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5 17:22: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热】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热】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本课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朗读为重点,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人文教育。

  虽然,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形式还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齐读时有喊嗓子的现象,还有拖调现象。只有部分孩子读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导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识字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

  在写字指导中,我对“满”、“容”的写法进行了重点指导。可在听写时,有同学把“满”写错,甚至还有同学组词写成“满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取长补短,发扬优点。让孩子们会学,爱学,好学。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再加上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 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朗读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识字环节中用了较短的时间,写字环节指导上还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学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一、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二、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五、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

  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

  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不足: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虎子送情报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虎子为了帮助抗日游击队送情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三、四自然段:虎子遇到敌情不害怕——注意观察想办法——出色完成任务。课文中作者都做了细致描写。突出刻画了在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们的'英雄形象.在讲授课文时,我讲了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引入本篇课文。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标画课文自然段。学生随文识字,读熟课文之后整体感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指导朗读贯穿全文,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虎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儿童团员的敬佩之情。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们想象:虎子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组里读一读,说一说虎子观察到了什么?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再演一演。最后,展开讨论,虎子的主意巧妙在哪儿?你喜欢虎子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延伸。利用班会时间开一个我讲“抗日英雄”的小小故事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诗人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多读中识字,要求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堂设计主要分成三大块。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回归文本,巩固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笔马良导入,揭示课题;接着让学生自主读书,借助拼音初识生字,通读课文;然后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认,边读边想,又以有趣的游戏形式巩固复习生字词。最后,指导写好“寻、哭、良、食”四个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一看二写三对照”为重点,让学生观察间架结构、记笔顺、描红、再看关键笔画,一笔一画写好字。

  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老师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认记生字时,孩子出现了长读的现象,教者能及时的'察觉,并马上反应让学生听范读。但当课件出现问题时,教者没有进行及时必要的范读,而又让学生再自由练读了一遍,并在引读完每一小节后,又请学生个别朗读进行指导。由于环节的重复,连累后面的教学环节出现时间紧张,在写字后没能让学生及时地进行展示与分享。课后反思,在让学生充分自读后,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示范,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读好。而老师急于想让学生“读好”,却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顾此失彼了。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朴实的课。我们应该看,在课堂中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快乐学习,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应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遵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会”与“不会”之间,教师应该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切勿面面俱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关:谚语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

  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体现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巩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不足: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基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语言训练。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语言训练比较仓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文主要写一个名叫科利亚的男孩因得了传染病而被隔离,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际,他的同学放了一个带笑脸的红气球在他窗外以表慰问。课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气球是红色的而不是其他颜色呢?”我下意识地一怔,马上把这“球”踢给了学生:“谁来说说?”课堂内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小手如林。

  “因为红色很好看。”

  “我想红色应该很容易让人看到,因为在窗外,不显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是到处都红的吗?不是有个词语叫红红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说什么都会好起来呀。”

  “红色让人觉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边一个劲地恩啊表扬他们,心里也洋溢着温暖。此时,xx嘀咕起来,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你有什么想法吗?”他“嗖”地一下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了,红色就代表了他们真诚的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08

语文上册穷人教学反思08-22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9-22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12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03-2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03

二年级上册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03-28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3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05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热】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热】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本课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朗读为重点,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人文教育。

  虽然,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形式还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齐读时有喊嗓子的现象,还有拖调现象。只有部分孩子读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导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识字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

  在写字指导中,我对“满”、“容”的写法进行了重点指导。可在听写时,有同学把“满”写错,甚至还有同学组词写成“满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取长补短,发扬优点。让孩子们会学,爱学,好学。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再加上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 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朗读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识字环节中用了较短的时间,写字环节指导上还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学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一、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二、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五、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

  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

  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不足: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虎子送情报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虎子为了帮助抗日游击队送情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三、四自然段:虎子遇到敌情不害怕——注意观察想办法——出色完成任务。课文中作者都做了细致描写。突出刻画了在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们的'英雄形象.在讲授课文时,我讲了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引入本篇课文。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标画课文自然段。学生随文识字,读熟课文之后整体感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指导朗读贯穿全文,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虎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儿童团员的敬佩之情。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们想象:虎子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组里读一读,说一说虎子观察到了什么?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再演一演。最后,展开讨论,虎子的主意巧妙在哪儿?你喜欢虎子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延伸。利用班会时间开一个我讲“抗日英雄”的小小故事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诗人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多读中识字,要求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堂设计主要分成三大块。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回归文本,巩固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笔马良导入,揭示课题;接着让学生自主读书,借助拼音初识生字,通读课文;然后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认,边读边想,又以有趣的游戏形式巩固复习生字词。最后,指导写好“寻、哭、良、食”四个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一看二写三对照”为重点,让学生观察间架结构、记笔顺、描红、再看关键笔画,一笔一画写好字。

  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老师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认记生字时,孩子出现了长读的现象,教者能及时的'察觉,并马上反应让学生听范读。但当课件出现问题时,教者没有进行及时必要的范读,而又让学生再自由练读了一遍,并在引读完每一小节后,又请学生个别朗读进行指导。由于环节的重复,连累后面的教学环节出现时间紧张,在写字后没能让学生及时地进行展示与分享。课后反思,在让学生充分自读后,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示范,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读好。而老师急于想让学生“读好”,却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顾此失彼了。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朴实的课。我们应该看,在课堂中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快乐学习,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应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遵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会”与“不会”之间,教师应该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切勿面面俱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关:谚语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

  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体现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巩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不足: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基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语言训练。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语言训练比较仓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文主要写一个名叫科利亚的男孩因得了传染病而被隔离,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际,他的同学放了一个带笑脸的红气球在他窗外以表慰问。课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气球是红色的而不是其他颜色呢?”我下意识地一怔,马上把这“球”踢给了学生:“谁来说说?”课堂内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小手如林。

  “因为红色很好看。”

  “我想红色应该很容易让人看到,因为在窗外,不显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是到处都红的吗?不是有个词语叫红红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说什么都会好起来呀。”

  “红色让人觉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边一个劲地恩啊表扬他们,心里也洋溢着温暖。此时,xx嘀咕起来,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你有什么想法吗?”他“嗖”地一下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了,红色就代表了他们真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