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把对话列了出来,让学生读熟。
这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让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刚开始学生很起劲,但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做热心的小松鼠,并变换着花样说一些鼓励的话,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另外在教学完后,我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如:说说“青蛙失望的样子,你有失望的时候吗?” “小青蛙终于实现了看海的愿望,此时此刻,小青蛙会对帮助过它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小松鼠又会怎样夸小青蛙呢?小青蛙对自己又会说什么呢?”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2
师:青蛙和小松鼠终于来到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青蛙会说些什么?
生:大海真美啊!
生:啊,大海就战线在眼前了,真大啊!
生:大海真大啊,一眼都看不到边。
生:我终于能看到大海了,别的青蛙可的看不到大海,我真幸福啊!·
生:我经过努力终于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了!
师:那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呢?是自己的一个人的努力吗?
生:不是,是在小松鼠的鼓励下,才爬到山顶,看到大海的!
师:是啊,那青蛙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谢谢你!
生:小松鼠,谢谢你鼓励我,支持我!!
生:小松鼠,谢谢你帮助我看到了大海!
生:小松鼠,是你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谢谢你!
生:小松鼠,在你的鼓励下,支持下,我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是你让我找回了信心!
(师:说得好!师生鼓掌)
生:小松鼠,我成功了,没有想到我也能看到大海了,是你给了我鼓励,让我有了希望,变得更加自信!
生:小松鼠,我以后不会再害怕了,这要感谢你!是你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充满自信!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欣赏课文、高山、海景、课文最后一幅插图)
投影片三张(鹰、两段话)头饰(青蛙、苍鹰、松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看动画度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吗?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好吗?
二、欣赏课文课件
三、进入情境,倾情朗读
1、引导品读第1——3自然段。
(1)、过渡:青蛙一开始很想去看大海时,可是看大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难了。
(2)、自读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么困难呀?
(3)、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A、青蛙遇到困难了,别担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谁来了?苍鹰怎么告诉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反复读。点名读,指导(“喏”要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生练读,再点名读。边读边表演做动作。
B、过渡:对于苍鹰来说,登上山顶太容易了,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却认为这山简直是——(太高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天哪,这么高的山!”)
·*指导看高山插图。
*指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口吻,惊叹山的高,感受任务的艰巨。
假如你是这只青蛙,看了这么高的山,你怎么说?引导把课文的句子读出来.
C、过渡:说着,青蛙还——
“青蛙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吸一口凉气?
(4)导读第三自然段:苍鹰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5)学生先独自扮演不同角色读第1——3自然段,再在小组里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相互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一评苍鹰、青蛙说话的语气是否到位。
2、品读第4——12自然段
(1)过渡:青蛙没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可是苍鹰告诉它,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怎么办呢?
(2)自读第4——11节,思考: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
(3)谁帮助了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青蛙言语的体会。见过青蛙跳吗?见过青蛙登山吗?试着做青蛙跳台阶的样子,跳一跳。
(4)分角色赛读松鼠与青蛙的对话。小组练读、戴头饰读
说话:你说松鼠凭什么说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5)青蛙是怎样跳到山顶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就这样……”
*你认为小青蛙怎样?
*试一试怎样读才能让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艰难,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
(6)经过这么艰辛的过程,最后他们终于——?课文怎么说的?
*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四、感悟内涵,表现美感
1、伴着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启发说话: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将会看到什么?
·说话:它们又会说些什么?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说话:如果苍鹰看到了,它会说什么?
