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0 19:18: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1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平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平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2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吟读”环节中,为读好最后两节,指导学生分析语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读”环节中充分利用点评,指引学生在解读中赏析语言。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3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4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辅导教学反思07-15

语文gkh教学反思07-05

语文《赶海》教学反思06-26

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4-02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11-11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10-12

语文《鲸》教学反思10-01

语文猫教学反思08-26

语文草原教学反思08-20

语文《穷人》教学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