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反馈,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总觉得做阅读理解、看课本课文是一件无趣的事,一方面是因为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过于生硬,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没掌握合适的语文阅读方法,这严重降低了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如何理解与消化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急需探究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要革新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资源。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诸多实际意义,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能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强化了语文阅读教师对新课标教育的认识,促进他们更好地落实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使他们感受到新时代教学方式的真实魅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主动去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新理念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动性,让他们被阅读教学所吸引,带动他们参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越学越觉得阅读语文文章是一件没意思的事,从而降低了他们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现状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科学的阅读教学理念,他们往往肤浅地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而没有掌握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方法,从而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
2.2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认识、理解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理念。分析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教师没有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他们仅仅是口头要求小学生围绕新课标理念进行阅读,而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在语文阅读实践中运用这种新思想。小学生认知观、学习方法都尚未成熟,因而迫切需要语文教师指引他们阅读文章,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3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策略
3.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认识: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思想这一现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也应多借鉴其他教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多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相关报刊、杂志,多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真谛,树立一套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观。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培训课程,听取教育专家对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剖析。还可以围绕新课标思想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书籍,广泛吸收多方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课程教学效率。
3.2在新课程理念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了避免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变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教师应在新课程语文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图书交流会”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课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班级同学划分成若干个阅读交流小组,鼓励孩子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这种阅读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去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在实际阅读中提升了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这样的'实践教学很好地发挥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价值,深化了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认识,能激发他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实践中主动落实新课标的核心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进步。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过程。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素质,多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吸收其他教师先进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教案,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践行语文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思想,提升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各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做良好的铺垫,促使他们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结结实实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创造“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3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主要表现在: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2、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4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学习《夏夜多美》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张贴到图板上引导学生识字,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魔方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5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
(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7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意义。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掌握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其他课程以及其他学习科目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学校以及教师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教学因素,并且仔细研究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几点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思考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授、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主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培养基地,有必要担任起为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的责任。在我国的新课改内容践行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仍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内容的学习、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现阶段存在的阅读教学问题
1.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未能突出主导作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出限定的阅读时间,没有任何的过渡便进入了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课堂提问。这种方式虽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不上去,课堂环节任务不明确,杂乱无章。同时,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仍旧有教师单一的讲解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内涵等方面的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子。这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讨厌学习语文阅读,进而降低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3.阅读内容的选取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会使得课堂变成罗列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学生抓取不到学习重点,缺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对知识消化以及记忆不深刻。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措施
1.创设阅读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主动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开展的关键性措施,在阅读前引出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小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能够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效的提升阅读效率。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践行所处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总结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紧密联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创建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教学课堂。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拓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阅读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正面回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课堂氛围,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4.在课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应用鼓励式的评价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实践性,帮助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要求教师灵活的运用教材,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我,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5.注重启发式阅读教学。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按照基本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不断地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加到互动教学的积极性,掌握学习语文阅读的方法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展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创新且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使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进行教学反馈,以此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阅读课堂氛围,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英.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xx(7):29-29.
[2]王平强,徐文彬.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探析——兼谈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与适度——对于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xx(10):18.
作者:王维琪 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三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8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现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彰显,与此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扩展知识广度,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和观念,对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体现阅读教学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 能动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以主体教学形式出现,合理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科学的阅读教学可激发学生本体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基础性知识面得以有效拓宽,但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应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往往部分教师没有侧重此项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助力学生更好、更优地发挥出主体能动性,改变原有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师生二者共同融入其中,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创建。
