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主线明晰,教材处理合理科学。这是一篇寓理于事的记叙文,以“我钓到大鲈鱼——父亲坚决放鱼——从中得到启发”为线索展开推进,在设计中围绕“我为什么不愿把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为主问展开教学,具体分解为“为什么不愿放?”——“为什么坚持放?”——“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为主线,将文路、教路与学路三者统一。同时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事到理的顺序来推进。
第一课时:完成“不放鱼的理由”、“坚持放鱼,父亲会是怎么想的”,认识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对于“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道理暂不触及。
第二课时:探寻在“钓”与“放”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父亲由“得意”——“盯”——“不容争辩”的内心变化,进而品悟文章主题,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这样将由直观的“事”到“人”,再由活生生的“人”及深奥的“理”,就较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在教学展开中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条鱼!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老师以自己的钓鱼经历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深入地去阅读文章,探寻“我”惊讶表现背后深层的含义,真正体会鱼之“大”。又如:课文没有明写父亲教导孩子的情节。老师就引导学生充分自主阅读8—9自然段基础上,展开情境对话,而且一反常规让学生演父亲,老师演“我”。不但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也调动了读书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投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亲的情怀,避免了说教。
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在研读“为什么不愿放时”,处理不够灵活。预设中将“钓鱼的细节”与“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的理解联系起来。即:学生说到“鱼大”时引导从哪里看出来?生必然会读到“啊,好大的鱼……”;再引导质疑,从这句话一定能看出鱼大吗?如果“我”是个新手,第一次钓到鱼呢;引导读钓鱼的细节,一是读懂我是个钓鱼“高手”,在“高手”眼里大得吃惊的鱼,必然是真正的大鱼;一是品味钓鱼过程的不易,“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实践下来感觉这样的处理,教师牵引痕迹过重,不如简单处理——学生说到“大”,就引导抓住“啊,好大的鱼……!”读出鱼大;说到钓鱼“很不容易”,引导读悟钓鱼的细节,相机点拨从中也可看出“我”是个“高手”,进一步说明鱼大,顺势再读“啊,好大的鱼!我……!”一句。使对鱼“大”的品悟更加丰满,教学流程的推进也更为自然流畅!
其次,按照由“事”到“人”再及“理”的教学线索应该没有问题,但具体操作时“事”和“人”不应机械地割裂开,事情的推进和人物心理的演变,本来是融为一体的,人为地分开,最终造成第一轮阅读不够深入丰满,第二轮阅读又显与第一轮的重复。如果,在品悟“鱼大”,钓之“不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此时‘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而‘得意’?”(“得意”的理由有哪些?)→读出“我”的这份得意。这样,层层深入,每一环节教学更显丰满,而环节流程进一步精简,必然使教学推进更加紧凑。
第三,就整堂课而言,教师“控制”的痕迹明显,尚未做到放手。主要体现在各环节推进上,教师“教路”主宰一切,学生“学路”被严重弱化。如何让教学的推进,由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引导,而非教师的预设来主宰?这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此外,这种“控制”还表现在第八、九自然段的学习上。教学中的`安排:学生自读体会→师生情境对话→再次读两段话。其实像这样两段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话,除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必须提供小组内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有个展示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孙双金老师曾说: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要在“浅出”上做文章。总结本课教学,自己在教材的研读与把握上有了一定的深度,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点。但如何在处理教材时做到“浅出”,要走的路还很长。所谓“浅出”,即在教材处理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或许,这正是我们听许多名家大师上课娓娓道来,徐徐推进中,彰显沉稳大气;稍加点拨,令学生豁然开朗,体现举重若轻,四量拨千斤的精妙;润物无声,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闪耀教育的智慧之原因所在吧。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2
这一节课,我在“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和学生一起完成了《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教案设计上看,这节课堂的教案很简单。首先是从生活的谜语导入,让孩子明白善于读懂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介绍作者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从实际的例子中明白读懂生活这本书的意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难读句子;放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古人云:学贵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其次围绕“我不舍得放鱼的心情变化?”“为什么我舍不得放?”两个问题理解课文。教学环节比较简单。从学生层面看,这是简单的学生。这节课学生负担很轻;课堂上,围绕第一课时目标,循序渐进,学生学得轻松自在。从老师层面看,上课也很简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鱼的心情,学生感受深刻。从作者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让学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为下节课学习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课堂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但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的效果,还有待于自己的学习与探索。
一、朗读要有层次性。
“朗读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读出一个怎样的效果。作为老师心中要有数。” 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二、朗读要做必要的技术指点
怎样才能读出效果,老师在朗读技术上应给与指点,如体会作者不舍得放鱼时可以把“慢慢地”、“依依不舍”读得慢一点,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
三、朗读应营造一定的情境。
“朗读还应营造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朗读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课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成就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钻研教材,走进文本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于永正老师是这么做的:
1、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3、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4、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于老师的做法引领着我在今后教学中将教材钻研到底。
二、熟悉学生,走进心灵
课堂中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钓鱼的启示》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钓到鱼时愿意轻易放了鱼吗?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要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了解学生。
三、重视评价,拉近距离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语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聆听,发现其优点,同时也不能放过错误。作为有效的评价语,我想首先是评价要正确,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启发。在学生的回答出现暗礁的时候,老师积极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取精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认真反思,收获精彩
引用于永正老师的一段话: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收获精彩。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3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精读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而学习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针对此文,我采用发展学生个性阅读,首先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开课时我紧紧抓住“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放与不放就那么难决定吗?所以先让学生感受鱼是多么诱惑人,为放鱼的不舍埋下伏笔。
我还注重了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在教学中,我围绕“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展开思考讨论,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在讲到第15自然段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的“鱼”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此时我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当面对规则时,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遵守,从而突出主题。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4
