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篇幅简短,但内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只要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上让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主要是写哪件事,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由此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在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安排学生个体进行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但是不足之处是: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后,我要求学生抓出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后面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2、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没有说哪三种水果外表好看而没有用处。我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好,所以后面问学生喜欢当什么的时候,学生都说当花生,有了局限性,后来及时补充了,还是觉得学生理解不好。
3、时间不够,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2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本指思维,目Il反思性思维。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相关问题[教学思维、教学环节、教学理念、教学结果、教学评价]进行自我回顾、评价、分析的过程。直实质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学反思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顾",而是→种自省、思考、研究。"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民对话,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①赞可夫曾经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能否反思是"匠师"与"哲师"的本质区别。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反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的做法。
一、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个人的经验和经历总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讲课的不足,那么,教师要打破教学上自我封闭的藩篱,进行同事间的对话,特别是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对话。对话反思可以是就某堂课的某一个细节处理进行对话,也可以交流自己[个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不口成功之处。既然是对话,相互尊重就思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象、录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力法。尤其是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时,要观察比较自己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有较大的出入,为什么会有这样?在刚参加工作时,我发现我的普通话不是怎么标准并且表达也不连贯,于是,我就想办法将自己的`讲课全部录下来,仔细分析为什么讲课就发音不准呢?原来,同IJ上讲台有些紧张加之准备不充分,所以讲课就EZ得语无伦次,在以后我就注意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现在比以前强多了。
三、教后记反思法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教学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教学实录、案例评析的方法。写教后记不是一利l形式,而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细节]的冷静分析与深入体察。我以为,教后记可以记录以下内容:教师对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感想:对教学设计的系统回顾:对教与学过程中存意义事情进行描述: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意与失败之处进行分析。在教后记里,教师应该如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我将我以前在一线工作的一些教后记与大家分享。
这堂i果我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主要是我自己讲的太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估了,不了解学生的学生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惰,研究他们的知识现状和知识可能的接受能力,而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提问,这样教学就有了着力点,而这一点在备课备学生时就要考虑到位,将准备工作做在前面,自己主动才能让学生主动。
这堂课似乎很热闹,学生自主探究很有激情,活动很充分,尤其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很到位,很有见地。但有些同学为什么不愿参与讨论呢?[四处巡视观察]。我回顾了我自己设计的探究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对"乡土情结"的理解。我作为老师(成人),加之我又离家一千多里,我肯定对家、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我有这种体验,我认为他们也会同我-样有这种体验,其实,我错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离家的经历,而我以成人的经历[体验、感悟]要求他们谈体验!我想,以后再也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们,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上设计自己的教学。
四、|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找们很多教师也天天反思,但没什么就没有前进呢?原因是反思停留在原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轻视理论的现象,甚至不少老师拒绝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其结果只能是在低层次上摸索或重复。我以为教师接触到的新知识与原来掌握的知识差别越大,就越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教师应在教学之余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所学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注意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排斥理论的学习,相反,阅读相关的新知是教师反思时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教师的反思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思方法,但我以为,反思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该经常的、系统化进行反思,要能借助多种同检测手段进行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3
课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主持课堂,这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种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可也有些许疑问,运用这种模式的最主要前提是需要学生在课下充分的预习,执教课教师也说课下的预习更多的`是基于家长的辅导,这就导致预习程度不同,甚至有些未曾去预习,课堂效率必然会受影响。在农村,几乎百分百的家长对于教育这件事就是一句话:全靠老师啊!曾了解过一些学生,在家里基本没人去过问学习,只有偶尔会去询问一下学习情况;也曾与一些家长交流过,说的最多的是没时间去管孩子,靠老师多给管理。对于农村的特殊情况,这个课前预习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分片集中预习或在学校时间里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预习,防止有些学生不去预习。
小组合作中的优生帮助差生,四小教师的方法非常好,通过评价引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差生更多的参与到整堂课中,使优生越来越好,同时差生也在进步。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4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重在从古代婚姻制度及妇女特殊的社会地位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对女性的尊重上来。适时联系现代社会的婚姻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好男人。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话外音”,即把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歌词作摘要引用,以浅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讲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我就引用流行歌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5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讨论的形式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二、课堂活动体验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
