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8 22:36:17 晓凤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2

  《中彩那天》记叙了在二战前发生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发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学生较好的'懂得了课文,理解了父亲的心情,感受到“诚信是金”的道理。

  学生积极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必须提供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得此机会,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①我家生活拮据,中奖得到的汽车又得而复失,为什么说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②父亲中了奖,为什么还不高兴?③父亲面临的道德问题是什么?④彩票上的K字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点出文章的中心:诚信是金。学生们则自觉运用学过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两句话,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3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想象以及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通过寻找打动自己的地方很快得出小人鱼善良勇敢为爱牺牲自己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后来新编结局的环节中都能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希望给小人鱼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学生能够感知并认同这样的形象是这节课中比较好的一点。但在课文的结尾故事以悲剧的形式呈现,与学生们希望的美好结局出现矛盾。我抓住这一矛盾的产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安徒生安排悲剧的'用意是为了更加突出小人鱼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把握语文要素中提到的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找到打动自己的地方以及说出打动自己的理由。四年级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通过概括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在上课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打动自己的地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在这一部分中,我通过课堂作业本的引导,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不能准确的概括出小人鱼做的事情,而是直接说了打动自己的理由,所以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更明确。

  一堂课下来,我清楚的感受到了学生眼中的童话人物的美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说不同的年龄段读《海的女儿》都有不同的感悟,常读常新,这一次在整个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再一次深入《海的女儿》我也收获颇丰。从学生和自己的视角都体悟到童话的神奇和力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4

  本组课文安排了篇幅矮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内容通俗、情节引人的民间故事;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体会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通过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充分发挥体裁的`特点,一是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让学生学会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三是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将遇良才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故事书的兴趣。在教学《纪昌学射》时先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将故事分为练不眨眼——练把小东西看大——练射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顺序讲故事,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们有的说我要学习纪昌做事认真的态度;有的说学习一门技术首先要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你所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让同学们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并在上完本单元后开了一个故事会,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要求学生向大家推荐一本好的故事书。这样大激发了同学们读故事书的兴趣。

  不过在本组的阅读课文教学时,放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5

  《春潮》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春潮的序曲。第二部分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首先,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加深课文理解。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首先从第二自然段中就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接着在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具体指导,最后通过两段的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这些,说明本课在对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中,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较好统一。

  其次,以质疑引发个性探究。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质疑问难。本文的金钥匙环节就为这一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训练平台,不过,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没有方向性,教师还应当设定质疑的范围,提示学生应针对什么提问,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6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

  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学生欣赏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说:“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虚传。”有的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虽然学生在欣赏时,非常的投入,表达的学生也很多。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

  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师生对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三、品味句子,学习表达方法。

  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还有“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学写景的文章,主要就是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重点句子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7

  《中彩那天》(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间抽中了大奖,那是一辆他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当教学进行到“拓展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把汽车送给库伯吗?我想,只要是上过这一课的老师,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学生思考之前,我郑重地说:你们必须讲心里话,讲真话!这样强调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做人要诚实守信,首先就是说话要诚实。

  当我抽学生回答时,无一例外的都说:“不会!”不过各自的理由不同。有的说,库伯太傻了,我才不那么傻呢;有的说,库伯家很富有,我家很穷,不给他没有关系;有的说,我的父亲做生意时有一次多收了50元钱,不但没有退还,而且还高兴得不得了啊;有的说……

  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说,汽车应该归还给库伯!这与我的教学预设有了很大的'出入,课堂上的这种生成,有社会风气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原因。面对孩子们的这种回答,我很无奈,也很痛心!怎么办?课堂生成、个性化阅读,就是这样自由吗?如果就这样肯定学生,那么这节课的教育就是极大的失败!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误区呢?靠说教,靠灌输吗?

  我放弃了对学生的评价,紧接着进行说话训练: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说一说“第二天库伯派人来开车时,会发生什么?”这时课堂十分地活跃,孩子们分组讨论,一个个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大家争着在班级交流自己的高见:

  有的说,第二天一家人清早就起来,父亲围着价值百万的奔驰轿车看了又看,我知道父亲十分喜欢这部车。我也不舍得就这样白白地送给他人。这时母亲对父亲说,怎么?你想反悔?这可不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啊!父亲说,我怎么会反悔呢?只是我特别的喜欢这部车啊!

  有的说,第二天清早,父亲带着我一家坐上了汽车,在路上兜了一会儿风。坐上这样豪华的汽车,多神气啊!我对父亲说,不给库伯行吗?父亲对我说,做人怎么能这样不讲诚信你呢?