《钓鱼的启示》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领会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的人文道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是有必须难度的。在“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难”字展开教学。问: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作者说实践起来却很难。接下来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作者难在哪里?”就在学生感受到了鱼很诱人,放掉实在舍不得的时候,我让学生转化主角,此刻你就是手捧大鲈鱼的小詹姆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学生经过对关键词语的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钓到大鱼时的兴奋、得意,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的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同时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结合换位思考,学生真正的`理解了作者实践道德的“难”,也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移情。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再次小组讨论:“父亲难在哪里”我觉得这是升华主题的问题,所以在学生交流后,我点拨“父亲是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要自觉遵守道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大写的人。此时的课堂氛围到达了高潮,学生们都睁大眼睛看着板书中那个大大的人字,我明白他们正在内化这一人文道德观。这一情感体验为后面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启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纷纷说出自我生活中遇到道德难题做法时,他们的思想再次经过了洗礼。此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景下,当面临道德选择时,都必须自觉遵守道德。从而突出主题。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遗憾。比如: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人物心理变化的体验、注重人文道德的理解,却忽视了让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进取改善,让语文课堂永远不乏语文味。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5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经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并且教子有方。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此刻怎样评价他们或自我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可是我想,这些问题必须能够引发他们对自我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必须能经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6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并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境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问题,如:
1、找出描述“我”心境变化的词语。
2、找出描述爸爸神态的句子等。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他忍心夺走我的高兴欢乐和依依不舍吗?”就势把课文的引到了“启示”部分。
二、对“启示”部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结合课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从课文到生活实际层层深入,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两点做的不好:
一、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应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我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
二、前后衔接不够恰当
还是上边所谈的环节,如果我能及时总结引导出这个“诱惑”,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时候“鲈鱼”就是一种诱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之后,问学生:“假如父亲没管他,这次作者受不了诱惑会怎样做?”“这样做之后,他长大在遇到这样的诱惑会选道德这方面吗?”这样再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就很容易了。
当然,教学就是一种遗憾的美,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问题,由于时间自我急于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处理好,期望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7
今天,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学生在讨论交流“父亲为什么要放了这条大鲈鱼”时,开始阶段,学生都联系课文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比较正确。可比较爱钻牛角尖的王明轩忽然说:“爸爸放了大鲈鱼,是为了做给儿子看。”同学们一听,先是一愣,接着议论纷纷。说实话,这一观点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冷静下来一想,对于我们中国人,在“禁钓时间内收起禁钓的鱼”这们的事不是司空见惯吗?那“做给儿子看”这不也是大有人在吗?但在国外,由于国情的不同,由于素质的不同,“放回鲈鱼”这又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于是,我立刻就追问了一句:“那你认为,如果没有儿子在场,父亲是不会放了这条鲈鱼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一阵辩论后,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条鲈鱼必须放,因为我们都应该自觉的遵守已经制定好的`规则。我马上告诉他们:“自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好修养。只有自觉遵守规则,自然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人身才能安全。就像我们对待交通规则一样,如果你能自觉地去遵守,你的人身安全就多一些。正是有一些人在没有交通警察看见的情况下,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则,才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这样一来,本来有点难以理解的课文主题,就在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很轻松的完成了。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理解有很多。但有些问题,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8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经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并且教子有方。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此刻怎样评价他们或自我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可是我想,这些问题必须能够引发他们对自我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必须能经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9
经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我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悲痛、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一样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一样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经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善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0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父子的对话以及作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道德抉择的艰难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文章的主题有了较好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启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抉择。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分享了许多真实的事例,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但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够细致和深入。没有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导致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准确。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课堂上,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强,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深刻的见解;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弱,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到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和帮助,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相对较少。
三、改进措施
加强朗读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语速、语调、重音等方式,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提高语感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采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1
在教授《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我有不少收获,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中的亮点
问题引导,激发思考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 “为什么父亲要让儿子把鱼放回湖里?”“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展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注重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钓鱼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从钓到鱼时的兴奋、得意,到面对父亲要求放鱼时的委屈、不舍,再到最后获得启示时的深刻感悟。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以及分享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教学节奏把控不当
在讲解课文的某些重点段落时,由于过于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导致时间安排不合理,后面的教学环节略显仓促。例如,在讨论 “道德抉择” 这一重点内容时,花费了较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提炼,使得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
