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5 08:14: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荐]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总之,上一次课就是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不断地进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多对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识字课。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课的重点我放在了认识自然景色的词语上。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在本节课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为识字搭建平台。

  在这一课中我首先出现了这一课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说,本以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看图片都会说,但一到遇到了识字就不是很感兴趣了,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落实好。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朗读课文,从文中感悟

  《多对少》是一篇识字课文,文章优美,我采用的是一句句分割教学,这样的效果搞得文章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丰富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识记字形的时候,采用“拆字法”、“组词”、“记偏旁法”、“编口诀”等方法来巩固字形。学生个个都想表现自己的识字方法,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整堂课上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情趣盎然。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欢乐。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点一个字,就把它读出来并组词或说几个句子”来巩固生字,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这节课中我是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老教师常常会说: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以后要多加锻炼,多加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符号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全诗共五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第一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教学重点为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本课中一些生字声母的发音容易与其他声母混淆。如:“点、当”“过、给”,这样分类朗读易帮助学生区分。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偏旁,秃宝盖容易与第五课所学的宝盖混淆,把这两个偏旁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在“串”字教学时,展示冰糖葫芦图片,帮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大部分学生能了解到字形、字义。为了加强生字巩固,有能力的同学除认识了课后第三题列出的词语外,再组一些词进行巩固。本课有4个要求书写的字,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掌握了字音,课上指导学生书写规范,重点引导竖这个笔画,教师示范完后,走下讲台,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 朗读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小青蛙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想着小青蛙的样子读第一小节,启发学生体会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三、四小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读顺,采取分角色朗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放手,学生组内合作,进行个性化朗读,组与组之间评一评谁读得好。这种形式,学生朗读积极性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

  3. 理解运用。用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时问: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它们怎样帮忙?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三句话,学生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帮上忙。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同学们想象,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会传达什么呢?展开想象,通过个性化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4. 根据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帮上忙。用找一找、画一画,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锻炼了学生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用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如在学习二、三、四小节时问: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它们怎样帮忙?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三句话,学生体会表达,去文中找关键词,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通过个性化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标点符号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地认识并运用标点,教学环节中缺少标点的《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一.教学效果: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同时,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形象生动地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成功之处: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地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三.不足之处: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得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巩固生字的时间太少,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果前面在说记忆方法时再少用一些时间,后面就会多一些巩固的时间,这一点是老师没有调控好,以后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

  四.改进措施: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得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放入句子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于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精彩片段

  猜想青蛙的话

  师: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在说些什么?

  生:真美,真美,真美啊!

  生:春天,春天,你真美!

  生:花呀,草呀,真美啊!

  生:唱呀,跳呀,春天来了!

  师:是啊,春天来了,谁不赞美春天呢?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乌鸦喝水》这节课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难看出,这节课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们在表演、讨论乃至争论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知识的获取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教师把思考的权利和时间就大胆地交给了学生。老师的.一句“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吗?”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从学生的相互辩论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情境中,热烈的情绪,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织在一起,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老师让学生仿乌鸦的办法做实验,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gkh》的第二课时,我主要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第二个是认识哥、弟、个、花、画五个生字;第三个是学习课内“猜一猜”这一儿歌。

  但遗憾的是,由于拼读环节的教学时间没有把控好,导致这节课原本预设的三个大环节仅完成了一个半。教学时间的预判失误,也折射出本节课上的许多问题,如对学生学情认识不清、教学目标定制的不够周全、教学环节尤其是拼读环节设计的梯度性不强等等。通过课后的评课,我也认真反思自己在设计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拼读环节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和反思。

  一、设计清晰明确、具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结果”又包括“过程”,即既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达成的目的,同时又要有为达成这一目的的具体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在拼读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仅仅是关于“结果”的简单阐述。虽然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教学方法的涉及,但四散在教学环节中的方法总没有直接放在目标中来的提纲挈领。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拼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拼读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对方法的考虑也不够到位,重复、机械的拼读俯拾即是,占去了很多时间,同时,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率。经修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合作读、游戏拼读的方法学习两拼、三拼音节,利用记顺口溜、体验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三拼方法。

