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珍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0 12:09: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1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走近小鸟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质疑探究,感知信赖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帮学生梳理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释疑寻找答案。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三、表达交流,聚焦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四、拓展延伸,深悟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抒发的童心留言板,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自己的格言。

  没想到他们个个都成了小作家,妙笔生花,写得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出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再次感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还有就是开课初就觉得自己的激情不够,没能很好的调整好状态。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2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

  在教学中,我分两条线展开教学,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能够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不足之处:课前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低估学生的能力,急于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锻炼理解能力的机会.总之,这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3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教学环节结合紧凑,思路清晰。

  (二)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在体验中学习。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三是在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不足之处:课堂上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压抑了学生的热情。所以自己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放开束缚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4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5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后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学时,“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后,结合课前导读,确定着重研究的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1、这时,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己孩子般爱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一定可以调动起来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6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接着,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内容,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09-30

《珍珠鸟》的语文教学反思06-06

《珍珠鸟》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7-10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17篇)11-26

苏教版四上《珍珠鸟》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苏教版四上21课《珍珠鸟》教学反思06-02

《珍珠鸟》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04-11

珍珠鸟教学设计10-31

五年级语文上《珍珠鸟》教学反思07-13

四上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教后反思06-28

在线咨询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6篇)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1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走近小鸟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质疑探究,感知信赖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帮学生梳理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释疑寻找答案。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三、表达交流,聚焦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四、拓展延伸,深悟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抒发的童心留言板,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自己的格言。

  没想到他们个个都成了小作家,妙笔生花,写得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出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再次感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还有就是开课初就觉得自己的激情不够,没能很好的调整好状态。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2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

  在教学中,我分两条线展开教学,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能够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不足之处:课前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低估学生的能力,急于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锻炼理解能力的机会.总之,这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3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教学环节结合紧凑,思路清晰。

  (二)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在体验中学习。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三是在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不足之处:课堂上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压抑了学生的热情。所以自己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放开束缚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4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5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后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学时,“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后,结合课前导读,确定着重研究的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1、这时,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己孩子般爱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一定可以调动起来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6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接着,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内容,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