拓展延伸不够深入
虽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了道德抉择的问题,但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仅仅让学生简单分享了一些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没有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应该如何坚守道德原则,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改进措施
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要做到收放自如,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同时,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深化拓展延伸
加强对课文主题的拓展延伸,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分享生活事例,还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道德抉择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道德实践,通过写日记、做手抄报等方式,将道德教育延伸到课外,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2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优点体现
情境创设有效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讲述一个与钓鱼相关的小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适时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学生们在小组中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想法,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野。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些疑难问题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表现,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或者只是简单地评价 “好”“不错”,没有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不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较难理解的内容,如道德抉择的复杂性,单纯的讲解可能让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应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方向
及时且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认真倾听和分析,从多个角度给予评价,包括答案的准确性、思维的创新性、表达的流畅性等。通过具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丰富教学方法
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道德抉择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在利益诱惑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艰难,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3
教授完《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总结。
一、教学成效
道德教育渗透有效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讲解,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主人公面临道德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以及最终选择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看法,这表明他们对道德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达到了较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阅读能力培养有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这对他们今后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二、存在问题
课堂互动的深度不够
虽然在课堂上组织了学生讨论,但有些讨论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们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例如,在讨论 “为什么父亲要坚持让儿子放掉鱼” 时,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 “因为要遵守规则”,而没有进一步思考规则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我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
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在教学中,虽然提到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道德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实际有些脱节。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的生活事例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没有真正将课文中的启示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改进措施
提升课堂互动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和交流,从而挖掘问题的深度,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收集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道德抉择在生活中的体现。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道德抉择的重要性,真正将课文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通过这次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将不断努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14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 “鲈”“饵”“鳃” 等,并且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写作方法,这在课堂上的分析和练习中得到了体现。
大部分学生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顺序来叙述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父子的对话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道德抉择的含义,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关于遵守规则或面对诱惑时的选择,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文中父亲的严格教育对作者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的可贵。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道德和规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达到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中,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 “为什么父亲要让儿子把鱼放回湖里?”“作者在面对放鱼的抉择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问题紧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钓到一条大鱼又要放掉的情况时会有怎样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心理变化,增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朗读感悟法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父子的对话和作者的心理描写部分。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德启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明白道德和规则不仅仅存在于课文中,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分享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现实意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鲈鱼的样子、钓鱼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钓鱼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或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关注和指导还不够到位。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理解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相对较少。
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对于一些重点段落和细节的讲解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较为紧张。学生在分享生活中的道德抉择事例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深化。
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虽然给予了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但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具体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精细地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冗长。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有效地进行。
丰富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通过对《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丰富评价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26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6-08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优秀10-05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范文10-22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1-13
小学钓鱼的启示课文原文04-14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11篇)08-06
(实用)《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范文12-08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通用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