3、自由组合,分角色美读课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1 以边读边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觉得师生都做的不错。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导读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我认为自己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还望各位多提点建议。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一.以读为主是为课堂教学的谱写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总之以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带学生去跳了台阶,课上我让孩子进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级一级不断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学生很热情的参与,不断的回答中,可知学生已经获得了初步体验。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我让学生搜索一些优美的词或句,来赞美一下美丽的大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新闻发布会”这个环节,让小朋友做小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且我还总结了一些名言送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积累。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5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表演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感情朗读、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很有自信的。但今天这一节课,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课堂环境对课堂表演的影响。
今天,教学《青蛙看海》时,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悟文章中文字后面的内涵。小松鼠和青蛙一级一级跳石阶登山这部分,我让学生先自由活动,同桌之间边读书边表演。学生兴趣盎然,但我很快发现,犹豫这节课是借在很宽大的自然实验室上的,空旷的教室让我的声音对后排的学生无能为力。他们几乎在游戏中忘记了课堂。后来,我喊了几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后面的学生由于看不清,纷纷站起来,给课堂纪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在考虑课堂表演的时候,除了表演的情节、时机等,课堂环境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教室大,学生坐得较散的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学生表演的位置,以及音响设备的准备。
课后,我又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纪律明显好转,对表演的评议也显得深刻起来。
另外,由于学生课文的不熟悉,导致学生在表演时只注意了片面的动作,人物的语言无从顾及。虽然我在旁边轻声提醒,但无疑表演的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
教后,我发现:情节简单的`环节,在文字还不太熟练的情况下可以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体会感情。但是对情节比较复杂的环节,匆忙之间的表演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我认为:对这一课,课堂上的感情朗读应该重于课堂表演。当学生对课文融会贯通之后,进行完整的课本剧表演会大大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几种不同的说话格式。
2、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苍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青蛙看海
二、初读课文。
1、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打开书,边看书边听录音。
2、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有几个小节?做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指导重点段落和句子。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A、认识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格式。
B、青蛙说的话较长,指名多人读。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认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的说话格式。
(3)知道第5小节、第8小节的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4)出示第11小节,指名多人练习读。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青蛙看到大海了吗?青蛙真不简单啊,瞧,这山多高啊,一朵朵白云在山腰间飘荡。白云姐姐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呢?想看吗?
指名学生翻开白云图片,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2、小青蛙能登上高山,你们能吗?这些生字离开了拼音你还能认识吗?师逐个翻开“高山”上的词语卡片,齐读。
3、如果你们能在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就能登上高山了。
(1)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自由识记生字,并说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识字方法。
(1)“喝”与“渴”编顺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2)猜谜语:小羊藏着两块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3)“级、极、吸”比较,组词语。
(4)登:学习“登字头”,书空。
(5)展:分部件识记,出示苍鹰的图片: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啊!看图在桌上练习写写这个字。
5、巩固练习:找朋友的游戏。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登:关键要写好哪两笔?手势提醒学生上面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2、善:横画比较多,横与横之间要紧凑,间距差不多。
3、展:里面的一部分要冲出包围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山、白云、青蛙、苍鹰)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这个故事。
二、学习1-3小节。
1、(贴青蛙图片)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学生自由练习读。
3、他们说了些什么?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呢?
学生读。
4、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师随机在黑板上简笔画。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指导、评议。
5、青蛙看了看这座山,忍不住——引说:吸了口凉气。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用红色显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凉气”是什么样儿?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2)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高山、白云”: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几十倍呢。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师不由得想到了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这么高的山,对于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它要——(引说)吸了口凉气呢!
(3)那青蛙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这座山去看海?我们来听听,苍鹰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三、学习4-12小节。
1、过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没有一双——(引说)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出来(贴小松鼠的图片),帮助、鼓励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顶,看(播放课件)。
3、青蛙登上山顶的过程,课文的4-11小节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习读。
4、指名分角色读: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的呢?这次我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1)读“你想看海吗?”时,师:呀,这只松鼠真热情,你再说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师:青蛙,你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再试试。
(3)“这有什么难的!”师:青蛙,你还像刚才那样失望吗?现在怎么样?学生一起来说说。
5、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吗?同桌练习读。
6、现在我就是松鼠,(老师戴上头饰),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配乐,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音乐停,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出示句子: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①指名读。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样儿了?累成什么样儿了?
老师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想象练说: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咙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烧,它……跳了几级,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脚磨破了皮,鲜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刚才的体会,这句话你们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就劝劝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
为什么呀?