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活动无目的。有些课堂教学活动不知活动为了什么服务,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是“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可谓是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体态语言也要适当,要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备受鼓舞。但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老师评价语言单一,苍白。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
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评价不客观。我们倡导赞赏,但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的点滴创新思维也要肯定。但对于错误,老师要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知对错要有明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词。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抓住要害,对其精彩处给予赞扬,对其不当处给予点评,总是以“不错”“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论。
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四、课堂老师地位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产生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也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讨论更多的停留在表象、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不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老师不敢讲授。课堂上,老师全由学生发表看法,不管学生发表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清晰,到最后老师来个模糊结束,让学生不知所云。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出现在自
己的教学中、曾在听课学习中发现到,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让我们一些人走了形式化和绝对化的路子。我们有的太急噪冒进、有的不懂要旨、有的走了极端,提倡了新的,便否定了旧的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新课改,让我们不再“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6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爬山虎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读后我们也会产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这节课是和本班学生认识一个星期之后,向全校老师推出的见面课。作为一个刚接手的班级,学生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摸索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磨合互相适应的阶段。为了尽量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提高课堂效率,我大胆处理文本,呈现三维课堂。
一、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叶子格外惹眼,因而我制作ppt,对应文字出示图片。让学生记住图片的像,记住文字的美,记住叶的特点。叶的特点:绿、铺得均匀、不重叠、不留一点空隙。
二、解读与想象相结合
借助图片的美,创设情境,拓展文本,训练说话。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好像一面--------------。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好像一块-----------。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好像---------。
通过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感受爬山虎叶的特点。以说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我抓住课文第3、4自然段,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学习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有序的描写。让学生明白怎样写才能将事物写具体,写真实。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第四自然段细丝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让学生在有关的语句上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时,学生开始寻找到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细细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观的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而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想到了用肢体语言来展示。课堂上,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手臂当作爬山虎的茎,手指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把课桌当作一面墙。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再经过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这节课成功之处就是肢体语言来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以阅读促写作,以阅读扶写作。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自我发现中寻找独特的认识、感受,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想学生在习作中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就可以让文章结构紧密,内容完整,主题突出。所以,我利用文本向学生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我试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首段与尾段的方法,意会首尾呼应微妙的联系。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只将首尾段读了一遍,还没有在读中有所感悟。此项教学目标没有完成。课后想想还是不能太贪心了,这是老师的通病。哪个都想抓,在有限的时间又怎么可能都落实。其实,运用了首尾呼应手法的文章很多,又何必急于在一堂课完成。在总结中,前进;在反思中,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7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一)抓住背影、朗读圈划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反复朗读、圈划,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体会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课外拓展、体会写法
“细微之处见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多次展开描写”,这是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呢?然后小结:抓住细节描写能达到艺术视角的创新,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并且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随后,我发了一片课外阅读《父亲的巴掌》,此文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亲巴掌”这一细节来体现父亲对我的爱。在课堂中,我紧紧抓住细节描写这一主线,贯串整个教学,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内学习、课外拓展,学习的容量增加了,所学的知识也及时得到了巩固。
(三)连接生活、畅谈心声
不同的父亲,爱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畅谈心声,说说在自己的经历中,父亲的哪些细节令人难忘。通过小组讨论,推选1-2人上台演讲,全班交流,预期使全课达到高潮。但可惜,下课的.铃声已响起,只能把这一精彩的环节放在第二节课,继续讨论。最后,我告诉大家: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8
工作这么多年,总结写了无数。没有认真反思,基本都是应付。
送走这一届学生,我想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三年做过的事。三年,六个学期,一千多节语文课,课里课外我都做了些什么?