  有的说,第二天我和母亲起床后,发现父亲正在奔驰汽车旁边,我知道父亲十分喜欢这部车!我对母亲说,我们就这样白白的把汽车送给库伯吗?

  有的说,第二天上午,库伯派助手来到我家,对爸爸说:“您真了不起!库伯为了感谢您,让我带来了10万美金感谢您!”父亲说什么也不可收,可是助手说,这时库伯的意思,您不收下,我还交不了差了。父亲只好收下了。助手开着车走了,父亲对我说:做人要诚实。诚实就能得到感谢。

  有的说,第二天清早,只见一辆宝马是驶进了我家。从车上走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他来到父亲面前说:“我是库伯派来开车的。您真的了不起。库伯为了感谢您,他送您一辆宝马的车,希望您喜欢!”父亲听后,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嘴里不停的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那人说,这是您应该得到的!奔驰被开走了,可宝马来到了我家。一家人特别的高兴!

  很多同学意欲未尽,我及时抓住了课堂上同学们的教育时机,对同学们说:“大家都说的很好!”想一想,如果当初父亲想你们想的一样,将汽车偷偷的留下来,会得到这样的感谢吗?你的心灵会得到安宁吗?

  所以说,做人要诚信,才会得到感恩!在诚信和感恩的教育中,让学生明白了“父亲”的高达形象!当然,诚信不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上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8

  《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外形,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训练,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意这一方面的练习,特殊是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如:《我爱三峡》、《繁星》、《桂林山水》等课文,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这节课的遗憾:

  1、感觉自己在教法上没有突破,教学手段不够有新意。

  2、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9

  《虾趣》是作者秦牧对齐白石大师虾画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艺术的发自内心的喜爱。课文写了作者一边养虾,一边欣赏大师的虾画,在对虾的仔细观察中感受到无法言传的乐趣,表现出齐白石大师精湛的绘画艺术和作者对生活,对虾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虽然有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所了解,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提示课题后,我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获得直观感受。

  二、以生活体验情境

  课前已经让学生观察虾,找一些有关虾的.资料,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身田赛就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从面为体会课文描述的“虾趣”找下情感基础。

  三、多媒体创设情境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学习资源,以稀有和特有为主,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瞪大眼睛观察,还情不自禁地发生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以及每种虾的重要特征。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0

  《跳水》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情节跌宕起伏,学生乐于学习。

  在课上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复述故事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步入险境,我利用板书梳理了孩子、猴子和水手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把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画下来,从而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得出孩子是在水手的笑声和猴子的放肆中一步一步走入危险之中。

  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此刻在船上,你会怎么去救孩子?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我再让他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办法和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章中,作者还表现了他对孩子深切的爱。所以我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句“哽咽”,联系上下文体会船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获救后,紧绷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1

  今天,我教学了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的思绪就像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一样,漫天飞扬。特执笔记录如下: 我对自己以下两点很满意:

  一、走进角色,我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 “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此时,“他们心情怎样?” 生:伤心、悲伤、自责……“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 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 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我看到沙滩上一片狼藉。”……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仍在思索,思绪依旧飞扬,能上一节让学生明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幻想,走进每一个故事,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主人公,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2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他告诉“我”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而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应该如何欣赏沿途的风景的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难点是读懂父亲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学习父子第一次的对话,学生对于征服山他们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难了,对于此,我从课文中逐步引导,让他们想象爬山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战胜这些困难逐步引导出战胜自己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告诉我要怎样做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听到什么,用心能想到什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完课后,自己认为在教学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整改。今后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课堂常规,坐姿、朗读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加强训练,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必须养成,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课堂出现断条。

  才能真正调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导致展示不够精彩。本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课堂上应给学生跟多的时间展开训练。

  3、课堂上虽然读的方式,时间多,但是读的效果一般,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多给予指导。

  4、教学设计过于细化、繁杂。在教学中,课文内容结合的不够,教师讲述课文语言不够精炼,耽误时间。教学缺乏激情,没有感染力和对学生的启发力,今后应该在教学设计更为精炼,讲述课文更为简练上多下功夫。

  5、对学生的评价语还是太单调。

  6、时间安排还显不合理,例如:前面导入新课和整体感知课文重用时间多,而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面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够。

  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还请各位老师就本节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我的教学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我将虚心的接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3