一、必要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该逐步拓宽阅读量,窄小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学习的基本阶段,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课标改革基准要求下达后,学生阅读量提升被放在工作首位之上,需要侧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等,如若学生阅读量小,那么便会造成阅读水平整体下滑。旨在处理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等问题,教师应合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阅读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何去何从,学生才是教学主体,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必要状态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评语抒写和意见反馈等告知学生哪些地方处理不当,然后找寻正确方法予以改正。语文阅读教学阶段中进行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双向提升,只有进行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案整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
二、具体方案
1.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被视为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但这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建者,高效阅读课堂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本体内在主观能动性。喜欢和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来创设教学主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阅读内容的含义,可以通过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阅读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信息等,向学生展示茂盛的爬山虎图片,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室外感受真实的爬山虎,还可以亲手去拔爬山虎的脚,随之深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2.积极引导,习惯养成。
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学习能力已经逐步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教学也不单单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正规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思维模式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应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诸多弊端与缺陷,教师需仔细地向学生讲解阅读读题方法,在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同时,深度培养学生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等。不仅如此,学生群体的主体能动性也会得以提升,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会随着教学方案深入而提高。阅读方式引导和阅读方法引导尤为重要,长此以往可使得学生形成优良的语文阅读习惯,学习思维得以深度强化,主体能动性便可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应该了解到,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为就阅读方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其会贯穿于学习各个环节之中,并会在不同类型科目学习中起到预期牵引效用,优良阅读习惯不仅会提升成绩和效果,学生主体能动性在其促进下便会有利发挥。
3.因材施教,均衡发展。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度都有所不同,在语文阅读的训练时,同样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不应该以偏概全,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表现,了解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一名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和标准阅读量度,实施针对性教学,对差生着重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在爱上阅读学习的同时也可提升主体能动性。而针对优等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层面,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内阅读练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其他阅读领域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阅读,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今后的阅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不但适应了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使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不被埋没在角落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鼓励提问,能力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引导阶段,方法使用十分重要,教师应负起责任来,有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探索,激发其阅读兴趣,在此前提下不能局限于对事物简单感性认知,应将逻辑思维培养放在操作首位,提问的同时附加引导,以此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被动的提问变为主动的答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班级凝聚力。《颐和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喜欢园内的哪些景色?为什么会喜欢这些美景呢?以此种方式带领学生加深颐和园印象,随之对颐和园内部景点和景物等加以品读,深度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旨在加深学生对此文的印象,以此种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也可从根本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达成高效语文课堂创建目的。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从情境创设、兴趣激发、积极引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均衡发展、鼓励提问、能力培养等方面去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4]王立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5(11):81-82
[5]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基础教育.2013(10):32-33
作者:程秋蓉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9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
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文章思想的领悟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使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得到提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阅读技巧;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采取怎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就从三方面对此问题做出论述。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我们就不应以自身阅读行为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而是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立学习主体地位的意识,并对阅读文本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主对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进行概括,并分段分层,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我们则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加以适时点拨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此,我们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学习自主性,既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很好落实,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自主分析也能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时,学生经常表现得心不在焉、漫不经心,他们的注意力很快会从阅读材料上转移到其他对他们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这样,一节课下来,阅读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难遂人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无法专心投入到对死板、冷冰冰语言文字的阅读当中,加上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指导,他们不知如何去阅读、如何从阅读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应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有了技巧作为指导,学生能很快投入到阅读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静下心来读文章,绝对不能一心二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出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对于阅读理解材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具体的解题步骤,如首先对阅读材料后面的题目进行认真通读,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对阅读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并通过认真思考来组织答案;最后,对答案进行检查,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题。这样,有了正确的阅读技巧作为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就能有章可循,对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三、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单纯枯燥的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对文本内容的阅读状态中,而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的创设,则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依据具体的材料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以此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对文本材料进行阅读。比如,在学习《埃及金字塔》这一课时,在正式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之前,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图片与视频片段,看着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学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后,我趁机说道:“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迹之首,那么,你们想不想对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谜?下面,就请大家读一读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学生迅速进入了对课文的阅读状态中。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究各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2]杨会贤.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xx(8).
作者:朱平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城中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1
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现古诗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诗情画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如何用水墨画形式描绘古诗大意通过分析讨论古诗大意及分析范作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 古诗意境的表现通过分析范作和以一首诗为例,先讨论分析再示范的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具:水墨诗意挂图数幅,水墨画示范工具录音机古诗朗诵录音带 2学具:生宣纸毛笔调色盘水瓶垫纸墨汁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望庐山瀑布的古诗朗诵带,并展示为此诗配画的水墨诗意图
请看老师为望庐山瀑布配的画,是用什么形式画的?(水墨画)我们今天就来用水墨画表现古诗大意 板书课题:画画古诗大意
二: 审美体验:
用水墨画表现的望庐山瀑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讨论)
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书上范作:
谁能说说寻隐者不遇的诗词大意?读了以后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那么范作上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意境的?(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法表现隐者生活环境的清幽的) 蓬头稚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表现诗词内容的? 泊船烟渚表现了什么意境?如果都用勾的方法好不好?
这些诗意图很好地运用了水墨画中的勾皴点染技法来表现诗的意境,使人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要用水墨画古诗大意,要挑选意境深远,层次较多的诗,象望庐山瀑布之类写景的及一些抒情的'诗
三: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适合用水墨法画?
