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9 10:55: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热】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热】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学生兴趣较浓。两个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的一些感受。

  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是一开始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介绍,然后是范读或听录音朗读。本堂课上我先是让学生试读课文,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上的难处,然后我再范读。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本,学生更有兴趣,效果更好,记忆更深刻。在探讨本文的“物外之趣”这个难点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为什么不把蚊子比作天鹅,而是比作白鹤?这必须要结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记》写作缘由来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观蚊如鹤”这一情趣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观察和想象。我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想象加工。如蚊子在素帐中飞舞,这只是视觉上的效果,那么听觉上的效果呢?文中没有记叙,大家可以想象,蚊子们不该是在开什么演唱会吧!文中最后写道:“……鞭数十,驱之别院。”那么作者是拿什么去鞭打虾蟆的呢?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我就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再现文章的主要内容。采取这种方式:

  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简单,适合学生表演;

  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进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三是,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寓意;

  四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在课前我布置女同学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同学们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划,分工合作,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她们采取哑剧的形式,还准备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作为初一的学生这是很难得的`,而且学生很有兴趣上台表演。从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反应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因此师生就在一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课堂学习。

  因为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不难理解,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小题目,训练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分析提炼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厄运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这个教学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期末考试考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担任的是七年级一班、三班的语文课,我的主导思想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因此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学生的思想,二是抓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一、在思想上:在思想上主要结合课本中现有材料,如: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等一系列古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

  二、在学习上: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背诵 :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全不放过,达到全员会背诵、全员会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愉快学习方法、古典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下学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够特别满意,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最困惑的就是学生不能吃苦,做事没有常性,没有目标,连短期目标都没有,所以实施起来就特别困难,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期末考试结束了,面对成绩,认真检讨自己,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

  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3、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不愿学,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纪律也不严。

  四、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但愿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关于这堂课的设计,最让我犹豫的是主题的提炼,总想不好一个更好地走向。其中关于“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对人、对事的客观公正的判断”的确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后设计让学生自己说收获,来引导总结。可能因为时间长空不够到位,导致主体探究提升方面并不深入,学生只提到了一两点,而且我也来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陈为群老师的意见指点,使我对这堂课有了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结合陈老师和前辈们的意见,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感教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

  2、设计替“我”说出几句话的环节(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开),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训练,这是语感教学除了品味语言外的'另一种形式。这些中间环节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创造都是来自本体,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离文本的内容。任何课堂形式的创造都要体现有效教学的原则。

  3、读——要成为语感教学的手段,不要为读而读,或是随行所为,想到了就让学生读一下。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具体在课堂中,如当学生无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过“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化解。或者当品味了一些精妙语句后,可以通过朗读感知其中的妙处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促解,以解带读。

  4、除了朗读训练外,字词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读、细读,停留的地方还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猫“是怎么来的”。前两只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动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是在门口捡到的,从而得到花猫地位的卑贱。又比如“晒太阳”的细节也各有不同,花猫是“蜷伏”,感觉很凄凄,可能平时对它并不好。又比如“若有若无”引出后,可以追问,“还有那些此配合它”。总之,这些“点”应该再明确、最多点、再停留。又如,在引导“为什么冤枉,是因为不喜欢”这个问题时,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现这种偏见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5、主题探究方面,学生可以领会的部分,可以简单的提到,甚至是不讲,教师更要去考虑一些学生不能了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这三只猫他到底喜不喜欢?有人认为它其实对三只猫都不是喜欢,纯粹是兴趣爱好,当作宠物看待,人并不尊重这些生命。主题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揣摩其写作的意图,这点主题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这也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解读文本,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目的进行了解。

  正如我的导师赵飞燕老师所说,语文课堂永无满足,永远在不断修改完善中的前进,她的这种精神对我触动很深。就好像在修补一条路,我们应该不时地看看我们曾做过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补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树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必定会是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化石吟》这堂的教学,使我深有感触,让我深深地懂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实在不容易,要做很多的准备。这篇课文我抓住了重点性的语句展开教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那么,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问题抛出,学生陷入沉思,教室陷入静寂,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突然,教室后面跳动起极不和谐的音符——几个学生骚动起来,甚至在窃窃私语。我正要发怒,转念一想,已经第四节课了, 学生能坐到现在也不容易,于是,我压住火气问: “你们几个干啥呢?” “照片,恐龙照片。” 什么,恐龙照片?我一激灵,来了精神,马上让学生把恐龙照片传到讲台上。没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女生竟然送来厚厚的一叠照片,翻开一看,全是恐龙照片。 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我何不趁此机会挖掘出我的课堂需要的资源呢?于是,我让这个女生介绍了与这些照片有关的旅游见闻。 “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它镶嵌在高高的山崖上。我还欣赏了栩栩如声生的恐龙,由此我想,在几百万年以前,一定生活着很多恐龙” 一石激起千曾浪,台下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我在公园里看到了三叶虫化石和鱼化石,我想,在远古时代,一定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后来,地壳发生运动,板块之间的挤压让我们这个地方隆起,成了连绵不断的山脉。” 如及时的甘霖,轻轻挥洒在干涸的土地上,所有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睛聆听着这美丽的神话一样的遐想。是啊,这不是活生生的教材吗? “化石,让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化石,向我们展示了生物进化的过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至此,这堂课的难点在生成的资源中化解了。它之所以化解得那样自然,那样轻松愉快,不着痕迹,我想是我的教学机智帮助了我自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现在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直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起学习新的内容,一起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内容。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总结如下七点: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殊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熟悉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7.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熟悉,填补空白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演讲词,虽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是并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更多地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情感打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一、文本教学: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并训练学生听读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人文教学: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真正的英雄的内涵。

