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11 08:42:15 毅霖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3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3篇)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第一段是总起句,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结构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在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然后老师教读,最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本次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一年级语文,内容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爷爷和小树》。在评课交流中,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次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的课、批改和辅导更为重要,觉得这周的其他工作比较多,就忽视了公开课的准备。教案粗枝大叶,不够详细,不像低段的教案;课件上的课文内容没有标注拼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没有试上,没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纰漏及时弥补;上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把上的细节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课堂的随意性太大,不够精致和严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致关重要的,但因为我的认识不足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想,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选课方面,也存在问题。我班的教学进度现处在拼音刚上完,课文才开始上的阶段。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只上过一篇正式的课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画》。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学起来并不费力。而《爷爷和小树》这课,是第一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还有三篇课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有几十个生字要学,十几个偏旁要认,离开了这些基础,来上一篇新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难度偏大的。加上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还首次出现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过,并未作详细的教学,学生对此很陌生。但我在选课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选课的偏差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当然高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问题再出现。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2、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啊。

  第四,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师或学生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爷爷和小树》一课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1、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我至始至终围绕着字、词、句、段、篇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我设计了“我来比划你来猜”、“猜字谜”、“邀请字朋友做客”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达到了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复习巩固生字词的目的。在学习课文环节中,我先出示四个词语,在学生自主搭配的基础上,在进行词语搭配的拓展训练,再出示“穿上”和“撑开”两个动词,通过动作演示体会“撑开”的.意思后再次进行词语搭配,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词语的目的。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安排了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训练。课文仅代表性地安排了冬、夏两个季节,我通过补白,设计进了春、秋两段,在经历文本时,又超越文本,通过拓展练说、内化迁移,有效地运用了语言。在课末,我回归整体,把课文改成小诗,做到美读升华,活读课文。模仿写诗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个性化的想象说话,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层次的阅读。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安排了大块的想象说话环节。

  在学习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想象说话训练: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在风中的小树,你想说什么啊?穿上暖和衣裳的小树们,现在你想说什么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在树下乘凉的爷爷,你想说什么呢?在拓展训练中,我又设计了两个想象训练:美丽的春天到了,给,小树。金色的秋天到了,给,爷爷。立足于文本的想像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爷爷和小树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爷爷与小树》这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问题确实不少,如在动作演示“撑开一词时,当学生懂事地把伞合拢时,未能抓住教育契机,渗透“撑开——收拢”这一反义词训练;有学生说出“五彩的彩虹”时,我竟然充耳不闻;一位学生说了一句不太完整、规范的话,我纠正了他,却没让他再次重复,失去了一次训练语言的机会;因为时间没有控制好,以致于把自编诗留到了课后,要知道我面对的学生是才入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课堂只有为了孩子才精彩!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本课总共三个段落,层次分明,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出现段落的课文。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句段概念,就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而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上刚刚结束拼音学习,进入到课文阅读中的孩子来说,要想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学会阅读,还需要一定的媒介来辅助。在教孩子们学会数段落后,我及时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出示,然后引导孩子看看,两幅插图对应的是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插图是直观具象的学习对象,学生很快就知道第一幅图对应的是“冬天”一段,而第二幅对应的则是“夏天”。插图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细读感悟的时候,我再次用到了插图。让孩子们看看图,然后读读句子,理解为什么说爷爷是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为什么说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有了插图帮忙,那些后进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明白课文中“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体会了打比方的作用,从而初步感受那一份和谐美。

  这堂课,插图很好地“

  穿针引线”,帮助我突破了教学难点。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二、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四、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在第二课时的生字词语复习中,我创设了两个小游戏环节,一是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鸟捉虫。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对第一课时字词学习的巩固。

  五、课堂内容比较充实,时间掌握很好,有些环节的创新和拓展不错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问题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这节课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1、课前复习生字“爷”与“爸”字作比较,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出示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说发现就可以了。

  2、导入部分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有些多余。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导致他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没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过多,比如环节中的“夏天,小树还对爷爷说了什么”可以不要,进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

  4、拓展部分,说说春天、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尽情让学生来说。但课件当中不宜给出答案,这样便使本来开放的练习变成了唯一。只要学生说得合理,不必苛求统一。