  《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通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小时候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无限爱意,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旨在教育学生体会母爱,感恩母爱。课文通过三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对母爱的深刻感受和甜蜜体验。

  在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把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制成精美课件,让学生得到快乐的视觉享受和甜蜜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导入新课。在教学三件具体事例时,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选择先学习哪一件事例。在学习“作者回忆母亲和自己在公园的大树下捉迷藏的快乐、温馨的情景”这部分内容后,我及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和母亲在一起时最快乐的.事情从而勾起学生快乐的回忆和幸福体验。

  在学习“母亲在海边因找寻作者而脸色憔悴不堪、声嘶力竭地呼唤”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用抓重点句进行感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文中那深厚、亲切的母爱。并注重联系生活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课文中的母亲在海边一直找不到“我”,可能会怎么样?同学们思维活跃,有的说:可能会昏倒,得一场大病;有的说:可能会急得发疯;有的说:可能会跳海自杀。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联系自身:如果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母亲会怎么样?我讲课的这个班的学生正好都是住校生,我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同学们,我们在校学习一周才能回家,心中想念妈妈,妈妈在家也同样想念我们,但她更担心我们的安全,怕我们在外有什么意外。同学们,为了疼我们爱我们的妈妈,无论是在校学习、玩耍,还是在周末回家的路上等,我们一定要事事处处小心,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好吗?”

  在《母亲的呼唤》一课的教学中,我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课堂上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纯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凭借,展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激发,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悦纳。这节课在我和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感染后,如果我能及时控制学生情绪,让大家充分发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悟及受到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4

  《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够带给读者很大的震撼力,很适合作为德育的范本。因此这节课我很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感悟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有层次的导学中,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性。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得既准确又精练。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体会“将心比心”的深层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5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惊喜,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教师本打算要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也许预习透彻吧,直奔主题说出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他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找出两次作者看到花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谈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教学时以读为主,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惊喜——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6

  本课节选自《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主要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节的开端,故事性并不强,因此从情节出发开展教学的路走不通。所以我决定另辟蹊径——从氛围和人物形象出发,教学本课。

  一、激情导入

  以丹麦首都入海口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小人鱼雕像导入,既能吸引学生,让他们领略到异国风情,又能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美妙,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安徒生童话,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相关信息,如故事的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初步的感悟等。这样一方面梳理了课文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自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了他们归纳、感知、表达的能力。

  三、重点研讨

  按照两个大的板块(景物、人物),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课文、品读课文。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中有慢,慢中有细,细中有品,能说出小人鱼的人物形象,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性和童话的梦幻感,深入了解安徒生童话的风格。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7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对这节课教学的处理上,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只有学生会质疑,说明他们对课文的预习到位了,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获取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

  1、由课题“将心比心”入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接着让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归纳总结,保留有价值的问题,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2、自学课文,弄懂课文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

  (2)护士在为母亲输液时,两次扎针都没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亲拦住了,还说了一些鼓励和关爱的话,让“我”和护士都很感动。

  两个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爱幼,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从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8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最后,总结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作者是“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再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9

  《天窗》这篇散文,离孩子们的生活久远,他们可能体会不到文中孩子的感受。因此,我一开始先让孩子们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这便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对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让其他孩子为我们讲解,我进行适当点拨。而有一些较难的问题,又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孩子们组成合作联盟,共同学习研究。如:“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我要求孩子不仅要说出是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同学们开始时畏畏缩缩的,可自从语文课代表先发言,并得到老师的加分后,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有的找出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有的找到关键性字词进行分析,还有的边说边打手势,还有的竟然跑上讲台表演起来……孩子们在小联盟、大联盟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想象练习:

  1.课文中没有写清这雷、这电、这雨、这风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我就让学生看多媒体画面,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

  2.设计一个多媒体画面:弯弯的`月儿挂上夜空,周围星光点点,我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对于开始的问题“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又组织孩子们或看板书或看大屏幕,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以此来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总之,这篇文章内蕴含蓄丰富,老师不应该苛求孩子们千篇一律地得出某一条真理性的收获,而应该带领孩子们钻进文本中,去寻觅,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一定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会指导他们理解更多的文本。所以,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过程。我很荣幸参与他们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我看到自己作为老师的不足:有的时候,我想不到的孩子们想到了,孩子们的想法启发了我的教学。这可能就是“教学相长”吧!我教孩子们如何学,孩子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教,在这样的教学中,我感到快乐、有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20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3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2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0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03-1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03-1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7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04-10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