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5 10:59: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2

  《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学习第一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预习本完成预习任务,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预习任务,今早检查孩子的预习本,发现有些学生领会得比较好,但仍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我结合几本比较好的作业,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单元结束后,孩子们能真的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2.学习《燕子》一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一段是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勾画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饰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种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让学生逐句找出,勾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为观察春天,描写春天的练笔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由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接着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3

  在激趣引题时,我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和我的预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学生也许会说到后来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冲毁了,什么都没有了。想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然孩子们说到了美丽,我就跟着孩子们走吧。

  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本来是想学靳老师的,想让孩子们上去画画,我担心会太费时, 更担心要画出来谈何容易!还是引导学生读出味来。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走进这美丽的村庄。“当你读到清澈见底的时候,我仿佛想起了珍珠泉这样一句话……”学生马上站起来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后一句出乎我的意料,惊喜。清澈见底的意思理解了,课文中的意境显得更没美了。“你读到清新甜润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知道我闻到了什么?”学生举手的不多,“回忆一下秋天的雨。”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说到了苹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山上~~`天空~`。”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的意思在朗读中,在评价中,在对话中,学生理解了。很多词语的解释不可下定义,她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对于这种词语的理解,用优美富有诗意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于学生对整段的理解,对全文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4

  课始,首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让是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

  其次,抓住重点,想象体会。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练习题:“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三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最后,注意各种动画练习题,让学习不再枯燥,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会更生动的`学会本课重点。

  1、本文重点段中运用的省略号,一共有八个,每个用法都不同。“A、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B、表示指导员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没讲完C、表示事情经过的省略D、表示说话声 被打断或淹没了”本来从这些选项中选择就行了,但是我加上了连线动画配以音乐、掌声,让学习更富有童趣,也对本文的标点进行了理解。

  2、课尾画个“……”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本课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革命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重大的问题,学生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所以布置了课后作业,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电视作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5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是一篇饱含着深刻母爱的文章,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我是将妈妈的账单作为重点来讲,让同学们通过朗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想对妈妈说的感谢的话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融入到课文中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的无私和厚重。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读这份账单上,事实也告诉我,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之后,的确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刻的领悟,体会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是那么地随意、又是那么地深刻,唤起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所欠缺:

  1、初读要求不够细化明确。读课文之前,我只是让学生去把课文读通、标出自然段、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学生连自然段的不会标,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再说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读而使读书失去了目的性。

  2、拓展升华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又会做点什么呢?此时,学生不开口、不说话,真叫人难办,所以,我就只有直奔主题,让学生来写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这是我引导不当,我承认自己的不足。

  总之,反思是促进更好教学的助推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认真地在每堂课后进行一次反思,让我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意义。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6

  《小虾》一文的教学,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虾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教师执教的重点,它是通过写小虾吃食很小心来说明的。文中具体写了小虾吃食是怎样小心的:“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食的有顺序的动作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小虾吃食很小心。为使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读理顺文章,再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告诉学生:“有顺序地说话能使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说:“放学后……”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段训练为重点,着重注意一段话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承接了三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的方式

  本课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都是总写小虾特点,后几句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具体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体会了小虾有趣的特点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这样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虾的脾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几点体会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一、抓住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多注重从学生情感上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作者怎样知道小动物的可爱?是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虾的样子、吃食、脾气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这篇文章的。如果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学会备课

  平时我们的备课通常是面对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再看看教参和参考资料,然后就开始备课,最后在教学时把教参要求的内容讲出来。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知道了备课时不要着急看教参,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反复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教学时要把这种感受也让学生体会出来。另外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对照课标要求,想一想这课教学要落实哪一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实。备课点子应打在研读教材上。教师在读文章时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后,再从内容上设计教案,从表达方法上设计教案,从而达到真正备课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7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最后一篇主题课文。这个单元的“笔下生花”的要求是“写一写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三篇主体课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可通过仿写的形式写自己的发现。但三篇课文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让学生进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难度,相反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围绕法布尔迷恋昆虫这个中心词,记叙了两个小故事。全文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人记事的优秀范文。

  一、变序设计

  在全文的教学中改变平常用的方法,两次采用变序教学。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变序设计,立体解读了文本,当学生通过两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自然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碎的印象进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自然的浓重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自然段的总起作用,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从第二件事的学习再到第一件事。

  二、读写结合

  1、第一自然的学习,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用复句的形式,还是采用关联词“无论……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课文最后一段,学生稍作变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为总结句。

  2、课文中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的两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侧面描写,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写,又有对比衬托。第二件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品位表达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写法。因此在学习第一件事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事件的具体情境。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在记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是否写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

