起来。
教训一:不舍得“弃”。
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大量的资料和试题会迎面扑来,光指导书就已经三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网上下载的各区模拟题,让人眼花缭乱。这个时候,缺乏经验的我,就会无所适从。因为缺乏专业的判断眼光,不敢随意筛选取舍,总认为这个不能错过,那个不做就会吃亏,这样一来,给学生的作业负担就加重了。回头想想,其实做了一些重复的无用功,效果也不见得好,幸好还有集体备课这根指挥棒,没有走远。其实如果我能够大胆判断和取舍的话,后阶段的复习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做到把书读薄,压缩知识,简化头绪,抓住重中之重,解决主要矛盾,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教训二:分层教学时忽视了后进生。
中考试卷的结构内容是按等级安排的,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前辈们的指引下,我在复习教学中把知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求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训练。对于后进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对于中考要求默写的50篇古诗文,要求优秀生全背全默,而后进生只要求背诵默写其中的重点句就行了。
对优等生我采用竞争性评价,会经常关注,对他们提出要求,要达到某个分数段等等,后阶段的`几次模考,他们的积极性也不断显现出来,有几个学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对中等生我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为其指明方向,找出竞争对手,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自觉;但对后进生,我很想寻找、放大其闪光点,去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总觉得力不从心。比如小豪同学,我本想抓住他卷面整洁,作文条理清晰的优点去鼓励他,但由于缺乏长期的关注和足够的耐性,以致他最后还是没有得到质的突破,仍然徘徊在后进生行列。
建议:重视月考讲评,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到了初三后期,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是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最好机会。这个时侯,讲评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每一次改卷都喜欢做笔记,在该题的一旁记录下做错这题的学生学号,这样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弥补。错得多的,反复强调也值得,若该题错的同学比较多,那就再加强该专题的针对性训练。在讲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总结自己犯错的原因,多给一些时间他们思考,胜过我们一味地灌输,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重点题型的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了,下次就不错了。关于解题技巧和方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努力渗透,让学生牢牢掌握。
回顾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初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训,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熟悉,因此还谈不上有什么有价值的心得体会。然而教学无止境,对于我来说,不断地学习业务,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始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愿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0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曾撰文论述中国当代小语名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运用着极富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唤醒、鼓舞我们的学生。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由于课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课文长了许多。一部分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指名读时,一位学生第一遍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地方读错了。老师说:“别着急,看仔细,请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说:“真棒,有一个地方改过来了,再看仔细,老师相信还有一个地方你也能改过来。”学生第三次读,一个字也没有读错。此时,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老师说:“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相信此时此刻,这个场景,这句与课题密切联系的鼓励语,将铭刻在这位学生的心中,也会伴随着全班同学共同成长。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1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区别。大约十年前,我也是一名学生,我记得我和我的同学都是乖孩子,特别是小学到初中,老师在讲台上讲什么,我们都在侧着耳朵认真听,生怕听错了,听不明白,不会做题,高中的时候,有些同学稍微厌学了,但是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听,去记一些笔记,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会违反课堂纪律。现在的学生不能吃苦,一遇到难懂知识就不愿意去钻研,一谈到背书就主动退缩,学习的主动性差多了。
深圳的学生和内地的学生有很大不同。深圳学生的家庭条件好,特别是深圳本地的学生,在这所学校里,他们根本缺乏读书的概念,观念里似乎觉得没有必要读书学习,读书是老师在强迫他们,他们觉得自己不读书将来同样能够生活得很好。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稍微受到老师的一点点批评,就可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自残或是与老师对着干都会令老师十分难堪。学生的不诚实,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违反纪律等不读书的表现找理由,并觉得自己很聪明。
在深圳做老师和在内地做老师有很大的区别。深圳的老师处在高风险之中,他时刻受到学生的攻击,随时可能飞来横祸,学生非常无视纪律,而且学生违反任何纪律,老师似乎都不能对他惩罚,而更多的是多多表扬学生。我想,一味地表扬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呢,岂不存在助长学生错误的嫌疑?
在社会上,人们犯了错误会受到法律的之制裁,学生在校园内,当然也得接受校纪班规的规范。任何一个环境中,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此环境中人的行为。如果校园只有包容和表扬,没有批评,岂不是不符合社会对人的法制规范,学生走出校园,是不是也会像对待校园环境那样对待社会环境呢?
