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为切实搞好“新视野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我作为主研人员,本学期,我执教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狼》。在经过“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再评课”之后,做一下较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确定课堂设计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目标定位;
4、教法与学法设想。
《狼》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研究第六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时,我注意到,在本单元提示当中这样写道:“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认为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角,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寓意,对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讽喻和折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无论多么狡诈的狼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明确保护动物的意义。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朗读指导,品评探究的主体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在自学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继续授以学法指导,如指点解词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来突破重难点。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
在诵读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如:作家作品简介,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有些词的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初步翻译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们表现非常好,他们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句子的翻译引起了争议。“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来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来。这个同学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反驳。他说:我不赞成他的观点。应该翻译为,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这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加以点拨,讲解。同学们就将这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即: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故事?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同学们课堂讨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学生讨论结束,然后是小组展示交流。同学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有同学质疑,补充回答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的节奏、语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学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给他点拨,并加以纠正,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学生弄懂了意思,读准了节奏,也弄清楚了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一个问题,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战时机,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断的行动。
(三)达标拓展:积累成语,感悟道理
在重点字词解释时,我要求学生作适当联想,列举出在现代汉语中含有同样意思的字的成语。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故”字的含义是“旧,原来”。同学们就联想到了“温故知新”、“一见如故”。在理解到“顾野有麦场”中“顾”字的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时,引导学生们想到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还有后面的“杯水车薪”、“犬马之劳”等等;在探究完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导学生说与狼有关的成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同时叫他们做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成语。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然后多媒体展示《狼的十大处事哲学》,演唱《北方的狼》,点拨到对狼的`保护,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回到编者的单元意图上来,再次紧扣了文本进行解读。
总之,《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课文,我没有过多设计呆板的字、词、句翻译的教学,而是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课堂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后来,我将一课时调整为两课时,在内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写课文的训练。第一课时重在疏通文意,积累成语;第二课时重在人物分析,领会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师对课文语言的评析也更深入透彻了些;学生们有了圈点、勾画、批注、片段写作训练的时间,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少数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
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合适讲解。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明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的两极分化危机,形成了活跃和默然两派。活跃的.经常是这几个,活跃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甘于默然,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时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合适的调整,对于学生新生发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七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合适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薄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4、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更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
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
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其二: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神话故事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在学习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首先我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来导入了课文,然后学习生字词,接着讲课文。大多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学习效果非常差,学生反应迟钝,一问三不知。课后我通过学习新课标并与同组教师讨论,然后用心的方法在另一个班进行了教学,改变了我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如:
1、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在相应的时间段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宇航员登上月球都做了什么事?学生们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加以引导,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积累的与“月”有关的诗句,比比谁记得多?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效果明显的比第一节课要好得多,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高涨。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期末考试考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担任的是七年级一班、三班的语文课,我的主导思想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因此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学生的思想,二是抓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一、在思想上:
在思想上主要结合课本中现有材料,如: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等一系列古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
二、在学习上:
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背诵 :