(请两三名学生各以一首诗为例分析)诗里写了什么?有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意境?读了诗,你会产生什么感情? 以刚学过的鹿柴为例,示范如何用水墨技法表现诗意
放诗朗诵录音,并请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有哪些人物景物)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如果要表现出这种意境,诗中中哪些人物或景物可简化或省略?以上我们做的这一步叫构思(板书)
想好后在草稿上画画各部分的位置大小,使重点突出,这一步叫什么?(板书:构图)
现在老师要用水墨法将这幅画画在宣纸上了,在绘画前还要考虑哪里要画得虚些,哪里可画得实些,需重点表现的可用勾皴法,要让它虚淡些可用什么方法?(晕染法) 示范画法:示范中注意提问,老师为什么用这种技法来表现这一步叫描绘(板书) 画完后我们可在适当的地方题上诗文,字要小些,整齐些这一步叫题诗(板书)
看黑板,老师用了几步画完了这幅画的?老师在画这幅画时主要突出表现了什么?
四: 从学过的古诗中任选一首,按古诗大意画一幅水墨画,要突出诗意和中心思想感到困难的同学可以临摹范作
活动五:
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同学们看他是否将诗的意境表现出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诗情画意,激发艺术情感) 第二课时 一:欣赏画家为古诗配的画,体会如何根据诗的意境来用色如:表现幽静的地方用什么色,表现热闹用什么色 二:以一首诗为例,由学生们分组分析讨论怎样用色来表现好然后集体交流意见 三:小组合作一幅着重用颜色来表现的诗意图,题目自拟 活动四: 作业展示,再次体会不同用色所造成的画面效果对诗意的体现 说一说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自己到对中国画诗画同源以及诗的意境的感受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2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课程。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其优美的文字,多变的词汇等都为语文的美增添了很多色彩。语文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学生学习传统精神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本身的美去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语文阅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块一块块的进行分析和讲解等。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布局、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传统阅读分析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阅读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只停留在默写、听写、练习的层面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
二、阅读中的美
从审美角度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单调无味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1.结构美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多次挑选、删改的最适合小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文本。因此我们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章分段分节的剖析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却对于文章的结构等了解的不多,从而难以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语文的学习也讲究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构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阅读知识,文本多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结构美。
2.语言美
语言美是语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发现文章的语言美要求学生不断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咀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简单易懂却又非常丰满。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对绿叶的描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只是为了表达树叶的颜色很明亮,用了“翠绿”“明亮”等形容词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富。使那种树叶的颜色通过描写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者还通过拟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绿叶的喜爱,以及绿叶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通过美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美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小学阅读中,语句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将语文修饰得更为美丽,更全面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视觉。如在《珍珠鸟》这一课文中,作者就将珍珠鸟比作一个小球“它好肥,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蓬松的小球。”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没有看过珍珠鸟的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鸟那种可爱的模样,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语句进行鉴赏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看课外书,实践课堂知识,并通过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有利于学生先进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之美要求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词句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我们生活的常识和实例等,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摸索。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生病了“我”在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母亲很轻,从而想起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受到母亲的照顾,并没有照顾过母亲。这篇文章通过这件事情的描写展示出了儿子对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的悔恨,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母亲伟大的爱。通过品味文章中的情感美,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那种伟大的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章中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我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个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体会阅读文本中的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时代教育. 20xx(16)
[2]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3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阅读模式与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分析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建议
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然后走出文本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入境,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
一、传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2.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
3.对阅读基础知识进行“阅读题海”训练,完全剥夺学生阅读的趣味与快乐。
4.阅读时间不断减少。
5.教师单向的讲解介绍,忽略了学生自读过程。
由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理论与思维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故作者提出以下建议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制定合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前,先要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目标可分远期、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每学年作为一个阶段,应与大纲的相吻合,让学生明白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哪些知识,阅读哪些;近期目标可以一个月或一周甚至一篇作为基本单元。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强调:“关键在培养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激发他们酷爱读书,指导他们学会读书。教师要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目标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上。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沉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4.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杜威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教师无法代替,也不是教师通过讲授能够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在给予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5.教给学生科学灵活的阅读学习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必须把握基本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的内容、艺术表达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对的主旨、立意及表达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语句进行鉴赏评价,形成鉴赏能力。阅读时,可根据阅读对象、要求及学习的实际,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还可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阅读心态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渎学习心态与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阅读心态越好,阅读也就越有效。学生阅读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审美为突破口,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阅读学习心态,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使学生明白阅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阅读对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心理,对他们具体指导,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论点摘编[].语文建设,20xx,(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4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5
语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就不必再说了,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重于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力,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作为老师,一定要坚持语文课程改革,将课堂重新归还给祖国的下一代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与自立。
老师的责任是巨大的,作为实习老师的我们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像大学那样散漫,要更多的给学生们树立榜样,老师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举止!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1-06
【推荐】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1-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1-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1-23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01-07
九上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1-05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8篇)06-17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5篇02-1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5篇)02-1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通用6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