  对于文本教学,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把学生带入到悼词的情景中,为英雄的牺牲而悲痛;其次,运用听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感受情感。另外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说读写的训练,听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施展。于是我就依据英语的听力训练,带着几个问题去听读,筛选自己有效的信息。同时实现单元目标抓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要点。因此我又设计了概括七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格,从中总结英雄的精神品质,过渡到对英雄内涵的领悟。

  对于人文教学,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所以我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个体感悟。无论是七位英雄的精神体会,还是美国精神的领悟,最后是联系到全人类,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新鲜的。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仅锻炼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在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地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演讲词本因以情感动人,设计中虽有体现,但是教学中却忽略了这最关键的要素;概括英雄的事迹中缺乏有效地手段等。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感谢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给予我的宝贵意见。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寻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良方和实践操作经验。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新教材第一册展示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如同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等待着我们的学生去尽情享受。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美味呢?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我主要着眼于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如果学生自己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种学习才是一种自己主动的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行道树》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读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读法。结果学生发现,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的效果最佳。只见他们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树的形象,首尾两段四人齐读,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别由四位同学轮读,既抒发了行道树不同的心声,又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当然也有就以前后两排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的,也有两人一组的、三人一组的。学生的这种自主组合选择朗读模式,合作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激情。最后,有四个学生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全文,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树站在那里,向大家诉说心声,这组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此时,学生已经将自己与行道树融为了一体,如果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读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质疑、讨论、研究,教师予以少许点拨,学生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全诗洋溢着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情绪,深受人们喜欢。对诗歌的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诗歌有背诵要求,于是在备课时,我突发奇想,决定用一种浪漫的形式引导学生来背这首诗。

  众所周知,读是背的.基础。但平时惯常采用的听读、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由于运用较多,难免会产生怠性,怎样才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我决定采取“人浪法”来读这首浪漫的诗歌。

  我先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读一节,以“人浪”的形式来朗读,即第一组起立齐读第一小节,第一组坐下的同时,第二组马上起立读第二小节。第二组读完后,第三组再紧接着读第一小节,然后是第四组。这样把诗歌读完两遍后,再以男女生为单位,继续做人浪朗读。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就把课文读了三遍,为顺利背诵全文打下了基础。

  由于之前学生从未做过这样的朗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因为事先我就跟学生说:“这是一首浪漫的诗歌,我们要采取一种浪漫的方法来读”,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方式对“浪漫主义”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认识。

  教学是需要一点激情的,只要我们能全心地沉浸其中,多想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今天早晨我开始上本册书的第一篇课文《散步》,这个单元的文章全是有关家庭亲情的文章,作者用温暖的笔融细致的描写了家庭成员间和睦、互敬的亲情关系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四件事,即“松、静、匀、乐”。我给孩子们说:上课时要保持放松的心情,要有安静的环境,要有均匀的气息,要有快乐的情绪。只要上课时经常要求自己做到这四点,你离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不远了。如果每天都用轻松悦快的情绪来对待学习,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们都十分认同我的想法,大家悦快的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是该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即: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先让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学生读得十分投入,虽然不是声情并茂,但是我感觉已经够好了。因为他们读得很用心,很仔细。在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散文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在文章里划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生字词的教学完全由学生解决(到黑板上来做,然后再大家订正),所花的时间不多,效果也相对较好。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的思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几个学生主动的举手回答,说得一般,主要问题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想说的话而不知道怎样表达。心里想得有,而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们说,这就是平时读书不够和锻炼较少的原因。只要大家积极阅读,主动锻炼,我们都回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能放弃,要积极的去适应,克服心理的胆怯和恐惧。之后,我谈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健康的躯体和高尚的灵魂的有机组合。健康的身体一般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可以得到。而高尚的灵魂则需要知识和文化的武装,知识和文化就是从读书所获得的,主动的阅读和求知是获得知识和文化的主要途径。用高尚的灵魂去指挥健康的身体,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在教学中顺应课堂的流程我给孩子们讲了三国演义》里董卓、吕布和貂蝉的”美人计“的故事,大家听的很认真。

