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1
1、这问题没有停留在问答的回答上,而是重视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留足较多的时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帮助别人”为题的说话训练,既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的过程。
通过学习、思考、回答、叙述。学生的认识提高,他懂得了,关心、帮助弱小是自己的快乐,也是别人的快乐。帮助了弱小的,我就是强大的,不要一味依赖别人的保护,我们自己也要努力,这样我们才可以骄傲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在词语教学上有很大收获,文中有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写雨大的词语呢?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2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上了:
对于课文的理解应建立在熟练的朗读之上,因此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熟悉课文,并通过明确朗读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蕴涵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在初读的基础上,重点首先应放在“妈妈”的动作及与萨沙的对话的理解上。从“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我”。从找重点词及动作理解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所说的话是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而萨沙的话又时我们理解到他对妈妈的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萨沙不甘当弱者的心情。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出了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想法;特别是在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使学生受到了保护弱小者的良好思想教育。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3
今天上午,我去四(2)班上了两堂课,基本完成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教学任务。蔡慧仙、徐雪芳两位教师全程参与了课堂教学的观摩。
该课文主要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把仅有的一件雨衣递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认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盖在了一朵刚刚开放的野蔷薇花上……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离开了语言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就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成为学生主体的基本活动,帮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内化,应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
我在第二课时结尾处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妈妈与萨沙两人传递雨衣的过程和相关对话,而对于爸爸把雨衣传递给**的描述只有半句话,即: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他给了萨沙。请展开合理想象,并与同桌讨论,爸爸与妈妈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话?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让妈妈穿,而妈妈说:萨沙是最弱小的,应该给萨沙穿。应该说,这样的想象合理,也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达到了预期目标。
可是,我却觉得意犹未尽,我提示学生:
1、为什么爸爸会认为妈妈是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而不是萨沙?
2、文中的“赶忙”一词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一时,教室内“炸”开了,大家纷纷发表见解:“妈妈就在爸爸身边,爸爸没多考虑,他只觉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护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护”;……我补充了一条:可能妈妈有病在身,爸爸认为妈妈应该得到特别的照顾。如真是这样,妈妈在大雨中让雨衣给萨沙那是一份多么宝贵的不同寻常的母爱啊!
所有这些想象都在课文设定的情境之中,都反应了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内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整体感知这段话后,我播放了雨中萨沙母子的对话录音,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接着把这则对话分成了两部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读萨沙的话,通过补充提示语,让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理,体会他说话时的语气,并指导朗读。
教学妈妈的两句话,这是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难点,在设计教案时,我也反复考虑,做了很多调整,最后抓住“弱小的人仅仅是指年龄小的人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萨沙,凡是需要帮助的、无助的人或物我们都要去保护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研读了妈妈的两句话,从而让学生知道,萨沙不甘于弱小的决心,并指导读好:“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让学生加上表情动作来演一演,体会萨沙保护弱小后的自豪,激动。最后再让学生回归整体,自由练读对话,分角色表演对话。通过指名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在一遍一遍的表演中,小萨沙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时,却显得困难,在备课时,我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于是为了减少难度,让学生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可没想到,这样一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5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独特的“文”性之所在,母语文化,人文情怀,文道合一。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在本节课中,我坚持做到以读为主,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引领学生与鲜活的文字对话。首先通过对课题不同形式地朗读,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语气、语调、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紧接着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词较少,我有意识地对“滂沱大雨、娇嫩纤弱”两个关键词语进行了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同时还掌握了学习词语的方法;然后分类出示词语学习,在读中记忆、拓展、积累、使用。在学生初读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再次以朗读为突破口,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对蔷薇花在雨前、雨中不同形态的对比朗读,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情感。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既有与文本本身的有声交流,又有与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应更自然,教师的语言要更严谨,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流畅。
2、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要适当,比如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提供几个关键词,降低难度。
3、第一课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写字,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6
核心提示: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妈妈和托利亚都把雨衣给了五岁的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妈妈和托利亚都把雨衣给了五岁的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一、以读为主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二、想象体验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让学生对比两处写野蔷薇,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实践来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到蔷薇从美丽动人到可怜无助的变化。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
三、联系生活
当学生读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我让学生假想,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亲身感受,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我还让学生说说什么又是最弱小,你又会怎么做呢?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但是,教学时或许是我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许是我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够,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同学举手发言,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继续努力。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讲的是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课文并没有难理解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话,实际上是加教育萨沙要有爱心,要把保护弱小者当做是自己的职责。再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平时有没有像萨沙一样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若有则应该继续保持;若没有,则应该学会保护弱小者。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两个描写大雨的词语“滂沱大雨”和“大雨如注”,然后让学生再说一些其他的描写大雨的词语,结果学生联想很丰富,说了许多。在此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进行联想,有哪些描写雨小的词语,学生又说了许多。我觉得这样举一反三的效果很好。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8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诠释,能帮助我们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在本节课中间,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姐姐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姐姐托利亚的反映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9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把雨衣披在了郊外纤弱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文看似浅显易懂,其实蕴涵了深刻道理。由于文章短小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课文,但是当我要求学生研究萨沙为何具有这样的品质时,很多学生落脚点只停留在是因为妈妈对他的教育。教学至此,我发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太过片面不深入,这不能怪学生而是我备课的疏忽,要弥补还来得及,教育的契机在哪里,当大面积学生出现相似问题时是最佳时机。于是我紧跟一问:“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仅仅是因为妈妈的教育吗?你们再读读课文,不要放过文章的细节,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话音刚落齐唰唰的头低了下去,孩子的目光在文字中搜寻着。没有多长时间,学生的眼睛闪烁出智慧的光彩,小手如雨后春笋纷纷伸了出来:
“从母亲和孩子们做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一家非常融洽。”
“从大雨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接过雨衣给了萨沙看出他们是相亲相爱和睦的一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萨沙一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我从‘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中的‘赶忙’一词体会到爸爸对比自己弱小的妈妈的爱护。
瞧,再次走进文字,学生感悟更深、更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世界及文学大师那学会了如何用细节来表现真情,今后他们的文章一定会更富有内涵
【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汇编04-13
小学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札记03-19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学案例03-16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6-26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设计05-02
四下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03-12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08-22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08-16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04-16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