8、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师演示),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
⑥让我们一起来开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学生读):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同时黑板画大海)
9、小青蛙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要写得正确、美观。
2、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听写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看拼音写词语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卡片,组词语。
2、指名书空“登、善、展”。
三、书写生字。
1、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吸、级————右边都是先写横折折撇
双——双胞胎差不多,左边是点右边是捺
喝——右下竖折的竖要伸展到框外
2、指导学生观察“苍、失”的字形特点,自由练写。
四、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苍()夫()喝()极()
枪()失()渴()级()
2、看拼音写词语。
苍天 苍老 白发苍苍 登山 登高远望 一双手
善良 善于 双目失明 消失 大吃大喝 开展
展现 呼吸 能歌善舞 伸展 一级台阶 阶级
草丛 凉气 不知不觉 失望 举世无双 到达
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想创设的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通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串讲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临的困境也能体会出青蛙为了看见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到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说话内容,反复阅读感悟松鼠的语言,从而让松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慢慢根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在朗读中对松鼠如何激发青蛙的自信,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如何保护青蛙登山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并紧扣课文在后提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觉得青蛙一定能看见大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青蛙登上山顶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学小青蛙一级一级条台阶的环节。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当他们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应该在跳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再让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体会一到脚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过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体会到小青蛙坚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个别的细节和提问的方式上还需要更加完善,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问题的方式,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问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学完这一课更应该让孩子懂的就是要学会青蛙的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老师不正如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只有通过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才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如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时,课文中说 “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饿了,找几个野果充饥;热了,到大树下乘一会凉;冷了,互相拥抱取暖;腿不小心被树枝擦伤了,咬紧牙坚持住;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得到发展,在说话中得到感悟。因此,当课文学完后,我请学生谈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大家谈得有声有色,煞有味道!有的.说:“我喜欢松鼠,它帮助小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有的说:“我喜欢青蛙,它不怕困难,终于看到了大海。”有的说:“我喜欢青蛙,因为它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以后我做什么事情也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成功。”……至于苍鹰,没人主动提及喜欢。我说:“苍鹰及时给青蛙指点,告诉它怎么样看到大海,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不成功,就是没有人给我们指点方向。”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想,学生能说到这些,一定是对文本有了深刻体会,自身也受到了教育,我为师者也就满足了。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8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较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础。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放在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只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以引入后面的内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青蛙在松鼠的帮助、鼓励下坚持一级一级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展开,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青蛙的这种精神以及松鼠对它的帮助和鼓励。
课堂上,我通过出示图片及简笔画让学生描绘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导孩子说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时的反应,进而体会青蛙当时惊讶、害怕的心情,再带着这种心情去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内心。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9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
一、提示语
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础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
二、反问句
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句,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把握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句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点,分析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骤: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行巩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自主地学习,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10
青蛙看海中蕴藏着许多对话,因此这篇课文最后就有一项份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反问句,以及一系列关联词,可以进行语式训练。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就以语式训练为穿插。
青蛙的情感线是本文的主要线索,以青蛙:希望-失望-信心-开心,展示了青蛙看海过程的潮起潮落。以青蛙心情为推动课堂的情感线,激发读者的`情感。以男女生对话,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读出感情,读懂人物内心。
本文的情节线,情感线较为复杂。相互联系,相互穿插,为了让孩子立清思路,教师要整理出一套系统全面清晰的线索。以帮助学生读懂文章,读出感情,读懂人物情感,
我认为,虽然文本主要讲述的是青蛙,通过青蛙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但是,苍鹰和松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苍鹰视为青蛙指明了道路,而松鼠更是青蛙道路上的引领着,给了青蛙无限的勇气。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值得学生探究和学习的。
另外,这篇文章对话颇多,很适合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带上表情,戴上头饰表演起来一定不错。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11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指导预习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叙述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个说山太高,没有翅膀和长腿上不去。在这难与不难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了。一个认为不难,轻而易举;一个却高山仰止,望尘莫及。加上图画和语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这样让梦想破灭了吗?就这样想见却不得见吗?就这样陷入失望的境地,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了吗?
小松鼠来了,她的鼓励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无奈浸透的心灵。她的陪伴给了青蛙无穷的力量,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终于梦想成真了。”好一个梦想成真,这一切容易吗?不容易啊!反反复复地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看似艰难,筋疲力尽了,可一个“不知不觉”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惫,只有大海,只有梦,只有那片蔚蓝。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12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13
本人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懂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
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文字、观察插图、体会人物心情来理解青蛙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在读懂的基础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转换,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想象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
课堂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重视了词句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动脑、动嘴,还动手写一写,真正做到了读、说、写一体,完成了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课堂效果证明,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他们体会到了课文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东西。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说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1、童话的“童”趣体现得不够;2、小青蛙那种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强调得不够;3、课文的训练点挖掘得不够。
【《青蛙看海》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03-10
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5篇03-10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03-15
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10-13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03-31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范文10-25
《小青蛙》第二课时语文教学反思11-24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5篇03-15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