  写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写必然是写好一个自然段,才能写好一个段群,然后才谈得上谋篇布局。

  3、课文围绕“迷恋”二字来表达法布尔的兴趣爱好。学完全文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说明自己有什么正确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两件事,学习运用作者的方法组织语言。

  通过资料的交流,学生认识一个更加丰满的法布尔形象,联接学生自身让他们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向生活,生发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是一种最高境界。学生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才有可能不拘泥形式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是无序的,凌乱的。

  当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的创造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8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9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四、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0

  《鸟儿的侦察报告》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读后令人警醒。本文语言优美,平实浅显,层次非常清晰,结构相当严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

  一、旧知导课,激发学生的已有情感。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是否记得三年级时学过的《一只小鸟》这篇课文,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想起了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在树上过着快乐的生活,整天唱着清脆的歌儿,歌声引来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用弹弓射向雏鸟,殷红的鲜血从树缝留下,从此,再也没有听到这棵树上鸟儿的歌声了。其实,各地鸟儿被迫害的情况远比这严重,于是,开始了我们新课的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们曾一起了解过的鸟儿朋友,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的传授中,同时,也为整堂课的课堂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非常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展开。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文章的两条感情线索:一是侦察报告中的鸟儿们受到伤害时伤心、难过的心情。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感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同情鸟儿们的悲惨遭遇。二是作者看到侦察报告后的感受。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引读过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时,为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痛苦之极,我对孩子们说,想想你们宠爱的小猫或小狗死了或掉了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时,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班卓熙凯同学,眼睛一下子红了,眼泪流了出来,非常伤心地想要给我们讲述什么,我连忙请他起来,问他想到了什么?他哭着讲述了前几天自家小狗因为他们一家人的疏忽走丢了的事情,他难过极了。其他孩子见此情景被深深的触动了,他们也围绕课文内容说出了自己对作者心情的理解,我相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已经走进了文本,已经通过交流自己的体会与作者进行着对话。

  其间,我在学生汇报交流侦察报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重点朗读,自读自悟,以个别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中表现鸟儿对话的语气,体现以读为本的多样性。同时,我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将每份侦察报告用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作为过渡自然连接,以情激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鸟儿的生存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体现以读为本的层次性。

  最后,在深化主题方面,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自内心的呼吁:人类应该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我觉得这节课,在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体验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课后有学生自发地说,这节课好有意思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知道孩子们是真的感受到了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的快乐。我不禁感叹:是啊,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合适的教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1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2

  4月25日,我参加了二七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完课后感受颇深,久久地回味着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每一分、每一秒。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堂上我紧紧围绕字、词和句以及篇章的训练,

  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感悟”。本节课我给学生自信,让学生喜欢回答,勇于质疑,把回答当作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我重视词语和句子的体会和感悟,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会学生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是大声就是好,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每一遍的读都在变化,都在溶入更多的感情,我也能听到更多的理解,这也是课堂上的一种配合。本节课从读课题,读生字、读句子到读段落,层层深入过渡,而且采用了多种读的方法,学生很喜欢,课堂气氛很活跃。

  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我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前面的教学过细,教学任务还剩一点儿没有完成,但还是巧妙的结束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摸索继续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难看的话觉得挺委屈,

  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必须运用辨证的眼光去看。课文层次清楚,语简洁,富有情趣,将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环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把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课首先要解决的是了解骆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各部分的作用,为什么有由这些作用。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懂得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在沙漠里各有很大用处的同时,明白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的道理。

  2、留下空白,发挥想象。

  在教学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上台演一演。让学生从“静”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充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和说话中内化知识,深化主题,使学生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一个完善。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深感触。

  本文的教学重点: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但是如果马上围绕主题展开,学生一定不能深刻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再借助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对沙漠的恶劣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说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转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问题答案的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反复朗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加深体验。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5

  刚上完20课《恐龙》,对这种近乎神话里才有的动物,学生太有兴趣了。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画画,就是选一种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恐龙,画出它的形态,在环境中体现它的生活习性。二是根据自己的'画,写出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并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画,同时向全组同学口述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绘画功底差的学生努力去学绘画。《恐龙》教学反思二

  这个学期,我把功夫下在课前。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基本弄清课文大意。在教学《恐龙》时,我也这样要求。养成习惯了,只要一提到预习,学生都会这样做。很好的。一上课,我就叫学生齐读课文,再完成一张表,即写出恐龙的名称、形态、特点。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完成这个作业得心应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内容,叙述自己的观点。多让几个学生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课就结束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0-1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9-21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后反思10-29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03-28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教学反思01-14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期中教学反思01-21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教学反思02-06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03-17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03-23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学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