  5、某些细节。第一句“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可以做句式练习。即“哪里有什么”。然后通过不同位置加重语气来读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有些散,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主要还是读。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课时。教师尽量少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读,而不必规定加重什么语气和关键词语的朗读。

  另外,背诵课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加上动作,配上音乐。总之,要多读,一年级的味还要浓一些。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7

  一、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而这节课正是抓住了能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的是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通过讨论、汇报搜集信息等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树木对人类的用处,及应该保护树木,引申了对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二、教师角色、学生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欣赏、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主体,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活动多了。整节课,教师不再一问到底,不再满堂灌,而是组织学生游戏,阅读。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学生或读、或划、或思、或议。正是因为老师实施了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得到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

  四、注重朗读和感悟。于老师注重组织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了语感。

  五、合作是集体生活的前提,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合作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主题。事实证明,一个不会合作的个人和组织最终会被集体所淘汰。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有效的合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自主是自能的前提。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己思想、具备不同知识背景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方式。有的人喜欢大声朗读,有的人喜欢轻声吟诵,有的人喜欢边读边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形成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

  七、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教学《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时,我发觉只要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接受更快。

  1、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学校的园林老师就给校园里的所有小树刷上了一层石灰水,当时孩子们还问我:“老师,树上白色的是什么?”所以在理解课文中“暖和的衣裳”时,我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人们给小树穿衣服的方式。从而明白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

  2、利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

  教学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刮着,这时你感觉怎么样?想想屋外的小树怎么样?在这样的天气里,小树会说些什么?”有的说“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这样的氛围一下将课堂气氛活了起来。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

  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帮助,想到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景。

  借助、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感同身受,更能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恰当的开发教材,有效地再现生活,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尝试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这节课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满兴趣走进语文课堂,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入红红的花,绿绿的草,还有郁郁葱葱的大树这样美丽的大自然中,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仅仅用短短的30秒的时间,迅速把学生带入新课,为学习课文开了一个好头。

  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朗读。

  1、朗读的`形式多样化。

  单调的朗读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昏昏欲睡,而形式多样的朗读才能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本节课我采取的朗读形式有范读、齐读、领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表演读等。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对学生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带着动作读?这个问题的提出,大部分学生便跃跃欲试的都想来读,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表演读还会帮助学生记住课文,背诵课文。所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朗读同理解课文相结合。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读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感情来。因此,指导朗读,要在理解内容、激发感情上下功夫。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我问学生,通过看图,你看懂了什么?爷爷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你就是小树,你想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体会到要用感谢的语气读这一段。正是有了学生与文本之间自主的对话,才会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有机融合。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老师的教学语言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如:“你知道的可真多呀”“你的知识也很丰富”“你的声音真动听”“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同学们真了不起”“你的想像能力太厉害了”“你淳朴的语言表达了你的心意”“你在学习中,不但眼到、口到还做到了心到,你很会学习”等。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正是有了教师适时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在课即将结束时,我有意设计了语文与情感关系这一环节的教学,说明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让我们多种一棵树,就多一个生命,多种一棵树,鸟类就多一个家,让我们和树木相互关爱,好吗?虽然简短的几句话,看似信手拈来,但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0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短文。文章共三段话。第一段介绍了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二、三两段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关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认识10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保护它。

  一节课的导入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一节课的投入状态。上课后,我借着每位孩子都喜欢画画的因势,请一位孩子上台画一棵树,并让他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树,再通过老师课件画的一棵树让孩子说说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因为一开始就从孩子们的兴趣着手,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课堂中来。在介绍树的好处时,大家说了好多,也很全面,接着我们就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学生字时我采用生字卡片,猜字游戏形式引导学生识词识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无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的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要认的字及偏旁,又适当地渗透了一些识字方法,为日后的自主识字创造了条件。

  一年级的学生初次学课文,对此较陌生,教学时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为此我采用指名读齐读,领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我本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事物所吸引的特性,创设情境,“冬天到了,小树身上光秃秃的.,冷不冷?我们怎样帮助小树,有位爷爷也和你们一样想帮助小树,他是怎样帮助的?”把学生引入文中。接着我引导学生:“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心里很高兴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快乐地表达,将文中所悟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在一次次的引导、激励下,孩子们通过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还以爷爷绿色的小伞,明白了树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发出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论断,这个过程都是他们自主探究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做好自己引的角色就够了。