我没有荒废一节课,每一节课都用心去上了。尽管水平有限,不能和名师相比,但我努力朝他们的方向行走。讲课文,讲题,讲作文,忙得不亦乐乎。背诵默写,朗读预习,每一节自习课都安排得很充实。
课文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从初二阶段开始,我逐步认识到挖掘课文内涵的重要性,一点一点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课文。我尊重教参,但不迷信教参。我不是一个精细的人,有的课文上得拖泥带水,如小说和古文,还有著名的散文,有的上得浮光掠影,如那些自读课文。这样做其实不太合适,后果就是别说学生,就连我对有些文章都是印象模糊。讲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文体的要求安排教学环节,小说就按三要素进行,议论文也是,记叙文就按六个要素来,说明文就按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几个板块进行,散文就按浏览、写景或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解。这样难免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但初中阶段这样做,我想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每一种文体最基本的东西在哪里。上课我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甚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很狭隘,这是一个缺陷。原因是缺乏耐心,学生思考不到位我就着急。在古文和小说上花的时间多,是想让学生一辈子记住这些文章和文章里的人物,再过几十年还能背诵《出师表》《岳阳楼记》,还能想起变色龙、孔乙己、闰土和杨二嫂。有些文学作品不是当时能体会到其文化价值的,需要很长时间的人生积累。或许很多年后某一天,学生在看到浩大的水面时,能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就是这番景象!”,在见到一个尖酸刻薄的人时,会想到“杨二嫂就是这幅德行。”我一直把语文学习指向学生的一生。课堂上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体会到了吗?真的体会到了吗?”语文,体会、领悟、感受更重要,所以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就品味半天。当然,很多时候只是我和少数几个学生在自我陶醉,大多数学生感受不到,这不能责怪他们,没有兴趣,就不会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积累去体验。这三年的语文课,我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激发兴趣,让他们喜欢语文。
语文的练习题很多,但我不太重视课后题。讲学习资料(如《导学方案》)上的题,也是侧重于讲课外的阅读语段。有些语段受时间限制讲得很快,大约十几分钟。有的讲得很慢,主要是这些文章很美,讲题之前先品味一番文章,用的时间自然就多了。我发现,仔细品味过的文章,如《豌豆要离开温暖的豆荚》、《我在》、《春之怀古》、《抠王》等等,学生不一定记得后面的题是什么,但对文章印象很深,原因是他们对这些文章有兴趣,有感悟。毕竟不是作为讲读文章出现在课堂上,那就只能细读一两遍,我将文章中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写法、修辞、用词等交代给学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以后在阅读文章,尤其是考场文章时能形成条件反射似的思考。讲后面的问题主要侧重思路,抓住关键词,不太过于讲究学生怎样用这些关键词组织语言。我尊重答案,但不迷信答案。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教给他们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事实是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是不高,不光是做题水平不高,今年模拟考试就有学生反映说读不懂文章。真让人泄气。我想原因还是,我直接告诉学生的多,让他们自己分析得少,问题在学生身上,原因在老师这里。
写作真是个难题。初一时,我曾设想,按照一个长期的规划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写人,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逐一训练。但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总是急于求成,没有心思长时间分阶段做一件事,所以学生的写作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我没有专门的写作指导课或讲评课,对写作的教学总是与课文的讲解联系在一起,这篇文章的结构或者某种写法怎么巧妙,你能怎么用,至于他们用不用,我没有追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初一时,我要求做摘抄,经常检查。从初二开始,我主张写周记,每一次都亲自批阅,一直坚持到中考前最后一个星期。当然,上初三后要求就不太严了,坚持写到最后的只有20几个人。我运气好,遇到了几个很有写作天分的人,大多数是女生。她们每一次的周记都写得很棒,写景很美,抒情很细腻,叙事有波澜,是她们让我坚持到底的。这些周记丰富了她们的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模拟考试经常见有学生的考场作文就是周记的内容。有一位女生将一篇周记作为征文交上去,还得了去年“中华诵”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更有意义的是,有些学生因此养成了良好的表达欲望和表达习惯。我不指望有学生当作家,只是希望他们能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想说的时候能说出来,想写的时候能写出来,就行了。三年要写很多篇作文的,我曾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作品打印出来,我们集结成册,起个名字,写上序言,会很有意义的。但准备了很长时间,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挺遗憾的。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我曾把自己买的几十本杂志发给他们,周末回去看,究竟看了没有,我也不知道,只能说这种愿望是好的。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能优美地朗诵文章,也专门进行了训练,平时上课也要求,但就是不行。或许是我过于严厉,学生胆怯,放不开。我对学生书写要求比较多,从初一就开始,练了一年字,课外写,课上写,但由于没有强有力地狠抓,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字写得不理想。有时候布置写的小片段练习,时间紧了就忽略了,事情多了就忘了。此番总总,根本原因是我的性格所致。
我总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能用上我教的知识或方法,所以我做了很多尝试,尽管有的虎头蛇尾,无疾而终,但我还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想起我告诉过他们的东西。
三年,一千多天,很多零散的记忆拼不出完整的版图,那就让它们永远沉淀在记忆里,时时提醒我们,那些路,我们曾经走过,那些事,我们一起做过。而我,还有一个两个更多个三年要经历。人的成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我还在路上,希望接下来自己能改变,把事情做细做长做好,不为别的,只为学生,只为语文。
遂以此文,纪念三年语文课。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9