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全不放过,达到全员会背诵、全员会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愉快学习方法、古典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下学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够特别满意,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最困惑的就是学生不能吃苦,做事没有常性,没有目标,连短期目标都没有,所以实施起来就特别困难,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末考试结束了,面对成绩,认真检讨自己,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3、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不愿学,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纪律也不严。
四、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但愿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7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语文教学。因为教学经验尚浅。所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讨教。经由一段时间的全力,获取了良多贵重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期中的教学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彼此联系,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以,体味和分析学生情形,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主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侯,我还不懂得体味学生对教学的主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活跃,学生易接管。
备课是一个必不成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欠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欠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空费心计心情。”一堂预备充实的课,会令学生和教员都获益不浅。假如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会感应坚苦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当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预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活跃,不沉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预备好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观摩,学生非常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当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好,与此对比可见,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把握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态自然,授课活跃,难易适中,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教师天天都要有充沛的精神,让学生感应感染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感就受到影响,而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授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甚至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艰苦,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畏难情感,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因为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会呈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和方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我把这批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日常懒动脑子不学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采纳集体教育,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因为能力不强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要恰当指导,耐心教育,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尽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欠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学生。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教育。因为这部分学生需要在一个恬静而又不受干扰的情形,才会立下心来进修。只要坚持教育,这些学生基本从头成立起来,往后授课的下场就会更好。
语文是说话。困此,除了课堂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全班早读,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课后发现学生功课问题也及时解决,让学生及时消化。此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学生还采纳强硬背诵等方法,提高他们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期中的教学工作总结。因为经验颇浅,多处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8
欣然走过20xx年,七年级上期已近尾声,下面对本期教学从几个方面反思。
一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第二,合作性。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说,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经常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带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三,探究性。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国庆假期的作业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种语文现象,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去做,我想对学习语文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让学生学好讲读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提倡真正搞好综合性学习。
二对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的反思。
本期以来,我合理分配每天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比文言文的背诵,诗歌的听写,默写等等,我都要求他们必须当天完成。
其次,我教会他们必须要合理规划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9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及跟学生的相处,我发现目前带的这两个班的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1)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就连最基本的声调都分不清,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是最容易混淆的;
(2)阅读已逐步成为本学期的学习重点,但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一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我先主动的了解学生,在我真正地了解到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时,我尽量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贴近学生。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每上完一节课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不再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一学期的教学,让我真正地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但最近我已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已一清二楚,课堂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还有一个大难题就是作文教学这一块,有时自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面对这些问题时,我想是要给自己及时充电的时候了,多和自己的搭档及前辈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也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是一首真善美的颂歌,能让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然而,本文虽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却以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成年人对待家庭亲情、生命传承等问题的观察和理解。然而,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刻体验。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体会到文中亲情、人性、生命的内涵成为课堂的最大难点。