  本课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说出的不太好的组词没有及时纠正,对学生的鼓励也不及时,有些该强调的力度较小,在语文教学方面,还需不懈努力,我会用全身心的热情换来语文教学更亮丽的天空。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让小树平安地度过严寒。夏天,小树给爷爷遮阳,让爷爷愉快地度过酷暑。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融洽。本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一: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

  教学生字时,我通过指读、小老师带读、做动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读。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让学生做动作来记住“开、冷、暖、热”。这样让学生猜一猜、动一动,更有利于识字的巩固。写字教学,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提醒大家写好要注意什么?再教师范写,细致讲解,为学生练写打下基础。

  反思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段,区别儿歌,为后面学习各段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后“读读说说”一题,以课文中的图片,来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词语、句式,积累语言,如:暖和的()、绿色的()让学生练习说词,积累词汇。同时,借助图画,引导孩子观察想象画面的内容、人物的语言,训练口语表达,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为学生创设冬天寒冷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小树在寒风中会想些什么,而后老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这时,小树不冷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小树”与“爷爷”之间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环境意识的熏陶,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2

  今天上《爷爷和小树》,我很开心。在学习生字“暖”时,读了生字后,我问孩子们暖吗?“暖!”有几个甚至作出很陶醉的样子。“哪里暖了呢?”孩子们都知道我指的是字形。有孩子说:“暖的左边有个日,日就是太阳,所以很暖!”我带头鼓起掌来!这时候又有孩子举起了小手:“因为暖的右边是个爱,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爱,所以很暖!”虽然暖的'右边并不是一个爱,可是我还是带头鼓起了掌,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我送给她一朵小红花,并且说:“你的发言是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最精彩的!”在之后的“冷”教学中,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有孩子说:“冷的左边是两点水,就像是两块冰,所以很冷!”“因为冷的右边的人就像是个屋顶,下面的一点就像是屋檐下滴下的一滴冰水,好冷!”最后还打了个寒战!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变得更感性,我想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做到了。

  课文继续上,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一棵小树,并且问孩子们“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我希望孩子们能对小树有个总体的感性认识。有孩子说:“这是一棵漂亮的小树!”“这是一棵绿绿的小树!”“这是一棵又绿又高的小树!”“这是一棵快乐的小树!”答案到此,我十分满意。“为什么这棵小树很快乐呢?”孩子认真的说:“因为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仅仅是这样吗?”我希望孩子们能更深入一些。

  “因为小树有爷爷的关怀,所以很快乐!”这回我没有鼓掌,孩子们自己鼓起了掌。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在整个课堂中,由于太紧张,没有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回答问题也不是特别积极,看到台下这么多名师以及领导听课,一紧张就把课中的有些环节给忘掉了,在第二自然段讲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时,没有很好的指导孩子们的阅读。在分析“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时,没有进行拓展的检测。在课件的最后一页,原本是利用背景音乐来试着背诵课文,却在手忙脚乱中点错了背景音乐。

  本文是一篇很适合孩子朗读的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人与树之间应该亲密、和谐地共处,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被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所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时,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的朗读课文,我在准备的时候很花了一番心思。因为之前的`课文,都是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很愿意读。可一接触这样成段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有点拖腔拿调,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这其实与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品读、男女对读、比赛读。而且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一遍自由朗读要求是把课文读准,接着同桌对读是把课文读顺,后来的个别品读则是要求把课文读好。这样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带着不同的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有难度,并且在朗读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在讲读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并通过图画在语言的感悟中学习。

  上完课以后觉得很遗憾,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却因为我的紧张而导致上得不成功。或许是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在课题导入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组织好,浪费了很时间,后面的内容上起来就有点仓促。想了很多,虽然这次上得不太成功,但是我不能气馁,我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相信自己会在这种磨炼中得到提升。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3-22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1-30

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5篇03-22

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03-14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05-27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07-28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3篇01-31

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6篇03-14

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6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