从文史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新课程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据这样的一条理念,我尽管是在复习课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语文的审美教育,无论是讲《论语》等古典文化,还是讲中外名著;无论是上作文课,还是在做语言文字的'训练,我都会力求从语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从比较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们在本学期开设的公开课《氓》,这是一篇诗经作品。《诗经》的出现不仅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在篇目数量上,选入课文的《诗经》作品仅《氓》与《采薇》两篇。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的诗歌,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对《诗经》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也有一个线索性的认识,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自学鉴赏《诗经》能力的目的。为此,我教学《诗经》两首总的教学目标是:以《氓》和《采薇》为教材例子来解读《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及其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对《诗经》的认识不是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体的感知,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鲜明的个性乃至独立的风格。当然,这种个性和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完整理解和透彻把握上,建立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熟练操作和具体教学技能上的巧妙掌握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上,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磨练自己的语文能力专长,发展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不能无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四、“对话”不能远离根本《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但是实践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讨论接讨论,交流接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但如何具体来做呢?我认为,要做到好,应该得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
语文学习的任务无非是读书,写字,写文章和语言交际。但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对照未来社会的要求,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字写不好。这与训练不足指导不到位有关。二是不会写文章怕写文章,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有不少人还是不会写作文。到了高中毕业,有将近1/3的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高中的基本作文能力要求。三是不愿读书不会读书。以前有人作过统计,学生考上大学还没有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的学生做习题可以,但是给他一篇文章往往总结不出要点,更说不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我们不禁要问:应该让学生读书写作的时间都哪里去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要交给他们什么。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关于课堂宽松和谐气氛的营造有很多典型的课堂教学实例可以借鉴,比如徐州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随意称呼自己,当有的学生直呼其名时,于老师一声“到”,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和稚气未脱的孩童之间真正做到了“零距离”,后面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就再也不会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第二,要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一位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一开始就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围坐在老师的周围,并且按照一到六号作了明确的分工。每次讨论有学生主持,有学生汇报,有学生记录,有学生代表其他学生交流发言。避免了有些讨论课上看着热闹但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弊端,也不会有出现有学生充当旁观者的现象。
第三,要让学生自己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制定过多的学习目标,会“贪多嚼不烂”。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仅词语画出了20多个,花费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有些词语根本就是无关紧要,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也遗忘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当随文教学,不要过于集中,有些词语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多次语境学习慢慢掌握。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一下子设计了10多个问题,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没时间交流就下课了,更不用说自己再质疑、探究了。记得魏书生有一次上课,只让学生自己画了三四个词语,先揣摩其意义用法,后又让学生造句,再共同评价是否恰当,看上去很简单的教学设计,但是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一个掌握一个,效果很好。因此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让学生解决的一两个问题,集中解决,这样比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第四,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的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一定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也往往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等等的小的环节上,也只有在这些细微之处讲究起来,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磨练语感。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粗心,学生读错了字不纠正,写错了字没有发现等等。而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就是在这些细小之处的“较劲”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观摩语文课,不禁为教师的语文教学艺术魅力所折服,对此有人认为这是落伍的表现,但也有人执著地坚持: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魅力展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第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有的老师说:深文要浅教,浅文要深教。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老师偏偏没有从时代背景出发,而是从标题入手,重点体会景色描摹,通过反复朗读、如果老师自己的理解很肤浅,就不可能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时讲解透彻的。
第二,设计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王国的必要手段。课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但仅仅停留在此是不够的,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展,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校园文化、多媒体设备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有创造性的教师更善于创设相关情境,引领学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领域飞跃。正如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的老师在讲授古典诗词时,并不去一词一句地疏通,而是借助自己的主观优势比如朗读,带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吟咏之后,伴之以恰当的动作,听这样的课,我们怎么能够指责老师的表演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呢?