  为目标明确一个方法,就是为教学指明一个方向。可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是那样重要。

  二、设计有序的教学环节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可以使课堂教学少做许多无用功,让语文教学更高效。在各个环节中,精心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令课堂灵动而富有活力。本节课的拼读环节,从两拼到三拼,从范读到认读,看似有序,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一些重复机械、不太合适的操作方法。比如。

  1、让学生认读带声调音节时,由于我对学生学情预设不够,不放过任何一个带调音节,无重点的每一个都让学生拼读。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先对学生读音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着重对他们认为有困难的读音(如二、三声)进行指导正音。

  2、拼读环节中过多采用“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的形式,原本是想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他们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学会听学会正确读音,可是课中也发现过多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学生拼读兴趣索然,教学也显得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时,我可以多种读的.方式有层次的进行,如教师适时范读(初读时)、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游戏拼读、比赛读(巩固认读时),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

  3、三拼音节的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当出示第一个三拼音gua(瓜)时,我先让给生读,再教师正音。这样,对于完全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反而会适得其反。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在出示第一个三拼音时,先教师范读,再让学生学习拼读,如此在知识难点上采用“扶”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三拼音节的读音,也减少部分学生对读法先入为主的情况。

  可见,有序的教学环节,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教学环节、方法设计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情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解读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自己能以此为鉴,取长补短,有所进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一年级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研究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

  在讲授方面,我当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讲授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讲授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理论上,有很大的播种。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研究方式从传统的接受研究向探究研究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研究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掌握研究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和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

  2、联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研究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讲授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材。

  3、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会起来。《整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研究效率,初步获得当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理论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教师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高效课堂”的理念,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字词的复习上花的时间偏少,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2。小学低年级孩子重要的是“读“,但是在高效课堂中读的很少,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

  3。在小组学习探究方面,对小组长的训练还要下功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养成习惯重在培养。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师的语言也需要多加罗列和整和。课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这些都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这次的教学虽然还留有遗憾,但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手影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向往的情境,再让孩子谈谈影子有趣在哪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影子的初步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首先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加以表扬,还能很快的`完成检查。巩固生字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了“送字娃娃回家”的游戏,让学生不再枯燥。在识字的形式上,我采取了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看图记生字,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记住所学的字。

  低年级的阅读是强调正确流畅,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读到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仅字要念准,而且要让学生建构词的概念,就是让他们把词连读,弄清一个句子中有几个词构成。这样才能为感悟课文打下基础。这样高的要求,仅仅靠一遍初读,再加几分钟识字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讲,更是不够。我抽生反馈读,目的是了解学生读的程度,并且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了读通顺、流利,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桌互读、抽读、师生互读等方式。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把马和鸟投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讨论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老师范写,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后学生仿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通过这样的写字,学生了解字的特点还能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规整。

  通过这堂课,让我对一年级的课程标准更加确定和清晰,学生学习的情况都比较好,通过多种方式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过还需要加快课堂的速度,更加紧凑一些会更好。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奶奶笑了》是一篇短小的记叙文。写了我放学回家见奶奶病了,就去精心照顾奶奶的事。课文通过奶奶高兴地笑了,表现我孝敬老人,精心照顾老人的好品质。

  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朗读课文,能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每句话的语气。能认读生字和认读字,学习书写生字生。

  知道从小应该孝敬老人。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班近几天有的同学生病休假的`情况,我说:周一秦同学生病了,你能说说生病时身体的感觉吗?学生根据自身感受,自然能说出不舒服,难受等亲身体验。从而体会到奶奶生病时的感受,与奶奶的表情笑了形成矛盾,提出问题,直奔本课难点。

  2、给主人公起名,为今后作文铺垫。为了便于叙述,我建议给主人公起个名字,正好我们刚学过小力、小文等人名,我依学生的意见,称主人公为小力,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应用,从而渗透将来作文时,要给主人公命名的意识。