  最后,我引导孩子们分析文章之所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原因。有的孩子说:课文里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和蕴含着的生命的不尽活力。有的孩子说文章除了景物和语言优美外,还有的就是情感美。文中亲情的温馨让我们备受感动,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几代人的宽容和理解,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引导,孩子们懂得了家人和朋友间就应该相互宽容和理解。我想这不就是我这节课所想达到的目标吗?这不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吗!于是,我很认真的表扬和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进取。一节课的学习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就这样结束。我能看得出,学生很愉快,对我不反感,我想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从整个教学流程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有时和学生吹牛就漫无边际,收不了边。还有在讲课时缺少激情,对学生的感染不够。课前准备肤浅,不够深入,层次不够丰富。自我感觉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整堂课的整体形象构造,这节课要给学生讲什么东西,课前思考不够清晰。因此,课堂结构显得有些混乱,没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时甚至用了大量的时间来与学生闲聊,用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有时又感觉有些本末倒置,主题被冲淡了。但是,不论怎样,我相信学习就会进步,不停的往前走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户”的争斗正切合着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寓言的寓意把握为切入口加强当代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狼》为文本的教学能生发的课程内容。但是,文本价值的相对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突破文道分离抑或重此轻彼的现状,谋求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学的理想。现状的客观存在决定这是一条荆棘小径,在艰难跋涉中,亦有几点收获,主要如下:

  一、学生听课情况而言,由于我所带的七年级(3)、(4)基础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听课情况也不一样。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词汇的积累是不能规避的一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授课中,我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并在随后的重点字词的朗读及句读的掌握中,都是认真听,了解学生错读、误读的字词,读完后立即更正,这一方面,两个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译理解方面,三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中都很出色,因为文章故事性很强,他们可以通过狼的本性“狡猾”、“狡诈”以及初读文章后对文章的理解等来推断文章的所表达的意思、主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表现很活跃,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们基础稍差,主动学习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师讲解为主,不过,四班的孩子有一点很值得夸奖,那就是只要老师强调过的,叫他们记的东西,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老师的话,总之,这篇课文,在“文”即文本理解这一方面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对我自己而言也有收获, 在流程设计中,我力求走出学习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正音----字词解释、重点句子落实-----文章解读------内涵思想),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几个画面,通过图片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你是如何根据狗的状态判断这一幅画在前一幅画之后?学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一只狼走开了。我便会紧接着追问:像狗一样坐着,用简洁的文言来说是什么?学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势说: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样坐着,而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应该读作“其一犬?坐于前”的,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学生一起回答)”当然,虽然设计这一环节是为学生理解文意服务的,但这并不代表本课的文言词汇的学习到此就告终。总之,“教学设计要服务于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堂课于我的最大收获。

  三、初次真正的尝试“文”与“道”的.结合。我主要是以“道”为主线,从“狼”的形象的品读,到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探讨,到寓意的理解,最后归结于现实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该具备的斗争智慧。在“道”的层层深入下,旁顾到“文”的积累,我认为,()对于故事性强、语言相对浅显的文言文而言,这未尝不是一条可取的解决“文道结合”的尝试之路。

  然而,“文道结合”诚然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理想之路,初次尝试,也在清晰地告诉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绝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够在“文”与“言” 中左右逢源,这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验。教师如何在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游刃有余、调配有度决定了课堂的生涩与成熟。在这一方面,这一节课还有诸多遗憾之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即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教学创意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①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缩短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

  ③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

  ④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6.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最近从市教育局组织的构建课堂教育模式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颇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知识和能力是鲜活而又充满人性的东西,不能用某一种模式或者构建一种“万能”的授课程序来达到其最终的目的,但是就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易乐观,在此种情况下,统一思想,相对的构建一种在大多数情况下较为适用而又合乎语文教学规律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的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 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的支 离破碎。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 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当教学中的某种遗憾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 教学现状时,其原因之纷杂自不待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 ,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

  我一直想:怎样的一堂课(文言文教学)才是有成效的一堂课?怎样的`一堂课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从课文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革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先前教学思想的一种反思、借鉴和超越。反观传统的教学(文言)的模式,从最早的私塾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直观而又简单的教学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说,他们的结果是好的,就是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章)的一种感悟力,就是所谓的“慧根”,而我们批判的应该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传统文言(建国后,白话文)教学因为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自然不如古人学习是的自然和流畅,一般情况下:“教师读,学生看;教师译,学生记”的教育模式大兴其道,究其原因,大家认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显性因素明显,即学生能够基本明白其义,并能翻译。但是文章的意蕴何在?文章所体现的鲜明的人性和个性以及鲜活灵动已怡然丧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听课老师指出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环节设置到位。缺点是:问题设置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在导入、教学环节衔接方面还应讲究些艺术性,小结时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经过认真反思,我不仅认识到本堂公开课的缺陷,而且意识到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

  其次,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

  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总之,开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这一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01-17

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03-18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反思04-24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03-01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9-04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6-09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10-15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03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4-12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