第三,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中,教师决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点播,促进课堂教学的新的亮点的生成。我们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学生只有记笔记听讲的份。但是如果老师腹中空空,怎么奢望学生才华横溢?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宽泛的阅读面,才可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有的教师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下功夫练习朗诵,范读课文酣畅淋漓,令人倾倒;有的潜心研究板书艺术,每一堂课结束都留下一张精美的板书,令学生久久难以忘怀;有的教师对写作颇有心得,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讲解作文之道忘乎所以,这样的老师的学生怎么会视作文为畏途?当然,教师不能够以教代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代替或者包办学生的学习,不能因为自己读得好而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只要耐心把握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完成的尺度问题。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有教师、学生双方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决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肯定能够不断地引领学生走进别有洞天的新天地。
怎样上好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是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思考的问题。让我们远离功利,远离亦步亦趋,远离浮躁做作,为孩子们、为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平心静气地、聪慧睿智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适合学生实际、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改之路吧!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1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出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唤起了求知的积极性。接着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书,教室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二、结合生活,识记生字。
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读一遍课文回答:“谁在画风?”时,我出示文中插图,采用与他们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记住“宋、涛、”等六个字。学生在问好中认识了生字后,学生做青蛙跳伞的游戏检查生字读音。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为本。
《画风》一课,内容浅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动手划出相关句子。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让学生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赵小艺的自信,陈丹、宋涛的兴奋、惊奇。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这一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四、读写结合、训练写作。
我合理地利用课文中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筋画出风的故事,提出“你会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的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风中的景物说一说,画一画,孩子们画出了弯了腰的小草,飘在空中的气球,被风吹起的花裙,烟囱上歪了的烟等等,每个同学都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不同的内容。尤其优先让后进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图画,既满足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同时使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2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这几年,一直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鼓励加环境的合力,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前精心准备。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五、培养课代表、小组长协调、配合能力,使课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谐、轻松、高效,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发挥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真正让课代表及小组长做好老师的“左右手”以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3
扎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一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自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时,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这首诗主题的分析讲解上,结果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课,我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频度感悟上,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应用,轻精神。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为圭臬来圈囿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侍坐》篇时,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精神板块的拓展,给学生补充了世界文明史上另外三堂伟大大的课,以及发动学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本课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4
在本学期中,我所带的两班语文,在期末考试中均未考好,在反复思考后,现总结如下:
一、虽然重视语文基础,但未能及时跟上检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语文的基础知识,但是虽有布置,但是没有及时跟上检查,以至于不少学生的作业也做了,但是质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及时检查,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识绝不拖到明天。
二、过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阅读、作文的教学与指导。
语文的基础知识很重要,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占用过多的时间,不仅语文基础没有提上去,反而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降低。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学好基础,课后检查、督促。把更多时间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下一学期,我将制定较为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和作文写作指导计划,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由于对教材较为熟悉,反而造成课堂的随意性严重。
对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课堂的严谨性却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课堂严谨性忽略了,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学期,我会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认真研读学生,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节课。
四、重视师生关系,但过犹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学生向来来注重平等,对学生宽而有余,而严之不足。以“宽”对待学生是对的,但绝不能因“宽”而不“严”,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因该做到“宽而有度,严而有格”。在下学期中,我不仅会平等对待学生,但我会注重对学生的“严”要求。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宽,什么时候应该严,要努力做到该宽时宽,该严时严。
总而言之,我将会在下一学期,倾尽心力把一(2)一(5)两班语文教好。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5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2-20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3-29
语文创新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1-19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7-13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3-31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3-22
语文bpmf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2-21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7篇02-23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热】03-25
【精】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