  3、分句指导朗读,各有侧重点。

  第一句要求能读出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句。因为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心情焦急,所以强调都重读;第三句,指导长句的停顿,教师适时范读:我放下书包∕就去照顾奶奶。第四句,知道小力的具体做法,并加着重号于动词倒拿讲,理解还字,使学生知道,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两件事了,给奶奶倒开水和拿苹果,又讲了故事给奶奶听,所以用了还;第五句体会回答的问题不同,重读的词语也就不同了。

  4、联系自身进行口语交际,体现听说结合。在第四句的学习过程中,我设置了问题:如果是你,还会怎样照顾奶奶呀?按:我给奶奶做什么的句式,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理解照顾,也实现了教学重点。

  5、不足有待改进。一堂好的语文课,听说读写都应该有所体现,在备课中,我虽然尽量设计到了,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时间处理过长,导致写的环节仓促。

  总之,自己通过在本堂课的准备、讲授、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中,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这是全文的关键和重点。学生找到“三心二意”这个关键词后,我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一只蜻蜓飞来,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一只蝴蝶飞来,小猫看见了,又放下钓鱼竿,去捉蝴蝶。”进行反复朗读。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词。通过读与思考学生很快明白了“三心二意”的意思,并自然想到了它的反义词“一心一意”。想到了反义词“一心一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小猫一心一意钓鱼的相关句子:“蜻蜓又飞来了,小猫不会捉,蝴蝶又飞来了,小猫也不去捉。”同样进行反复朗读,通过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在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拓展延伸:设想小猫又和老猫到河边钓鱼,小鸟飞来了,汽球飘来了,甲壳虫爬来了,小猫会怎么做?进一步理解了这则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语文教学不光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

  如设计“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先准备好“六一”照片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在同学都学会了之后开展竞赛,比比谁最快。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法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这样的设计,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的教学环节,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我们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沿着全面发展的轨迹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随时质疑,保留看法,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个性尽情展现。答案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啄木鸟伯伯,请您帮我捉虫吧!”啄木鸟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棉花姑娘说:“青蛙叔叔,请您帮我捉害虫吧!”青蛙摆摆手说:“对不起,我会捉稻田里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几只圆圆的小瓢虫飞来了,见到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帮我捉害虫。你们是谁呀?”小瓢虫说:“我们身上有七个黑点,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秋后,结满了棉桃,咧开嘴笑啦!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教学札记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一、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我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我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1、以读促悟,关注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读读、想想、悟悟,强化语感指导,并通过生生评价,考察学生读书感悟的程度,使学生在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独特感受和理解。

  2、以想象作启迪,关注学生角色转变。郑国民博士说过:“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想象世界,学生喜欢做梦。学生想象世界的丰富程度与思维发展密切相关,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情境,使学生顺应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转换了角色,走进文本,入情入境。这样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

  3、以模仿为基础,关注语言训练。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以课文为凭借,让学生根据样本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练习说话,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二、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四、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在第二课时的生字词语复习中,我创设了两个小游戏环节,一是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鸟捉虫。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对第一课时字词学习的巩固。

  五、课堂内容比较充实,时间掌握很好,有些环节的创新和拓展不错。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问题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这节课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1、课前复习生字“爷”与“爸”字作比较,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出示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说发现就可以了。

  2、导入部分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有些多余。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导致他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没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过多,比如环节中的“夏天,小树还对爷爷说了什么”可以不要,进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

  4、拓展部分,说说春天、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尽情让学生来说。但课件当中不宜给出答案,这样便使本来开放的练习变成了唯一。只要学生说得合理,不必苛求统一。

  5、某些细节。第一句“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可以做句式练习。即“哪里有什么”。然后通过不同位置加重语气来读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有些散,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主要还是读。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课时。教师尽量少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读,而不必规定加重什么语气和关键词语的朗读。

  另外,背诵课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加上动作,配上音乐。总之,要多读,一年级的味还要浓一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18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2-26

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02-22

语文一年级的教学反思10-22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3-17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1-16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03-13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09-12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03-26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