经过研讨,我们确定本课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习朗读并努力体会文中的情感价值观。所以,这篇《散步》,要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亲情般温馨温暖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一次关于“亲情”和“生命”的洗礼,学习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如何做到营造温馨的氛围,而且要在课堂初始便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放松的状态,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多媒体。借助描绘亲情的音乐,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状态。然而,只有音乐是不够的,学生如果不能感同深受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进入我想要的情境。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温情”中回忆自己体会过的“温情”。音乐加回忆,学生们的情感一定会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对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甚至对生命的感知自然也会更加敏感。果然,从课堂上的效果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到了我想要的`感知状态,对于中长对幼、上对下的爱也深有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从配乐朗读到品评景物、佳句,从研读课文主旨到最后的美读几个环节,涉及到默读、朗读、浏览、精读等几个常见的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感悟文本,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这堂课仍有着一些不足。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交流不够,自然也无法更多地从别的同学那时得到别样的知识和感悟。然而,生生对话其实是比师生对话更易于学生接受的一种对话方式。
其次,导入环节占用时间过长,我校的孩子们用笔能力不足,在一开始的文字描绘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考虑下次可以让孩子们用图画的方式或口头描绘的方式完成。或者,也可以将展示环节分为两部分,在课堂结尾再请几位同学展示,形成一种形式和情感上的“首尾响应”。
最后,学生没有预习的好习惯,虽然内容十分简单明了,但由于学生对课文过于陌生,课堂推进很慢,最后虽然顺利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但明显感觉到课堂环节间过于紧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这次的课堂让我明白:导入方法是死的,而设计教学的思维应该是灵活的。导入方法虽然被我归为三种类别,但并不代表一节课只能用其中一种。不同的方法相结合会有别样的效果。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以下是我对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了解题型,把握方向
要想考出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首先要将七年级语文考试的出题类型弄清,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找出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七年级语文试卷大致分为三块:语言积累运用、阅读、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占得分数比例较大,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所在。因为语文是一个重在积累的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老师能抓住的只有语言积累运用部分的字词、病句修改和古诗文默写题以及古文阅读部分。
二、狠抓落实,反复巩固
七年级语文通常有对字词的考察和对古诗文默写情况的考察,为了学生能使学生在这些题上不失分。我重点要求学生对字词课前预习,对于古诗文默写要求人人过关,课后听写,单元复习时再听写,周清时再抽查,直到学生默记于心为止。
三、开卷有益,学在课外
在刚接到七年级语文的时候,我觉得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可是几次考试过后我发现学生的成绩都不很理想,追本溯源,是学生的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板块失分严重。
所以,要想彻底提高语文成绩,阅读和作文的分数必须上去。根据我自己多年学习语文的经验,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提高语文成绩的计划:
每日课前写一页的钢笔字,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字迹清晰,卷面整齐,二来可以培养他们的耐性;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相互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是漫画,可以是作文书,可以是名著,还可以是他人的读书笔记,教师不干涉学生,只从旁指导。
每周三篇日记四篇摘抄,学生在课外阅读到好的文章、段落、词句可以把它抄在摘抄本上,摘抄和日记穿插写,可以避免有些同学觉得写日记的当天没什么可记的,并且可以仿照摘抄的文章来写自己的日记。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步步引导,潜移默化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比如分析句子先看它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排比的运用使句子更加有气势等),然后再才揣摩文章的感情。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比如学习课文《往事依依》,我告诉学生们可以仿照这篇文章写童年的一件事。"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样的开头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年华似流水",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的形容时间逝去很快的句子来代替。
学生们于是开动脑筋,把自己平时在课外阅读看到的句子说了出来:"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时间如白驹过隙""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下一次作文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把这些词语用在了自己的作文里面,我想这就是进步吧。
这样的慢慢引导,潜移默化,让学生觉得其实作文也很简单,自己也可以写出有这漂亮语言的文章,对作文不再惧怕,对阅读理解不再反感,语文成绩自然上去了。
写下这些文字,我其实很是惶恐,不知道作为一个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我的这些自己摸索出来的所谓的"经验"是否正确,是否切实有效,只希望能同其他同行们交流,共同取得更大的进步。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新面孔。如果无法迅即掌握学习文言的入门技巧,或者让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胎死于初学阶段,学生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沈复《童趣》出自《浮生六记》,这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这个二百年前的古人沈复,是一个难得的有“趣”的人。《童趣》文字精练,趣味丛生。缘境入情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如何未成曲调先有情?
鲁迅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生从教师身边切实鲜活的事例中最能直接激发学习兴趣,对这看似陌生的文言文也能陡增兴致。
我力求以最有效的方式让文言文的春天复苏在学生的思维里。我借鉴了语文教学名家的翻译口诀:
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
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
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边。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同”需要“身受”,只有勾连出自己的体验,才能与作者有相同波长的情感共鸣。
文章语言品味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寻读品味两个地方,一处是“徐”字,另一处是“鞭数十,驱之别院”。力图让文字与形象立体交流,让观察与判断悄然合璧……学生手眼心口并用,和教师一起共同打通着古汉语和现实生活的通道。“徐”的解释是“慢慢地”。联系插图,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情境:白烟滚滚,蚊子拍着翅膀,拖着长腿在白烟中乱飞。在作者创设的假象世界里,是青云白鹤的精致,是情味无限的天地。
再看“鞭数十,驱之别院”。“鞭”,乍看让人觉得心里恨到极点,可不是,正看得兴浓,摇旗呐喊,暗暗助阵,战局却无端被搅!但是,“鞭数十”后并非血肉模糊,横尸现场,而是还能够被“驱之别院”,可见没被鞭死,可见那“数十”下并非真的“鞭”打,可见“鞭数十”的工具不是真的“鞭”,而是假想成“鞭”的一根枯草或者一截嫩枝。瞧!是不是趣味无限?别忘了,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驱”,“驱”的意思是“赶”,可见是作者在其身后吆喝着“去!去!去!”,然后受伤又受惊的蛤蟆慢慢爬行至别院去了。若换成一个“甩”字,或是“投”字,烂漫而不失善良的童心怕是寻它不见了,那个中“趣”味自然也散失殆尽了。
把那些寄居在文字沉船上的,也许被遗忘多时,也许被忽略不计的文字,打捞出来,放在阳光下重新擦亮,然后置于学生的眼前。每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字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她们已经等了千年,等待我们用崭新的视角打量,擦拭,洗涤,等待我们用更鲜活的语言疏解,阐释,激活。如果不进行反思,或许和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趣》一样,我只会去注意到“怡然自得”、“呀然一惊”这些醒目的词汇,顺利地找出“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却全然不能在玩味“徐”、“鞭”这两个太过寻常太过直白的文字中,深深体验到了一个拿“美容镜”与“放大镜”看世界的孩子的童心童趣。
教授初中第一篇文言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苦心“激趣”,用心“悟趣”,细心“绘趣”,童心“溯趣”,真是得“趣”不易!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03-17
部编教材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11-28
部编版语文《神州谣》教学反思06-19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03-19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15篇03-17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15篇)03-17
部编六上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