不过无论学生怎样,老师都必须尽职尽责。做老师非常需要耐心,学生还是不成熟的,老师可以试着以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心态,熟悉他们的心理活动。最可怕的是老师一见到学生犯了错误就立即动怒,这样反而不能解决问题。老师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多的需要与学生在课后交流,课堂很难解决问题,在课堂稍微制止学生的不良表现之后,课后再进一步解决。
耐心的根基是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态,包容他人也是包容自己。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立即动怒,在课后也不能大发雷霆,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火无助于解决问题。当老师要发火的时候,一定要强制自己尽快冷静下来,不冷静的时候不要讲话。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和心态上思考学生的违纪行为,找到他们不听课不遵守纪律的原因,老师才能针对问题更好地给予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包容是相对的,有爱的包容才能让包容变得有力可行。因为高一(19)班有不少十分顽皮的孩子,第一次月考之后,有一次我和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还争吵起来,起因是那位学生在课堂上大吵大闹,破坏了课堂学习的环境。从此我就立即警觉起来,丧失了对这个班的教学动力,对教学课堂纪律有点放松,结果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差,变得不听课不交作业了。我的不管理态度在光高是不可行的,我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我心中的爱心渐渐冷却了。我曾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尽力而为了,甚至已经因为学生的违反纪律而与学生争吵起来,这已经超过了我作为一名老师尽力的极限,我想我做的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进一步成熟了,增多了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怀着对孩子们学习的关爱,整治他们的不良行为,我能够进一步放低自己的姿态,争取利用好更多的机会与学生聊天,了解同学们心中的困惑。虽然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讲课的语言变得柔和多了,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了。加上孩子们内心还是希望学一些东西的,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希望自己期末能够把语文成绩考得好一点,最后的这些天来,整个班的课堂学习氛围又开始慢慢好转了,作业完成情况也好多了,也让我增加了对他们的信心。如果我没有爱心的支持,尽管我也做到了包容,包容了学生的违纪行为,但是不能更正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扭转语文学习的现状。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2
优点:
1、学习习惯有了很好的转变。在八一、北村听的4节课,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坐姿良好,中小代忠娟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说”的训练非常好,达到了优质课水平。
2、课堂教学悄然变化,新理念、新方法在课堂上尝试运用。特别是市优质课评比学习归来,教师能够主动将学习的东西去尝试、使用,成为了我们改变课堂、提高效率的开端。
3、大部分教师能够抓住文章重点进行教学。
问题:
1、目标不明确,不全面,定位不准。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这一课的内容目标,忽略了年级目标、单元目标,没有把课文放入一个知识体系中看待,只是把课文当成了全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我们要把课文当成一个“例题”来教,利用这个例题教给学生阅读课文、学习语文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不到位。本周听的8节课,只有代忠娟班的学生有感情朗读真有感情,其他只是形式。说明我们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学生不会有感情朗读!这也是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在早读期间要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读书有感情”的学生,让他们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共同来提高我们的朗读水平。
3、对重点句段学习缺乏层次和方法。特别是对重点句段,要按照读文-----理解品悟(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欣赏(有感情朗读等)----评价的顺序进行学习。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如:①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③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想象来理解,也可以利用模仿、表演来理解。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⑤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4、合作交流中的检查,绝大多数老师只检查字词,未涉及课文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这和教学策略中合作交流的目标要领相去甚远(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5、作业的布置过于简单机械。作业布置要多留积累性的、扩展阅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读写结合的作业。
建议:
六个需要。上课需要理出一条主线、教学一种方法、品味一个词句、读好一段文字、做好一个练习(融合在品读课文中)、培养一种习惯。
四个不要。上课不要使用方言、土话;不要上来就看教案,不钻研教材;不要逐段讲解,平均用力;不要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思考、发言。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3
一路上充满着思考的语文课改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一年,面对课改新形势,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今年我担任一五、一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两类学生,两套方案,使我感觉重任在肩。在课改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一位学者言“学好语文一是有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几乎平分秋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4
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所以在上认一认1时,我主要花时间在帮助学生读准字音上。像"水""舌""足""手"等字要反复纠正读.像"木 目""石舌"我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教教大家怎么区别.
课中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在学生认读汉字的时候,出示多媒体制作的.古体汉字卡片,通过“溯源——对照”,帮助学 生理解、识记汉字。
例如:认读“山”字,出示“山”,学生认读,接着出示实物彩图-古体汉字(甲骨文山字 小篆山字)--楷体山字,这样在学生头脑里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个直观的印象。实施下来效果不错,最后抽读生字卡片只有个别学生不会读.
在让小朋友组词的过程中,让我觉得很惊喜,居然陈颢宇小朋友会说:井水不犯河水,恐龙化石……,知识面比较广。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高一6班、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是必修3和必修4的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一次小结和反思,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总校和学部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红楼梦》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以高考为方向,强化高考意识,明确奋斗的目标。
高一的学生对高考都比较陌生,为此,我就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介绍高考优秀生的经验与学习方法,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使学生及早的对高考有所了解,明确高考的题型,树立高考的意识,做好准备。
本学期所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不系统,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大。
二、课外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小,语文学习时间在后半期基本被剥夺。
三、学生的优劣分别开始拉大,语文学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逐渐显露。
四、语文课外阅读的处理比较草率,没有系统指导。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总结及反思02-21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10-25
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5
中职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3-14
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06-27
[优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5
【热门】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05-15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1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